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育苗移栽水稻膜下滴灌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64689阅读:55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水稻栽培方法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育苗移栽水稻膜下滴灌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占我国粮食总产的一半以上,保障水稻生产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传统水稻栽培采用淹灌方式,整个生育期田间均有水层(3-10cm),水分需求量大。众所周知,我国是典型的缺水国家,用水量的80%是农业用水,其中70%被用于水稻种植,每生产1kg水稻平均需要2t水,不仅耗水量惊人,水资源浪费严重;而且,水田排放大量温室气体ch4和n2o,导致温室效应增加。随着人口的增长与水资源短缺,传统水稻生产正面临越来越严重的缺水胁迫。节水稻作体系相关的研究工作受到了国内外广泛关注。

与传统水稻淹灌处理相比,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方法节水达60%以上,但是,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创建高产难及难以稳产等问题仍然凸显(heetal.,riceperformanceandwateruseefficiencyunderplasticmulchingwithdripirrigation.plosone,2013,8:1-15.)。主要原因,首先,采用膜下滴灌栽培方法时,播种后水稻在苗期由于气温(土壤温度)较低常出现缺铁黄花现象,个别严重的田块甚至出现黄花死苗现象,进而影响水稻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最终产量形成;其次,在新疆等干旱半干旱水稻生产区,相对于其他稻区,水稻生长有其特殊性,如适于水稻生长发育的时间短,活动积温有限,前期升温慢,后期降温快等特点,导致膜下滴灌水稻灌浆差、结实率低、粒重小,影响最终产量和稻米品质(何海兵,2014);在生产上,为了保证膜下滴灌水稻能够安全成熟,常选择生育期相对较短的水稻品种,而前人研究表明作物产量和生育期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汪本福,2006),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水稻产量的提升。对于水稻育苗移栽栽培方法而言,在新疆多采用移栽后淹灌的栽培管理方法,其耗水较多,受新疆自然资源限制,推广应用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存水稻栽培方法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育苗移栽水稻膜下滴灌栽培方法。

一种育苗移栽水稻膜下滴灌栽培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种子准备;(2)播种;(3)苗床管理;(4)移栽;(5)大田管理;(6)收获;

其中,步骤(2)中,在稻谷播种前,先进行床土准备,要求每亩大田准备床土100kg,厚度为2.0-2.5cm;洒水以使床土充分浸透;稻谷播种后,在稻谷上撒上覆土,覆土厚度为0.3-0.5cm。当选择水稻育秧基质时,就不需要准备床土。

步骤(4)中,在育苗移栽前,准备好滴灌装置,要求滴灌装置为一膜两条滴灌带,一膜两管四行种植模式。在移栽过程前,需要完成铺滴灌带、铺膜、破孔、覆土等工作。步骤(4)移栽时间为秧龄18-25天

步骤(5)中,移栽后立刻滴施水分,使0-10cm浅层土壤水分接近饱和含水量,促进秧苗根系生长;全生育期灌水量为12000-14000m3/hm2,秧苗活棵后至拔节期每4-5天灌水1次;优选地,灌水量为13000m3/hm2,秧苗活棵后每4天灌溉1次,每次灌水量为225-300m3/hm2,后期随温度升高,每2-3天灌水1次,优选地,每3天灌水1次,每次灌水150-300m3/hm2,到成熟期灌水量逐渐减少至收获前20天停止灌水。

上述育苗移栽水稻膜下滴灌栽培方法,其中,步骤(4)中,一膜两条滴灌带,一膜两管四行模式,行距配置为20-30-20-50cm(即一膜行距配置为20-30-20,膜间距为50cm),在垂直于滴灌带两侧10cm处栽插,株距为10cm,每穴移栽4-6苗,基本苗为114-171hm-2

