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行道树供养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62952发布日期:2018-06-12 18:33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行道树供养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绵城市结构,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行道树供养系统。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630857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行道树供养系统,其包括机动车道路和人行道,所述机动车道路从上到下依次包括透水混凝土层和储水层,所述人行道上设置有种植腔,所述种植腔外包覆有储水腔,所述储水腔与储水层连通,所述种植腔的侧壁上设置有通水孔,其将道路积水进行了收集并有效供应给两旁行道树。

但是,当雨量较大时,这种海绵城市行道树供养系统的储水腔内会快速积满雨水。当储水腔内积满雨水后,多余的雨水会积于路面上难以排泄,因此,此问题有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行道树供养系统,其具有能够防止道路积水的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行道树供养系统,包括机动车道和位于机动车道两侧的人行道,所述机动车道由上到下依次包括透水混凝土路面层、蓄水层和土壤层;所述人行道上设置有若干个开口向上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种植器;所述种植器具有种植腔,所述种植器外侧壁与安装槽内侧壁之间形成有开口向上的蓄水腔;所述蓄水腔与蓄水层连通,所述种植器内侧壁设置有若干个与蓄水腔相通的通孔,所述蓄水腔开口处设置有用于封闭蓄水腔开口的密封板;所述安装槽内侧壁的中部还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连接有排涝管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可通过透水混凝土路面层进入到蓄水层中,由于蓄水腔与蓄水层连通,蓄水层中积留的雨水会进入到蓄水腔中。蓄水腔中收集的雨水可通过通孔慢慢渗入到种植腔内,用于对种植器内的植物提供水分,很好的利用了降雨带来的水资源。当雨量较大且蓄水腔内雨水积满时,蓄水腔内雨水会通过安装槽内侧壁中部的出水管进入到排涝管道中,具有在各种雨量条件下均能防止道路积水的优势。

进一步地,所述蓄水层包括阻水混凝土层和透水碎石层,所述透水碎石层位于阻水混凝土层和透水混凝土路面层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水碎石层具有过滤雨水的作用,阻水混凝土层设置于透水碎石层的下方,可以使雨水储蓄在透水碎石层中,具有保水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阻水混凝土层的顶面呈倒V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水碎石层中储蓄的雨水会向阻水混凝土层的顶面两侧流动,利于使雨水流入蓄水腔中。

进一步地,所述阻水混凝土层的顶面两侧均设置有若干个进水管,每一所述进水管均伸入至相应的蓄水腔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水管设置于阻水混凝土层的顶面两侧,具有将透水碎石层中储蓄的雨水引入到蓄水腔中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水管倾斜设置,雨水会沿着进水管的斜面流入到蓄水腔,具有更加利于将雨水引至蓄水腔中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远离蓄水腔的一端设置有过滤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板具有过滤遮挡的作用,防止了细小的碎石堵住进水管从而阻碍雨水流通。

进一步地,所述种植器内壁还设置有开口向上的滤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滤袋具有定型限位的作用,在向种植器内加入泥沙时,泥沙不会从通孔漏至蓄水腔中。另一方面,滤袋具有过滤的作用,防止了泥沙进入到蓄水腔中发生沉淀,进而不会减小蓄水腔的蓄水容积。

进一步地,所述滤袋与种植器之间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种植器中的泥沙去除后,可以将滤袋拆下,具有方便对种植器进行清洗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槽内侧壁与种植器外侧壁之间还连接有若干根加强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了种植器在安装槽内的稳定性,具有加强种植器固定效果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排涝管道位于出水管下方,所述出水管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蓄水腔内雨水积满时,雨水会沿着出水管的斜面流入到排涝管道中,具有更加利于将蓄水腔内雨水引至排涝管道中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了在安装槽内设置种植器的设计,种植器外侧壁与安装槽内侧壁之间形成了一个蓄水腔,蓄水层中积留的雨水会进入到蓄水腔中,为种植器内的植物提供水分,从而产生有效利用降雨带来的水资源的效果;

2、采用了在安装槽内侧壁的中部设置出水管的设计,当雨量较大且蓄水腔内雨水积满时,雨水可以通过出水管进入到排涝管道中,从而产生有效防止道路积水的效果;

3、采用了阻水混凝土层倒V形顶面的设计,透水碎石层中储蓄的雨水会向阻水混凝土层的顶面两侧流动,从而产生利于使雨水流入到蓄水腔中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用于海绵城市的行道树供养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用于海绵城市的行道树供养系统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5为实施例中种植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动车道;2、人行道;3、透水混凝土路面层;4、蓄水层;41、阻水混凝土层;42、透水碎石层;43、进水管;44、过滤板;5、土壤层;6、安装槽;61、蓄水腔;62、密封板;63、出水管;64、排涝管道;65、加强杆;7、种植器;71、种植腔;72、通孔;73、滤袋;74、袋缘部;75、环形凹槽;76、弹性卡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行道树供养系统,参照图1,其包括机动车道1和人行道2,人行道2位于机动车道1两侧。机动车道1由上到下依次为透水混凝土路面层3、蓄水层4和土壤层5。蓄水层4包括阻水混凝土层41和透水碎石层42,透水碎石层42位于阻水混凝土层41和透水混凝土路面层3之间。阻水混凝土层41的顶面呈倒V形,透水碎石层42中储蓄的雨水会顺着倒V形斜面向阻水混凝土层41的两侧流动。

参照图2,人行道2上开设有若干个开口向上的安装槽6,安装槽6内安装有开口向上的种植器7。种植器7具有种植腔71,种植器7外侧壁与安装槽6内侧壁之间形成了一个开口向上的蓄水腔61。种植器7内侧壁开设有若干个通孔72(参照图5),通孔72与蓄水腔61相通。蓄水腔61的开口处设置有密封板62,用于封闭蓄水腔61开口。安装槽6内侧壁的中部还穿设有出水管63,出水管63的下方设置有排涝管道64,出水管63倾斜设置且与排涝管道64连通。安装槽6内侧壁与种植器7外侧壁之间还连接有若干根加强杆65,增加了种植器7在安装槽6内的稳定性。

参照图3和图5,种植器7内壁设置有开口向上的滤袋73,滤袋73的开口处设置有袋缘部74。种植器7的上端面设置有环形凹槽75,环形凹槽75内设置有截面呈U形的弹性卡环76,滤袋73的袋缘部74处位于弹性卡环76和环形凹槽75内壁之间。

参照图4,阻水混凝土层41的顶面两侧均倾斜设置有若干个进水管43,每一进水管43均伸入到相应的蓄水腔61中,雨水会沿着进水管43的斜面流入到蓄水腔61中,具有利于将雨水引至蓄水腔61中的作用。进水管43远离蓄水腔61的一端还固定设置有过滤板44,过滤板44具有防止细小的碎石堵住进水管43的作用,不会使细小碎石阻碍进水管43中雨水的流通。

工作原理如下:

雨水天气时,雨水会通过透水混凝土路面层3进入到透水碎石层42中,透水碎石层42中储蓄的雨水会沿着倒V形斜面流向阻水混凝土层41的两侧,然后通过进水管43流入到蓄水腔61中。蓄水腔61中收集的雨水能通过通孔72慢慢渗入到种植腔71内,为种植器7内的植物提供水分,很好的利用了降雨带来的水资源。

当雨量较大时,蓄水腔61内的雨水会积满。蓄水腔61内雨水积满后,雨水会通过出水管63流入到排涝管道64中,具有在各种雨量条件下均能防止道路积水的优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