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摆杆的农业施肥小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11857阅读:5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摆杆的农业施肥小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用机械,具体是一种带有摆杆的农业施肥小车。



背景技术:

肥料是提供一种或一种以上作物必备的营养元素,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的一类物质,是农业生产的基础物质之一。当土壤里不能提供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时,就必须为作物施肥,对作物进行人为的营养补充。肥料能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繁衍,改变土壤酸碱性,维持土壤的透水、透气性,为作物生长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

平常农民在田地里施肥都是人工弯着腰,把肥料撒到作物根部,为作物生长补充营养。但人工施肥很容易把肥料撒到作物叶子上,造成作物死亡,而且时间长了腰会酸疼,劳动强度大,还会造成肥料的浪费,作物不能很好的吸收肥料中的营养。

为解决上述问题,施肥小车应运而成,由于农田中经常会存在一些石块,这些石块会对施肥小车的行进造成影响,但现有的施肥小车中大多没有设置解决这一问题的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摆杆的农业施肥小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有摆杆的农业施肥小车,包括基座、肥料箱、旋耕装置、驱动机构、转轴和摆杆;所述基座的底部后侧设置有车轮,底座的顶部后侧连接有手扶架,手扶架连接扶手;所述肥料箱设置在基座上,肥料箱通过支撑架连接基座,肥料箱的底部连接下料管,下料管由竖截面为梯形的第一下料管和竖截面为圆形的第二下料管组成而成,第二下料管内设置有均分辊,均分辊通过第一电机驱动转动,第一电机安装在下料管的外部,均分辊的外表面与第二下料管的内管壁贴合,均分辊的辊面上沿周向等距开设有多个凹槽,第二下料管的底部连接施肥管,施肥管向下穿过基座;所述旋耕装置设置在施肥管的前侧,旋耕装置包括中心轮和周向等距分布在中心轮外围的叶片,中心轮安装在支架上,支架固定于基座的底部;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基座的顶部前侧,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第二电机安装在基座上,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依次连接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中心轮的右端面同轴固定有第四带轮,第一带轮通过皮带连接第四带轮;所述转轴设置在基座的前侧并与基座转动连接,转轴的上端连接蜗杆,蜗杆的后侧设置有与其相啮合的涡轮,涡轮的左端同轴固定有第三带轮,第三带轮通过皮带连接第二带轮,转轴的下端连接圆盘,圆盘的下端面上偏心固定有凸块;所述摆杆设置在圆盘的下方,摆杆的后侧通过竖轴转动连接基座,摆杆的上表面开设有横向的滑槽,凸块滑动连接滑槽,摆杆的下表面沿长度方向等距连接有多个竖向设置的拨石杆。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扶手上设置有防护层。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凹槽有三个。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凸块为圆柱形。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凸块与圆盘一体成型。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拨石杆的长度从前往后依次递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施肥小车,通过均分辊和下料管的配合使用,达到了均匀施肥的效果,避免肥料播撒不均;通过驱动机构带动旋耕装置运作对土壤进行旋耕,从而可以对土壤进行深度施肥,更利于土壤对肥料的吸收;驱动机构在带动旋耕装置运作的同时还能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摆杆摆动,使得拨石杆将小车行进路线上的石块拨动到左右两侧,为小车的行进扫清障碍,同时也避免了石块对旋耕装置造成损害。