上述育苗移栽水稻膜下滴灌栽培方法,其中,步骤(2)中床土包括0.5--0.8kg/100kg水稻壮秧剂、质量分数为25%氮、磷、钾复合肥60-70kg/667m2、粒径小于5mm;播种量60-80g/盘,秧盘大小为28cm×58cm×3cm。具体地,床土选择肥沃疏松的菜园土,用25%氮、磷、钾复合肥60-70kg/667m2配肥,加天秋牌水稻壮秧剂,过筛后获得粒径小于5mm的细土,后覆膜堆闷,使肥土充分熟化。各地区可以根据生产实际条件可选择传统手工播种方法(摆盘、装土、洒水、手工撒播、盖土、覆膜等)或者机械化流水线作业(一步完成摆盘、装土、洒水、播种、覆土等工序)。

上述育苗移栽水稻膜下滴灌栽培方法,其中,步骤(3)中水分管理以旱管为主,播种时浇透床土至出苗,出苗后床土表面变白时补水;具体地,步骤(2)播种完成后将秧盘置于大棚环境中,晴天中午棚内温度控制在35℃以下,防止高温伤苗,播种至出苗阶段以保温保湿为主,秧苗一叶一心期开始适时揭膜炼苗。

肥料管理为:在秧苗一叶一心期的傍晚施用“断奶肥”,即每亩秧苗用尿素3-5kg兑水300-500kg;移栽前3-5天的傍晚施用“送嫁肥”,即每亩秧苗用尿素3-5kg兑水300-500kg。

病虫害防治为:在秧苗一叶一心期用1.5-2.5g吡虫啉兑水60-90kg以防治灰飞虱;每亩秧田用质量分数为65%敌克松0.5-1.0g兑水1-2kg喷施预防立枯病;在移栽前1-2天,每亩2.5%快杀灵乳油30-35ml兑水40-60kg进行喷雾。

上述育苗移栽水稻膜下滴灌栽培方法,其中,步骤(5)还需进行肥料管理,具体为大田总施氮量270-390kg·ha-1(具体施肥量需根据水稻种植田块的土壤基础地力及肥效反应确定),基蘖肥﹕穗肥=6﹕4,基蘖肥中基肥和分蘖肥各占50%,基肥在上一年临冬秋翻田时配合农家粪肥施入,农家肥施用量2000-3000kg/hm2;分蘖肥在移栽后第7天施入;穗肥分为促花肥和保花肥,分两次等量施用,分别于倒4叶期和倒2叶期施用;氮磷钾配比为n:p2o5:k2o=1:0.5:0.7;磷肥全作基肥一次施用,钾肥分两次施用,其中基肥和促花肥各占50%。除基肥外,其他肥料均随水滴施。当水稻抽穗达到20%时,采用叶面喷施方法以5kg·ha-1的用量喷施粒肥。

上述育苗移栽水稻膜下滴灌栽培方法,其中,步骤(1)在种子准备阶段,要求选择的稻谷种子发芽率要求在95%以上,发芽势在90%以上;所选稻种质量应符合gb4404.1规定,尽可能选用标准的商品种子,普通种子在浸种前要做好晒种、脱芒和发芽试验等工作。在浸种过程中,以每5千克种子选用2毫升的“使百克”或“施保克”1支加“吡虫啉”10克兑水6-7千克浸种标准,粳稻以积温80度·日,浸种3天,籼稻以积温为60度·日,浸种2天。浸种时水层应高出稻种10厘米以上,每天翻动2-3次。浸种需保证稻种吸足水分,其标准是米粒腹白可见,谷壳透明,米粒容易折断而无响声。浸种完成后,还需催芽过程,该过程要求秧苗“快、齐、匀、壮”。“快”是指在短时间内催好芽,催芽积温一般为30度·日即可(1天左右);“齐”是指要求稻种发芽势在90%以上;“匀”是指稻谷芽、根系生长整齐一致;“壮”是指幼芽粗壮,根长、芽长比例适当,颜色鲜白,气味清香,无酒味。根据种子生长萌发的主要过程和特点,催芽可以分为高温破胸,适温催芽和摊晾炼芽3个阶段。

上述育苗移栽水稻膜下滴灌栽培方法,其中,稻谷播种时间为每年4月1日-4月15日。该方法适用于新疆等干旱半干旱稻区。

上述育苗移栽水稻膜下滴灌栽培方法,其中,水稻收获标准是:95%以上的籽粒颖壳变黄,2/3以上的穗轴变化,黄花完熟率达到95%;收获后及时晾晒,使水分达到14.5%。

