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鳖混养生态有机高效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393890阅读:102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鱼鳖混养生态有机高效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过去,传统的养鱼经验认为,鱼和鳖是不能同池养殖的,鱼池中的鳖是当作敌害处理,经实践证明,鱼和鳖是可以同池养殖,常规的“鱼鳖混养”就是在普通池塘内按一定的鱼鳖比例投放、用配合饲料喂养的方法,这种养殖技术的优点是饲养周期短,一般当年投放、当年即可出售商品鱼,年亩产值在2万元以上;但常规的鱼鳖混养缺点是为了强调提高产量,追求经济效益,采用饲料喂养,长势快、口味差,不能保证鱼鳖质量,食品安全受到挑战,不能满足现代人们对绿色有机食品的消费需求,且因质疑商品鳖乱用饲料甚至激素类化学物质存在质量问题,导致整体经济效益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鱼鳖混养生态有机养殖方法。

本发明的构思:利用动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鳖是用肺呼吸的爬行动物,必须经常浮到水面交换气体,它在由水底到水面、再由水面到水底的往返活动中使表层水的溶氧得到交流,可弥补水层的氧气,有利于鱼的代谢和浮游生物的繁殖;同时鳖在池底的活动,促进池底有机物分解还原,加速能量的循环,混养能充分利用鱼塘的水体面积,不影响常规养鱼的产量,正常死亡的鱼类可以作为饵料,还起到了防止病原体传播和减少鱼病发生的作用,鱼鳖不仅可以共存,而且相互促进,实现鱼鳖混养生态有机养殖。

为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鱼鳖混养生态有机高效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种养步骤:

a、标准化养殖池的建设:选择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远离污染源、保水性能好的地方修建养殖池;养殖池的尺寸为50m×20m×3m,夯实池底和四周田埂,采用60cm×60cm×3cm的预制水泥板扣砌养殖池内护坡,护坡上固定有均匀设置的预制板饵料平台,平台与水面相平或稍出水面;用200cm×20cm×20cm的水泥方柱埋入土中做成菱形方块,方块内种植须根系的草本观赏植物,池埂上表面硬化成宽3米、厚12厘米的池埂,池埂外护坡表面平整;修建有30cm×40cm的独立引排水渠以及泵房;配置有充气式增氧机;

b、饵料蚯蚓的人工养殖:建设10m×2m×1.5m的地下养殖池,夯实池底和池埂,将60%的人或猪、羊、兔、牛、马、鸡的粪料与40%的蔬菜废弃物、瓜果皮、污泥、草料木屑、垃圾和树叶相互混合,堆放在建好的池中,高度1.5米,并使其保持70%的含水量,上盖薄膜密闭20-30天进行堆沤发酵制得蚯蚓饲料;将经过充分发酵的饲料平铺在养殖池内,堆放高度为20厘米,沿养殖池的中线将平铺的饲料掏出一条沟,将蚯蚓苗种投放其中,让其自行钻入粪便中,放蚓种前先浇湿饲料堆和沟,放养密度0.5千克/平方米,然后补浇一些水,利于蚯蚓活动;

蚯蚓养殖期的管理:一是在养殖池上用竹子搭建2米高的遮阳棚,上盖遮阳率在70-80%的遮阳网;二是在养殖池饲料堆上面盖一层5厘米厚的干净稻草,保湿通气;三是每天下午观察养殖池饲料堆的墒情,要经常浇水保持湿润;夏季每天浇水1次,低温期5-10天浇水1次,凉爽期3-5天浇水1次,使湿度保持在30±1%;四是在饲料堆还有二成饲料时采集蚯蚓后添加饲料,在添加饲料前先在池中浇些水,添加饲料呈梅花形,料堆之间留5-8厘米空隙;五是选择晴天气温在15~25℃时及时清除蚓粪,作为优质肥料备用;

c、清塘消毒:每亩水面积用漂白粉10-15公斤或生石灰150-200公斤,均匀撒入水中进行消毒处理;

d、鱼苗投放:3月中旬,每亩投放10-20克/尾的黄颡鱼3500-4000尾、搭配200克-250克/尾的花白鲢100-110尾,其中花鲢占10%;鱼种放养前,用2-3%食盐水浸洗5-10分钟;

e、鳖种投放:选择优质鳖种,控制鳖种放养量,3月下旬放养规格为500-600克/只的,每亩投放100-120只;5月上旬放养规格为100-250克/只的,每亩放养120-150只;

f、投喂管理:

