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叶石楠营养钵育苗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80253阅读:120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红叶石楠的育苗方法,尤其是一种红叶石楠营养钵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红叶石楠(学名:Photiniax fraseri)是蔷薇科石楠属杂交种的统称,为常绿小乔木,叶革质,长椭圆形至倒卵披针形,春季新叶红艳,夏季转绿,秋、冬、春三季呈现红色,霜重色逾浓,低温色更佳。

红叶石楠喜温暖、潮湿、阳光充足的环境,耐寒性强,能耐最低温度−18℃,喜强光照,也有很强的耐荫能力,适宜各类中肥土质,耐土壤瘠薄,有一定的耐盐碱性和耐干旱能力,不耐水湿。红叶石楠枝繁叶茂,树冠圆球形,早春嫩叶绛红,初夏白花点点,秋末累累赤实,冬季老叶常绿,园林观赏价值高,在园林绿化上用途广泛,目前红叶石楠的扦插育苗技术存在成活率低、生成周期长等问题。

采用营养钵育苗已经有多年的历史,营养钵的种类也有多种,营养钵育苗简便可靠,便于移载。目前,用于制作育苗营养钵的材料主要有泥土、秸秆、降解塑料、纸等,有的加入黏合剂、微量元素、肥料等。采用泥土造价较低,但重量较大,耐水性差。采用秸秆直径较小,种子根系空间不足,移栽后往往需要经过缓苗期,苗根和四周接合后才能正常生长。降解塑料、纸等材料造价较高,且需要加入化工黏合剂,有的会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红叶石楠营养钵育苗方法,采用能够提高成活率的营养钵,同时解决营养钵带来的土壤污染问题。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红叶石楠营养钵育苗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插前准备:首先整理苗床,再装营养钵;所述营养钵由钵体和设置在钵体内的营养土制成,营养土的配制方法为:按照黄土:草炭土:凹凸棒土:有机肥:生根粉:海藻微粉=15: 4~6 : 2 : 1~5 : 0.5~0.6 : 0.5~0.6的比例混合,营养土配好后装入钵体;将营养钵放到苗床上备用,并进行杀菌消毒,消毒后喷洒乙草胺;

(2)扦插操作:

(2.1)插穗处理:选取红叶石楠1年生枝条进行消毒,插穗剪留6~8cm长,上口平剪,剪在节位上面0.5~1cm处,下口剪成斜口,剪在节位下面0.2cm处,上口芽眼位置保留半张或一张叶片;

(2.2)生根剂处理:

对插穗下切口采用生根粉进行蘸根处理,处理时将插穗每30~50个捆成1捆,然后将捆成捆的插穗下部1/3浸入药液中,蘸根时间为0.25~0.5min;

(2.3)扦插:

经生根剂处理后插穗立即插入土中,扦插深度为插穗的2/3,每个营养钵扦插2~3个插穗;插完后立即喷水浇透,并及时对叶面喷洒多菌灵进行消毒。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苗床需要进行土壤消毒杀虫,每600~1000 m2的苗床使用3~4kg的呋喃丹以及1000倍液的多菌灵均匀喷撒。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营养钵喷洒800~1000倍液体的多菌灵和300~400倍液体的甲击托布津进行杀菌消毒。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乙草胺的用量为每亩地90~100ML。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插前准备还包括覆膜和架遮阳网。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1)中剪取插穗和扦插选择在阴天或早上10:00以前及下午16:00后进行,剪下的插穗要遮阴并洒水保湿。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2)中生根粉的配制方法为:对夏季剪取的嫩枝插穗进行处理时,其配制浓度为每袋2.5g兑水1kg;对秋季剪取的半木质化的插穗进行处理时,其配制浓度为每袋2.5g兑水0.5kg。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3)中多菌灵采用含量40%的多菌灵配比浓度控制在400-500倍液。

