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农业培育室。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农业育苗的培养,一般是在适宜某种农作物生长的农业大棚中预留出的空地上,由于农业育苗培养所需的环境与农作物生长所需的环境并不完全一样,这种方法可能会对大棚内农作物的护理造成不便,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而且在育苗过程中,无法保证幼苗处于最佳的生长环境,从而导致幼苗的培育质量无法达到要求,而对于某些对于生长环境要求较严格的育苗而言,大棚式的培育方法就更为不合适 ;而托盘式的育苗方法占地面积大,控制管理不方便,而且无法重复利用 ;因此,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控制管理方便、可重复使用的农业育苗培养装置是非常必要的。
专利201620560319.4中提供了一种紫花三叉白芨种植用新型育苗室,包括育苗室本体、出苗口、育苗床、喷淋装置和升降门。所述的一种紫花三叉白芨种植用新型育苗室未设置任何用于采光或补光的结构,无法满足农作物生长要求;所述的一种紫花三叉白芨种植用新型育苗室为设置任何通风、进风或排风结构,易导致育苗室内湿度过大,气流循环不畅;所述的一种紫花三叉白芨种植用新型育苗室中轨道设置过短,育苗床外运时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育苗环境优良、运苗效率高且省时省力的农业培育室。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农业培育室,包括育苗室本体、出苗口、升降门、直轨道、限位档杆、育苗床、滚轮、喷淋架、喷淋丝杠、喷淋电机、喷淋螺套、喷淋管、喷淋头、供水软管、电控箱、恒温开关、举架、升温补光灯、通风窗、固定架以及卡扣;所述育苗室本体的顶端为三角状室顶,室顶两侧均铰接有若干通风窗,室顶内部两侧通过倾斜举架连接至水平举架,水平举架中部沿垂直于水平举架的方向上设有两盏升温补光灯,升温补光灯通过电路接于育苗室本体一侧壁上部的恒温开关;所述育苗室本体与恒温开关同侧的侧壁下方设有出苗口,所述出苗口上安装有便于开启的升降门,所述育苗室本体内均布设有若干轨道组,每个所述轨道组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直轨道,各组所述直轨道的一端对应所述出苗口延伸至出苗口外侧,同组内两条直轨道的两端分别设有限位档杆;各组所述直轨道上分别对应设有育苗床,育苗床的底部相对布置安装有两排滚轮,滚轮设于相应的直轨道内;两喷淋架跨设在各轨道组的最外侧,喷淋架的下部通过卡扣接有固定架,两喷淋架之间传动安装有至少两条喷淋丝杠,喷淋丝杠分别传动连接有喷淋电机;所述喷淋电机固定安装于其中一个喷淋架上,两喷淋丝杠上均螺纹连接有喷淋螺套,喷淋螺套底部固定连接有喷淋管;所述喷淋管跨设于各所述轨道组的上方,喷淋管下方对应育苗床安装有至少一个喷淋头,喷淋管通过供水软管连接至水源;育苗室本体外壁上部设有电控箱,电控箱通过电路连接恒温开关、升降门以及喷淋电机。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育苗床包括通孔层、挡砂层、砂石层、挡土层、营养土层、床底板、床围框以及环槽;矩形床底板下方为滚轮,床底板上方由下至上依次铺设通孔层、挡砂层、砂石层、挡土层和营养土层;床底板的上表面四边围绕设有长方形的环槽,床围框通过环槽插接于床底板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床围框宽至少1m,所述床围框宽高至少0.25m,所述喷淋架可伸缩高度为0.4-0.5m。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育苗室本体的室顶为透明玻璃彩材质,所述举架为钢质。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挡砂层和挡土层分别采用多层滤布堆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当育苗床内进行育苗时,通过喷淋电机控制喷淋管沿着直轨道的方向来回移动喷淋实施灌溉;(2)透明室顶用于采光且配备恒温开关与升温补光灯改善秧苗的培育环境;(3)喷淋架还可以根据栽培人员需求进行高度的调整;(4)育苗完成后,开启升降门,在滚轮和直轨道的配合下将整个育苗床输送至育苗室本体的外部,直至栽种地点,运苗效率高,且使用省力。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农业培育室的结构图;
