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32417阅读:477来源:国知局
树木支撑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绿化建设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树木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环保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城市的绿化面积也在不断加大。一批又一批的树木被栽植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栽植的新树在初期由于其自身根部没有很好的插入泥土里,容易倾倒,特别在风雨天气,很难保证新植树木的有效成活率,且对过路行人的安全也造成威胁。且现有技术的树木支撑架存在以下几点问题:多使用树木支撑架,用后即弃,与环保的理念背道而驰的同时,不能有效抵挡强风暴雨,易松动脱落;栽植的新树大多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浇水工作量很大,即废水又不能很好的保持,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浇水更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树木支撑装置,其通过围箍和支撑杆的配合组成第一道固定结构,通过在设置凹槽和绑定杆,通过绑带绑定,组成第二道固定结构,使更为稳定,通过储水部以及滴灌机构的设置,能够有效的通过少量的水满足树木对于水的需要。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树木支撑装置,包括多个围箍、以及与围箍固接的支撑杆:

所述围箍呈弧状,多个围箍端部对接围绕树干设置,每个围箍外侧面两端均向外翘起形成耳帽,每个耳帽的侧面均贯通开设一通孔,任意相邻两个围箍之间通过螺栓穿设于彼此相邻耳帽的通孔后,由螺母固定;

所述支撑杆为管状结构,其包括一体成型的纵向截面呈上大下小直角梯形的储水部、与所述储水部下端连通并竖直设置的固定部、以及与所述固定部下端连通并朝远离树干方向倾斜设置的支撑部,其中,所述固定部的内侧面固接于所述围箍的外侧面,所述支撑部远离所述固定部的一端固设于地面;

还包括滴灌机构,其包括由内到外同轴套设的且长度渐增的内管、外管和导向管,其中,所述导向管铰接于所述支撑部侧壁靠近树干的一侧,并朝靠近树干的方向倾斜抵接于地面,所述导向管两侧沿其长度方向均具有一长条形开口,穿过所述开口到达所述外管侧壁远离地面的一端固接有两个手持杆,两个手持杆均垂直于所述外管,所述外管靠近地面一端固接一钻头,所述导向管抵接于地面的一端具有一缺口,以在外力作用下通过所述手持杆沿所述开口长度方向运动,带动所述外管,进而带动所述钻头穿过缺口插入地下;

其中,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远离地面的一端齐平并密封固接,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导向管上方的内壁向内缩合形成缩口,所述缩口连接一水管,所述水管依次穿过所述支撑部和导向管的侧壁到达所述导向管内部,并与所述内管连通;

位于所述导向管内的所述水管呈螺旋状;

所述内管中下部侧壁间距设有多个内出水孔,所述外管位于所述钻头和所述内管之间的侧壁上间距设有多个外出水孔。

优选的是,所述螺栓位于相邻两个耳帽之间的螺杆上套设有弹簧。

优选的是,所述支撑杆的固定部的外侧面沿其径向向内凹陷具有一弧状凹槽,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杆的固定部位于所述凹槽的上方沿远离树干的方向设有一绑定杆,所述绑定杆倾斜向上设置;

还包括绑带,其一端开设一绑定孔,另一端沿其长度方向间距设置多个调节孔。

优选的是,所述导向管的孔径、所述外管的孔径、以及所述内管的孔径比为3:1:0.8,所述导向管、所述外管、以及所述内管长度比为2.8:2:1。

优选的是,其中一个手持杆位于所述导向管外侧的部分固设一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垂直于所述手持杆;另一个手持杆位于所述导向管外侧的部分固设一弹性固定带,所述固定带远离与其固接的所述手持杆的一端间距设置多个固定孔。

