具有强分蘖能力的多穗型超级杂交稻两用核不育系选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13204阅读:711来源:国知局
具有强分蘖能力的多穗型超级杂交稻两用核不育系选育方法与制造工艺

本发明涉及农业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强分蘖能力的多穗型超级杂交稻两用核不育系选育方法。



背景技术:

自2000年以来,我国超级杂交稻育种越来越趋向选用大穗型品种,但是大穗型品种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因其茎杆粗壮,穗型巨大,成穗率高,但分蘖能力弱,每666.7m2有效穗数明显低于一般杂交稻品种。为了增加生物量,最大限度地增加有效穗数,获得高产,不得不大量施用氮肥,每666.7m2的纯氮施用量达到前所未见的28公斤,是普通农户一季稻氮肥施用量的2倍左右,产量提高了,但造成肥料用量与成本大幅增加。因此创制具有强分蘖能力的两用核不育具有很大的潜力与空间,选育多穗型超级杂交稻是解决当前农药化肥施用量大、环境污染严重的有效方法,能促进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具有强分蘖能力的多穗型超级杂交稻两系不育选育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具有强分蘖能力的多穗型超级杂交稻两系不育选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以审定的或者定型的两用核不育系作母本,以具有强分蘖能力标志性状的材料作父本,进行杂交,得到F1代种子;

S2:种植F1代种子,筛选出具有两用核不育系特点又带有强分蘖能力的优良植株,用母本两用核不育系进行回交,得到BC1F1代种子;

S3:种植BC1F1代种子,继续筛选出具有两用核不育系特点又带有强分蘖能力的优良植株,用母本两用核不育系进行回交,得到BC2F1代种子;

S4:用相同的方法连续回交,直至稳定(约8代左右),得到既具有典型的两用核不育系特点又具有强分蘖能力标志性状的新的两用核不育系。

优选地,所述S1中,父本必须选用具有强分蘖能力标志性状的材料,母本必须用审定的或者定型的两用核不育系。

优选地,所述S2-S4中,必须用审定的或者定型的两用核不育系连续回交,即新的筛选的两用核不育系必须具有原母本所具有的起点温度低于23.5度、农艺性状稳定、开花习性好、异交结实率高、配合力强等特点。

优选地,所述S4中,获得的新的两用核不育系不是环境引起的变异种子,而是通过杂交产生了遗传变异并且稳定的新的株系。

本发明中,所述具有强分蘖能力的多穗型超级杂交稻两用核不育系选育方法能够有效的选育出具有强分蘖能力的多穗型超级杂交稻,多穗型超级杂交稻以它分蘖能力强、肥料施用量降低、成熟度整齐一致、矮杆抗倒、宜于机械化管理等多重优势,对当前与今后很长时期杂交稻品种选育目标与要求作出了有益的探索,能促进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发明选育效率较高,实施简单方便,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具有强分蘖能力的多穗型超级杂交稻两系不育选育方法的实施例的选育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说。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出了具有强分蘖能力的多穗型超级杂交稻两系不育选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以审定的或者定型的两用核不育系作母本,以具有强分蘖能力标志性状的材料作父本,进行杂交,得到F1代种子;

S2:种植F1代种子,筛选出具有两用核不育系特点又带有强分蘖能力的优良植株,用母本两用核不育系进行回交,得到BC1F1代种子;

S3:种植BC1F1代种子,继续筛选出具有两用核不育系特点又带有强分蘖能力的优良植株,用母本两用核不育系进行回交,得到BC2F1代种子;

S4:用相同的方法连续回交,直至稳定(约8代左右),得到既具有典型的两用核不育系特点又具有强分蘖能力标志性状的新的两用核不育系。

参照图1,本申请人与2006年冬-2007春在三亚,用我国第一个生产上使用的两用核不育系培矮64S,与用国际水稻所引进的具有强分蘖能力的材料IR 73827杂交,得到具有强分蘖特点又具有典型两系不育系特性的F1,然后用母本培矮64S连续回交,至2010年,得到了稳定的具有强分蘖能力的、起点温度低于23.5度、农艺性状稳定的新的两用核不育系明S。

