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园林灌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21537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园林灌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园林灌溉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园林灌溉装置。



背景技术:

园林是日常生活中人们休闲游玩的场所,尤其是在炎炎夏日园林中茂盛的植被给人们带来凉爽,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的不断扩建,导致城市的绿化面积不断较小,而园林的存在能有效的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而且园林内的树木花草作为“城市之肺”给人们带来快乐和健康。为了使园林内的植物更好的生长日常灌溉以及护理是必不可少的,而在对树木进行灌溉时人工灌溉劳动量较大,且较为浪费水资源,同时进行自动喷灌不能对树木外周所有土壤进行完全灌溉,灌溉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园林灌溉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园林灌溉装置,包括抽水泵,所述的抽水泵连通第一连接管的一端,所述的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连通圆环状的灌溉器,所述的灌溉器包括弧形的第一灌溉管和弧形的第二灌溉管,所述的第一灌溉管和第二灌溉管的两端管口开口设置,所述的第一灌溉管和第二灌溉管上均匀设置数个喷水孔,所述的第一灌溉管的两端管口处各安装一个中空的插管,所述的插管能插入第二灌溉管的两端管口内,所述的第一灌溉管和第二灌溉管的两端管口处各设置一个固定耳,所述的第一灌溉管上的固定耳能与第二灌溉管的固定耳接触,所述的第一灌溉管上的固定耳与第二灌溉管上对应的固定耳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的第一灌溉管和第二灌溉管下部固定安装数根竖直的支撑杆。

如上所述的一种园林灌溉装置,所述的抽水泵连通第二连接管的一端,所述的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连通位于地下的灌溉球,所述的灌溉球上设置数个通孔,所述的灌溉球外周设置第一防护网罩,所述的第一防护网罩的外周设置第二防护网罩。

如上所述的一种园林灌溉装置,所述的第二连接管上安装控制阀,所述的控制阀位于地面之上。

如上所述的一种园林灌溉装置,所述的灌溉球位于植物根系的下方。

如上所述的一种园林灌溉装置,所述的第一灌溉管和第二灌溉管上设置横管,所述的横管与相连的第一灌溉管或第二灌溉管连通,所述的横管的外侧设置外螺纹,所述的第一连接管与灌溉器连接的一端设置硬管,所述的硬管与第一连接管连通,所述的硬管的内侧设置内螺纹,所述的硬管与横管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对树木周围的土壤进行全面灌溉,有效的提高了灌溉效果,且有效的降低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劳动力度,有效的节约了时间。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抽水泵将水通过第一连接管送入灌溉器,然后水通过第一灌溉管和弧形的第二灌溉管上的喷水孔喷出对树木周围的土壤进行灌溉,由于灌溉器为圆环状故而能全方位的进行灌溉,从而有效的提高了灌溉效率;同时第一灌溉管和第二灌溉管通过固定耳和螺栓固定,而且插管能插入第二灌溉管的两端管口内,使第一灌溉管和第二灌溉管能更加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同时又能便捷的拆装组合,即方便使用,又有效的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灌溉管和第二灌溉管下部固定安装数根竖直的支撑杆,支撑杆与第一灌溉管和第二灌溉管相互配合能有效的避免人们接近树木,避免有些人们在树木上乱刻乱画对树木造成破坏,有效的保护了树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I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的II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灌溉管与第二灌溉管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防护网罩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抽水泵;2、第一连接管;3、灌溉器;4、第一灌溉管;5、第二灌溉管;6、喷水孔;7、插管;8、固定耳;9、螺栓;10、支撑杆;11、第二连接管;12、灌溉球;13、第一防护网罩;14、第二防护网罩;15、控制阀;16、横管;17、硬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园林灌溉装置,包括抽水泵1,所述的抽水泵1连通第一连接管2的一端,所述的第一连接管2的另一端连通圆环状的灌溉器3,所述的灌溉器3包括弧形的第一灌溉管4和弧形的第二灌溉管5,所述的第一灌溉管4和第二灌溉管5的两端管口开口设置,所述的第一灌溉管4和第二灌溉管5上均匀设置数个喷水孔6,所述的第一灌溉管4的两端管口处各安装一个中空的插管7,所述的插管7能插入第二灌溉管5的两端管口内,所述的第一灌溉管4和第二灌溉管5的两端管口处各设置一个固定耳8,所述的第一灌溉管4上的固定耳8能与第二灌溉管5的固定耳8接触,所述的第一灌溉管4上的固定耳8与第二灌溉管5上对应的固定耳8通过螺栓9固定,所述的第一灌溉管4和第二灌溉管5下部固定安装数根竖直的支撑杆10。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抽水泵1将水通过第一连接管2送入灌溉器3,然后水通过第一灌溉管4和弧形的第二灌溉管5上的喷水孔6喷出对树木周围的土壤进行灌溉,由于灌溉器3为圆环状故而能全方位的进行灌溉,从而有效的提高了灌溉效率;同时第一灌溉管4和第二灌溉管5通过固定耳8和螺栓9固定,而且插管7能插入第二灌溉管5的两端管口内,使第一灌溉管4和第二灌溉管5能更加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同时又能便捷的拆装组合,即方便使用,又有效的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灌溉管4和第二灌溉管5下部固定安装数根竖直的支撑杆10,支撑杆10与第一灌溉管4和第二灌溉管5相互配合能有效的避免人们接近树木,避免有些人们在树木上乱刻乱画对树木造成破坏,有效的保护了树木。