优选的是,所述导向管为四棱柱状结构,所述导向管两侧靠近地面的一端分别铰接一压紧杆,两个所述压紧杆均朝向树干设置且相互水平,任一铰接处均设置一扭矩弹簧。

优选的是,所述压紧杆为四棱柱形,贯穿所述四棱柱的侧面沿竖直方向设置一螺纹孔,螺栓穿过所述螺纹孔以将所述压紧杆固定于地面。

优选的是,所述储水部顶端敞口处设有一可开合的盖体。

优选的是,位于所述支撑部和所述导向管之间的所述水管上连接一调节阀。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树木支撑装置通过围箍和支撑杆的配合组成第一道固定结构,通过在支撑杆上设置凹槽和绑定杆,然后通过绑带绑定,组成第二道固定结构,双重固定,使结构更为稳定,绑带也具有一定的弹性,且通过在所述螺栓位于相邻两个耳帽之间的螺杆上套设有弹簧,可以动态的调节围箍所形成的圆环的大小,适应不同的树的同时,且不影响树的生长。

第二、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树木支撑装置通过储水部的设置以及滴灌机构的设置,能够有效的通过最少量的水满足树木对于水的需要,而且插入土壤里的外管和内管将水直接灌输到树木的根部,防止不必要的浪费,通过调节阀可以调节水流大小,以使储水部的水根据树木的需要缓慢的传输到树木根部的土壤。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树木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围箍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绑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滴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树木支撑装置,包括多个围箍1、以及与围箍1固接的支撑杆2:

所述围箍1呈弧状,多个围箍1端部首尾对接围绕树干设置,每个围箍1外侧面两端均向外翘起形成耳帽10,所述耳帽10可为半圆形的凸起,每个耳帽10的侧面均贯通开设一通孔11,任意相邻两个围箍1的首尾之间通过螺栓穿设于彼此相邻耳帽10的通孔11后,由螺母固定;

所述支撑杆2为管状结构,其包括一体成型的纵向截面呈上大下小直角梯形的储水部20、与所述储水部20下端连通并竖直设置的固定部21、以及与所述固定部21下端连通并朝远离树干方向倾斜设置的支撑部22,其中,所述储水部20朝向远离树干的方向倾斜,即其靠近树干的一方为直角边,所述固定部21的内侧面固接于所述围箍1的外侧面,即所述固定部21靠近所述围箍1的一侧与所述围箍1固接,所述支撑部22远离所述固定部21的一端与地面抵接,并固设于地面,其固接于地面可以通过额外的固定装置进行固定;

还包括滴灌机构3,其包括由内到外同轴套设的且长度渐增的内管30、外管31和导向管32,其中,所述导向管32铰接于所述支撑部22靠近树干一侧的侧壁,并可绕铰接部上下旋转,并朝靠近树干的方向倾斜旋转抵接于地面,所述导向管32两侧沿其长度方向均具有一长条形开口,穿过所述开口到达所述外管31侧壁远离地面的一端固接有两个手持杆33,两个手持杆33均垂直于所述外管31,所述外管31靠近地面一端固接一钻头34,所述导向管32抵接于地面的一端具有一缺口320,以在外力作用下通过所述手持杆33沿所述开口长度方向运动,带动所述外管31,进而带动所述钻头34穿过缺口320插入地下;

其中,所述外管31和所述内管30远离地面的一端齐平并密封固接,所述支撑部22位于所述导向管32上方的内壁向内缩合形成缩口220,所述缩口220连接一水管4,所述水管4依次穿过所述支撑部22和导向管32的侧壁到达所述导向管32内部,并与所述内管30连通;

位于所述导向管32内的所述水管4呈螺旋状;

所述内管30中下部侧壁间距设有多个内出水孔300,所述外管31位于所述钻头34和所述内管30之间的侧壁上间距设有多个外出水孔310。

在这种技术方案中,使用过程中,多个围箍1端部首尾对接围绕树干设置,任意相邻两个围箍1的首尾之间通过螺栓穿设于彼此相邻耳帽10的通孔11后,由螺母固定;

当树不需要浇水时,所述支撑杆2的储水部20的内部不存储水,所述固定部21的内侧面固接于所述围箍1的外侧面,所述支撑部22的一端与所述固定部21下端连通,另一端朝远离树干方向倾斜设置并与地面抵接,固设于地面,其固接与地面可通过额外的固定装置进行固定;