附图说明

图1为带有摆杆的农业施肥小车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带有摆杆的农业施肥小车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带有摆杆的农业施肥小车中均分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座、11-车轮、12-手扶架、121-扶手、2-肥料箱、21-支撑架、22-下料管、221-第一下料管、222-第二下料管、23-施肥管、3-均分辊、31-第一电机、32-凹槽、4-旋耕装置、41-中心轮、42-叶片、43-支架、5-驱动机构、51-第二电机、511-第一带轮、512-第二带轮、6-转轴、61-蜗杆、62-圆盘、621-凸块、7-涡轮、71-第三带轮、8-摆杆、81-竖轴、82-滑槽、83-拨石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带有摆杆的农业施肥小车,包括基座1、肥料箱2、旋耕装置4、驱动机构5、转轴6和摆杆8;所述基座1的底部后侧(以小车行进方向为准定义前后左右)设置有车轮11,底座1的顶部后侧连接有手扶架12,手扶架12连接扶手121,用于推动小车行走,进一步的,扶手121上设置有防护层;所述肥料箱2设置在基座1上,肥料箱2通过支撑架21连接基座1,肥料箱2的底部连接下料管22,下料管22由竖截面为梯形的第一下料管221和竖截面为圆形的第二下料管222组成而成,第二下料管222内设置有均分辊3,均分辊3通过第一电机31驱动转动,第一电机31安装在下料管22的外部,均分辊3的外表面与第二下料管222的内管壁贴合,均分辊3的辊面上沿周向等距开设有多个凹槽32,具体的,凹槽32有三个,第二下料管22的底部连接施肥管23,施肥管23向下穿过基座1,工作时,肥料由于自身重力作用顺着第一下料管221进入第二下料管222中被均分辊3所阻挡,第一电机31带动均分辊3转动,当凹槽32转动到与第一下料管221的下管口相对时,肥料进入凹槽32中,当凹槽32转动到与施肥管23的上管口相对时,肥料顺着施肥管23落到土壤时,由于均分辊3的转速一定,故每次进入到凹槽32中的肥料量相同,从而达到了均匀施肥的效果;

所述旋耕装置4设置在施肥管23的前侧,旋耕装置4包括中心轮41和周向等距分布在中心轮41外围的叶片42,中心轮41安装在支架43上,支架43固定于基座1的底部,使用时,将整体装置向前侧倾斜使得叶片42与土壤接触,对土壤进行旋耕,从而达到了深度施肥的效果;

所述驱动机构5设置在基座1的顶部前侧,驱动机构5包括第二电机51和第一带轮511和第二带轮512,第二电机51安装在基座1上,第二电机51的输出端依次连接第一带轮511和第二带轮512,中心轮41的右侧同轴固定有第四带轮(图中未示出),第一带轮511通过皮带连接第四带轮;所述转轴6设置在基座1的前侧并与基座1转动连接,转轴6的上端连接蜗杆61,蜗杆61的后侧设置有与其相啮合的涡轮7,涡轮7的左端同轴固定有第三带轮71,第三带轮71通过皮带连接第二带轮512,转轴6的下端连接圆盘62,圆盘62的下端面上偏心固定有凸块621,凸块612为圆柱形,凸块621与圆盘62一体成型;所述摆杆8设置在圆盘62的下方,摆杆8的后侧通过竖轴81转动连接基座1,摆杆8的上表面开设有横向的滑槽82,凸块621滑动连接滑槽82,故当圆盘62转动时,将带动摆杆8以竖轴81以支点进行摆动,摆杆8的下表面沿长度方向等距连接有多个竖向设置的拨石杆83,当摆杆8摆动时,拨石杆83将小车行进路线上的石块拨动到左右两侧,为小车的行进扫清障碍,同时也避免了石块对旋耕装置4造成损害,进一步的,拨石杆83的长度从前往后依次递增,从而使整体呈现一定角度的倾斜,去适应工作时小车的倾斜。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

工作时,推动小车在农田中行进,肥料置于肥料箱2中,肥料由于自身重力作用顺着第一下料管221进入第二下料管222中被均分辊3所阻挡,第一电机31带动均分辊3转动,当凹槽32转动到与第一下料管221的下管口相对时,肥料进入凹槽32中,当凹槽32转动到与施肥管23的上管口相对时,肥料顺着施肥管23落到土壤时,由于均分辊3的转速一定,故每次进入到凹槽32中的肥料量相同,从而达到了均匀施肥的效果;行进的时候控制整体装置向前侧倾斜从而使叶片42与土壤接触,由第一电机51带动第一带轮511和第二带轮512转动,第一带轮51通过皮带带轮第四带轮转动,从而带动中心轮41转动,由旋耕装置4对土壤进行旋耕,从而达到了深度施肥的效果;第二带轮512通过皮带带动第三带轮71转动,从而带动涡轮7转动,涡轮7与蜗杆61相啮合从而带动转轴6转动,进而带动圆盘62转动,圆盘62转动时将带动摆杆8以竖轴81以支点进行摆动,然后由拨石杆83将小车行进路线上的石块拨动到左右两侧,为小车的行进扫清障碍,同时也避免了石块对旋耕装置4造成损害。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