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麦抗寒诱导剂及其施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314454阅读:82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小麦栽培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小麦抗寒诱导剂及其施用方法。
背景技术
:小麦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其生育期长,秋季播种,经冬历春,夏季收获,生育期跨越2年,含春夏秋冬四季,在小麦的生长初期及返青拔节等关键生育期都会经历寒流、倒春寒、晚霜等低温胁迫的影响,而且几乎所有冬小麦的种植区都有冷害和冻害发生,大大影响了小麦生产的品质和产量稳定,严重威胁了粮食安全,目前低温冻害已成为我国小麦生产上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近几十年来,我国小麦霜冻害的发生概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已成为一些地区制约小麦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因此研究防御霜冻害等低温冻害危害技术、提高抗寒能力,对保证小麦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公开的应用于小麦生产中的抗寒诱导剂成分复杂、制备方法繁琐、生产成本高、且效果不佳,因此,寻求一种简单易得、成本低廉、绿色天然和抗低温效果显著的小麦抗寒诱导剂,对于小麦的生产培育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麦抗寒诱导剂,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应用于小麦生产中的抗寒诱导剂成分复杂、制备方法繁琐、生产成本高、且效果不佳的问题。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小麦抗寒诱导剂,其原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氨基寡糖素10-15份、聚乙二醇5-10份、脂肪酶3-5份、乙基磺酸乙酯3-5份、海藻酸3-5份、青鲜素0.5-1份、乳化剂1-2份、增稠剂0.1-0.2份、水10-15份。优选的,所述小麦抗寒诱导剂的原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氨基寡糖素12份、聚乙二醇8份、脂肪酶4份、乙基磺酸乙酯4份、海藻酸4份、青鲜素0.5份、乳化剂1份、增稠剂0.15份、水12份。优选的,所述脂肪酶活力为10000u/g。优选的,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吐温-40、吐温-60、司盘-60、司盘-80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的,所述增稠剂为海藻酸钠、干酪素、瓜尔胶、甲壳胺、阿拉伯树胶、黄原胶、大豆蛋白胶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小麦抗寒诱导剂的施用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步骤1,每亩称取30-50g小麦抗寒诱导剂,用水稀释500-1000倍后备用;步骤2,在低温来临之前的3-5天内,用步骤1中稀释过后的小麦抗寒诱导剂喷施小麦茎和小麦叶片。优选的,所述低温是指环境温度≤0℃。本发明的小麦抗寒诱导剂可以采用下述方法进行制备:步骤1,称取相应量的氨基寡糖素、聚乙二醇、脂肪酶、乙基磺酸乙酯、海藻酸、青鲜素、乳化剂、增稠剂、水;步骤2,将步骤1中称取的氨基寡糖素、脂肪酶加入到步骤1中称取的水中,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得到水溶液;步骤3,将步骤1中称取的乙基磺酸乙酯、海藻酸、青鲜素加入步骤1称取的聚乙二醇中,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得到醇溶液;步骤4,将步骤2的水溶液与步骤3的醇溶液混合在一起,往其中加入乳化剂和增稠剂,搅拌均匀,即得到所述小麦抗寒诱导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发明本的小麦抗寒诱导剂抗低温效果好,能显著增强小麦的抗寒性,提高小麦抗低温胁迫能力,降低低温对小麦生长的危害,减少低温损失,提高小麦产量。2)本发明的小麦抗寒诱导剂原料易得,制备方法简单,且施用方便,可以大规模的生产并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3)本发明的小麦抗寒诱导剂安全环保,无残留,而且对小麦生长无药害,对人畜比较安全,对环境无污染,具有重要的环境效益。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予以实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各实施例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用试剂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试剂。实施例1一种小麦抗寒诱导剂,其原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10份氨基寡糖素、10份聚乙二醇、5份酶活力为10000u/g的脂肪酶、3份乙基磺酸乙酯、5份海藻酸、0.5份青鲜素、1份吐温-40、0.2份海藻酸钠、15份水。小麦抗寒诱导剂的制备方法如下:步骤1,称取10份氨基寡糖素、10份聚乙二醇、5份酶活力为10000u/g的脂肪酶、3份乙基磺酸乙酯、5份海藻酸、0.5份青鲜素、1份吐温-40、0.2份海藻酸钠、15份水;步骤2,将步骤1中称取的氨基寡糖素、脂肪酶加入到步骤1中称取的水中,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得到水溶液;步骤3,将步骤1中称取的乙基磺酸乙酯、海藻酸、青鲜素加入步骤1称取的聚乙二醇中,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得到醇溶液;步骤4,将步骤2的水溶液与步骤3的醇溶液混合在一起,往其中加入吐温-40和海藻酸钠,搅拌均匀,即得到小麦抗寒诱导剂。