有益效果:

(1)与传统水稻淹灌栽培相比,本发明减少水分投入,能有效提高水分利用效率(50%以上),抑制稻田杂草生长。

(2)与目前示范应用的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方法相比,本发明可以提前10-25天播种,延长水稻生育期,增加有效积温150-300℃,可以种植中晚熟水稻品种,或者使目前正在示范应用的中晚熟水稻品种充分成熟,增加产量;同时减少苗期和灌浆成熟期低温危害,避免苗期秧苗黄花现象,促进秧苗早生快发,保证稻米品质。此外,本发明可以减少用种量1/2-1/3,省去查苗、放苗的工序,减少生产投入。

水稻育苗移栽膜下滴灌栽培方法是一项创新的水稻栽培方法,其能够有效的增加水稻生长的有效积温、延长生育期,促进水稻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后期籽粒灌浆,降低低温危害,保证水稻高产稳产。发明人开展了有关水稻育苗移栽膜下滴灌栽培方法对秧苗生长、分蘖发生、苗床成苗状况等影响的研究,以期为我国水稻生产、尤其是干旱半干旱水稻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膜下滴灌模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本领域的公知手段。

实施例1

1.种子准备:

1.1稻种选择:选择质量符合gb4404.1规定的稻种,保证发芽率在95%以上,发芽势在90%以上。做好晒种、脱芒和发芽试验等工作。

1.2浸种:每5千克种子,用1支2毫升的“使百克”加“吡虫啉”10克兑水7千克浸种液进行浸种,要求水层应高出稻种10厘米,每天翻动2次。其中,粳稻积温80度·日,浸种3天;籼稻积温60度·日,浸种2天左右。当稻种米粒腹白可见,谷壳透明,米粒容易折断而无响声表明稻种吸足了水分,停止浸种。

1.3催芽:在积温30度·日的环境下催芽1天,完成催芽,使稻种发芽势在90%以上,芽、根系生长整齐一致。催芽完成后要求幼芽粗壮,根长、芽长比例适当,颜色鲜白,气味清香,无酒味。整个催芽过程要求秧苗“快、齐、匀、壮”。

2.播种:

选择肥沃疏松的菜园土,用25%氮、磷、钾复合肥60-70kg/667m2配肥,每100kg细土加0.5-0.8kg天秋牌水稻壮秧剂,过筛,使细土粒径小于5mm,覆膜堆闷,每亩大田准备床土100kg,另外准备未配肥的过筛细土作为播种后的盖籽土,秧盘中床土厚度2.0-2.5cm,播种后覆土厚度0.3-0.5cm,洒水时要使床土充分浸透。以大小为28cm×58cm×3cm的秧盘,每盘播种量为60g/盘。在4月1号——15号进行播种。

3.苗床管理:

播种完成后将秧盘搬入设施大棚,晴天中午棚内温度控制在35℃以下,防止高温伤苗,播种至出苗阶段以保温保湿为主,秧苗一叶一心期开始适时揭膜炼苗。水分管理以旱管为主,播种时浇透床土至出苗一般不再补水,出苗后适时适量补水,以后随秧苗生长适当补水,原则是床土表面变白是补水。在秧苗一叶一心期,傍晚时施用“断奶肥”,其有效成分是每300kg的水含有尿素3kg,“断奶肥”的施用根据秧苗长势、移栽时期、床土肥力等情况因地制宜;移栽前3天根据秧苗长势,在傍晚时间施用“送嫁肥”,其有效成分为300kg含有尿素3kg。秧田期病虫害主要有灰飞虱、立枯病、稻蓟马、螟虫等,秧田期应注意病虫发生情况,及时对症用药防治;灰飞虱的防治:一叶一心期用有效成分吡虫啉1.5g兑水60kg喷施;立枯病的防治:每亩秧田用65%敌克松0.5g兑水1kg喷施预防。移栽前1天,每亩2.5%快杀灵乳油30ml兑水40kg进行喷雾。

4.移栽:

