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稔草毯的培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327885阅读:1000来源:国知局

本公开涉及植物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稔草毯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地稔(又名地菍)(melastomadodecandrumlour),为野牡丹科野牡丹属植物。产湖南、广西、贵州、广东、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地稔为匍匐状小灌木,高5-15cm;蔓茎长30-80cm,叶片坚纸质,卵形或椭圆形;聚伞花序,顶生,花瓣淡紫红色至紫红色、粉色、白色等多种颜色,菱状倒卵形,盛花期5-7月,其余时间都有少量开花。球状浆果,直径为0.5-1.5cm,果实外皮深紫色,果肉酸甜呈红色,果期7-9月。地稔因生长低矮、枝叶繁茂,花色艳丽,叶片呈现绿、粉红、紫红等多色,是优良的园林观赏地被植物。又因其耐旱性强,耐瘠薄土壤,枝茎匍匐于地面生长形成致密的地被层贴伏地表,很少发生病虫害,是很好的水土保持植物。地稔果实富含还原糖、维生素c、16种以上氨基酸、花青甙、锌等多种矿质元素,具有抗肿瘤、抗衰老、降血糖、降血脂等作用,是具有开发价值的药用和食用保健植物,成熟的果实也是良好的天然红色素原料。

目前地稔主要的繁育方法有:种子繁殖、扦插繁殖、分块繁殖和组培繁殖。其中,播种繁殖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分期采收果实外皮呈黑色、果蒂和果肉紫红色的成熟果实,放入盆或桶内,加水浸泡2h,使果皮松软,再用手挤压,将种子从果肉中挤出,用清水漂洗2-3次,获得纯度较高成熟饱满的种子。将种子与细沙按1∶3比例进行混合置于室内,保持适宜湿度,以为手握成团,松手即散为宜。翌年3月上旬,将种子和细沙一起均匀地撒播于冬前准备好的苗床,覆盖细土,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宜,浇足水。约20天左右开始出苗,出苗率约为60%。低浓试的br(表油菜素内酯)和ga3(赤霉素)浸泡种子,可以明显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促进幼苗生长健壮。

扦插繁殖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扦插苗床宽1m,底层平铺10cm厚的河沙。支架高1.2m,顶部用透明薄膜和遮荫网覆盖,周边用透明薄膜遮挡。插穗长10~20cm,保证的带有2~3节,以最下面节上有根的插穗最佳,用在8000mgl-1的iba浸泡20秒左右,插于基质中,常规管理。生根时间约为2周,成活率将近60%。

分块繁殖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在2-5月选择生长势强的地稔地被大块,用刀或铁铲等工具切割成8-10cm×8-10cm的草块,按20-30cm×20-30cm带土栽植,一般一年后可以生长覆盖达100%。

组织培养包括以下步骤:采用地稔幼嫩茎尖或腋芽,经70%酒精和0.1%升汞消毒以及无菌水清洗后,切取生长点部位,将其接种于ns培养基上培养。培养温度为(25±2)℃,光照时间为10h·d-1,光照度为1100k。培养基含蔗糖2%,琼脂0.6%。嫩芽在繁殖培养基上培养,1周内即长出黄绿色的愈伤组织,20d内在愈伤组织的表面直接分化出丛芽。丛芽经继代培养可快速增殖后,将丛芽转入生根培养基上培养,10d内可长出根系。培养1个月后,试管苗即可移栽人盆,幼苗成活率达90%以上。

但是,以上三种繁育方法都需要带土移植,容易损伤地稔幼苗,并且起苗和种植明显受季节制约,生产率较低。另外,其中最常见的分块繁育也存在耗用种苗多,一年只能繁育一次,且占用土地,起运苗木和栽植时,耗费较多的劳力成本等诸多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地稔草毯的培育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需要带土移植,容易损伤地稔幼苗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稔草毯的培育方法,包括:

步骤1:选用生长健壮的地稔,块状挖取后清除其表面的杂质和土壤,并切成3-4cm长的地稔切段;

步骤2:在培养床上铺设无纺布,在无纺布上覆盖2.5cm的培养土,将步骤1中得到的地稔切段均匀播种在培养土上,在地稔切段上再覆盖2.0cm的培养土进行培养;

步骤3:在地稔切段萌发出土后的覆盖率达30-40%的半月左右施一次稀薄的复合肥;

步骤4:在地稔切段萌发出土后的覆盖率达95%以上时,将地稔进行移植。

优选的,所述培养床为硬质地面。

优选的,所述培养床为通过架子搭建的多层培养盘。

优选的,所述培养床为覆盖有薄膜的压实的底面。

优选的,所述培养土由40%的种植土和60%的泥炭均匀混合而成。

优选的,所述地稔切段的播种量为300-400g/m2

优选的,所述地稔切段包括地稔茎段和地稔根段。

优选的,所述地稔切段为茎段,并且所述茎段上带有一个茎节。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培养期间,如遇干旱则及时喷水,保持土壤湿润;如遇大雨则对地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雨水对地稔苗床的冲涮。