具体而言,由于现在灌溉都是采取地上灌溉,对于土壤深层普通灌溉难以将水送达,灌溉效率较差,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所述的抽水泵1连通第二连接管11的一端,所述的第二连接管11的另一端连通位于地下的灌溉球12,所述的灌溉球上设置数个通孔,所述的灌溉球12外周设置第一防护网罩13,所述的第一防护网罩13的外周设置第二防护网罩14。抽水泵1通过第二连接管11将水送入灌溉球12,水通过灌溉球12上的通孔流出从而对深层土壤进行灌溉,有效的提高了灌溉效率,同时第一防护网罩13与第二防护网罩14能避免土壤或者石块将灌溉球得通孔堵塞影响灌溉效果,而且第一防护网罩13与第二防护网罩14能允许水流入土壤,有效的确保了灌溉效率。

具体的,由于地下土壤灌溉过度会对植物的根系造成影响,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二连接管11上安装控制阀15,所述的控制阀15位于地面之上。控制阀15能有效的控制地下深层灌溉的水量,避免出现过度灌溉导致植物烂根,有效的确保了植物的正常生长。

进一步的,由于植物根系扎根越深植物的生长就越茂盛,为了植物向更深层层土壤扎根,本实施例所述的灌溉球12位于植物根系的下方。因为植物有向水生长的特性,故而灌溉球12位于植物根系的下方,使植物根系的下方土壤含水量增加,从而使植物根系向更深层土壤延伸,使植物能更好的生长。

更进一步的,由于第一连接管2与第一灌溉管4或第二灌溉管5固定连接时不便于拆卸安装,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灌溉管4和第二灌溉管5上设置横管16,所述的横管16与相连的第一灌溉管4或第二灌溉管5连通,所述的横管16的外侧设置外螺纹,所述的第一连接管2与灌溉器3连接的一端设置硬管17,所述的硬管17与第一连接管2连通,所述的硬管17的内侧设置内螺纹,所述的硬管17与横管6螺纹连接。第一连接管2与第一灌溉管4或第二灌溉管5通过硬管17与横管6螺纹连接组合在一起,即快速组装,有便于拆卸,便于使用。

实施例

一种园林灌溉装置,包括抽水泵1,所述的抽水泵1连通第一连接管2的一端,所述的第一连接管2的另一端连通圆环状的灌溉器3,所述的灌溉器3包括弧形的第一灌溉管4和弧形的第二灌溉管5,所述的第一灌溉管4和第二灌溉管5的两端管口开口设置,所述的第一灌溉管4和第二灌溉管5上均匀设置数个喷水孔6,所述的第一灌溉管4和第二灌溉管5上设置横管16,所述的横管16与相连的第一灌溉管4或第二灌溉管5连通,所述的横管16的外侧设置外螺纹,所述的第一连接管2与灌溉器3连接的一端设置硬管17,所述的硬管17与第一连接管2连通,所述的硬管17的内侧设置内螺纹,所述的硬管17与横管6螺纹连接,所述的第一灌溉管4的两端管口处各安装一个中空的插管7,所述的插管7能插入第二灌溉管5的两端管口内,所述的第一灌溉管4和第二灌溉管5的两端管口处各设置一个固定耳8,所述的第一灌溉管4上的固定耳8能与第二灌溉管5的固定耳8接触,所述的第一灌溉管4上的固定耳8与第二灌溉管5上对应的固定耳8通过螺栓9固定,所述的第一灌溉管4和第二灌溉管5下部固定安装数根竖直的支撑杆10,所述的抽水泵1连通第二连接管11的一端,所述的第二连接管11的另一端连通位于地下的灌溉球12,灌溉球12位于植物根系的下方,所述的灌溉球上设置数个通孔,所述的灌溉球12外周设置第一防护网罩13,所述的第一防护网罩13的外周设置第二防护网罩14,第二连接管11上安装控制阀15,所述的控制阀15位于地面之上。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