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悬浮种衣剂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玉米种子处理的悬浮种衣剂,活性成分包括氟虫腈和戊唑醇。
背景技术:
玉米是世界分布最广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仅次于小麦和水稻而居第三位,玉米除作为粮食作物外,还是重要的动物饲料来源,同时其也在加工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而被广泛应用,玉米丝黑穗病、蛴螬、金针虫等均是世界重要玉米病虫害,在中国玉米产区均有发生,以东北和华北地区最为严重,是影响我过玉米生产发展的主要病虫害,给玉米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已成为玉米生产商函待解决的热点问题。
种子包衣技术是在传统的浸种或拌种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应用很普遍的种子处理技术,将干燥或湿润状态的种子,用含有粘结剂的农药或肥料等组合物所包,使在种子外形成具有一定功能和包覆强度的包含层,这一过程称为种子包衣,包在种子外边的组合物称为种衣剂,是一种用于作物或其它植物种子处理的、具有成膜特性的农药制剂。种衣剂最大的优点是能在种子外面形成一层比较牢固的薄膜。种衣剂具有杀灭地下害虫、苗期害虫,防治苗期病害和系统性病害,提高种子发芽率、促进种苗健康生长,减少种子用量等功效,最终达到防病治虫、保苗壮苗、提高产量的目的。悬浮种衣剂是种衣剂的一种,是由农药原药、成膜剂、润湿剂、分散剂、增稠剂、着色剂、填料和水经湿法粉碎而制成的一种可流动的稳定的均匀悬浮液,由于其使用方便、安全,在众多种类的种衣剂中备受青睐。
戊唑醇是一种高效、广谱、内吸性三座类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和铲除三大功能,杀菌谱广、持效期长,戊唑醇在全世界范围内用作种子处理剂和叶面喷雾,不仅活性高,而且持效期长,戊唑醇主要用于防治玉米、小麦、水稻、花生等作物上的多种真菌病害,其在全球50多个国家的60多种作物上取得登记并广泛应用,不仅防病效果好,而且具有抗倒伏、增产作用等特点。
氟虫腈通过阻碍氨基丁酸调控的氯化物传递而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内的中枢传到,安全高效、戊交互抗性,氟虫腈一般以触杀和胃毒作用为主,当作为土壤或者种衣剂时可以防治昆虫,在水稻上有较强的内吸活性,击倒活性为中等,主要用于防治水稻、玉米、大豆等多种作物上的水稻螟虫、蛴螬、蓟马、金针虫等,同时对蚜虫、叶蝉、鳞翅目害虫和鞘翅目在内的一系列重要害虫均有很高的杀虫活性。
将杀虫剂和杀菌剂复配使用,尤其是两者用作种子处理剂,所制备得到的种子处理同时具有杀虫和杀菌的效果,可以大大节省劳动力,提高效率;然而,将杀虫剂和杀菌剂复配后,往往不能有效的发挥杀虫剂和杀菌剂的防治效力,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剂型加工过程中无法获得最优的、能够充分发挥杀虫、杀菌效果的配方,因而,如何进一步优化种子处理剂中合理的配方,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杀虫防病效果,成为函待解决的热点问题。本申请的发明人正是以此为切入点,经过大量的试验和摸索,最终筛选得到氟虫腈和戊唑醇悬浮种衣剂的最优配方,进而完成了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悬浮种衣剂防病杀虫效果的特点悬浮剂配方,所述悬浮剂通过对特定成膜剂的选择,能够达到防治效果最优的目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悬浮种衣剂的用途,所述悬浮种衣剂可用于防治玉米蛴螬、金针虫、丝黑穗病等病虫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悬浮种衣剂,其包含如下组分:
氟虫腈 1-20%
戊唑醇 0.1-10%
分散剂 1-15%
润湿剂 1-15%
成膜剂 0.05-3%
增稠剂 0.05-4%
抗冻剂 1-5%
消泡剂 0.1-4%
着色剂 0.1-1.5%
去离子水 余量 。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悬浮种衣剂中成膜剂由聚乙烯醇和壳聚糖组成,两者配比优选为0.05:1。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悬浮种衣剂还可加入其它农用活性成分共同结合使用,包括但不限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生物刺激素、微生物肥料、增效剂等。
进一步的,所述的润湿剂、分散剂、增稠剂、消泡剂、抗冻剂等均为市场上常规的助剂种类,可以通过市售手段常规购买得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悬浮种衣剂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的悬浮种衣剂兼具保护性和内吸性,作为种衣剂不仅能保护种子自身,还能保护出苗后的植物免受害虫侵染,可以节省用药劳动力;
(2)本发明的悬浮种衣剂采用特定的成膜剂,可以更大限度的利用种衣的成膜性和缓释性达到提高在农药活性成分在种子表面的附着力,从而提高防治效果;
(3)本发明的悬浮种衣剂成膜剂中含有壳聚糖,可以起到刺激种子发育、种苗成长的作用;
