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林木组培苗温室炼苗驯化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37759阅读:167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林木快速繁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林木组培苗温室炼苗驯化的简易高效方法。



背景技术:

林木组培育苗是在无菌条件下,人为创造适合林木生长发育所需营养和环境条件,培养木本植物的组织或器官,使之成为一独立植株。林木组培育苗的方式尤其适用于繁殖珍稀树种或母本性状优良的园艺品种,又因其可获得脱毒种苗,可用于种质资源的保存和高品质脱毒种苗的生产,对促进林木植物的良种选育有重要的意义。林木组织培养在脱毒苗培育和工厂化快速育苗方面将有广泛的应用。

许多林木植物现已成功建立了组培快繁体系,但林木植物有生长周期长的特点,在组培育苗中仍存在一些难题,如培养过程中褐化、玻璃化、污染及生根困难的问题,炼苗驯化及移栽成活率低,组培成本过高等。这些因素制约了林木组培育苗生产中实现规模化、工业化。

针对林木组培苗炼苗及移栽的研究在不断深入,炼苗驯化方面,首先将已生根组培苗放置在培养室或温室开盖炼苗1~7d,使组培苗逐渐适应外界有菌环境;然后在不伤根的前提下用清水清洗根部;将组培苗栽到装有基质的容器中,基质常为草炭、珍珠岩、蛭石、园土、河沙等中的几种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并用多菌灵、代森锰锌、百菌清或高锰酸钾等提前杀菌消毒,根据移栽组培苗大小,容器常用不同大小的穴盘、营养钵和双色盆等;将移栽至容器中的组培苗放置在智能温室或塑料拱棚内炼苗驯化,根据不同的林木种类,控制适宜的温湿度和光照条件,温度多控制在20-30℃之间,湿度范围一般为50-80%,自然光条件下遮阴处理;移栽驯化几十天至几个月后,即可达到定植或销售要求。目前炼苗驯化中存在的问题有:(1)为保证成活率,瓶内炼苗时间过长,影响成苗效率;(2)环境条件控制繁琐,成本过高。移栽炼苗的组培苗需要在智能温室或拱棚等设施内进行,温度、水分、光照等的控制必须精细,否则容易烂根,成活率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现林木组培苗温室内简易高效的炼苗驯化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1)炼苗温室准备:选择常规的温、湿度易控制的玻璃温室,有内、外遮阳网,苗床整理,苗床及周围环境喷洒300-500倍多菌灵溶液杀菌;

(2)组培苗出瓶前炼苗管理:挑选植株健壮,且生根整齐一致,达到出苗标准的组培苗,将该组培苗所在组培瓶移至炼苗温室苗床上,光照强度控制在3000-5000lx范围内,温度一般为18-30℃,湿度60-80%,炼苗1-3d后,将组培瓶瓶盖拧开但不拿下,继续炼苗4-6d;

将组培瓶瓶盖拧开但不拿下,这样可以稳定组培苗炼苗环境的温湿度,使之前处在恒温恒湿无菌培养环境下的组培苗逐步适应外界环境,提高炼苗成功率;

(3)栽培基质与容器准备:选择常规的草炭土和珍珠岩作为栽培基质,草炭和珍珠岩体积比为1:1~3:2,根据组培苗大小选择合适的穴盘,一般为15孔、21孔、32孔、50孔穴盘,填装基质,抹平,用800-1000倍多菌灵溶液喷洒消毒,根据穴盘大小选择蝴蝶兰专用白色透明营养钵,用1000倍多菌灵溶液浸泡消毒,规格一般为1.5寸~2.5寸;

蝴蝶兰专用白色透明营养钵生产上已规模化应用,规格齐全,容易获得,并且可以回收利用;

(4)组培苗移栽:将步骤(2)获得的组培苗用镊子取出,在不伤根的前提下用清水将培养基冲洗干净,将组培苗根部放入1000倍多菌灵溶液中浸泡2min,取出稍微摊晾后定植于步骤(3)处理后的穴盘中,定植时根系舒展,将基质压实,压实后基质距穴盘上沿约1-2cm,植株根不露出,基部露出0.5-1cm,用喷淋方式浇透水,将相应大小的白色透明营养钵倒扣在定植后的穴盘上;

(5)移栽后驯化管理:

水分管理:温室内环境湿度管理参考现有技术,一般在60-80%范围内,穴盘与倒扣的营养杯之间形成相对稳定的小环境,驯化期间无需喷水,营养钵底部有透水小孔,倒扣在穴盘上维持基质与环境湿度的同时,使小环境中的湿度不至于过大,造成烂根,而且不至于形成水雾而影响光照;