优选的,所述地稔切段的播种时段为3-11月。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稔草毯的培育方法,包括:步骤1:选取硬质地面作为地稔的培养床;步骤2:选用生长健壮的地稔,块状挖取后清除其表面的杂质和土壤,并切成3-4cm长的地稔切段;步骤3:在培养床上铺设无纺布,在无纺布上覆盖2.5cm的培养土,将步骤2中得到的地稔切段均匀播种在培养土上,在地稔切段上再覆盖2.0cm的培养土进行培养;步骤4:在地稔切段萌发出土后的覆盖率达30-40%以后,每隔半月左右施一次稀薄的复合肥;步骤5:在地稔切段萌发出土后的覆盖率达95%以上时,将地稔进行移植。本方法具有如下优点:一、本申请采用的无纺布有利于地稔根系与土壤结缕,与硬质地面形成分离层,便于草毯形成与卷收,培育的草毯可像地毯一样卷运,做到不损伤起苗,并且铺植简单,不受时节限制。二、可以利用空坪隙地,充分利用土地。三、成毯快,约100天左右即成毯,一年可生产2-3批。四、可采用基质等生产,节约土地,保护环境。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稔草毯的培育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稔草毯的培育方法的方法流程图。由图1可见,本申请提供的地稔草毯的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选用生长健壮的地稔,块状挖取后清除其表面的杂质和土壤,并切成3-4cm长的地稔切段。

所述地稔切段包括地稔茎段和地稔根段,也可以是地稔茎段和地稔根段中的一种,如果地稔切段为茎段,则优选带有一个茎节的茎段,有利于提高地稔的出苗率和成活率。

s20:在培养床上铺设无纺布,在无纺布上覆盖2.5cm的培养土,将步骤s10中得到的地稔切段均匀播种在培养土上,在地稔切段上再覆盖2.0cm的培养土进行培养,所述地稔切段无法通过所述无纺布进入培养床。

本申请中,地稔切段无法通过所述无纺布进入培养床,并且培养床需要具有良好的排水条件。具体的,培养床可以为硬质地面,也可以是普通的松软地面,将松软地面稍为压实以后覆盖一屋薄膜,并且在薄膜上撒1cm左右的培养土再加无纺布。如果采用以上两种培养床,则可以5厘米×1.5厘米厚的木条作成围框,以便铺设培养土和控制草皮的厚度。此外,也可以采用一定规格(如100cm×100cm×5cm厚,不同规格因地制宜)的培养盘作为培养床,可以通过架子多层培养,大大提高空间利用率。

所述培养土由40%的种植土和60%的泥炭均匀混合而成。培养土也可全部采用营养土基质配比,以减少草毯的重量,但成本方面会略有增加。本实施例中,所述地稔切段的播种量为300-400g/m2。地稔切段的播种量过少,则地稔草毯的覆盖率较低,地稔切段的播种量过多,则地稔切段之间的竞争太大,容易导致出苗率和成活率下降,并且地稔草毯上密度过大的地稔也不易移植和分割。此外,本申请中,地稔切段的播种时段为3-11月,生产地稔草毯的时间较长,基本不受时节限制。如果地稔切段的播种时段早春时或晚秋,则可加拱盖膜进行保温,以防止地稔切段冻伤,促进地稔切段快速出苗。

s30:在地稔切段萌发出土后的覆盖率达30-40%的半月左右施一次稀薄的复合肥。

s40:在地稔切段萌发出土后的覆盖率达95%以上时,将地稔进行移植。

本方法在播种后第一次需浇足水。在培养期间,干旱时及时喷水,保持土壤湿润。大雨时防止雨水对苗床的冲涮。夏季高温阳光强灼时,适当采取遮荫措施。待苗萌发出土生长,覆盖率达30-40%时,可半月左右施一次稀薄的复合肥。成毯前期注意清除杂草,特别是像商陆那样粗根性的杂草一定要早除,随着覆盖率地增大,杂草生长逐渐受到抑制。地稔病虫害较少,随时观测,一旦出现,及早防治。当草毯覆盖率达95%以上时,即可移植。

本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一、由于本草毯在培养床上覆盖有一层无纺布,与硬质地面形成分离层,便于草毯形成,使得本方法生产的草毯可像地毯一样卷运,做到不损伤起苗;铺植简单,不受时节限制。二、可以利用空坪隙地,充分利用土地。三、生产草毯时间长,一年中有8-9个月的时间(除12月、1月、2月外,)可以进行生产。四、成毯快,约100天左右即成毯,一年可生产2-3批。五、可采用基质等生产,节约土地,保护环境。此外,本申请还可以节约种源,几乎所有的地稔苗都可切成茎段利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