(4)本发明的悬浮种衣剂活性成分戊唑醇和氟虫腈复配后,与单剂相比,杀虫防病效果明显提高,还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5)本发明的悬浮种衣剂使用方便,使用时既可以机械拌种,也可人工操作,可有效防治玉米蛴螬、金针虫、丝黑穗病等病虫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绝非限于这些例子。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较好的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但不能因此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的产品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和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发明技术,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一、制剂实施例
1、实施例1: 8%氟虫腈·戊唑醇悬浮种衣剂
氟虫腈 6%
戊唑醇 2%
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 4%
EO-PO嵌段聚醚 5%
聚乙烯醇 0.05%
壳聚糖 1%
硅酸镁铝 2%
乙二醇 3%
有机硅酮 1%
碱性玫瑰精 0.8%
去离子水 余量
所述悬浮种衣剂的制备方法为:先将氟虫腈和戊唑醇兑水后于砂磨机中研磨2小时后,家乳化剂、分散剂加入研磨机中继续研磨1.5小时,再加入成膜剂、稳定剂、消泡剂和其它辅助成分继续研磨1小时以上,经过滤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悬浮种衣剂。
2、实施例2:8%氟虫腈·戊唑醇悬浮种衣剂
氟虫腈 6%
戊唑醇 2%
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 4%
EO-PO嵌段聚醚 5%
聚乙烯醇 0.5%
壳聚糖 0.5%
硅酸镁铝 2%
乙二醇 3%
有机硅酮 1%
碱性玫瑰精 0.8%
去离子水 余量
所述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3、实施例3:8%氟虫腈·戊唑醇悬浮种衣剂
氟虫腈 6%
戊唑醇 2%
蓖麻油聚氧乙烯醚 5%
分散剂MF-5 5%
聚乙烯醇 0.05%
壳聚糖 1%
黄原胶 2%
乙二醇 3%
有机硅酮 1%
碱性玫瑰精 0.8%
去离子水 余量
所述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4、对比例1:8%氟虫腈·戊唑醇悬浮种衣剂
氟虫腈 6%
戊唑醇 2%
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 4%
EO-PO嵌段聚醚 5%
壳聚糖 1.05%
硅酸镁铝 2%
乙二醇 3%
有机硅酮 1%
碱性玫瑰精 0.8%
去离子水 余量
所述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5、对比例2:8%氟虫腈·戊唑醇悬浮种衣剂
氟虫腈 6%
戊唑醇 2%
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 4%
EO-PO嵌段聚醚 5%
聚乙烯醇 1.05%
硅酸镁铝 2%
乙二醇 3%
有机硅酮 1%
碱性玫瑰精 0.8%
去离子水 余量
所述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6、对比例3:8%氟虫腈·戊唑醇悬浮种衣剂
氟虫腈 6%
戊唑醇 2%
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 4%
EO-PO嵌段聚醚 5%
阿拉伯胶 0.05%
壳聚糖 1%
硅酸镁铝 2%
乙二醇 3%
有机硅酮 1%
碱性玫瑰精 0.8%
去离子水 余量
所述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二、生物测定实施例
1、试验对象:玉米丝黑穗病、玉米蛴螬
2、供试药剂:实施例1-3:实施例1-3所述的悬浮种衣剂;
对比例4-6:对比例1-3所述的悬浮种衣剂。
3、试验处理方法:悬浮种衣剂拌种处理。
4、黑穗病田间设计:试验田设在山东省青州市东夏镇某玉米田,试验小区面积20 m2, 随机区组排列,4次重复,每小区种植10行,每行10穴,每穴播3粒种子。将田土过筛后,按0.1%加入丝黑穗病粉菌粉,菌土充分混合均匀,开穴后先放种子,然后每穴盖菌土100 g。
玉米出苗后待玉米丝黑穗病发病稳定后调查发病株,统计病株率,计算防治效果。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实施例的配方,及成膜剂采用聚乙烯醇和壳聚糖的组合时,对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其中,实施例1的农药组合物制剂防治效果最优,与其它常规成膜剂制备得到的悬浮种衣剂相比,采用本发明的特定成膜剂的种衣剂相比,本发明的悬浮种衣剂在有效成分用量低的情况下,防治效果反而明显好于其它悬浮种衣剂,表明本发明的悬浮种衣剂的生物活性更高、用药量低,可以作为玉米田防治丝黑穗病的防治药剂推广。
5、玉米蛴螬防治生物测定:试验方法按照农业部行业执行标准NY/T 1154.6-2006进行,室内饲养大黑塞金龟,选择大小一致无伤残健壮的3龄大黑鳃金龟幼虫,试土为沙壤土,定量装至湓钵的4/5处,每处理9盆,每盆放蛴螬5头,将处理好的玉米种子50粒播入盆内,覆土1厘米,浇透水,置于日光温室中,室控温度25-28℃,自然光照。
处理7天后调查试虫死亡情况,记录总虫数和死虫数,根据调查数据计算死亡率。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实施例1-3的悬浮种衣剂对蛴螬的防治效果好于对比例1-3的悬浮种衣剂,其中,实施例1的悬浮种衣剂防治效果明显好于其它处理组。
6、对玉米出苗率的影响:在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实验中,调查统计各小区出苗株数,统计出苗率,试验结果如表3所示。
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的悬浮种衣剂对玉米出苗表现出促进作用,能够促进玉米生长,另外,未观察到本发明的悬浮种衣剂对玉米有药害产生,表明本发明的种子处理剂安全性较好,值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