鱼的投喂:鱼种入池2天后,将步骤b制得的蚯蚓饵料绞成糜状,定点投喂于饵料平台上;15-20天后,水温15-20℃时投喂,投喂量为鱼体重的0.5%-2.0%,1次/天;25℃以上时投喂量为鱼体重的4-7%,每天投喂2次蚯蚓饵料;

鳖的投喂:每次投饲蚯蚓量为鳖重的5-10%,每隔3天投饲一次,于日落前的傍晚投入,饲料分多点投放在水陆交界的斜坡上或饵料平台上;

g、水质控制:4-6月份,每10-15天加注新水一次,7-8月高温季节7-10天注水一次,每次注水15-20厘米;水质过肥时,先排出部分老水,再加新水,保持池水深度1.8-2.0米,透明度35厘米以内;根据需要在清晨和中午前后开增氧机增加水体溶氧,高温季节,每隔20-25天,用硫酸锌-生石灰合剂25-30千克/亩全池泼洒;在换水困难时,如水源不足或水质不良,加入有益菌改良池塘水质;

h、病虫害防治:除做好清塘消毒和鱼种放养前的浸浴消毒外,在鱼病流行季节,还要采用内服药与外用药相结合方法,定期投喂药饵及泼洒外用药物进行疾病预防。

作为优选,步骤b所述蚯蚓选用优良的大平二号红蚯蚓。

有益效果

鱼鳖不仅可以共存,而且相互促进,鳖是用肺呼吸的爬行动物,必须经常浮到水面交换气体,它在由水底到水面、再由水面到水底的往返活动中使表层水的溶氧得到交流,可弥补水层的氧气,有利于鱼的代谢和浮游生物的繁殖;同时鳖在池底的活动,促进池底有机物分解还原,加速能量的循环,混养能充分利用鱼塘的水体面积,不影响常规养鱼的产量,正常死亡的鱼类可以作为饵料,还起到了防止病原体传播和减少鱼病发生的作用;

以蚯蚓作为饵料,一方面可净化水质,同时蚯蚓的身体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营养价值很高,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和食品,能为鱼鳖提供丰富的营养饵料;另外富含腐殖质的蚓粪是优质有机肥料,在含水份32.5%时,全氮为1.21%,含水分11%左右时,全氮约为3.6%;蚓粪的氮磷钾等含量均比土壤高,其保水性、保肥性及通气性都比较好,增产效果明显,可作为副产品有机肥,减少化肥的使用,降低其他农作物栽培成本;

提高了经济效益:每亩池塘产黄颡鱼500公斤,年产值20000元;产甲鱼200公斤、年产值20000元,两项合计年亩产值4万元以上,比单一养殖2万元新增产值2万以上;

提高了综合效益:利用生物质饲料养殖蚯蚓,用蚯蚓喂养甲鱼、黄颡鱼,杜绝使用有公害物质,所生产的甲鱼、黄颡鱼全部是绿色有机食品,既能丰富人们的食物结构,又能增加人们的膳食营养;既能生产有机食品,又能增加经济收入。

