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外墙立体全面绿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33025阅读:8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外墙立体全面绿化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绿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外墙立体全面绿化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工业化的进程,空气污染已成为一大环境问题,限制了城市的发展。城市绿化为解决空气污染发挥了重大净化作用,其中特殊空间绿化,特别是墙面绿化效率较高、效果较理想。而且,墙面绿化还具有一定降低噪音、调节小气候、美化环境的作用。

但是,目前的城市设施、生活社区、工矿企业外围墙体结构难以满足绿化的要求,而墙体立面作为一种立体结构的建筑物体,存在与生态植物的生长要求不相适应的困难,若能提出解决方案对现有墙体加以利用,使之具有装饰和植物景观效果,将达到保护环境、美化环境、改善人们居住生存环境的良好效果。

现有的立体绿化,是一种在拥挤、嘈杂的城区开拓“绿色屏障”的绿化办法,有利于降低环境噪声,减少环境中的灰尘,实现美化环境和净化空气,可以提升视觉享受和身心健康,因而倍受喜爱,市场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然而现有的立体绿化灌溉通常采用喷淋灌溉,其存在诸多不合理,如供水不及时、立体绿化高度较高时浇水困难、养护成本高等问题,进而导致植物成活率低、景观效果差等问题,不能为墙体绿化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与此同时,城市的防洪与排水设施不足也成为限制城市发展的一大问题,2012年4月,在《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海绵城市”概念首 次提出;2013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而《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以及仇保兴发表的《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则对“海绵城市”的概念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

作为生态工厂的践行者,有必要结合海绵城市的概念,设计一种设置在墙体表面的,具备蓄水保水功能,同时又方便灌溉的立体全面绿化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城市防洪设施以及现有墙面绿化技术的不足,研制一种建筑外墙立体全面绿化系统,该系统贴合墙面设置,能够储存雨水,且灌溉方便,将极大促进海绵城市的建成,提高了城市的防洪能力,同时能够达到保护环境、美化环境、改善人们居住生存环境的良好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建筑外墙立体全面绿化系统,包括植被盒、储水箱、支撑板、衔接板、肋板、进水管、转接管、连接头,支撑板设置在建筑垂直墙体的外表面,支撑板设置多层,肋板设置在支撑板的下方,肋板一端连接支撑板、一端连接墙体,植被盒放置在支撑板上,植被盒与墙体贴合,植被盒中设置有植物培养基,储水箱设置在植被盒开口处,衔接板竖直设置,衔接板的上端连接支撑板底面、下端连接下层植被盒,最底部的衔接板的下端连接地面;

植被盒为顶端开口的中空壳体,植被盒设置有卡槽、卡头,卡槽与卡头对应,植被盒的底面设置有排水孔;

储水箱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植被通道,最上层端部储水箱的进水口通过连接头连接进水管,进水管连接供水管路或屋顶排水管,相邻储水箱的进水口、出水口对接,植被通道贯穿储水箱的顶面与底面;相邻两层储水箱的进水口、出水口通过连接头与转接管连通,最下层末端储水箱的出水口安装连接头;储水箱的底面设置有渗水孔,连接头内通水管路的高度高于储水箱内腔底面的高度。

作为优化,相邻储水箱的进水口包裹出水口。

作为优化,相邻储水箱的进水口与出水口的连接处设置有对接套,对接套一端连接储水箱的进水口、一端连接相邻储水箱的出水口。

作为优化,所述对接套为橡胶材质。

作为优化,所述储水箱顶面还设置有漏水口,漏水口的开口为漏斗形。

作为优化,相邻两层储水箱的进水口、出水口的位置互换,以方便转接管的连通。

作为优化,所述支撑板与墙体成锐角,支撑板上翘,植被盒的底面也设置为对应的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进水管连接供水管路或屋顶排水管,可将雨水储存在本绿化系统中,既减轻了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同时实现了雨水回收利用,起到了海绵城市的效果。

2.通过设置连接头内通水管路的高度高于储水箱内腔底面的高度,使得储水箱中的水面高度高于连接头内通水管路后才流向邻近的储水箱,本层储水箱 灌满后才留向下一层的储水箱,直至最下层的储水箱灌满,多余的水从最下层末端储水箱的出水口处的连接头流出。

3.同层储水箱之间相互连接,结合进水管、转接管、连接头组成供水管路,避免了复杂的滴灌灌溉维护困难的问题,灌溉时只需向进水管供水即可,灌溉十分方便,且灌溉均匀,保障了植物生长的供水需求。

4.通过设置衔接板,系统的重量作用到底面上,不会对墙体过分依赖,减少了对墙体的损坏、保障了系统的稳定性。相邻的植被盒通过卡槽、卡头连接,增强了稳定性,当需要更换植被盒时,只需要顺着卡槽的方向将植被盒抽出即可。