光照管理:移栽后前7-15d,通过温室内外遮阳网的使用控制光强在5000-8000lx之间,之后打开外遮阳网驯化;

温度管理:根据所移栽的林木种类不同,温室内温度一般控制在18-30℃之间;

(6)移栽后驯化时间一般为25-45d,之后将倒扣的透明营养钵撤去,水分管理改为定期喷水,即可达到换盆生产营养钵苗或直接大田移栽的要求。

本申请中所用的多菌灵溶液均由有效成分为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配制而成,如1000倍多菌灵溶液是由1g有效成分为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配制而成的1000g多菌灵溶液;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简易高效的林木组培苗温室炼苗驯化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炼苗前对苗床及周围环境用高浓度多菌灵杀菌,与现有技术相比,降低了组培苗感菌的几率,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和苗木质量;

(2)本发明用蝴蝶兰生产用白色透明营养钵与相应大小穴盘形成较均一稳定的驯化环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更加简单易行,且穴盘和营养钵可回收利用,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可规模化推广;

(3)本发明所述炼苗前、炼苗中和炼苗后的措施综合效果,可缩减林木组培苗温室内移栽后炼苗驯化时间至少1个月时间,炼苗成活率提高5-15个百分点,人工及物料成本平均降低30%左右,组培苗生长量较常规炼苗方法提高30-50%,植株生长健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蝴蝶兰专用白色透明营养钵使用示意图。

附图标记

图中1为营养钵,2为穴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过程,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黑果腺肋花秋组培苗温室炼苗驯化

(1)炼苗温室准备:地点选择公司花卉种植玻璃连栋温室,外遮阳网折光率为75%,内遮阳网折光率为45%,整理苗床,苗床及周围喷洒300倍多菌灵溶液杀菌;

(2)组培苗出瓶前炼苗管理:挑选生根整齐一致、生长健壮的黑果腺肋花秋组培苗,将该部分苗所在组培瓶整齐摆放至连栋温室苗床上,开启内外遮阳网,并在苗床上搭架盖一层遮阳网,使光照强度控制在3000-4000lx范围内,温度范围控制在24-28℃,湿度75%左右,炼苗3d后,将组培瓶瓶盖拧开但不拿下,继续炼苗4d;

(3)栽培基质与容器准备:将草炭土和珍珠岩均匀混合作为栽培基质,草炭和珍珠岩体积比v草炭:v珍珠岩=1:1,黑果腺肋花秋组培苗平均高度约5cm,选用21孔穴盘(3×7,),填装基质,抹平,用1000倍多菌灵溶液喷洒消毒,选择1.5寸蝴蝶兰专用白色透明营养钵(口径*高*底径=4.8*4.8*3,回收利用的),用1000倍多菌灵溶液消毒;

(4)组培苗移栽:将将步骤(2)获得的组培苗用镊子取出,在不伤根的前提下用清水将培养基冲洗干净,将组培苗根部放入1000倍多菌灵溶液中浸泡2min,取出稍微摊晾后定植于穴盘2当中,注意根系舒展,将基质压实,用喷淋方式浇透水,植株基部露出基质约0.5cm,基质距穴盘上沿约1cm,将1.5寸白色透明营养钵1倒扣在定植后的穴盘上;

(5)移栽后驯化管理:

水分管理:控制温室内环境湿度在75%左右,穴盘与倒扣的营养杯之间形成相对稳定的小环境,驯化期间无需喷水;

光照管理:移栽后前15d,通过温室内外遮阳网的使用控制光强在5000-6000lx之间,之后打开外遮阳网驯化;

温度管理:温室内温度控制在24-28℃之间;

(6)黑果腺肋花秋组培苗移栽后驯化时间为45d,之后将倒扣的透明营养钵撤去,水分管理改为定期喷水,即可达到换盆生产营养钵苗或直接大田移栽的要求;

(7)黑果腺肋花秋组培苗经本发明炼苗驯化后成活率高达97%,比常规炼苗成活率提高约10%(高晔华等,.黑果腺肋花楸组培苗生根培养及驯化的研究,北方园艺2013(09):105-108),炼苗后地上部分生长量比对比试验(未用白色透明营养钵倒扣,水分管理改为定期喷水,其他控制保持一致)提高约50%。

实施例2黑果枸杞组培苗温室炼苗驯化

(1)炼苗温室准备:地点选择同样在实施例1所述玻璃连栋温室,苗床及周围喷洒400倍多菌灵溶液杀菌;

