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退膜收膜组件及残膜回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45602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退膜收膜组件及残膜回收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膜回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退膜收膜组件及残膜回收机。



背景技术:

地膜覆盖技术增产效益显著,但被誉为“白色革命”的地膜栽培却同时带来了“白色危害”。残膜会破坏农田土壤结构,形成阻隔带(层),影响作物根系发育,阻碍作物对水分和养分吸收,降低作物产量。残膜同时影响机械作业,例如在耕、整地作业中,旋转的整地工作部件常被残膜缠绕,被迫停机清除,降低了作业效率。残膜回收机代替人力进行田间残膜回收作业,极大地降低了农户的作业强度。

现今,国内的残膜回收机收膜部件的结构主要有铲式、弹齿式、齿链式、伸缩杆齿式与轮齿式5种形式。起膜机与动力机械(如小四轮拖拉机)配套实现起膜、输送、收集等联合作业。我国广大农村主要是小型、分散式农业生产规模,广大农户经济承载能力有限,并非每户都购有小四轮拖拉机,急需一种结构小巧便携、动力成本低、制造成本低、工作可靠的新型起膜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退膜收膜组件,其结构简单,退膜收膜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残膜回收机,其小巧紧凑、便于携带、制造成本低并且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退膜收膜组件,适用于残膜回收机,包括固定支架、旋转支架、起膜片及用于回收碎膜的回收装置,固定支架与旋转支架转动连接,起膜片设置于固定支架,起膜片包括第一起膜片和第二起膜片,第一起膜片与固定支架连接,第二起膜片与第一起膜片连接,第二起膜片被配置成与安装于旋转支架的起膜针配合以剔除起膜针上的碎膜,回收装置包括回收件,回收件可拆卸的设置于固定支架并具有与所述第二起膜片配合的回收口。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固定支架设置有与旋转支架配合的容纳腔,容纳腔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旋转支架转动设置于容纳腔内,第二起膜片位于第二开口处。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二起膜片朝第二开口的方向延伸并与旋转支架形成间隙。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二起膜片与旋转支架之间的间隙为2-2.5mm。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起膜片与固定支架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卡扣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起膜片远离第二起膜片的一端设置有卡扣,旋转支架设置有与卡扣配合的卡槽。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固定支架设置有挂钩,回收件设置有与挂钩相配合的挂孔,固定支架与回收件通过挂钩与挂孔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回收装置还包括与回收件相配合的固定架,固定架设置于固定支架。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固定支架开设有通孔,旋转支架设置有与通孔配合的转轴及用于驱动转轴转动的驱动装置。

一种残膜回收机,包括上述退膜收膜组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退膜收膜组件及残膜回收机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固定支架、旋转支架、起膜片及回收装置的配合使退膜收膜更加方便、快捷,大大的增加了退膜收膜的效率。通过设置起膜片,与安装于旋转支架的起膜针配合以剔除起膜针上的碎膜,然后碎膜落入回收装置中,其退膜非常方便、快捷,起膜片的结构简单实用。节约了成本并便于携带。设置上述退膜收膜组件的残膜回收机,小巧紧凑、便于携带、制造成本低并且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残膜回收机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残膜回收机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残膜回收机的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固定支架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固定支架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旋转支架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旋转支架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起膜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固定支架的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凸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2中Ⅻ的放大图。

图中:100-残膜回收机;200-驱动移动装置;210-轴;220-第一滚轮;230-第二滚轮;300-固定支架;310-支架;320-连接部;321-第一连接部;322-第二连接部;323-第一通孔;324-第二通孔;330-容纳腔;331-第一开口;332-第二开口;334-第一面;335-第二面;336-第三面;337-第四面;340-通孔;400-旋转支架;410-环状侧壁;420-转轴;430-连接杆;500-起膜组件;600-起膜针组件;610-起膜针;611-第一端部;612-第二端部;620-起膜针固定圈;621-第一起膜针固定圈;622-第二起膜针固定圈;630-凸轮滚轮;631-第一凸轮滚轮;632-第二凸轮滚轮;640-定位孔;641-第一定位孔;642-第二定位孔;650-第三连接部;660-第四连接部;700-凸轮;710-第一端面;720-第二端面;730-第三端面;740-第四端面;800-回收装置;810-回收件;811-回收口;820-起膜片;821-第一起膜片;822-第二起膜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照图1、图2及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残膜回收机100,其包括驱动移动装置200、起膜组件500以及退膜收膜组件,退膜收膜组件包括固定支架300、旋转支架400、起膜片820及回收装置800。

请参照图4,驱动移动装置200包括轴210和设置于轴210的两端的第一滚轮220和第二滚轮230,优选地,第一滚轮220和第二滚轮230分别通过轴承(图未示)转动设置于轴210的两端,目的是为了通过驱动移动装置200带动残膜回收机100运动。

