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旱田作物通用沼渣纤维地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72392阅读:5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旱田作物通用沼渣纤维地膜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膜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旱田作物通用沼渣纤维地膜。



背景技术:

农用地膜用于地面覆盖,以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水分,维持土壤结构,防止害虫侵袭作物和某些微生物引起的病害等,促进植物生长的功能。在相应植株生长根部需要对地膜挖孔方便其生长,通常挖孔由人工手动完成,用手暴力撕裂地膜容易导致地膜孔不规则、过大等各种伤害,地膜孔不规则影响美观,过大则容易滋生杂草 ;而且挖孔工作劳动强度较高,而水旱田作物通用沼渣纤维地膜同样存在着类似的问题,一种困扰着客户的使用,因此目前急需改善市场上水旱田作物通用沼渣纤维地膜的结构,以便于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旱田作物通用沼渣纤维地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撕裂过程地膜容易损坏、吸收太阳光能力不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旱田作物通用沼渣纤维地膜,包括增强带、地膜本体、中心线、圆孔、拉膜装置、漏水孔、方形孔、三角形孔、条形孔、筋条、侧膜、凸起条和吸光层,所述地膜本体的两侧固定安装增强带,且地膜本体上均匀的设置有圆孔,所述地膜本体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中心线,所述拉膜装置与增强带相连接,所述增强带的右端安装有增强带,所述圆孔的四周固定设置有筋条,所述方形孔的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条形孔,所述三角形孔的中间位置安装有条形孔,所述侧膜的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凸起条,且凸起条的上下两侧固定有吸光层,所述侧膜的上下两侧安装有吸光层。

优选的,所述增强带的宽度为10cm,且关于地膜本体的中轴线对称。

优选的,所述中心线上等间距的设有漏水孔。

优选的,所述方形孔、三角形孔和条形孔均为可拆卸结构。

优选的,所述吸光层的厚度为0.004mm-0.008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水旱田作物通用沼渣纤维地膜,设置有圆形孔、条形孔、方形孔和三角形孔相结合的结构,人们在撕裂地膜时,可以根据自己所需,沿着各种孔的边缘进行撕裂,使用过程中再也不会出现地膜孔不规则影响美观,过大则容易滋生杂草的问题,在侧膜的两端设置有吸光层,吸收太阳光热能力强,有利于提高地温,促进作物生长发育,设有中心线,可以很快的知道地膜的中心位置在哪,便于人们覆盖作物,满足了人们使用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圆孔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中:1、增强带,2、地膜本体,3、中心线,4、圆孔,5、拉膜装置,6、漏水孔,7、方形孔,8、三角形孔,9、条形孔,10、筋条,11、侧膜,12、凸起条,13、吸光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旱田作物通用沼渣纤维地膜,包括增强带1、地膜本体2、中心线3、圆孔4、拉膜装置5、漏水孔6、方形孔7、三角形孔8、条形孔9、筋条10、侧膜11、凸起条12和吸光层13,地膜本体2的两侧固定安装增强带1,增强带1的宽度为10cm,且关于地膜本体2的中轴线对称,且地膜本体2上均匀的设置有圆孔4,地膜本体2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中心线3,中心线3上等间距的设有漏水孔6,拉膜装置5与增强带1相连接,增强带1的右端安装有增强带1,圆孔4的四周固定设置有筋条10,方形孔7的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条形孔9,方形孔7、三角形孔8和条形孔9均为可拆卸结构,三角形孔8的中间位置安装有条形孔9,侧膜11的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凸起条12,且凸起条12的上下两侧固定有吸光层13,吸光层13的厚度为0.004mm-0.008mm,侧膜11的上下两侧安装有吸光层13。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水旱田作物通用沼渣纤维地膜时,首先对该水旱田作物通用沼渣纤维地膜的结构进行一个简单的了解,然后利用拉膜装置5将地膜从地膜本体2上拉出,利用中心线3的位置,将其合理覆盖在作物上,当作物需要从地膜中生长出来时,可沿着圆孔4、方形孔7、三角形孔8或条形孔9的边缘进行合理撕裂地膜,避免了在撕裂地膜时,出现地膜孔不规则影响美观的现象,当下雨时,累积在地膜上的水,会经过漏水孔6流入地面,吸光层13使地膜吸收太阳光热能力强,有利于提高地温,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凸起条12可以将地膜从侧膜11处撕裂成两半,以便于扩大地膜的宽度,这就是水旱田作物通用沼渣纤维地膜使用的整个过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