(2)组培苗出瓶前炼苗管理:挑选生根至少2条且整齐一致的黑果枸杞组培苗,将该部分苗所在组培瓶整齐摆放至连栋温室苗床上,开启内外遮阳网,并在苗床上搭架盖一层遮阳网,使光照强度控制在,4000-5000lx范围内,温度范围控制在18-24℃,湿度约70%,炼苗2d后,将组培瓶瓶盖拧开但不拿下,继续炼苗5d;

(3)栽培基质与容器准备:将草炭土和珍珠岩均匀混合作为栽培基质,草炭和珍珠岩体积比v草炭:v珍珠岩=5:4,黑果枸杞组培苗平均高度约7cm,选用21(3×7)孔穴盘,填装基质,抹平,用1000倍多菌灵溶液喷洒消毒,选择1.8寸蝴蝶兰专用白色透明营养钵(口径*高*底径=4.8*4.8*3),用1000倍多菌灵溶液浸泡消毒;

(4)组培苗移栽:将组培苗用镊子取出,用清水将培养基冲洗干净,注意保护组培苗根部不受伤害,将组培苗根部放入1000倍多菌灵溶液中浸泡2min,取出稍微摊晾后定植于穴盘2当中,注意根系舒展,将基质压实,用喷淋方式浇透水,植株基部露出基质约1cm,基质距穴盘上沿约1cm,将1.8寸白色透明营养钵1倒扣在定植后的穴盘上;

(5)移栽后驯化管理:

水分管理:控制温室内环境湿度在70%左右,穴盘与倒扣的营养杯之间形成相对稳定的小环境,驯化期间无需喷水;

光照管理:移栽后前10d,通过温室内外遮阳网的使用控制光强在7000-8000lx之间,之后打开外遮阳网驯化;

温度管理:温室内温度控制在18-24℃之间;

(6)黑果枸杞组培苗移栽后驯化35d,之后将倒扣的透明营养钵撤去,水分、温度、光照管理参考常规温室管理技术,即可达到换盆生产营养钵苗或直接大田移栽的要求;

(7)黑果枸杞组培苗经本发明炼苗驯化后成活率达到100%,比对比试验(未用白色透明营养钵倒扣,水分管理改为定期喷水,其他控制保持一致)提高约15%。炼苗后地上部分生长量比对比试验增加约30%。

实施例3接骨木组培苗温室炼苗驯化

(1)炼苗温室准备:地点选择在实施例1、2所述玻璃连栋温室,苗床及周围喷洒500倍多菌灵溶液杀菌;

(2)组培苗出瓶前炼苗管理:挑选生长健壮、生根整齐一致的接骨木组培苗,将该部分苗所在组培瓶整齐摆放至连栋温室苗床上,开启内外遮阳网,并在苗床上搭架盖一层遮阳网,使光照强度控制在,3500-4500lx范围内,温度范围控制在25-30℃,湿度60-70%,炼苗1d后,将组培瓶瓶盖拧开但不拿下,继续炼苗6d;

(3)栽培基质与容器准备:将草炭土和珍珠岩均匀混合作为栽培基质,草炭和珍珠岩体积比v草炭:v珍珠岩=3:2,接骨木组培苗平均高度达到10cm,选用15(3×5)孔穴盘,填装基质,抹平,用1000倍多菌灵溶液喷洒消毒,选择2.5寸蝴蝶兰专用白色透明营养钵(口径*高*底径=7.5*8*5),用1000倍多菌灵溶液浸泡消毒;

(4)组培苗移栽:将组培苗用镊子取出,用清水将培养基冲洗干净,注意保护组培苗根部不受伤害,将组培苗根部用1000倍多菌灵溶液浸泡消毒2min,取出稍微摊晾后定植于穴盘2当中,注意根系舒展,将基质压实,用喷淋方式浇透水,植株基部露出基质约0.5cm,基质距穴盘上沿约2cm,将2.5寸白色透明营养钵1倒扣在定植后的穴盘上;

(5)移栽后驯化管理:

水分管理:控制温室内环境湿度在60-70%范围内,穴盘与倒扣的营养杯之间形成相对稳定的小环境,驯化期间无需喷水;

光照管理:移栽后前7d,通过温室内外遮阳网的使用控制光强在6500-7500lx之间,之后打开外遮阳网驯化;

温度管理:温室内温度控制在25-30℃之间;

(6)接骨木组培苗移栽后驯化25d,之后将倒扣的透明营养钵撤去,水分、温度、光照管理参考常规温室管理技术,即可达到换盆生产营养钵苗或直接大田移栽的要求;

(7)接骨木组培苗经本发明炼苗驯化后成活率达到100%,炼苗后地上部分生长量比对比试验(未用白色透明营养钵倒扣,水分管理改为定期喷水,其他控制保持一致)提高约40%。