本发明所述红叶石楠营养钵育苗方法,采用能够提高成活率的营养钵,并通过合适的扦插方式,保证红叶石楠的扦插存活率;同时解决了营养钵带来的土壤污染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一种红叶石楠营养钵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插前准备:

1.1、田间场地整理:

整理苗床前,需要进行必要的土壤消毒杀虫。每667m2使用3kg的呋喃丹以及1000倍液的多菌灵(多菌灵采用含量80%的多菌灵),均匀撒在田中,一起耕翻耙,以消灭土壤中的细菌,翻耙需要弄碎至3cm左右的颗粒,土质越细越好,翻耙的深度为30cm。土壤消毒后即可进行苗床整理。扦插苗床一般做成90cm宽的畦面,畦高15cm,中间应略高,防止畦面中间积水和便于操作。畦与畦之间要留排水沟,排水沟宽30cm,能顺畅排水和方便管理。大田四周排水沟一定要挖深,一般深度50cm,确保雨后立即去水。

1.2、装营养钵:

营养钵由钵体和设置在钵体内的营养土制成,钵体规格一般为8cm×12cm的单孔营养钵,单孔用于根系吸收水分和营养。营养土的配制:先用筛网将田间大块土筛选至小颗粒,有机肥弄碎,按照黄土:草炭土:凹凸棒土:有机肥:生根粉:海藻微粉=15:4:2:1:0.5:0.5的比例混合。营养土配好后装入钵体,钵体基本装满,然后再将营养钵按株行距8cm×12cm直接放到畦面上去摆放整齐备用,并且喷洒800倍液体的多菌灵和300倍液体的甲击托布津杀菌消毒。消毒完毕后喷洒乙草胺(按照每亩地90ML的量)封闭杂草。前期育苗基质准备工作至此完成。

上述营养钵可以提供红叶石楠生成所需的养分,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红叶石楠的成活率,降低土壤的污染。

1.3、覆膜以及架遮阳网:

盖薄膜:扦插苗床用薄膜覆盖,以保持温度以及内部的湿度,薄膜拱棚支撑用竹片或竹竿,竹片长度200cm,宽2cm,每隔1m的距离插入一根竹片,小拱棚拱顶高40cm。薄膜的宽2m,长度依据苗床长度而定,厚度为3丝。薄膜既不能太薄也不能太厚,太薄不耐用,太厚不利透光,在生根以前薄膜全封闭。

架遮阳网:同样采用小拱棚结构,竹片长度250cm,宽2cm,每隔1m的距离插入一根竹片,拱顶高60cm,遮阳网的宽度为230cm,遮阳网覆盖至拱棚顶,不用落地,以便于观察棚内的干湿度以及小苗是否有霉变现象。

(2)扦插操作:

2.1、插穗处理:

实践证明,选取生长粗壮、半木质化的1年生枝条,做插穗成活率最高。操作时,先用酒精把剪刀进行消毒。插条剪留6cm长,上口平剪,剪在节位上面0.5cm处;下口要剪成斜口,剪在节位下面0.2cm处。上口芽眼位置保留半张或一张叶片。剪取插穗和扦插最好选择在阴天或早上10:00以前及下午16:00后气温凉爽时进行。剪下的插穗要遮阴并洒水保湿。

2.2、生根剂处理:

为提高成活率,插前要对插穗下切口进行处理,生产上常用“国光生根粉”对插穗进行蘸根处理。生根粉的配制方法:对夏季剪取的嫩枝插穗进行处理时,其配制浓度为每袋2.5g兑水1kg;对秋季剪取的半木质化的插穗进行处理时,其配制浓度为每袋2.5g兑水0.5kg。蘸根时间一般0.25min,时间过长,反而抑制生根。配用前,先用少量50℃热水搅匀后再稀释至所需浓度(生根剂的浓度根据需要来确定,一般为500mg/kg水),生根剂要现配现用。处理时将插穗每30个捆成1捆,然后将捆成捆的插穗下部1/3浸入药液中,浸泡后插穗立即插入土中。

2.3、扦插:

