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南方黄泥田单季稻化学氮肥减施增效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393482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大田水稻化学氮肥减施生产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南方黄泥田单季稻化学氮肥减施增效的方法。



背景技术:

肥料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但我国化肥过量施用严重,年消费量占世界总量的35%,单位耕地面积化肥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肥料利用率远低于发达国家。过量和不能合理、适时、对症用肥,带来了土壤板结、酸化、面源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威胁着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为实现我国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需要加快改变农作物对化肥过分依赖的传统方式,在稳产增产前提下,大力发展主要农田作物化肥替代技术应用,促进化学肥料高效利用,减少生产中化肥的投入使用,实现农产品产量与质量安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并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民节本增效。紫云英与秸秆还田是传统培肥利用的手段,但存在如下缺点:紫云英氮素含量较高,c/n低,腐烂快,氮素易挥发,保氮效果差,且翻压期距单季稻种植还离近90天的时间,翻压的紫云英难以供给后茬水稻营养,替代化肥与保持增产效果较差。而稻秆有机质含量高,c/n高,腐烂慢,养分水平低,替代化肥效果不理想,二者结合肥效速缓相济,对土壤肥力、产量有促进作用,但对二者碳氮耦合利用下水稻氮肥减施利用技术及效果目前尚不清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南方黄泥田单季稻化学氮肥减施增效的方法。通过紫云绿肥与稻秆碳氮耦合利用,通过有机养分替代与保氮综合方式,南方黄泥田单季稻种植化学氮肥总量可减施40%-60%,产量可保持5%以上增产水平,实现减肥增效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黄泥田为南方丘陵山区广泛分布的中低产黄泥田,以粘、瘦为主要特征,单季稻亩产在450kg以下。

一种南方黄泥田单季稻化学氮肥减施增效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黄泥田中,于每年3-4月紫云英盛花期进行异地刈割翻压,鲜草翻压量在500-1000kg/亩;同时结合施用切碎成20-30cm长度的稻秆,稻秆干物量翻压量在100-150kg/亩;田间保持干燥状态,用旋耕机干耕将二者深翻至耕层20cm以下,以利于腐解的氮素养分有效固持在耕层中,减少氨挥发与氮径流流失,并适当延长腐解期;

2)翻埋腐解至5-6月份,进水匀田,将翻埋的紫云英与稻秆充分犁匀,10天后插秧,种植单季稻。单季稻种植期,与常规水稻种植相比,化学氮肥总量减施40%-60%,磷钾化肥用量保持不变,产量可保持5%以上增产水平。稻田所采用的水分及植保管理与常规水稻栽培技术相同。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

1)富有新意、设计合理:将紫云英绿肥与稻秆资源碳氮耦合应用,养分速缓相济,结合田间保氮耕作措施,起到有效的化学减氮效果(化学氮肥减施40%-60%),实现增产增收;

2)充分利用了稻秆有机废弃物资源,提高了农田产出率与农业资源利用率;

3)有效减少了氮肥用量,遏制面源污染和环境恶化,并且提高了水稻产量,实现绿色增产增收。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南方黄泥田单季稻化学氮肥减施增效的方法,具体步骤为:

1.稻田选择:选择南方丘陵山区,单季水稻亩产在450kg以下的中低产黄泥田;

2.田间刈割与翻压:于每年3-4月份紫云英盛花期进行异地刈割翻压,鲜草亩翻压500-1000kg,同时结合施用切碎成20-30cm长度的稻秆,田间保持干燥状态,用旋耕机干耕将二者深翻至耕层20cm以下,以利于腐解的氮素养分有效固持在耕层中,减少氨挥发与氮径流流失,并适当延长腐解期。水稻稻秆干物量亩翻压100-150kg;

3.养分腐解与保氮:腐解至5-6月份,进水匀田,将翻埋的紫云英与稻秆充分犁匀,相隔10天后插秧,种植单季稻;

4.水稻田间管理:水稻种植期,与常规水稻种植相比,化学氮肥总量减施40%-60%,磷钾化肥用量保持不变。稻田所采用的水分及植保管理与常规水稻栽培技术相同。产量可保持5%以上增产水平。

实施例1

一种南方黄泥田单季稻化学氮肥减施增效的方法,具体步骤为:

1.选择南方一单季晚稻区50亩左右的中低产黄泥田,亩产单季稻430kg;

2.于每年4月份紫云英盛花期进行异地刈割翻压,鲜草翻压量600kg/亩,同时结合施用切碎成20-30cm长度的稻秆,田间保持干燥状态,用旋耕机干耕将二者深翻至耕层20cm以下,以利于腐解的氮素养分有效固持在耕层中,减少氨挥发与氮径流流失,并适当延长腐解期;水稻稻秆干物翻压量100kg/亩;

3.腐解至6月份,进水匀田,将翻埋的紫云英与稻秆充分犁匀,相隔10天后插秧,种植单季稻;

4.水稻种植期,与常规水稻种植相比,化学氮肥总量减施40%,磷钾化肥用量保持不变。稻田所采用的水分及植保管理与常规水稻栽培技术相同。连续三年保持上述施肥方式,水稻年平均增产5%以上。

实施例2

一种南方黄泥田单季稻化学氮肥减施增效的方法,具体步骤为:

1.选择南方一单季晚稻区50亩左右的中低产黄泥田,亩产单季稻430kg;

2.于每年4月份紫云英盛花期进行异地刈割翻压,鲜草翻压量900kg/亩,同时结合施用切碎成20-30cm长度的稻秆,田间保持干燥状态,用旋耕机干耕将二者深翻至耕层20cm以下,以利于腐解的氮素养分有效固持在耕层中,减少氨挥发与氮径流流失,并适当延长腐解期。水稻稻秆干物翻压量150kg/亩;

3.待腐解至6月份,进水匀田,将翻埋的紫云英与稻秆充分犁匀,相隔10天后插秧,种植单季稻;

4.水稻种植期,与常规水稻种植相比,化学氮肥总量减施60%,磷钾化肥用量保持不变。稻田所采用的水分及植保管理与常规水稻栽培技术相同。连续三年保持上述施肥方式,水稻年平均增产5%以上。

对比例紫云英与稻秆耦合利用体系与紫云英、稻秆单独翻压比较

根据实施例1、实施例2所述的紫云英与稻秆碳氮耦合应用减少氮肥用量的方法,与紫云英、稻秆单独翻压进行比较见表1,应用紫云英、稻秆耦合体系碳氮互济,可完全满足培肥需求,而紫云英单独翻压与稻秆单独翻压只能部份满足土壤培肥养分需求;紫云英、稻秆耦合应用有机物料用量相对较少,就可替代40%-60%的氮肥,并保持增产效果,而紫云英单独翻压与稻秆单独翻压用量大,难以推广应用。紫云英、稻秆耦合应用实现完全循环利用,而紫云英、稻秆仅部份循环利用;应用紫云英、稻秆有机组合体系生产单季稻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而紫云英单独翻压与稻秆单独翻压生产常规稻米只能获得较低的经济效益。

表1紫云英与稻秆碳氮耦合利用与紫云英、稻秆单独翻压比较

综上所述,本发明富有新意、设计合理,通过紫云英绿肥与稻秆农业资源碳氮耦合利用,结合田间保氮措施,有效减少了后作单季稻的化肥用量,且有效培肥了地力,提高了农田产出率,是一种绿色增产模式,因而具有较大的应用推广价值。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