实施例4金叶榆组培苗温室炼苗驯化

(1)炼苗温室准备:地点同前述实施例,苗床及周围喷洒300倍多菌灵溶液杀菌;

(2)组培苗出瓶前炼苗管理:挑选生长健壮、生根整齐一致的金叶榆组培苗,将该部分苗所在组培瓶整齐摆放至连栋温室苗床上,开启内外遮阳网,并在苗床上搭架盖一层遮阳网,使光照强度控制在,3000-3500lx范围内,温度范围控制在22-28℃,湿度约75%,炼苗2d后,将组培瓶瓶盖拧开但不拿下,继续炼苗5d;

(3)栽培基质与容器准备:将草炭土和珍珠岩均匀混合作为栽培基质,草炭和珍珠岩体积比v草炭:v珍珠岩=1:1,金叶榆组培苗平均高度达到7cm,穴盘、营养杯选用及消毒处理同实施例2黑果枸杞组培苗炼苗驯化;

(4)组培苗移栽:将组培苗用镊子取出,用清水将培养基冲洗干净,注意保护组培苗根部不受伤害,将组培苗根部用1000倍多菌灵溶液浸泡消毒5min,取出稍微摊晾后定植于穴盘2当中,注意根系舒展,将基质压实,用喷淋方式浇透水,浇完水后基质距穴盘上沿约2cm,植株基部稍稍露出约1cm,将1.8寸白色透明营养钵1倒扣在定植后的穴盘上;

(5)移栽后驯化管理:

水分管理:控制温室内环境湿度在75%左右,穴盘与倒扣的营养杯之间形成相对稳定的小环境,驯化期间无需喷水;

光照管理:移栽后前15d,通过温室内外遮阳网的使用控制光强在5500-6500lx之间,之后打开外遮阳网驯化;

温度管理:温室内温度控制在22-28℃之间;

(6)金叶榆组培苗移栽后驯化35d,之后将倒扣的透明营养钵撤去,水分、温度、光照管理参考常规温室管理技术,即可达到换盆生产营养钵苗或直接大田移栽的要求;

(7)金叶榆组培苗经本发明炼苗驯化后成活率达到98%,炼苗后地上部分生长量比对比试验(未用白色透明营养钵倒扣,水分管理改为定期喷水,其他控制保持一致)提高约20%,成活率提高约15%。

实施例5垂丝海棠组培苗温室炼苗驯化

(1)炼苗温室准备:地点同前述实施例,苗床及周围喷洒300倍多菌灵溶液杀菌;

(2)组培苗出瓶前炼苗管理:挑选生长健壮、生根整齐一致的垂丝海棠组培苗,将该部分苗所在组培瓶整齐摆放至连栋温室苗床上,开启内外遮阳网,并在苗床上搭架盖一层遮阳网,使光照强度控制在,4500-5000lx范围内,温度范围控制在24-30℃,湿度75-80%,炼苗3d后,将组培瓶瓶盖拧开但不拿下,继续炼苗4d;

(3)栽培基质与容器准备:栽培基质草炭和珍珠岩体积比v草炭:v珍珠岩=3:2,垂丝海棠组培苗平均高度约为5cm,穴盘、营养杯选用及消毒处理同实施例1黑果腺肋花秋组培苗炼苗驯化;

(4)组培苗移栽:将组培苗用镊子取出,用清水将培养基冲洗干净,注意保护组培苗根部不受伤害,将组培苗根部用1000倍多菌灵溶液浸泡消毒5min,取出稍微摊晾后定植于穴盘2当中,注意根系舒展,将基质压实,用喷淋方式浇透水,浇完水后基质距穴盘上沿约1.5cm,植株基部稍稍露出约0.5cm,将1.5寸白色透明营养钵1倒扣在定植后的穴盘上;

(5)移栽后驯化管理:

水分管理:控制温室内环境湿度在80%左右,穴盘与倒扣的营养杯之间形成相对稳定的小环境,驯化期间无需喷水;

光照管理:移栽后前10d,通过温室内外遮阳网的使用控制光强在7000-8000lx之间,之后打开外遮阳网驯化;

温度管理:温室内温度控制在24-30℃之间;

(6)垂丝海棠组培苗移栽后驯化45d,之后将倒扣的透明营养钵撤去,水分、温度、光照管理参考常规温室管理技术,即可达到换盆生产营养钵苗或直接大田移栽的要求;

(7)垂丝海棠组培苗经本发明炼苗驯化后成活率达到95%,较常规方法提高5%左右(张玲玲,垂丝海棠组织培养技术体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2),炼苗后地上部分生长量比对比试验(未用白色透明营养钵倒扣,水分管理改为定期喷水,其他控制保持一致)提高约20%,成活率提高约10%。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