插穗浸泡处理后,及时扦插,成活率高。扦插深度为4cm,土面露出顶端的叶片和芽即可。每个营养钵扦插2个插穗,既可保证每个营养钵的插穗成活率,又可以保证苗木出圃质量(出圃时,每个营养钵的红叶石楠都有一定量的分支和冠幅)。扦插时插穗和土壤要紧密接触,尽量不留空隙。操作时尽量保持叶片方向一致,使其均匀接受光照,利于早生根、早发芽。一畦插完后要立即喷水浇透,并及时对叶面喷洒多菌灵进行消毒,浓度要稍大,含量40%的多菌灵配比浓度控制在400倍液,以喷完后叶片呈淡白色为好。

(3)插后管理:

3.1、水分和温度管理:

在适宜温度下,红叶石楠扦插后一般在20d左右伤口愈合,产生愈伤组织,30d左右开始产生新根,继而长出叶片。在生根以前,扦插薄膜全封闭,拱棚内夏季温度高于35度时可揭开两头透风半小时左右。因此当育苗袋内的土发白时表明需要浇水,不可揭开薄膜,防止细菌侵入,可向畦与畦之间的过道内注水至15cm的高度,以让畦土吸收水分上渗补充小拱棚内的湿度。

实施例一中采用的营养钵及扦插方式能够保证红叶石楠的成活率达到88%。

实施例二:一种红叶石楠营养钵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插前准备:

1.1、田间场地整理:

整理苗床前,需要进行必要的土壤消毒杀虫。每667m2使用4kg的呋喃丹以及1000倍液的多菌灵(多菌灵采用含量80%的多菌灵),均匀撒在田中,一起耕翻耙,以消灭土壤中的细菌,翻耙需要弄碎至3cm左右的颗粒,土质越细越好,翻耙的深度为35cm。土壤消毒后即可进行苗床整理。扦插苗床一般做成100cm宽的畦面,畦高20cm,中间应略高,防止畦面中间积水和便于操作。畦与畦之间要留排水沟,排水沟宽40cm,能顺畅排水和方便管理。大田四周排水沟一定要挖深,一般深度60cm,确保雨后立即去水。

1.2、装营养钵:

营养钵由钵体和设置在钵体内的营养土制成,钵体规格一般为8cm×12cm的单孔营养钵,单孔用于根系吸收水分和营养。营养土的配制:先用筛网将田间大块土筛选至小颗粒,有机肥弄碎,按照黄土:草炭土:凹凸棒土:有机肥:生根粉:海藻微粉=15:6:2:5:0.6:0.6的比例混合。营养土配好后装入钵体,钵体基本装满,然后再将营养钵按株行距8cm×12cm直接放到畦面上去摆放整齐备用,并且喷洒1000倍液体的多菌灵和400倍液体的甲击托布津杀菌消毒。消毒完毕后喷洒乙草胺(按照每亩地100ML的量)封闭杂草。前期育苗基质准备工作至此完成。

上述营养钵可以提供红叶石楠生成所需的养分,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红叶石楠的成活率,降低土壤的污染。

1.3、覆膜以及架遮阳网:

盖薄膜:扦插苗床用薄膜覆盖,以保持温度以及内部的湿度,薄膜拱棚支撑用竹片或竹竿,竹片长度200cm,宽2cm,每隔1m的距离插入一根竹片,小拱棚拱顶高50cm。薄膜的宽2m,长度依据苗床长度而定,厚度为4丝。薄膜既不能太薄也不能太厚,太薄不耐用,太厚不利透光,在生根以前薄膜全封闭。

架遮阳网:同样采用小拱棚结构,竹片长度250cm,宽2cm,每隔1m的距离插入一根竹片,拱顶高80cm,遮阳网的宽度为230cm,遮阳网覆盖至拱棚顶,不用落地,以便于观察棚内的干湿度以及小苗是否有霉变现象。

(2)扦插操作:

2.1、插穗处理:

实践证明,选取生长粗壮、半木质化的1年生枝条,做插穗成活率最高。操作时,先用酒精把剪刀进行消毒。插条剪留8cm长,上口平剪,剪在节位上面1cm处;下口要剪成斜口,剪在节位下面0.2cm处。上口芽眼位置保留半张或一张叶片。剪取插穗和扦插最好选择在阴天或早上10:00以前及下午16:00后气温凉爽时进行。剪下的插穗要遮阴并洒水保湿。

2.2、生根剂处理:

为提高成活率,插前要对插穗下切口进行处理,生产上常用“国光生根粉”对插穗进行蘸根处理。生根粉的配制方法:对夏季剪取的嫩枝插穗进行处理时,其配制浓度为每袋2.5g兑水1kg;对秋季剪取的半木质化的插穗进行处理时,其配制浓度为每袋2.5g兑水0.5kg。蘸根时间一般0.5min,时间过长,反而抑制生根。配用前,先用少量60℃热水搅匀后再稀释至所需浓度(生根剂的浓度根据需要来确定,一般为2000mg/kg水),生根剂要现配现用。处理时将插穗每50个捆成1捆,然后将捆成捆的插穗下部1/3浸入药液中,浸泡后插穗立即插入土中。

2.3、扦插:

插穗浸泡处理后,及时扦插,成活率高。扦插深度为6cm(即插穗的2/3左右),土面露出顶端的叶片和芽即可。每个营养钵扦插3个插穗,既可保证每个营养钵的插穗成活率,又可以保证苗木出圃质量(出圃时,每个营养钵的红叶石楠都有一定量的分支和冠幅)。扦插时插穗和土壤要紧密接触,尽量不留空隙。操作时尽量保持叶片方向一致,使其均匀接受光照,利于早生根、早发芽。一畦插完后要立即喷水浇透,并及时对叶面喷洒多菌灵进行消毒,浓度要稍大,含量40%的多菌灵配比浓度控制在500倍液,以喷完后叶片呈淡白色为好。

(3)插后管理:

3.1、水分和温度管理:

在适宜温度下,红叶石楠扦插后一般在20d左右伤口愈合,产生愈伤组织,30d左右开始产生新根,继而长出叶片。在生根以前,扦插薄膜全封闭,拱棚内夏季温度高于35度时可揭开两头透风半小时左右。因此当育苗袋内的土发白时表明需要浇水,不可揭开薄膜,防止细菌侵入,可向畦与畦之间的过道内注水至15cm的高度,以让畦土吸收水分上渗补充小拱棚内的湿度。

实施例二中采用的营养钵及扦插方式能够保证红叶石楠的成活率达到92%。

实施例三:一种红叶石楠营养钵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插前准备:

1.1、田间场地整理:

整理苗床前,需要进行必要的土壤消毒杀虫。每667m2使用3.5kg的呋喃丹以及1000倍液的多菌灵(多菌灵采用含量80%的多菌灵),均匀撒在田中,一起耕翻耙,以消灭土壤中的细菌,翻耙需要弄碎至3cm左右的颗粒,土质越细越好,翻耙的深度为32cm。土壤消毒后即可进行苗床整理。扦插苗床一般做成95cm宽的畦面,畦高16cm,中间应略高,防止畦面中间积水和便于操作。畦与畦之间要留排水沟,排水沟宽35cm,能顺畅排水和方便管理。大田四周排水沟一定要挖深,一般深度55cm,确保雨后立即去水。

1.2、装营养钵:

营养钵由钵体和设置在钵体内的营养土制成,钵体规格一般为8cm×12cm的单孔营养钵,单孔用于根系吸收水分和营养。营养土的配制:先用筛网将田间大块土筛选至小颗粒,有机肥弄碎,按照黄土:草炭土:凹凸棒土:有机肥:生根粉:海藻微粉=15:5:2:2:0.5:0.6的比例混合。营养土配好后装入钵体,钵体基本装满,然后再将营养钵按株行距8cm×12cm直接放到畦面上去摆放整齐备用,并且喷洒900倍液体的多菌灵和350倍液体的甲击托布津杀菌消毒。消毒完毕后喷洒乙草胺(按照每亩地94ML的量)封闭杂草。前期育苗基质准备工作至此完成。