图2是一种农业培育室中喷淋机构的结构图;
图3是一种农业培育室中育苗床和轨道组的结构图;
图4是一种农业培育室中育苗床的结构图;
图中:1育苗室本体、2出苗口、3升降门、4直轨道、5限位档杆、6育苗床、6-1通孔层、6-2挡砂层、6-3砂石层、6-4挡土层、6-5营养土层、6-6床底板、6-7床围框、6-8环槽、7滚轮、8喷淋架、9喷淋丝杠、10喷淋电机、11喷淋螺套、12喷淋管、13喷淋头、14供水软管、15电控箱、16恒温开关、17举架、18升温补光灯、19通风窗、20固定架、21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考附图,一种农业培育室,包括育苗室本体1、出苗口2、升降门3、直轨道4、限位档杆5、育苗床6、滚轮7、喷淋架8、喷淋丝杠9、喷淋电机10、喷淋螺套11、喷淋管12、喷淋头13、供水软管14、电控箱15、恒温开关16、举架17、升温补光灯18、通风窗19、固定架20以及卡扣21;所述育苗室本体1的顶端为三角状室顶,室顶两侧均铰接有若干通风窗19,室顶内部两侧通过倾斜举架17连接至水平举架17,水平举架17中部沿垂直于水平举架17的方向上设有两盏升温补光灯18,升温补光灯18通过电路接于育苗室本体1一侧壁上部的恒温开关16;所述育苗室本体1与恒温开关16同侧的侧壁下方设有出苗口2,所述出苗口2上安装有便于开启的升降门3,所述育苗室本体1内均布设有若干轨道组,每个所述轨道组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直轨道4,各组所述直轨道4的一端对应所述出苗口2延伸至出苗口2外侧,同组内两条直轨道4的两端分别设有限位档杆5;各组所述直轨道4上分别对应设有育苗床6,育苗床6的底部相对布置安装有两排滚轮7,滚轮7设于相应的直轨道4内;两喷淋架8跨设在各轨道组的最外侧,喷淋架8的下部通过卡扣21接有固定架20,两喷淋架8之间传动安装有至少两条喷淋丝杠9,喷淋丝杠9分别传动连接有喷淋电机10;所述喷淋电机10固定安装于其中一个喷淋架8上,两喷淋丝杠9上均螺纹连接有喷淋螺套11,喷淋螺套11底部固定连接有喷淋管12;所述喷淋管12跨设于各所述轨道组的上方,喷淋管12下方对应育苗床6安装有至少一个喷淋头13,喷淋管12通过供水软管14连接至水源;育苗室本体1外壁上部设有电控箱15,电控箱15通过电路连接恒温开关16、升降门3以及喷淋电机10。
所述的育苗床6包括通孔层6-1、挡砂层6-2、砂石层6-3、挡土层6-4、营养土层6-5、床底板6-6、床围框6-7以及环槽6-8;矩形床底板6-6下方为滚轮7,床底板6-6上方由下至上依次铺设通孔层6-1、挡砂层6-2、砂石层6-3、挡土层6-4和营养土层6-5;床底板6-6的上表面四边围绕设有长方形的环槽,床围框6-7通过环槽6-8插接于床底板6-6上。
所述的床围框宽至少1m,所述床围框宽高至少0.25m,所述喷淋架8可伸缩高度为0.4-0.5m。
所述的育苗室本体1的室顶为透明玻璃彩材质,所述举架17为钢质。
所述的挡砂层6-2和挡土层6-4分别采用多层滤布堆叠。
参考附图1至附图4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电控箱15开启升降门3令栽培人员入内进行育苗工作;在育苗床6内进行育苗时,通过喷淋电机10控制喷淋管12沿着直轨道4的方向来回移动喷淋实施灌溉;透明玻璃室顶用于采光且配备恒温开关16控制升温补光灯18进一步改善秧苗的培育环境,提高秧苗质量;喷淋架8可以根据栽培人员需求通过调节其与固定架20之间的卡扣21进行高度的调整,方便栽培人员在不同高度上的作业;待秧苗长成,育苗完成后,通过电控箱15控制开启升降门,在滚轮7和直轨道4的配合下将整个育苗床6输送至育苗室本体1的外部进行二次运苗或直接栽种,运苗效率高,且省时省力。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补充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广大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同等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