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少火龙果采后腐烂损失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969340阅读:101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果蔬保鲜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减少火龙果采后腐烂损失的方法。



背景技术:

火龙果(拉丁学名:hylocereusundatus)又名红龙果、仙密果、情人果等,属仙人掌科(cactaceae)三角柱属(hylocereus)和西施仙人柱属(selenicereus),其外形独特,色泽艳丽,富含营养,是一种集水果、花卉、蔬菜为一体的新兴热带保健型水果,广受消费者喜爱。火龙果主要在我国南方地区种植,其营养丰富、功能独特,是一种低能量的水果,富含水溶性膳食纤维,具有减肥、降低胆固醇、预防便秘、大肠癌等功效。火龙果中含有一般蔬果中较少有的植物性白蛋白,这种白蛋白会与人体内的重金属离子结合而起到解毒的作用。在自然状态下,果实于夏秋成熟,味甜,多汁,具有“百果之王”之称。

火龙果采后极易腐烂,鲜果供应期短,传统观点认为,火龙果采收前很少有病害,火龙果采后其营养供给中断,同时果实已成熟或贮后渐成熟,生命活动渐弱,抵抗力也渐弱,容易发生病害,如炭疽病(collectotrichumgloeosporioides)、果腐病(bipolariscactivora)、溃疡病(neoscytalidiumdimiatttm)以及黑斑病(alternariasp.)等。发明人基于火龙果的果实发育、解剖和生物学特性及病害发生发展规律研究发现,火龙果采摘后的病害,大部分来源于生长期的潜伏病原菌,但目前针对火龙果的采收后保鲜主要基于延缓火龙果成熟的原理而进行,如低温贮藏和涂膜保鲜等。但是火龙果在冷藏保鲜过程中对低温比较敏感,低温贮藏保鲜成本较高易发生冷害,贮藏温度4℃以下即可发生冷害,冷害不仅影响果实的外观,使果实品质下降,而且当受冷害的果实从低温移到常温后,由于其抵抗力、抗病性下降,以及自身生理紊乱,导致它比一直常温下放置的果实腐烂更快;此外涂膜保鲜技术因为火龙果有鳞须,表面不光滑平整,不容易形成一个完整的膜层,保鲜效果不是很好。因此本乳化从栽培期入手,通过在不同阶段喷施不同的抗病诱导剂,结合套袋熏蒸技术,提高果实在田间的抗病性,降低病原菌潜伏数量;再通过小心采收,刀具消毒,清洗预冷杀菌,包装低温贮藏等步骤,达到降低火龙果采收后腐烂损失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火龙果采收后易变质腐烂,现有保鲜技术治标不治本的问题,提供一种减少火龙果采后腐烂损失的方法,从栽培期入手,通过在不同阶段喷施不同的抗病诱导剂,结合套袋熏蒸技术,提高果实在田间的抗病性,降低病原菌潜伏数量;再通过小心采收,刀具消毒,清洗预冷杀菌,包装低温贮藏等步骤,达到降低火龙果采收后腐烂损失的效果。

本发明技术内容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一种减少火龙果采后腐烂损失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火龙果谢花后,在幼果长度为3-4cm时,对幼果喷施抗病诱导剂a,立即套袋,直至采收。

(2)套袋后,每隔10天,对座果的茎条喷施抗病诱导剂b。

(3)采收前3天,再喷施一次抗病诱导剂c。

(4)在火龙果采摘前和采摘后,用消毒液对剪刀进行浸泡、消毒。

(5)果实采收后,对采摘的火龙果进行清洗、消毒、杀菌、冷却,然后包装,进入4-6℃冷库贮藏。

所述抗病诱导剂a各组分配比为:n-乙酰基-5-甲氧基色胺50-100mg/l、茉莉酸甲酯及其衍生物150-300mg/l、油菜素内酯及其衍生物400-500mg/l、壳聚糖0.5-5g/l,乳化剂和分散附着剂50-200g/l,纯净水补足1l。

所述抗病诱导剂b各组分配比为:n-乙酰基-5-甲氧基色胺50-100mg/l、水杨酸25-50mg/l,乳化剂和分散附着剂50-200g/l,纯净水补足1l。

所述抗病诱导剂c各组分配比为:β-氨基丁酸50-100mgl/l、苯并噻二唑50-200mg/l,乳化剂和分散附着剂50-200g/l,纯净水补足1l。

所述套袋材料可为无纺布袋、纸袋、牛皮纸袋或者塑料袋的任一种,材质为pp、pe、pvc中的任一种。

所述刀具消毒液可以为巴士消毒液、二氧化氯溶液或过氧化氢溶液的任一种。

所述清洗、消毒、杀菌的过程为:果实先用清水超声波气泡清洗,然后用超声波结合二氧化氯溶液震荡30-90s,再浸泡入0-4℃预冷的咪鲜胺和肉桂醛溶液30-90s,沥干表面水分;所述咪鲜胺为25%咪鲜胺水乳剂,其与肉桂醛质量配比为1:1。

所述火龙果包装袋材质为pe、po或硅窗气调袋的任一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火龙果生长期不同阶段喷施不同的抗病诱导剂,结合套袋熏蒸技术,提高果实在田间的抗病性,降低病原菌潜伏数量;再通过小心采收,刀具消毒,清洗预冷杀菌,包装低温贮藏等步骤,达到降低火龙果采收后腐烂损失的效果。使用该技术具有“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的特点,而传统火龙果仅通过采摘后保鲜或冷藏的方式延长贮藏期,仅仅起到了“治标不治本”的效果。本方法连续使用后,火龙果树体本身病原菌数量被防控到较低水平,树体强健,火龙果果实携带病原菌的数量也大大降低,这样就减少了火龙果采收后腐烂变质的概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减少火龙果采后腐烂损失的方法1

