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孔洞式鱼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95203阅读:6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层孔洞式鱼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层孔洞式鱼礁,属于鱼类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人工鱼礁是人为在海中设置的构造物,模拟鱼类的生长、繁殖、栖息的适宜环境,保护、增殖渔业资源。现有的混凝土结构的鱼礁,多采用方形、拱形等结构,其增加礁体表面积有限,并且孔洞多设置数量较少,不利于提高内外海水的交换,不利于藻类贝类的生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的多层孔洞式鱼礁,设计新颖,内部设有庇护腔,多层孔洞不仅提高内外海水的交换而且增加礁体的表面积,有利于藻类贝类的生长。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多层孔洞式鱼礁,所述礁体为六棱台结构,礁体内部中空底部通透,形成与外部连接的庇护腔,礁体顶部中心圆周均布设有三个方形导流通孔,礁体侧壁每个面均设有相同的通孔,多孔通透构成多层孔洞式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礁体侧壁设有七个方形通孔,其中方形大通孔位于礁体侧壁中部,方形大通孔底部左右各设有相同的小方形通孔,方形大通孔礁体侧壁左右分别设有一个和两个小方形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方形大通孔顶部设有与方形大通孔宽度相同的小方形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圆周均布的方形导流通孔相互交汇构成Y形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礁体侧壁底部设有与方形大通孔宽度相同的礁体底座,礁体底座与侧壁底部构成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礁体与礁体底座为一体式结构,采用混凝土浇筑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多层孔洞式鱼礁,所述礁体为多层孔洞式结构,设计新颖,内部设有庇护腔,多层孔洞不仅提高内外海水的交换而且增加礁体的表面积,有利于藻类贝类的生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礁体顶部;2、Y形通孔;3、礁体侧壁;4、方形大通孔;5、小方形通孔Ⅵ;6、小方形通孔Ⅲ;7、小方形通孔Ⅳ;8、小方形通孔Ⅴ;9、小方形通孔Ⅰ;10、小方形通孔Ⅱ;11、礁体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目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多层孔洞式鱼礁,所述礁体为六棱台结构,礁体内部中空底部通透,形成与外部连接的庇护腔,礁体顶部1中心圆周均布设有三个方形导流通孔,礁体侧壁3每个面均设有相同的通孔,多孔通透构成多层孔洞式结构。

所述礁体侧壁设有七个方形通孔,其中方形大通孔4位于礁体侧壁3中部,方形大通孔4底部左右各设有相同的小方形通孔,左侧的为小方形通孔Ⅰ9,右侧的为小方形通孔Ⅱ10;方形大通孔4礁体侧壁3左右分别设有一个和两个小方形通孔,左侧的为小方形通孔Ⅲ6,右侧上部的为小方形通孔Ⅳ7,右侧下部的为小方形通孔Ⅴ8。所述方形大通孔4顶部设有与方形大通孔宽度相同的小方形通孔Ⅵ5。采用非对称式的方形通孔结构,两个相邻礁体侧壁3的小方形通孔高度不一致,不仅有利于提高礁体力学强度,而且有利于藻类贝类附着不同位置生长。

所述圆周均布的方形导流通孔相互交汇构成Y形通孔2。

所述礁体侧壁3底部设有与方形大通孔宽度相同的礁体底座11,礁体底座11与侧壁底部构成通孔。

所述礁体与礁体底座11为一体式结构,采用混凝土浇筑而成。

本实用新型采用多层孔洞式结构,增加了礁体的表面积,有利于贝类等附着生物的生长。礁体空间利用率高,供鱼类栖息、繁殖、索饵、隐蔽为鱼类增殖创造优越环境。所述礁体为多层孔洞式结构,设计新颖,内部设有庇护腔,多层孔洞不仅提高内外海水的交换而且增加礁体的表面积,有利于藻类贝类的生长。

本实用新型可广泛运用于鱼类养殖场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己,并不以本实用新型为限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均等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