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菜三精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17693阅读:87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油菜三精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油菜是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种植历史悠久,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国内植物油需求增长较快,市场空间大,根据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和近几年植物油消费增长速度综合分析,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植物油消费量还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长。

油菜其种植区域较为集中,目前种植的油菜规模大、基础好、市场好、群众欢迎的现状下,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品种单一,优势品种不突出;播种量大,育苗质量不高;密度不够,亩产总产偏低;施肥不科学,增加生产成本;劳动力素质不高,制约增产增值;投入不足,生产不稳定。故而在油菜种植的播种、移栽、管理中均存在不利因素,导致产量较低,生产效率不高。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油菜三精种植方法,通过“三精”技术,从育苗、移栽、管理等层面实施科学种植,保证油菜生产的每一环节的品质都达到较好的状态,进而有效保障了油菜的增产,保证了油菜的品质,实现高产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一种油菜三精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精育壮苗,选取合适苗床并施底肥,苗床播种量为0.5kg/亩,齐苗后定苗,每平方米留苗100-120株,苗龄控制在25-30天;

步骤s2,精栽增密,将油菜壮苗移栽至大田,移栽时重施底肥,底肥混合后干施入塘内或沟内,每亩种植密度控制在8000-8500株;

步骤s3,精细管理,油菜壮苗移栽当天灌水,移栽后需进行多次灌水、打药、施肥,灌水要速灌速排,施肥以氮、磷、钾、硼肥为主,并严格控制氮肥用量。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包括:

步骤s11,选取合适净土苗床并施底肥,底肥包括磷肥30公斤、钾肥或复合肥10-15公斤、氮肥3-4公斤、硼肥1公斤,苗床与大田比为1:(8-10);

步骤s12,用油菜种子重量0.2-0.3%的多菌灵或百菌清拌种,采取条播方式播种,苗床播种量为0.5kg/亩;

步骤s13,齐苗后三叶期进行定苗,每平方米留苗100-120株;

步骤s14,从三叶到五叶期间适当施肥形成油菜壮苗,苗龄控制在25-30天,并在移栽前10-15天打除草药,除草药用量为100-150ml/亩。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包括:

步骤s21,将油菜壮苗用百菌清蘸根;

步骤s21,移栽时对大田需重施底肥,底肥包括磷肥30公斤、钾肥或复合肥10-15公斤、氮肥3-4公斤、硼肥1公斤,底肥混合后干施入塘内或沟内;

步骤s23,按照30cm塘距、50cm行距进行打塘,每塘双珠移栽,每亩种植密度控制在8000-8500株。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3为:按15×50cm的规格开沟单株移栽,每亩种植密度控制在8000-8500株。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包括:

步骤s31,油菜壮苗移栽当天灌水;

步骤s32,移栽后1-3天打除草药,除草药用量为30ml/亩;

步骤s33,移栽后10天内用“美丽尤生”药剂灌根;

步骤s34,移栽后15-18天兑水浇肥,每亩施尿素15-20公斤;

步骤s35,油菜初花期,每桶兑施速效硼100克、杀菌剂10克、磷酸二氢钾50克进行叶面喷施,并采用菌核净药剂、百菌清药剂每隔7-10天连续喷施2-3次;

步骤s36,油菜抽苔8-10cm时用氮、磷、钾、硼混合肥干施于根部周围并结合中耕培土、灌水,灌水要速灌速排。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三精技术,从育苗、移栽、管理等层面实施科学种植,保证育苗期的成活率和壮苗率,减少育苗的苗龄周期,移栽期的8000株密度种植,既能控制油菜的密度种植,又能有效提高油菜的产量,同时实施的精确、科学规范管理,从油菜的整个生长过程中,定时定量的施肥、灌水、打药,保证油菜生产的每一环节的品质都达到较好的状态,进而有效保障了油菜的增产,保证了油菜的品质,实现高产的目的。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易懂易学,操作简单,在油菜种植的整个周期,该技术深入每一环节,能够有效提升油菜的产量,并且增产的幅度超出传统认知,为油菜种植提供了更完善的科学种植技术,对油菜种植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油菜三精种植方法,包括三个技术环节,即“精育壮苗技术”、“精栽增密技术”、“精细管理技术”,其中,

精育壮苗技术内容包括:选用地势高爽,排灌方便,无根肿病等病菌的地块作苗床,苗床与大田比1∶8-10,打下培育壮苗基础;苗床播种量控制在0.5公斤,重点解决播种量大造成的大小苗、高脚苗问题,以实现壮苗早栽;用种子重量0.2-0.3%的多菌灵或百菌清拌种,采取条播方式,种子受湿均匀出苗整齐,确保壮苗无病;齐苗后三叶期进行定苗1次,每平方米留苗100-120株;看苗追肥,3叶前以促为主,3-4叶促控结合,5片真叶后控施氮肥,促进幼苗老健,实现壮苗移栽;把握最佳育苗时间。9月中下旬育苗最佳,苗龄控制在25-30天。