5.通过设置相邻储水箱的进水口包裹出水口,减少了水在储水箱之间流通过程中的损失。

6.通过设置对接套,且对接套密封连接,增强了供水管路的密封性,减少了水在储水箱之间流通过程中的损失。

7.通过设置漏水口,漏水口的开口为漏斗形,下雨时雨水能够通过漏水口进入储水箱,储水箱中储存的水通过渗水孔持续缓慢的渗透至植物培养基中,从而持续为植物生长供水;同时避免了雨水冲击对植物培养基的冲刷破坏。

8.通过设置支撑板与墙体成锐角的形式,增强了植被盒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安装状态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安装状态的右视图。

图3、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安装状态的总体结构图。

图5为图2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6为图5C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4D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植被盒、储水箱组合后的总体结构图。

图9为植被盒的总体结构图。

图10为植被盒的正视图。

图11为植被盒的右视图。

图12、图13为储水箱的总体结构图。

图14为储水箱的正视图。

图15为储水箱的右视图。

图16为图15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图1至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建筑外墙立体全面绿化系统,包括植被盒1、储水箱2、支撑板3、衔接板4、肋板5、进水管6、转接管7、连接头8,支撑板3设置在建筑垂直墙体的外表面,支撑板3设置多层,肋板5设置在支撑板3的下方,肋板5一端连接支撑板3、一端连接墙体,植被盒1放置在支撑板3上,植被盒1与墙体贴合,植被盒1中设置有植物培养基,储水箱2设置在植被盒1开口处,衔接板4竖直设置,衔接板4的上端连接支撑板3底面、下端连接下层植被盒1,最底部的衔接板4的下端连接地面。

如图8至图11所示,植被盒1为顶端开口的中空壳体,植被盒1设置有卡槽101、卡头102,卡槽101与卡头102对应,植被盒1的底面设置有排水孔103;组装时,卡头102卡入相邻植被盒1的卡槽101中。

如图12至图16所示,储水箱2设置有进水口201、出水口202、植被通道203,最上层端部储水箱2的进水口201通过连接头8连接进水管6,进水管6连接供水管路或屋顶排水管,相邻储水箱2的进水口201、出水口202对接,植被通道203贯穿储水箱2的顶面与底面;相邻两层储水箱2的进水口201、出水口202通过连接头8与转接管7连通,最下层末端储水箱2的出水口202安装连接头8;储水箱2的底面设置有渗水孔205,连接头8内通水管路的高度高于储水箱2内腔底面的高度。

相邻储水箱2的进水口201包裹出水口202。通过设置相邻储水箱2的进水口201包裹出水口202,减少了水在储水箱2之间流通过程中的损失。

相邻储水箱2的进水口201与出水口202的连接处设置有对接套9,对接套9一端连接储水箱2的进水口201、一端连接相邻储水箱2的出水口202。所述对接套9为橡胶材质。通过设置对接套9,且对接套9密封连接,增强了供水管路的密封性,减少了水在储水箱2之间流通过程中的损失。

所述储水箱2顶面还设置有漏水口204,漏水口204的开口为漏斗形。

相邻两层储水箱2的进水口201、出水口202的位置互换,以方便转接管7的连通。

所述支撑板3与墙体成锐角,支撑板3上翘,植被盒1的底面也设置为对应的形状。通过设置支撑板3与墙体成锐角的形式,增强了植被盒1的稳定性。

通过设置漏水口,漏水口的开口为漏斗形,下雨时雨水能够通过漏水口进入储水箱,储水箱中储存的水通过渗水孔持续缓慢的渗透至植物培养基中,从而持续为植物生长供水;同时避免了雨水冲击对植物培养基的冲刷破坏。

通过设置进水管6连接供水管路或屋顶排水管,可将雨水储存在本绿化系统中,既减轻了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同时实现了雨水回收利用,起到了海绵 城市的效果,通过设置连接头8内通水管路的高度高于储水箱2内腔底面的高度,使得储水箱2中的水面高度高于连接头8内通水管路后才流向邻近的储水箱2,本层储水箱2灌满后才留向下一层的储水箱2,直至最下层的储水箱2灌满,多余的水从最下层末端储水箱2的出水口202处的连接头8流出。同层储水箱之间相互连接,结合进水管、转接管、连接头组成供水管路,避免了复杂的滴灌灌溉维护困难的问题,灌溉时只需向进水管供水即可,灌溉十分方便,且灌溉均匀,保障了植物生长的供水需求。通过设置衔接板4,系统的重量作用到底面上,不会对墙体过分依赖,减少了对墙体的损坏、保障了系统的稳定性。相邻的植被盒1通过卡槽101、卡头102连接,增强了稳定性,当需要更换植被盒1时,只需要顺着卡槽101的方向将植被盒1抽出即可。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