结合图1、图5及图6,固定支架300包括支架310及与支架310固定连接的连接部320,连接部320包括共轴线设置的第一连接部321和第二连接部322,第一连接部321和第二连接部322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323和第二通孔324,轴210穿过第一通孔323和第二通孔324与连接部320连接,这样就实现了固定支架300与驱动移动装置200的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在第一通孔323和第二通孔324内设置内螺纹,轴210上设置有与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两者通过螺纹连接,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连接,比如卡接。

进一步地,支架310设置有与旋转支架400配合的容纳腔330,容纳腔33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331和第二开口332,旋转支架400转动设置于容纳腔330内。需要说明的是,对支架310的形状不作限制。

结合图1、图6及图7,旋转支架400包括环状侧壁410、转轴420及连接转轴420与环状侧壁410的连接杆430。

支架310开设有与转轴420相配合的通孔340,旋转支架400还设置有用于驱动转轴420转动的驱动装置(图未示)。目的是为了通过驱动装置带动转轴420转动从而带动旋转支架400在容纳腔330内转动。

结合图2、图5、图7、图8及图9,起膜组件500包括起膜针组件600和凸轮700,起膜针组件600包括起膜针610、套设于起膜针610外的起膜针固定圈620以及转动设置于起膜针610的凸轮滚轮630。旋转支架400与起膜针固定圈620连接并设置有与起膜针固定圈620配合的定位孔640。

具体的,起膜针610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部611和第二端部612,起膜针固定圈620包括第一起膜针固定圈621和第二起膜针固定圈622,第一起膜针固定圈621和第二起膜针固定圈622共轴线设置,这样能保证起膜针610的第一端部611和第二端部612处于同一直线上,这样设置可以节约成本。第一起膜针固定圈621和第二起膜针固定圈622也可以不共轴线设置,例如第一起膜针固定圈621的轴线和第二起膜针固定圈622的轴线平行。

第一起膜针固定圈621和第二起膜针固定圈622固定设置于旋转支架400的环状侧壁410上,环状侧壁410分别设置有与第一起膜针固定圈621和第二起膜针固定圈622配合的第一定位孔641和第二定位孔642,起膜针610穿过第一起膜针固定圈621和第二起膜针固定圈622,同时可沿第一起膜针固定圈621和第二起膜针固定圈622的轴线方向滑动。

需要说明的是,支架3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面334和第二面335及相对设置的第三面336和第四面337,第一面334与第二面335之间的距离大于起膜针610的长度以保证起膜针610在容纳腔330内顺利的转动。

凸轮滚轮630包括第一凸轮滚轮631和第二凸轮滚轮632,第一凸轮滚轮631和第二凸轮滚轮632轮设置于起膜针610并具有间隙。具体的,起膜针610上设置有第三连接部650及第四连接部660,第三连接部650和第四连接部660部分别设置有第三通孔(图未示)和第四通孔(图未示),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内设置内螺纹,起膜针610设置有与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第三连接部650和第四连接部660与起膜针610通过螺纹连接。第三连接部650和第四连接部660靠近轴210的一端分别通过轴承(图未示)与第一凸轮滚轮631和第二凸轮滚轮632轮转动连接。

结合图2、图10及图11,凸轮700设置于固定支架300并与凸轮滚轮630相配合以使凸轮700和旋转支架400相对转动时带动起膜针610沿起膜针固定圈620的轴线方向滑动。

具体的,凸轮700设置于支架310的第四面337,在本实施例中,该凸轮7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端面710、第二端面720、第三端面730以及第四端面740。

其中,第二端面720为大致的平面,该第二端面720与轴210的轴线大致的平行且位于第四端面740的远离轴210的一侧。第一端面710和第三端面730对称设置,第一端面710为弧形面且朝向远离第三端面730的一侧凸出,故第三端面730也为弧形面同时朝向远离第一端面710的一侧凸出。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起膜针组件600还包括弹性件(图未示),弹性件包括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

第一弹性件设置的目的在于,例如当起膜针610的第一端部611完成起膜操作时,促使起膜针610朝向第一端部611的靠近第二端部612的一侧滑动,即当第一凸轮滚轮631经过第二端面720后,带动第一凸轮滚轮631沿第三端面730运动并带动起膜针610的第一端部611逐渐回缩。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三连接部650连接,另一端与固定支架300连接且位于第三连接部650的远离第一起膜针固定圈621的一侧,此时第一弹性件优选地使用压紧弹簧,其安装方便,同时便于第一端部611缩回。