滴灌机构3不工作,内管30、外管31均位于导向管32内,位于所述导向管32内的所述水管4呈螺旋状,导向管32靠近地面的一端抵接于地面;

当树需要浇水时,在外力作用下推动所述手持杆33沿所述开口长度方向运动,带动所述外管31,进而带动所述钻头34穿过缺口320插入地下,向所述支撑杆2的储水部20的内部存储水,水流沿着储水部20、固定部21、支撑部22缩口220、水管4后到达内管30,通过内管30的内出水孔300到达所述外管31的外出水孔310,到达土壤里而灌溉;

采用该技术方案能够有效的通过最少量的水满足树木对于水的需要,而且插入土壤里的外管31和内管30将水直接灌输到树木的根部,防止不必要的浪费。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螺栓位于相邻两个耳帽10之间的螺杆上套设有弹簧,采用该技术方案,可以动态的调节围箍1所形成的圆环的大小,适应不同的树的同时,且不影响树的生长,给树木的生长提供一定的缓和力。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杆2的固定部21的外侧面沿其径向向内凹陷具有一弧状凹槽55,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杆2的固定部21位于所述凹槽55的上方沿远离树干的方向设有一绑定杆50,所述绑定杆50倾斜向上设置;

还包括绑带51,其一端开设一绑定孔510,另一端沿其长度方向间距设置多个调节孔511,采用该技术方案,使用过程中,当围箍1和支撑杆2固定后对树干形成第一道固定结构,将绑定孔510穿过绑定杆50后,绕弧状凹槽55周向绑定固定部21的外侧,并在最后通过将调节孔511穿过绑定杆50而固定绑带51,绑带51也可以通过打结或者其它绑定的方式进行绑定,通过围箍1和支撑杆2的配合组成第一道固定结构,通过在支撑杆2上设置凹槽55和绑定杆50,然后通过绑带绑定,组成第二道固定结构,双重固定,使结构更为稳定,绑带也具有一定的弹性。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导向管32的孔径、所述外管31的孔径、以及所述内管30的孔径比为3:1:0.8,所述导向管32、所述外管31、以及所述内管30长度比为2.8:2:1,采用该技术方案中,合适的孔径比和长度比使装置更符合大众的使用要求,避免不必要的复杂设计。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其中一个手持杆33位于所述导向管32外侧的部分固设一固定杆6,所述固定杆6垂直于所述手持杆33;另一个手持杆33位于所述导向管32外侧的部分固设一弹性固定带60,所述固定带60远离与其固接的所述手持杆33的一端间距设置多个固定孔61,采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固定带60绕导向管32和两个手持杆33之间呈8字环绕,后通过将固定孔61穿过固定杆6而使固定带60固定,进而固定手持杆33位于导向管32的位置,从而可以任意调节在开口允许的范围内,钻头34插入地面的深度。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导向管32为四棱柱状结构,所述导向管32两侧靠近地面的一端分别铰接一压紧杆7,两个所述压紧杆7均朝向树干设置且相互水平,任一铰接处均设置一扭矩弹簧70,采用该技术方案,通过扭矩弹簧70的力以使压紧杆7朝向地面受力而固定导向管32,也是给树木支撑装置的第三道固定结构。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压紧杆7为四棱柱形,贯穿所述四棱柱的侧面沿竖直方向设置一螺纹孔71,螺栓穿过所述螺纹孔71以将所述压紧杆7固定于地面,采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螺栓穿过所述螺纹孔71以将所述压紧杆7固定于地面,给树木支撑装置的第三道固定结构。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储水部20顶端敞口处设有一可开合的盖体200,采用该技术方案中,避免树叶或者其他杂志落入储水部20而堵塞水管4。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位于所述支撑部22和所述导向管32之间的所述水管4上连接一调节阀40,采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调节阀40可以调节水流大小,以使储水部20的水根据树木的需要缓慢的传输到树木根部的土壤。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实用新型的说明的。对本实用新型树木支撑装置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