选育特点

1、在水稻生产季节,上午6时-9时,选择未开花的母本植株,用剪刀将颖壳上部1/3剪除,露出花药,用尖镊子去除基部6个花药,剔除干净,不要伤害到柱头;进行套袋处理,防止串粉;上午9时-11时挑选已开花的父本植株对去雄单株进行人工授粉;授粉完后将套袋闭合,得到F1种子。

2、用母本作父本,回交F1时,必须将幼穗分化4-6期的母本置于具有冷水灌溉条件的地方或装置,在低温条件下(23.5度以下)让其恢复育性,然后进行回交,得到回交种子。不断重复,直至稳定,得到新的两用核不育系。

选育的新的两用核不育系明S的特征特性

示例:该不育系在湖南参加区试,与长沙4月4日-7月5日,每隔15天播种一批,明S的编号为BYXC05,初试结果为:

(1)形态特征:(1~8播期)苗期(四叶期),叶片绿色,苗高适中,基茎较细,四叶长窄适中,叶型挺直,叶鞘紫色,分蘖迟但分蘖能力较强,耐寒性一般;分蘖盛期(封行期),株型适中,叶片绿色,叶型挺直,叶片适中,叶鞘紫色,茎秆较细;抽穗期,穗型为细长型,剑叶挺直,剑叶短而窄,谷圆粒型,无芒,稃尖紫色,颖壳绿色,着粒密度适中,抽穗整齐度适中;成熟期,株型松紧适中,植株较矮,茎杆较细。

(2)主茎叶片数与株高:长沙点主茎叶数13-14叶,平均13.9叶,株高67-80厘米,平均71.6厘米;省贺家山原种场点主茎叶数13-15叶,平均13.8叶,株高59.6-69.2厘米,平均64.4厘米;绥宁武阳点,主茎叶数13-15叶,平均13.5叶。

(3)穗粒性状:长沙点单株穗数12-20个,平均15.8个,穗长21-22厘米,平均21.3厘米,每穗颖花数130-180个,平均156.4个;省贺家山原种场点单株有效穗10.5-13.1穗,平均12.2个,单穗总颖花数110-139.6个,平均123.3个。

(4)主要农艺性状:在三个试验基地,其播始历期在76-105天。其中长沙点播始历期99-76天,平均76.4天;省贺家山原种场点,播始历期79-96天,平均83.7天;绥宁县武阳点播始历期81-105天,平均90.5天。

明S为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均低于23.5℃;在明S育性转换敏感期,用日均水温23.50C处理6天,其花粉可染率和自交结实率均为0,育性未出现波动;用日均水温23.5℃处理6天,染色花粉率0.4%,套袋自交结实率0%;以23.5℃冷水处理6天,染色花粉率和套袋自交结实率均为0。

明S的繁殖产量高。2013年11月11日在三亚播种繁殖,面积1.05亩,12月5日移栽,移栽规格6×5寸,每亩2.0万蔸;2014年3月1日抽穗,播始历期101天;成熟期长势长相好,无倒伏,基本无病虫危害,生长整齐一致;随机选取5个样本,平均每蔸有效穗18个,每亩有效穗36.0万,平均每穗总粒数73.9粒,每穗实粒数56.2粒,结实率76.1%,千粒重19克,折合平均亩产384.5公斤。

专家评估意见:

(1)千株群体植株生长整齐一致,株叶形态好,分蘖力强,剑叶中长、较窄、直立,叶鞘稃尖柱头均紫色,穗型较小,着粒中等,千粒重小,谷长粒形,无芒。

(2)从千株群体中随机抽取115株的115穗进行花粉育性镜检,镜检64穗,不育株率100%,不育度100%;基本为无花粉型和少数典败单株;随机抽取100个套袋穗调查,共查10910个颖花,自交结实率为0。

(3)在不使用赤霉素的情况下,穗包颈粒率18.9%,柱头总外露率84.7%,其中双边外露率58.3%;制种现场取样5蔸考种:平均每蔸有效穗20.2个,平均每穗总粒数109.1粒,平均每穗实粒数68.1粒,异交结实率62.4%。

(4)明S配合力好,所配组合分蘖强,生长势旺,产量优势明显。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