提前完成铺滴灌带、铺膜、破孔、覆土等工作。膜宽1.2m,设置一膜两条滴灌带,一膜两管四行模式,行距配置为20-30-20-50cm,在垂直于滴灌带两侧10cm处栽插,株距为10cm,每穴移栽5苗,基本苗为171hm-2,移栽秧龄25天即4月中下旬,采用手工栽插的方式将秧苗移植于准备好的孔穴内。

5.大田管理

5.1水分管理:移栽后即滴施水分,使土壤浅层水分接近饱和含水量,促进秧苗根系生长;全生育期灌水量约为13000m3/hm2,秧苗活颗后至拔节期每4天灌水1次,每次灌水量为300m3/hm2,后期随温度升高,每3天灌水1次,每次灌水150m3/h,到成熟期灌水量逐渐减少,收获前20天停止灌水。

5.2肥料管理:大田总施氮量270kg·ha-1,基蘖肥﹕穗肥=6﹕4,其中基肥和分蘖肥各占50%,穗肥分两次等量施用,分别于倒4叶期和倒2叶期施用;氮磷钾配比为n:p2o5:k2o=1:0.5:0.7,磷肥全作基肥一次施用,钾肥分两次施用,其中基肥和促花肥各占50%。基肥在上一年临冬秋翻田时配合农家粪肥施入,农家肥施用量2000kg/hm2;追肥均随水滴施。此外,可根据稻株长势酌施粒肥(5kg·ha-1),粒肥一般采用叶面喷施,施用时期为水稻抽穗达到20%左右。

5.3病虫害防治等按照当地常规管理方法进行。

6.收获

为生产高品质的优质稻米,适时收获也极为重要。水稻适宜收获标准:95%以上的籽粒颖壳变黄,2/3以上的穗轴变化,黄花完熟率达到95%。收获后及时晾晒,使水分达到14.5%的标准。

7.试验测试

试验设计:水稻育苗移栽膜下滴灌栽培方法于4月3号播种育苗,4月28号移栽大田,移栽时每穴5苗;膜下滴灌栽培方法于4月28号采用人工点播方法播种,每穴10粒稻种,保苗6-7株。播种后用温度记录仪记录温度,于5月13号取样测定水稻株高、叶龄、地上部干物重、成苗率,计算有效积温。

结果分析:由表1可知,水稻育苗移栽膜下滴灌栽培方法提前在大棚(温室)内进行保温育秧,相比膜下滴灌栽培方法播种提前了25天,因此前期有效积温水稻育秧移栽膜下滴灌栽培方法比传统膜下滴灌栽培方法多289℃·d,可以有效的避免水稻生长后期的低温对水稻籽粒灌浆、产量及品质形成的影响。此外,前人研究表明在正常抽穗成熟条件下,水稻品种产量水平一般随着生育期的缩短呈下降趋势(汪本福,2006),采用本发明进行水稻栽培时,可以有效的延长水稻生长期、增加有效积温,因此可以选择生育期相对长的中晚熟水稻品种,充分挖掘新疆水稻产量潜力。

新疆水稻栽培中,除后期会有低温危害外,水稻苗期也是受低温危害比较严重的时期。在新疆石灰性土壤背景下,膜下滴灌水稻在苗期气温(地温)较低时,一方面会影响稻种吸水及萌发;另一方面,水稻常出现缺铁黄花现象,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死苗,因此限制了膜下滴灌水稻的推广应用。采用本发明进行水稻栽培时,秧苗移栽到大田时已有一定的物质积累量,对外界环境胁迫(低温)的抵御能力明显优于传统膜下滴灌栽培方法。由表1也可知,传统膜下滴灌栽培方法播种后15天时,水稻育苗移栽膜下滴灌栽培方法秧苗株高、叶龄、单株地上部干物重均明显优于传统膜下滴灌栽培方法,且水稻育苗移栽膜下滴灌栽培方法已有分蘖发生,成苗率高于传统膜下滴灌栽培方法,为水稻高产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表1不同栽培方法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可以知道,上述实施例仅为了说明发明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不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实质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改进和变更,这些改进和变更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