小麦抗寒诱导剂的施用方法如下:步骤1,每亩称取30g小麦抗寒诱导剂,用水稀释500倍后备用;步骤2,在低温来临之前的3天内,用步骤1中稀释过后的小麦抗寒诱导剂喷施小麦茎和小麦叶片。实施例2一种小麦抗寒诱导剂,其原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12份氨基寡糖素、8份聚乙二醇、4份酶活力为10000u/g的脂肪酶、4份乙基磺酸乙酯、4份海藻酸、0.5份青鲜素、1份吐温-60、0.15份阿拉伯树胶、12份水。小麦抗寒诱导剂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小麦抗寒诱导剂的施用方法如下:步骤1,每亩称取40g小麦抗寒诱导剂,用水稀释800倍后备用;步骤2,在低温来临之前的4天内,用步骤1中稀释过后的小麦抗寒诱导剂喷施小麦茎和小麦叶片。实施例3一种小麦抗寒诱导剂,其原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15份氨基寡糖素、5份聚乙二醇、3份酶活力为10000u/g的脂肪酶、5份乙基磺酸乙酯、3份海藻酸、1份青鲜素、2份司盘-80、0.1份大豆蛋白胶、10份水。小麦抗寒诱导剂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小麦抗寒诱导剂的施用方法如下:步骤1,每亩称取50g小麦抗寒诱导剂,用水稀释1000倍后备用;步骤2,在低温来临之前的5天内,用步骤1中稀释过后的小麦抗寒诱导剂喷施小麦茎和小麦叶片。需要说明的是,低温是指环境温度≤0℃。实施例1-3均制备出了效果良好的小麦抗寒诱导剂,采用实施例1-3制备出的小麦抗寒诱导剂在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太平镇试点,研究小麦抗寒诱导剂对小麦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具体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如下。(1)小麦抗寒诱导剂对小麦幼苗叶片各项指标的影响将小麦种子消毒、浸泡、催芽,待种子刚露白,挑选饱满、大小均一的小麦种子播撒到培养皿中,每皿30粒,用hoagland(霍格兰氏)营养液在光照培养箱中培养,培养条件为25/20℃(昼/夜),光照强度300μmol/m2/s,光照周期14/l0h(昼/夜),相对湿度为65±5%;待小麦幼苗生长至2叶1心期时,用实施例1-3中制得的小麦抗寒诱导剂对小麦幼苗叶片进行喷施,使叶片完全湿润,但液体不流下,阴性对照样喷以等量的清水;48h后将小麦幼苗置于0℃低温胁迫3d,然后测定小麦幼苗叶片中丙二醛、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和脯氨酸的含量,具体结果见表1。需要说明的是,本实验中,丙二醛含量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可溶性糖含量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可溶性蛋白含量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定,叶绿素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脯氨酸含量采用酸性茚三酮法测定。表1小麦抗寒诱导剂对小麦幼苗叶片各项指标的影响从表1可以看出,相比于对照样,实施例1-3的小麦叶片中所含的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叶绿素以及脯氨酸的均显著升高。mda是盐胁迫下膜脂过氧化的产物,其含量的大小可代表膜损伤程度的大小,实施例1-3的小麦幼苗在低温胁迫下,叶片中mda含量显著升高,经抗寒诱导剂处理后能够明显缓解低温胁迫对细胞膜的伤害;低温胁迫条件下,小麦幼苗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明显降低,经抗寒诱导剂处理后能够提高三者含量,提高植物体总体代谢水平,并维持植物渗透调节能力;抗寒诱导剂还能够提高小麦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以促光合作用,保证植物正常生长发育。(2)小麦抗寒诱导剂对小麦幼苗生物量的影响实施例1-3以及阴性对照例的小麦幼苗在低温胁迫3d后,移至常温条件下培养7d,再测量其苗高、湿重,然后用105℃烘箱烘干2h后至恒重,再测定干重,具体实验结果见表2:表2小麦抗寒诱导剂对小麦幼苗生物量的影响组别苗高(cm)苗湿重(g)苗干重(g)对照样23.580.360.048实施例126.920.560.068实施例227.110.510.072实施例326.990.580.066从表2可以看出,经抗寒诱导剂处理后,小麦幼苗的苗高、苗重均有明显增加,说明实施例1-3的小麦抗寒诱导剂能够提高小麦幼苗抵抗低温胁迫的能力,以保证其正常生长。(3)小麦抗寒诱导剂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实施例1-3以及阴性对照例的小麦幼苗在低温胁迫3d后,移至常温条件下培养7d,然后再将小麦幼苗移至田间生长,并且在田间生长期间,每当低温来临之前,对实施例1-3组的小麦分别对应的按照实施例1-3的时间和方法喷施小麦抗寒诱导剂,待小麦生长至成熟期后,分别调查各组小麦单株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每组产量,具体结果见表3:表3小麦抗寒诱导剂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从表3可以看出,未喷施抗寒诱导剂低温处理的对照样的单株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较抗寒诱导剂低温处理过的小麦低,可见,本发明的抗寒诱导剂主要通过增加成穗数和穗粒数来增加小麦的产量。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权利要求书中涉及数值范围时,应理解为每个数值范围的两个端点以及两个端点之间任何一个数值均可选用,由于采用的步骤方法与实施例1-3相同,为了防止赘述,本发明的描述了优选的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