精栽增密技术内容包括:移栽的大田,按30厘米(塘距)×50厘米(行距)规格打塘,每塘双株移栽,或按15×50厘米的规格开沟单株移栽。每亩种植密度控制在8000-8500株,有利于促进二次和三次分枝,增加结实枝密度,促使产量达到最高。试验和生产实践表明,移栽的密度是影响产量的最大因素。

精细管理技术内容包括:

1、严把四个施肥环节。移栽时重施底肥,底肥以磷钾肥为主(占总施肥量80%),磷肥30公斤、钾肥或复合肥10-15公斤,氮肥(占总施肥量10%)3-4公斤,硼肥1公斤(占总施肥量50%),肥料混合后干施入塘内或沟内;早施提苗肥,追肥要求在移栽后15-18天兑水浇施,每亩施尿素15-20公斤(占总施肥量50%);巧施苔花肥,在抽苔8-10厘米时用剩余的氮、磷、钾、硼混合干施到根部周围并结合中耕培土一次,此次培土要高,防止倒伏及有利营养吸收;控制好氮肥使用量,使用量控制在每亩30-40公斤。

2、适度灌水。根据土壤墒情,整个生育期灌水2-3次,第一次在移栽当天(活棵水),第二次在苔花期中耕培土后灌水一次,第三次视情况决定,每次都要做到速灌速排。

3、合理用药。底肥中,每亩用地蚜灵30克延缓蚜虫发生;移栽前10-15天,打一次除草药,每亩用量100-150毫升;移栽后1-3天,打一次“精禾草克”除草药,每亩用量30毫升。

4、采用“一促四防”抗灾减灾技术。在初花期,每桶兑施速效硼100克、杀菌剂10克、磷酸二氢钾50克,进行叶面喷施,实现“一促四防”(有效促进油菜后期生长发育,防花而不实、防菌核病霜霉病、防“秃头”、防高温逼熟,确保油菜高产稳产)。

5、做好病虫害防控。针对临沧油菜病害以菌核病、霜霉病、根肿病为主。在菌核病防治上,采用菌核净药剂防控,霜霉病采用百菌清药剂防控,初花期每隔7-10天连续喷施2-3次;根肿病主要在油菜苗期发病,首先是选择净土育苗,其次在移栽时用百菌清蘸根,再次在移栽后10天内用“美丽尤生”药剂灌根。虫害以蚜虫为主,前期每亩用10-20片黄板,进行有翅蚜虫防控,后期用1-2次化学防治。

为更好的表明本发明的实际应用价值,以临沧市的多地实验种植为应用实例,具体说明各实验地区种植情况。

自然条件:临沧市位于横断山脉南段,云南省西南部,是北回归线上的低纬高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2度,无霜期317—357天,年平均降雨量920—1750毫米,平均日照1894.1—2261.6小时,相对湿度69-81%,≥10℃以上活动积温6500℃。光、热、水、土自然条件优越,土壤比较肥沃,水利资源丰富,四季温差不大,适宜冬季油菜生产。

2015-2016年度在临翔区博尚镇永泉村试验基地、临翔区蚂蚁堆乡、凤庆县勐佑镇、镇康县凤尾镇和勐捧镇五个不同海拔和不同坡度(平地、10-15坡度)进行示范验证,共采用早熟高产优质品种7个,配套本发明的技术示范面积657亩,最高亩产达到432.59公斤(永泉村),最低亩产181.5公斤(凤尾村),加权平均亩产达292.1公斤。亩产达到400-450公斤的面积42亩,占应用面积的6.4%;亩产达到300-399公斤的面积475亩,占应用面积72.3%;亩产达200-299公斤面积137亩,占应用面积20.8%;亩产达100-199公斤面积3亩,占应用面积0.5%。

2016-2017年度在临翔区博尚镇碗窑村、临翔区蚂蚁堆乡、凤庆县勐佑镇、沧源县勐来乡四个地区实施,共采用早熟高产优质品种5个,配套本发明技术核心示范面积共1646亩,最高亩产达到393.4公斤(勐佑村),最低亩产154.3公斤(小河边村),加权平均亩产达269.5公斤。经过56个点次测产结果,亩产达到300-399公斤有16个点,占总测产点28.6%;亩产达250-299公斤有29个点,占总测产点51.8%;亩产达200-249公斤有6个点,占总测产点10.7%;亩产达200公斤以下有5个点,占总测产点0.9%。

连续两年将本发明技术应用到六个不同海拔、不同生态区域进行的适应性、有效性和高产性论证,证明了该技术比传统种植技术增产幅度在23.46-45.60%之间,能够有效大幅提升油菜产量,同传统技术相比具有意想不到的增产效果,本发明技术从育苗、移栽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保证了油菜的稳定高效生产,实现油菜的高效、高产种植,提高油菜产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