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螟虫卵块保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28442发布日期:2018-08-21 19:02阅读:4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害虫卵块保存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甘蔗螟虫卵块保存装置。



背景技术:

甘蔗螟虫是甘蔗上的重要蛀茎类害虫,主要有二点螟、条螟、黄螟、红尾白螟等,成虫产卵成块状的有二点螟、条螟、红尾白螟等,在蔗田成虫产卵于甘蔗叶片上。现有相关文献资料中没有记载适合产卵的材质,相比白纸、蜡纸等产卵材料,甘蔗叶片是最好的最直接的产卵材料,因此,在室内饲养的情况下,可用甘蔗叶片作为成虫产卵材料,但是甘蔗叶片剪下来之后容易干枯,因此只需将两端进行保湿处理,可使叶片保持嫩绿,从而达到一个保湿及保存卵块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甘蔗螟虫卵块保存装置,以解决甘蔗螟虫卵块保湿、保存以及收集初孵幼虫困难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甘蔗螟虫卵块保存装置,包括保存箱和幼虫收集装置,所述保存箱包括箱体和箱盖,所述箱体内并排设有左挡板和右挡板,所述左挡板和所述右挡板的底部分别与所述箱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左挡板与所述箱体的左侧内壁之间形成左保湿腔,所述右挡板与所述箱体的右侧内壁之间形成右保湿腔,所述左挡板和所述右挡板上设有相互对应的叶片插槽,所述左保湿腔和所述右保湿腔内分别设有脱脂棉,所述箱盖上设有幼虫收集孔和透气口,所述幼虫收集孔设有封盖,所述透气口内设有透气网,所述幼虫收集装置包括一个透明的圆筒,所述圆筒的外径与所述幼虫收集孔的直径相匹配,所述圆筒一端敞口,所述圆筒另一端设有透气网,所述圆筒内设有一个诱虫灯。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式,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左卡槽和右卡槽,所述左挡板插于所述左卡槽内固定于所述箱体底部,所述右挡板插于所述右卡槽内固定于所述箱体底部。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式,所述诱虫灯为2.5v灯泡,所述圆筒的底部设有纽扣电池,所述圆筒的外侧壁设有开关,所述灯泡、所述纽扣电池以及所述开关构成一个串联电路。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式,所述电路还包括一个可调电阻。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式,所述幼虫收集孔的直径为3~4cm。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式,所述圆筒为透明玻璃或塑料材质。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式,所述左挡板和所述右挡板上分别设有4~6个叶片插槽。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式,所述箱体宽度为7~20cm。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式,所述箱体底部于所述左保湿腔内设有储水槽,所述左保湿腔上方设有一个内盖,所述箱体底部于所述右保湿腔内设有储水槽,所述右保湿腔上方设有一个内盖。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技术效果为:

将带有卵块的甘蔗叶片剪下,侧立放置于装置内的叶片插槽中,装置左、右保湿腔内带水的脱脂棉可对甘蔗叶片的两端进行保湿,使叶片保持嫩绿,从而实现对甘蔗螟虫卵块进行保湿及保存的目的,盖子上设有透气网保持装置内外空气流动,使卵块透气。将圆筒敞口的一端与幼虫收集孔连接后,圆筒内设置简便的诱虫灯,可诱集趋光性幼虫进入圆筒中,方便对初孵幼虫进行收集。此装置只需在叶片两端保湿腔加水,使叶片两端有充足的水分即可。可在室温(26℃)条件下使叶片保存至少10天,在10℃培养箱中保存20天左右。

由于箱体的底部设有左卡槽和右卡槽,左挡板插于左卡槽内固定于箱体底部,右挡板插于右卡槽内固定于箱体底部,左挡板和右挡板分别与箱体通过卡槽连接,方便对左挡板和右挡板进行拆装清理和更换。

由于诱虫灯为2.5v灯泡,圆筒的底部设有纽扣电池,圆筒的外侧壁设有开关,灯泡、纽扣电池以及开关构成一个串联电路,电路还包括一个可调电阻,通过可调电阻可以调节灯泡的亮度。

