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流水循环养殖鱼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72738阅读:81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鱼类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流水循环养殖鱼塘。



背景技术:

池塘养殖目前仍是世界上水产养殖业中最主要的养殖方式,但由于其自身闭合性和结构单一的特点,从而导致水资源浪费、养殖品种较为单一、生态压力日益增加、能耗大、劳动力成本高等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循环水、高密度、低能耗、生态、经济型的循环水水产养殖系统日益成为水产养殖业关注的重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的一种微流水循环养殖鱼塘解决了现有鱼塘相比水体溶氧和养殖产量低的问题,且有利于鱼类健康生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该一种微流水循环养殖鱼塘包括依次串联并形成水流封闭式回路的增氧池、第一流水池、第二流水池、养殖池和净化池,所述各水池之间设置有推水增氧装置,所述推水增氧装置推动各水池的水流单项循环流动;所述净化池内设置有杂质收集网,所述增氧池内种植有水生植物。

所述推水增氧装置为波浪式耕水增氧机或者涌浪式增氧机,所述推水增氧装置通过电动机带动水面叶轮旋转来搅动水面、搅拌气膜和液膜,增加气、液的接触面积,以推动水流循环和扩大氧在水中的浓度梯度。

所述杂质收集网的网目数为100~150目。

所述水生植物为水葫芦,所述增氧池内还套养花白鲢鱼。

所述杂质收集网的面积占养殖鱼塘面积的1/4~1/5。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科学合理,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的一种微流水循环养殖鱼塘解决了现有鱼塘相比水体溶氧和养殖产量低的问题,且有利于鱼类健康生长。本实用新型通过各水池之间串联形成水流的封闭式回路,并在推水增氧装置推动下,能够使水体循环畅通或远端水体循环流动起来,提高水体的利用率,并为养殖池内提供充足溶氧,同时冲走池内鱼类代谢废物。水体经过循环自净后重新进入流水池,与传统鱼塘相比,微流水池可以增加水体溶氧,提高养殖产量,且日常管理方便。设置的杂质收集网提高了水体净化效果。设置的推水增氧装置还能扩大氧在水中的浓度梯度,提升空气中的氧向水中转移扩散的速度。使水中的有害气体逸向大气,改善鱼塘水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增氧池,2-推水增氧装置,3-第一流水池,4-第二流水池,5-养殖池,6-净化池,7-杂质收集网,8-水生植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的一种微流水循环养殖鱼塘实施例,包括依次串联并形成水流封闭式回路的增氧池1、第一流水池3、第二流水池4、养殖池5和净化池6,各水池之间设置有推水增氧装置2,推水增氧装置2推动各水池的水流单项循环流动;净化池6内设置有杂质收集网7,增氧池1内种植有水生植物8。推水增氧装置2为波浪式耕水增氧机或者涌浪式增氧机,推水增氧装置2通过电动机带动水面叶轮旋转来搅动水面、搅拌气膜和液膜,增加气、液的接触面积,以推动水流循环和扩大氧在水中的浓度梯度。杂质收集网7的网目数为100~150目。水生植物8为水葫芦,增氧池1内还套养花白鲢鱼。杂质收集网7的面积占养殖鱼塘面积的1/4~1/5。

本实用新型实施过程是:本实用将鱼类集中养殖在养殖池5内,通过各水池之间串联形成水流的封闭式回路,并在推水增氧装置2推动下,能够使水体循环畅通或远端水体循环流动起来,提高水体的利用率,并为养殖池5内提供充足溶氧,同时冲走池内鱼类代谢废物。水体经过循环自净后重新进入流水池,与传统鱼塘相比,微流水池可以增加水体溶氧,提高养殖产量,且日常管理方便。设置的杂质收集网7提高了水体净化效果。设置的推水增氧装置2,为现有技术,其不但能使水体循环流动起来,还能扩大氧在水中的浓度梯度,提升空气中的氧向水中转移扩散的速度。使水中的有害气体逸向大气,改善鱼塘水质,控制鱼类浮头死亡,减少鱼病,促进鱼虾生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