同样的,第二弹性件设置的目的在于,用于由起膜针610的第二端部612进行起膜操作时,当起膜针610的第二端部612完成起膜操作时,促使起膜针610朝向第二端部612的靠近第一端部611的一侧滑动,即当第二凸轮滚轮632经过第二端面720后,带动第二凸轮滚轮632沿第三端面730运动并带动起膜针610的第二端部612逐渐回缩。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第四连接部660连接,另一端与固定支架300连接且位于第四连接部660的远离第二起膜针固定圈622的一侧,此时第二弹性件也较佳地使用压紧弹簧,其安装方便,同时便于第二端部612缩回。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大致对称设置,对称设置的方式使起膜针610的轴线与轴210大致地平行时,起膜针610的第一端部611和起膜针610的第二端部612相对于第一定位孔641和第二定位孔642伸出的长度大致相同,保证起膜针610的第一端部611和起膜针610的第二端部612的起膜操作的稳定性。当然,在本实用新型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也可以非对称的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起膜针组件600的数量为3个,但不限此,起膜针组件600的数量可根据实际应用中机械的大小进行设定。

结合图2、图3、图10及图12,回收装置800包括回收件810,回收件810具有在旋转支架400旋转过程中与起膜针610配合的回收口811。

起膜片820设置于固定支架300并用于在旋转支架400旋转过程中剔除起膜针610上的碎膜。因为起膜针610与定位孔640之间存在间隙,而膜一般很薄,如果清除不干净容易堵塞于间隙,影响机器的正常工作。

具体的,起膜片820包括第一起膜片821和第二起膜片822,第一起膜片821与支架310的第三面336连接,第二起膜片822与第一起膜片821连接,优选的,第一起膜片821远离第二起膜片822的一端设置有卡扣(图未示),支架310的第三面336设置有与卡扣配合的卡槽(图未示),第一起膜片821和固定支架300通过卡扣装置连接。

第二起膜片822朝容纳腔330的第二开口332的方向延伸,即第二起膜片822位于第二开口332处,并与旋转支架400之间形成间隙,优选地,第二起膜片822与旋转支架400之间的间隙为2-2.5mm,目的是为了既不影响旋转支架400的旋转,又能使起膜针610的某一端例如第一端部611,往第二起膜针固定圈622的方向滑动,并缩回第一起膜针固定圈621时,通过起膜片820与起膜针610的接触,刮掉起膜针610上的碎片,并落入回收件810。其中回收口811与第二起膜片822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起膜片821与凸轮700相对设置并与轴210大致垂直,目的是为了既不影响旋转支架400的旋转,又能使起膜针610上的碎膜完全剥落。例如在第一端部611完全缩回第一起膜针固定圈621时与第二起膜片822接触,进一步剔除起膜针610的第一端部611上的碎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回收件810可拆卸的设置于固定支架300并具有开口方向朝向第二起膜片822的回收口811,具体的,支架310的第三面336和第四面337分别设置有挂钩(图未示),回收件810设置有与挂钩相配合的挂孔(图未示),固定支架300与回收件810通过挂钩与挂孔连接。

进一步的,回收装置800还包括与回收件810相配合的固定架(图未示),固定架设置于固定支架300并位与回收件810的下方,目的是为了起支撑回收件810的作用。

具体地,在采用本实施例的残膜回收机100进行膜回收操作时,将固定支架300倾斜使第二端面720的高度低于第四端面740的高度,旋转支架400在驱动装置的带动下相对于固定支架300旋转。当起膜针610与轴210大致的平行时,第一凸轮滚轮631和第二凸轮滚轮632均不与凸轮700接触。旋转支架400继续旋转使第一凸轮滚轮631与凸轮700的第一端面710接触,第一凸轮滚轮631抵靠凸轮700进行运动带动起膜针610的第一端部611沿第一起膜针固定圈621滑动并朝向第一端部611的远离第二端部612的一侧运动,起膜针610的第一端部611朝向第一定位孔641远离容纳腔330的一侧突出并刺入土壤。继续旋转使起膜针610大致地与轴210垂直,此时起膜针610的第二端部612刚好位于第二起膜针固定圈622内。再继续旋转此时起膜针610的第一端部611将残膜挑起,当第二凸轮滚轮632与第一端面710接触时,第二端部612朝向第二端部612的远离第一端部611的一侧运动重复第一端部611的起膜操作,此时第一端部611逐渐缩回,直到起膜针610再次与轴210大致垂直时,第一端部611完全缩回第一起膜针固定圈621,此时残膜脱落,落入回收件810中,并在第一端部611完全缩回时与第二起膜片822接触,剔除起膜针610的第一端部611上的碎膜,落入回收件810中,第一端部611可随旋转支架400继续进行起膜操作,第二端部612和第一端部611工作原理相同。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支架300、旋转支架400、起膜片820及回收装置800的配合使退膜收膜更加方便、快捷,大大的增加了退膜收膜的效率。通过设置起膜片820,与安装于旋转支架400的起膜针610配合以剔除起膜针610上的碎膜,然后碎膜落入回收装置800中,其退膜非常方便、快捷,起膜片820的结构简单实用。节约了制作成本并便于携带。设置上述退膜收膜组件的残膜回收机100,小巧紧凑、便于携带、制造成本低并且效率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