(1)在火龙果谢花后,在幼果长度为3-4cm时,对幼果喷施抗病诱导剂a(各组分配比:n-乙酰基-5-甲氧基色胺50mg/l、茉莉酸甲酯及其衍生物150mg/l、油菜素内酯及其衍生物400mg/l、壳聚糖0.5g/l,壬基酚聚氧乙烯醚50g/l,纯净水补足1l),立即套上无纺布袋,直至采收。

(2)套袋后,每隔10天,对座果的茎条喷施抗病诱导剂b(各组分配比为:n-乙酰基-5-甲氧基色胺50mg/l、水杨酸25mg/l,壬基酚聚氧乙烯醚50g/l,聚乙烯醇1g/l,纯净水补足1l)。

(3)采收前3天,再喷施一次抗病诱导剂c(各组分配比组成为:β-氨基丁酸50mg/l、苯并噻二唑50mg/l,蓖麻油聚氧乙烯醚50g/l,纯净水补足1l)。

(4)在火龙果采摘前和采摘后,用巴士消毒液对剪刀进行浸泡、消毒。

(5)果实采收后,对采摘的火龙果果实先用清水超声波气泡清洗,然后用超声波结合二氧化氯溶液震荡30-90s,再浸泡入0-4℃预冷的咪鲜胺和肉桂醛溶液30-90s,沥干表面水分,用po袋包装后进入4-6℃冷库贮藏。咪鲜胺为25%咪鲜胺水乳剂,其与肉桂醛质量配比为1:1。

实施例2一种减少火龙果采后腐烂损失的方法2

(1)在火龙果谢花后,在幼果长度为3-4cm时,对幼果喷施抗病诱导剂a(各组分配比:n-乙酰基-5-甲氧基色胺80mg/l、茉莉酸甲酯及其衍生物180mg/l、油菜素内酯及其衍生物450mg/l、壳聚糖3g/l,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00g/l,纯净水补足1l),立即套上纸袋,直至采收。

(2)套袋后,每隔10天,对座果的茎条喷施抗病诱导剂b(各组分配比为:n-乙酰基-5-甲氧基色胺80mg/l、水杨酸35mg/l,壬基酚聚氧乙烯醚80g/l,聚乙烯醇1g/l,纯净水补足1l)。

(3)采收前3天,再喷施一次抗病诱导剂c(各组分配比组成为:β-氨基丁酸80mg/l、苯并噻二唑80mg/l,蓖麻油聚氧乙烯醚90g/l,纯净水补足1l)。

(4)在火龙果采摘前和采摘后,用过氧化氢溶液对剪刀进行浸泡、消毒。

(5)果实采收后,对采摘的火龙果果实先用清水超声波气泡清洗,然后用超声波结合二氧化氯溶液震荡30-90s,再浸泡入0-4℃预冷的咪鲜胺和肉桂醛溶液30-90s,沥干表面水分,用pe袋包装后进入4-6℃冷库贮藏。咪鲜胺为25%咪鲜胺水乳剂,其与肉桂醛质量配比为1:1。

实施例3一种减少火龙果采后腐烂损失的方法3

(1)在火龙果谢花后,在幼果长度为3-4cm时,对幼果喷施抗病诱导剂a(各组分配比:n-乙酰基-5-甲氧基色胺100mg/l、茉莉酸甲酯及其衍生物300mg/l、油菜素内酯及其衍生物500mg/l、壳聚糖5g/l,壬基酚聚氧乙烯醚200g/l,纯净水补足1l),立即套上塑料袋,直至采收。

(2)套袋后,每隔10天,对座果的茎条喷施抗病诱导剂b(各组分配比为:n-乙酰基-5-甲氧基色胺100mg/l、水杨酸50mg/l,壬基酚聚氧乙烯醚200g/l,聚乙烯醇1g/l,纯净水补足1l)。

(3)采收前3天,再喷施一次抗病诱导剂c(各组分配比组成为:β-氨基丁酸100mg/l、苯并噻二唑200mg/l,蓖麻油聚氧乙烯醚200g/l,纯净水补足1l)。

(4)在火龙果采摘前和采摘后,用二氧化氯溶液对剪刀进行浸泡、消毒。

(5)果实采收后,对采摘的火龙果果实先用清水超声波气泡清洗,然后用超声波结合二氧化氯溶液震荡30-90s,再浸泡入0-4℃预冷的咪鲜胺和肉桂醛溶液30-90s,沥干表面水分。用硅窗气调带包装后进入4-6℃冷库贮藏咪鲜胺为25%咪鲜胺水乳剂,其与肉桂醛质量配比为1:1。

应用效果

将本发明实施例1-3中减少火龙果腐烂变质的方法,与将采后的火龙果用0.5%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泡10分钟处理,以及对采后的火龙果不做任何保鲜处理,这两种方式进行比较,观察火龙果在常温贮藏10天、18天、28天及50天时的好果率,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可以看出,使用本发明系统技术预防火龙果腐烂变质的效果大大优于空白对照及使用高锰酸钾浸泡处理的效果,50天后常温贮存好果率仍达到97%以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