由于圆筒为透明玻璃或塑料材质,玻璃或塑料均为透明材质且成本低。

由于左挡板和右挡板上分别设有4~6个叶片插槽,使得放入的各个叶片之间留有适当的间距。

由于箱体底部于左保湿腔内设有储水槽,左保湿腔上方设有一个内盖,箱体底部于右保湿腔内设有储水槽,右保湿腔上方设有一个内盖,储水槽内可以储存适量的水,为脱脂棉补充水,使甘蔗叶持久保湿,内盖即可防止水分蒸发,还可防止幼虫爬入保湿腔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省略箱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箱盖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圆筒,21-灯泡,22-开关,3-左挡板,10-叶片插槽,4-右挡板,5-脱脂棉,8-叶片,9-箱盖,91-透气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一种甘蔗螟虫卵块保存装置,包括保存箱和幼虫收集装置,保存箱包括箱体1和箱盖9,箱盖9设于箱体1的箱口上,箱体1宽度优选为7~20cm。箱体1内并排设有左挡板3和右挡板4,左挡板3和右挡板4的底部分别与箱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箱体1的底部设有左卡槽和右卡槽,左挡板3插于左卡槽内固定于箱体1底部,右挡板4插于右卡槽内固定于箱体1底部,左挡板3和右挡板4分别与箱体1通过卡槽连接,方便对左挡板3和右挡板4进行拆装清理和更换。左挡板3与箱体1的左侧内壁之间形成左保湿腔,右挡板4与箱体1的右侧内壁之间形成右保湿腔,左挡板3和右挡板4上设有相互对应的叶片插槽10,左挡板3和右挡板4上分别设有4~6个叶片插槽10,使得放入的各个叶片8之间留有适当的间距。左保湿腔和右保湿腔内分别设有脱脂棉5,箱体1底部于左保湿腔内设有储水槽,左保湿腔上方设有一个内盖,箱体1底部于右保湿腔内设有储水槽,右保湿腔上方设有一个内盖,储水槽内可以储存适量的水,为脱脂棉5补充水,使甘蔗叶持久保湿,左保湿腔上方的内盖和右保湿腔上方的内盖可拆卸安装于箱体1内,设置内盖可防止水分蒸发较快及防止幼虫爬入保湿腔内。箱盖9上设有一个幼虫收集孔和一个透气口,幼虫收集孔优选设置于箱盖9一侧的中部,幼虫收集孔的直径为3~4cm,幼虫收集孔设有封盖,透气口内设有透气网91。

幼虫收集装置包括一个透明的圆筒2,圆筒2为透明玻璃或塑料材质,玻璃或塑料均为透明材质且成本低。圆筒2的外径与幼虫收集孔的直径相匹配,圆筒2一端敞口,圆筒2敞口的一端可与箱体1通过幼虫收集孔对接,圆筒2敞口的一端可设置有可拆卸的端盖,圆筒2另一端设有透气网91,圆筒2内设有一个诱虫灯。诱虫灯为2.5v灯泡21,圆筒2的底部设有纽扣电池,圆筒2的外侧壁设有开关22,灯泡21、纽扣电池以及开关22构成一个串联电路,电路还包括一个可调电阻,通过可调电阻可以调节灯泡21的亮度。

该甘蔗螟虫卵块保存装置的使用方法为:

此装置可用于甘蔗二点螟、条螟、红尾白螟等卵块的保湿及保存。此装置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的保存箱为卵块保湿及保存作用,第二部分的幼虫收集装置为收集初孵幼虫作用,此两部分相互连接同时使用,也可分开单独使用。

第一部分是将甘蔗螟虫卵块进行保湿及保存,将带有卵块的叶片8剪下,剪成大约长为10cm、15cm、20cm三种叶片段,将叶片段放入此装置(不同长度的甘蔗叶片8适于不同规格的箱体1)中,用两端的叶片插槽10固定叶片段使叶片段侧立横放(可能叶片8两面都有卵块,便于观察),叶片8两端设置水槽(水槽可单独设置盖子防止水分蒸发较快),加水并放入脱脂棉5进行保湿,此装置设置箱盖9,箱盖9上层为透气纱网(细网,防止初孵幼虫爬出),保持装置内外空气流动,使卵块透气。箱盖9上面设置一个有盖的幼虫收集孔(直径3~4cm),在对叶片8进行保湿时用封盖将幼虫收集孔封住,收集初孵幼虫时打开封盖连接幼虫收集装置,此装置只需在叶片8两端(水槽)加水,使叶片8两端有充足的水分即可。

第二部分为收集初孵幼虫装置,其设置有口径与卵块保湿装置箱盖9上的幼虫收集孔孔径相同(为3~4cm)且长度约为15cm的透明(玻璃或塑料)圆筒2,圆筒2内设置简便的白炽灯,可诱集趋光性幼虫进入圆筒2中,达到收集初孵幼虫的目的。

此装置可单独作为保存卵块之用,也可作为卵块孵化后收集初孵幼虫之用,幼虫收集到圆筒2之后可取下圆筒2,移动方便,便于操作,因此,此装置可为试验过程提供便捷,且满足了各个时期对虫源的需求。

通过室内初步试验,使用该装置可使叶片8在常温下(26℃)保持10天以上,在10℃培养箱中可保存20天左右。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