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风浪网箱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71778阅读:4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风浪网箱框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抗风浪网箱框架。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渔业发展战略由捕捞为主转为以养殖为主,我国的海、淡水网箱养殖产业在各级政府的扶持下呈现快速发展态势。随着养殖网箱的大型化,网箱中养殖对象的数量和经济价值也越来越大,一个网箱中的产值从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所以,一旦网箱发生破裂和沉没,将给养殖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目前,我国的网箱养殖多集中在南方沿海地区。这些地区经常受到强台风等恶劣天气的影响,在遭受风浪袭击时,整个网箱随海浪上下波动极大,使整个网箱不稳定,上、下摆动极大,严重地影响到网箱内养殖鱼类的正常生长,甚至使养殖鱼类受伤染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风浪网箱框架,通过设置双框的上层框架和单框的下层框架,上层框架和下层框架均由密封管组成,使上层框架浮力大于下层框架浮力,增加了整个网箱在台风或大风风浪中的稳定性,使整个网箱在风浪冲击仍比较稳定,显著地降低了网箱的摆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一种抗风浪网箱框架,包括上层框架和下层框架,所述上层框架和所述下层框架均为方形,所述上层框架包括内框架和平行设置在所述内框架外部的外框架,所述外框架与所述内框架通过第一连接件相连,所述下层框架为单框架,所述下层框架平行设置在所述外框架下方且与所述外框架同心,所述外框架与所述下层框架通过第二连接件相连,所述上层框架和所述下层框架均由密封管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上层框架内设置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两端与所述上层框架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上层框架上方还设置有与其形状相同的行走框架,所述行走框架与所述上层框架通过第三连接件相连。

进一步的,多根横向设置的所述第一连接杆和多根纵向设置的所述第一连接杆组成连接杆组,所述第一连接杆间通过第四连接件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行走框架内也搭设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搭设于所述连接杆组正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下层框架内设置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两端与所述下层框架相连,所述第二连接杆设置在横向设置的所述第一连接杆下方,或设置在纵向设置的所述第一连接杆下方,一根所述第二连接杆通过第五连接件与其上方的所述第一连接杆相连,组成三脚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上层框架和所述下层框架的密封管内间隔设置有隔板。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通过双框的上层框架和单框的下层框架,使上层框架浮力大于下层框架浮力,增加了整个网箱在风浪中的稳定性,使整个网箱在风浪冲击仍比较稳定,显著地降低了网箱的摆动性;上层框架为双框,内框架用于挂设网袋,外框架增加了消浪作用,避免涌浪对网箱养殖鱼类的损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上层框架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抗风浪网箱框架主视方向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抗风浪网箱框架左视方向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外框架;2、内框架;3、第一连接杆;4、第一连接件;5、第四连接件;6、第三连接件;7、第二连接件;8、第五连接件;9、第二连接杆;10、下层框架;11、行走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风浪网箱框架,增加网箱框架在风浪中的稳定性。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抗风浪网箱框架,共分为三层,即行走框架层、上层框架层和下层框架层。行走框架层与上框架层的俯视图均为“田”字形结构且相互重合,现以上层框架层的俯视图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上层框架包括内框架2和平行设置在内框架2外部的外框架1,外框架1与内框架2通过第一连接件4相连,上层框架和下层框架10均由密封管组成,上层框架和下层框架的密封管内间隔设置有隔板,形成多段中空,保证不会因某处破坏或被腐蚀漏水而使整体网箱下沉。上层框架内设置有第一连接杆3,第一连接杆3的两端与上层框架相连。两根横向设置的第一连接杆3和两根纵向设置的第一连接杆3组成“十”字形连接杆组,第一连接杆3间通过第四连接件5相连。“十”字形连接杆组与上层框架围成四个区域,使用时网袋设置在四个区域内且与内框架2、第一连接杆3相连。

如图2所示,下层框架10平行设置在外框架1正下方且与外框架1形状相同,外框架1与下层框架10通过第二连接件7相连。上层框架上方还设置有与其形状相同的行走框架11,行走框架11与上层框架通过第三连接件6相连。下层框架10内设置有第二连接杆9,第二连接杆9的两端与下层框架10相连,第二连接杆9设置在纵向设置的第一连接杆3下方,一根第二连接杆9通过第五连接件8与其上方的第一连接杆3相连,组成三脚架结构。行走框架11内也搭设有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搭设于“十”字形连接杆组正上方且与“十”字形连接杆组形状相同,以便将人在行走框架11上工作时施加的压力传递给“十”字形连接杆组。由于三脚架结构将作用于上层框架的压力分解到下层框架10,使框架整体更稳定。

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