上述营养钵可以提供红叶石楠生成所需的养分,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红叶石楠的成活率,降低土壤的污染。

1.3、覆膜以及架遮阳网:

盖薄膜:扦插苗床用薄膜覆盖,以保持温度以及内部的湿度,薄膜拱棚支撑用竹片或竹竿,竹片长度200cm,宽2cm,每隔1m的距离插入一根竹片,小拱棚拱顶高45cm。薄膜的宽2m,长度依据苗床长度而定,厚度为3丝。薄膜既不能太薄也不能太厚,太薄不耐用,太厚不利透光,在生根以前薄膜全封闭。

架遮阳网:同样采用小拱棚结构,竹片长度250cm,宽2cm,每隔1m的距离插入一根竹片,拱顶高70cm,遮阳网的宽度为230cm,遮阳网覆盖至拱棚顶,不用落地,以便于观察棚内的干湿度以及小苗是否有霉变现象。

(2)扦插操作:

2.1、插穗处理:

实践证明,选取生长粗壮、半木质化的1年生枝条,做插穗成活率最高。操作时,先用酒精把剪刀进行消毒。插条剪留7cm长,上口平剪,剪在节位上面0.6cm处;下口要剪成斜口,剪在节位下面0.2cm处。上口芽眼位置保留半张或一张叶片。剪取插穗和扦插最好选择在阴天或早上10:00以前及下午16:00后气温凉爽时进行。剪下的插穗要遮阴并洒水保湿。

2.2、生根剂处理:

为提高成活率,插前要对插穗下切口进行处理,生产上常用“国光生根粉”对插穗进行蘸根处理。生根粉的配制方法:对夏季剪取的嫩枝插穗进行处理时,其配制浓度为每袋2.5g兑水1kg;对秋季剪取的半木质化的插穗进行处理时,其配制浓度为每袋2.5g兑水0.5kg。蘸根时间一般0.4min,时间过长,反而抑制生根。配用前,先用少量55℃热水搅匀后再稀释至所需浓度(生根剂的浓度根据需要来确定,一般为1000mg/kg水),生根剂要现配现用。处理时将插穗每30~50个捆成1捆,然后将捆成捆的插穗下部1/3浸入药液中,浸泡后插穗立即插入土中。

2.3、扦插:

插穗浸泡处理后,及时扦插,成活率高。扦插深度为5cm(即插穗的2/3左右),土面露出顶端的叶片和芽即可。每个营养钵扦插2个插穗,既可保证每个营养钵的插穗成活率,又可以保证苗木出圃质量(出圃时,每个营养钵的红叶石楠都有一定量的分支和冠幅)。扦插时插穗和土壤要紧密接触,尽量不留空隙。操作时尽量保持叶片方向一致,使其均匀接受光照,利于早生根、早发芽。一畦插完后要立即喷水浇透,并及时对叶面喷洒多菌灵进行消毒,浓度要稍大,含量40%的多菌灵配比浓度控制在450倍液,以喷完后叶片呈淡白色为好。

(3)插后管理:

3.1、水分和温度管理:

在适宜温度下,红叶石楠扦插后一般在20d左右伤口愈合,产生愈伤组织,30d左右开始产生新根,继而长出叶片。在生根以前,扦插薄膜全封闭,拱棚内夏季温度高于35度时可揭开两头透风半小时左右。因此当育苗袋内的土发白时表明需要浇水,不可揭开薄膜,防止细菌侵入,可向畦与畦之间的过道内注水至15cm的高度,以让畦土吸收水分上渗补充小拱棚内的湿度。

实施例三中采用的营养钵及扦插方式能够保证红叶石楠的成活率达到88%。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