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浇水的花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95008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园艺工具,特别是一种自动浇水的花盆。



背景技术:

现有的园艺中,随着人们对于园艺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在很多白领和学生,都喜欢在办公室或宿舍内种植各种绿植,尤其是多肉植物非常受欢迎,然而多肉植物浇水比较难控制,浇水不当很容易引起烂根或者长成畸形,而且不能将水浇在叶片上,因为残留在叶子上的水滴,会造成似放大镜聚光的作用,从而晒伤叶子,留下晒斑。多肉植物的浇水方法一般为“干透浇透”,就是说要等土壤干透后一次性浇透,然而人们只能看到土壤表层,很难判断土壤是否干透。然而,人们往往因忙碌忘记给它们浇水,尤其是遇到外出旅游等,从而造成花草盆栽因长时间的缺水而枯萎而死。尽管目前市面上的一些浇花器能够一定程度地解决自动浇水的问题,但是通常这些浇花器无法控制浇花时水流量,容易过量浇灌,或者在花盆中水并未吸收完就开始浇灌,进而造成花草过量浇水而烂根死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利用率高且自动化高的自动浇水的花盆。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动浇水的花盆,包括花盆本体、储水箱和控制器;所述花盆本体的底部中间设有一个通孔;所述花盆本体的底部设有水泵,所述水泵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水泵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通过进水管与储水箱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出水口上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穿过通孔伸到花盆本体内腔的底部;所述花盆本体内腔还设置有两个湿度传感器,分别为设置在花盆本体顶端附近的第一湿度传感器和设置在花盆本体底端附近的第二湿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湿度传感器和第二湿度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出水管上设有开关阀,所述开关阀与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出水管的端部设有一个圆形渗水球,所述渗水球的外圆周上均匀设有多个渗水孔。

优选的,所述储水箱上设有可开关的加水口。

优选的,所述储水箱内还设有液位传感器和缺水警报器;所述液位传感器和缺水警报器与控制器电连接。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的自动浇水的花盆,结构简单,实用性强。该自动浇水花盆,当花盆底部的第二湿度传感器检测到土壤湿度低于设定值时,将信号传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水泵开始工作,同时打开出水管上的开关阀,则将储水箱中的水抽取出来,从出水管的渗水球中缓缓的渗透到土壤中,以达到自动浇水功能,当花盆上部的第一湿度传感器检测到土壤湿度达到要求时,出水管上的开关阀关闭,同时水泵停止工作。本发明的自动浇水的花盆,采用自动浇水,避免了人工浇水的麻烦,而且通过湿度传感器的检测可以达到在必要的时候浇水的问题,储水盒上缺水警报器的设置有及时提醒人们加水的功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自动浇水的花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的一种自动浇水的花盆,参考图1所示,包括花盆本体1、储水箱2和控制器;所述花盆本体1的底部中间设有一个通孔3;所述花盆本体1的底部设有水泵4,所述水泵4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水泵4上设有进水口5和出水口6,所述进水口5通过进水管7与储水箱2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出水口6上连接有出水管8;所述出水管8穿过通孔3伸到花盆本体1内腔的底部;所述花盆本体1内腔还设置有两个湿度传感器,分别为设置在花盆本体1顶端附近的第一湿度传感器9和设置在花盆本体1底端附近的第二湿度传感器10;所述第一湿度传感器9和第二湿度传感器10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出水管8上设有开关阀11,所述开关阀11与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出水管8的端部设有一个圆形渗水球12,所述渗水球12的外圆周上均匀设有多个渗水孔13;通过水泵从储水箱中抽取的水,从多个渗水孔13慢慢渗出,水从下往上渗,以此保证整个花盆中的土壤能浇透。

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储水箱2上设有可开关的加水口,且所述储水箱2内还设有液位传感器和缺水警报器(图中未画出);所述液位传感器和缺水警报器与控制器电连接,有及时提醒人们加水的功能。

本发明的自动浇水的花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首先根据所培养植物的生活习性,设置有第一湿度传感器和第二湿度传感器预定值,在储水箱中装满水,就可以实现自动浇水。当花盆底部的第二湿度传感器检测到土壤湿度低于设定值时,将信号传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水泵开始工作,同时打开出水管上的开关阀,则将储水箱中的水抽取出来,从出水管的渗水球中缓缓的渗透到土壤中,以达到自动浇水功能,当花盆上部的第一湿度传感器检测到土壤湿度达到要求时,控制器接收到信号后,控制出水管上的开关阀关闭,同时水泵停止工作,当第二湿度传感器检测到土壤湿度再次低于设定值时,再次进行工作,一次循环,当储水盒上缺水警报器发出警报时,打开储水盒上的加水口进行手动加水。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