具体实施方式

鱼鳖混养生态有机高效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种养步骤:

a、标准化养殖池的建设:选择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远离污染源、保水性能好的地方修建养殖池;养殖池的尺寸为50m×20m×3m,夯实池底和四周田埂,采用60cm×60cm×3cm的预制水泥板扣砌养殖池内护坡,护坡上固定有均匀设置的预制板饵料平台,平台与水面相平或稍出水面;用200cm×20cm×20cm的水泥方柱埋入土中做成菱形方块,方块内种植须根系的草本观赏植物,池埂上表面硬化成宽3米、厚12厘米的池埂,池埂外护坡表面平整;修建有30cm×40cm的独立引排水渠以及泵房;配置有充气式增氧机;

b、饵料蚯蚓的人工养殖:建设10m×2m×1.5m的地下养殖池,夯实池底和池埂,将60%的人或猪、羊、兔、牛、马、鸡的粪料与40%的蔬菜废弃物、瓜果皮、污泥、草料木屑、垃圾和树叶相互混合,堆放在建好的池中,高度1.5米,并使其保持70%的含水量,上盖薄膜密闭20-30天进行堆沤发酵制得蚯蚓饲料;将经过充分发酵的饲料平铺在养殖池内,堆放高度为20厘米,沿养殖池的中线将平铺的饲料掏出一条沟,将蚯蚓苗种投放其中,让其自行钻入粪便中,放蚓种前先浇湿饲料堆和沟,放养密度0.5千克/平方米,然后补浇一些水,利于蚯蚓活动;

蚯蚓养殖期的管理:一是在养殖池上用竹子搭建2米高的遮阳棚,上盖遮阳率在70-80%的遮阳网;二是在养殖池饲料堆上面盖一层5厘米厚的干净稻草,保湿通气;三是每天下午观察养殖池饲料堆的墒情,要经常浇水保持湿润;夏季每天浇水1次,低温期5-10天浇水1次,凉爽期3-5天浇水1次,使湿度保持在30±1%;四是在饲料堆还有二成饲料时采集蚯蚓后添加饲料,在添加饲料前先在池中浇些水,添加饲料呈梅花形,料堆之间留5-8厘米空隙;五是选择晴天气温在15~25℃时及时清除蚓粪,作为优质肥料备用;

c、清塘消毒:每亩水面积用漂白粉10-15公斤或生石灰150-200公斤,均匀撒入水中进行消毒处理;

d、鱼苗投放:3月中旬,每亩投放10-20克/尾的黄颡鱼3500-4000尾、搭配200克-250克/尾的花白鲢100-110尾,其中花鲢占10%;鱼种放养前,用2-3%食盐水浸洗5-10分钟;

e、鳖种投放:选择优质鳖种,控制鳖种放养量,3月下旬放养规格为500-600克/只的,每亩投放100-120只;5月上旬放养规格为100-250克/只的,每亩放养120-150只;

f、投喂管理:

鱼的投喂:鱼种入池2天后,将步骤b制得的蚯蚓饵料绞成糜状,定点投喂于饵料平台上;15-20天后,水温15-20℃时投喂,投喂量为鱼体重的0.5%-2.0%,1次/天;25℃以上时投喂量为鱼体重的4-7%,每天投喂2次蚯蚓饵料;

鳖的投喂:每次投饲蚯蚓量为鳖重的5-10%,每隔3天投饲一次,于日落前的傍晚投入,饲料分多点投放在水陆交界的斜坡上或饵料平台上;

g、水质控制:4-6月份,每10-15天加注新水一次,7-8月高温季节7-10天注水一次,每次注水15-20厘米;水质过肥时,先排出部分老水,再加新水,保持池水深度1.8-2.0米,透明度35厘米以内;在高温季节或在鱼鳖生长的旺季,每隔20-25天,用硫酸锌-生石灰合剂25-30千克/亩全池泼洒,既改善水质,又可补充鳖生长发育所需的钙质促进动物生长,提高免疫力,减少养殖病害发生;在换水困难时,如水源不足或水质不良,加入有益菌改良池塘水质;在池种密度较大,遇到高温季节或气候反常,气温气压急剧变化时,水质肥浊,会使鳖感觉不适而降低活动量,鱼类缺氧浮头,甚至死亡,遇到这种情况,要及时加注新水或开启增氧机,增加溶氧,改善水质;

h、病虫害防治:除做好清塘消毒和鱼种放养前的浸浴消毒外,在鱼病流行季节,还要采用内服药与外用药相结合方法,定期投喂药饵及泼洒外用药物进行疾病预防。

步骤b所述蚯蚓选用优良的大平二号红蚯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