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植物繁殖领域,特别是藤本植株的扦插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度发展,城乡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优美的人居环境的营建,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城市绿化率,在城市用地极为紧张的情况下,藤本植株的绿化应用越来越广泛。
目前,藤本植株的繁殖方法有以下几种:种子繁殖、扦插繁殖、压条繁殖和分株繁殖。其中,以扦插繁殖为主。在生产中常用的扦插基质有黄泥、蛭石、珍珠岩、泥炭土和河沙等、这些常用的基质材料在孔隙度、气水比和酸碱度等物理化学性能方面基本能够满足藤本植株生长需求,但是操作过程中存在如下不足:1、基质本身保水时间较短,浇水次数频繁,养分流失严重;2、基质容易板结,保水保肥力大幅度降低;3、扦插苗成活率低,限制了藤本植株的工厂化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藤本植株扦插繁育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藤本植株高效环保扦插育苗方法,保水保肥力强,繁育周期缩短、操作简便且扦插苗成活率高。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藤本植株的扦插方法,该扦插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扦插枝条准备:选择半木质化的生枝条作为扦插枝条,每根扦插枝条含有5-7个芽眼,每根扦插枝条长15-20cm,并且每根扦插枝条的顶端削成平口,底端削成斜口;
(2)、育苗瓶准备:准备玻璃瓶作为育苗瓶,同时准备用于给育苗瓶封口的吸湿物;
(3)、育苗基质准备:将泥炭15-25重量份、椰丝8-13重量份、珍珠岩8-13重量份、含氮、磷和钾的复混肥1-3重量份均匀混合后作为育苗基质,然后用水稀释500-800倍的多菌灵或者百菌清加水拌湿,装入黑色塑料袋内,将装有育苗基质的黑色塑料袋放置于太阳光下暴晒一周对育苗基质进行消毒灭菌,消毒灭菌后的育苗基质,备用;
(4)、生根液准备:用水稀释500-800倍的萘乙酸作为生根液,备用;
(5)、扦插方法:扦插枝条具有伸入育苗瓶内的基部,先将扦插枝条浸泡于步骤(4)中的生根液中,浸泡2-4小时;
取出扦插枝条将其基部插入装满蒸馏水的步骤(2)中的育苗瓶中,直至扦插枝条伸入瓶中4-6cm,扦插枝条与育苗瓶的封口部的内侧壁之间形成供吸湿物填塞的环状通道,用吸湿物填塞于环状通道以完成育苗瓶的封口,然后将育苗瓶及扦插枝条一起放入营养钵中,并将步骤(3)中的育苗基质铺盖于营养钵中,育苗基质将育苗瓶及吸湿物完全覆盖,直至育苗基质铺盖的水平高度高出育苗瓶的瓶口沿1-3cm;
(6)扦插后管理:扦插后,根据育苗基质的干湿情况,间歇性地给育苗基质浇水,保持育苗基质的湿度为70-80%,并且扦插培育的温度保持25-26℃,当步骤(5)中的扦插枝条长出叶片后,用透光袋子密封保湿,每天打开袋子的袋口通风2小时,持续3-4周后,扦插枝条生根完成,去除育苗瓶后,将生根完成后的扦插枝条植到介质或者苗床,遮阴3-4天。
所述步骤(5)中吸湿物为棉花、纱布或者布条。
所述扦插枝条为葡萄、寻骨风、罗汉果、紫藤或者扭肚藤的扦插枝条。
在步骤(5)中,扦插枝条生根完成前浇水的频率为1次/周,扦插枝条生根完成后浇水的频率为1次/3d。
在步骤(5)中,吸湿物为棉花,基部完全伸入育苗瓶内,扦插枝条的底端斜口距离育苗瓶的底部2-4cm。
步骤(6)中根生长在与育苗瓶的封口部相对应的位置。
步骤(2)中的育苗瓶的容量为150-250ml,瓶高6-10cm,底内径3-6cm,并且口径2-5c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一种藤本植株的扦插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扦插方法扦插繁殖的新株,扦插属于无性繁殖,通过扦插繁殖的新株能够完全的保留母体植株的所有特性,并且扦插繁殖的新株成长快。通过育苗基质和生根液为扦插枝条的生根发芽提供了充足的营养物质保障,扦插过程中采用育苗瓶及棉花封口对扦插枝条的扦插繁殖过程进行了特殊合理的处理,利用育苗瓶与封口棉花提供充足的水分和肥料,提高扦插的生根速度等,操作简单成活率高,达到快速增殖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b方向的剖视图。
图中:
扦插枝条-1;裸露段-11;
掩埋段-12;伸入段-13;
育苗瓶-2;棉花-3;
营养钵-4;育苗基质-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一、方法步骤
本发明一种藤本植株的扦插方法,结合图1和图2所示,该扦插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扦插枝条准备:选择半木质化的生枝条作为扦插枝条1,每根扦插枝条1含有5-7个芽眼,每根扦插枝条1长15-20cm,并且每根扦插枝条1的顶端削成平口,底端削成斜口,本发明的扦插方法适用于葡萄、寻骨风、罗汉果、紫藤或者扭肚藤的扦插枝条的扦插繁殖;
(2)、育苗瓶准备:选取瓶子容量150-250ml,高6-10cm,底内径3-6cm,以及口径2-5cm的玻璃瓶作为育苗瓶2,同时准备用于封口的吸湿物,本实施例中,吸湿物采用棉花3,棉花3不仅可以防止育苗瓶2内的水分蒸发,还可吸取育苗瓶2内的水,保持棉花的湿度,为扦插枝条提供充足的水分,需要说明的是吸湿物除了采用棉花3外,还可采用纱布、布条等可吸水保湿的物料;育苗瓶2的瓶口呈窄口状(口径<底内径),这样利于育苗瓶2封口,优选地,育苗瓶2采用形如广口锥形瓶的瓶子;
(3)、育苗基质准备:将泥炭15-25重量份、椰丝8-13重量份、珍珠岩8-13重量份、含氮、磷和钾的复混肥1-3重量份均匀混合后作为育苗基质5,然后用水稀释500-800倍的多菌灵或者百菌清加水拌湿,装入黑色塑料袋内,将装有育苗基质的黑色塑料袋放置于太阳光下暴晒一周对育苗基质进行消毒灭菌,消毒灭菌后的育苗基质,备用;
(4)、生根液准备:用水稀释500-800倍的萘乙酸(naa)作为生根液,备用;
(5)、扦插方法:扦插枝条1包括裸露段11,掩埋段12,以及伸入育苗瓶2中的基部13,掩埋段12位于裸露段11与基部13之间。裸露段11位于扦插枝条1的上部,基部13位于扦插枝条1的下部,以扦插枝条1的底端斜口至距离斜口4-6cm的部分为扦插枝条1的基部13,扦插时,先将扦插枝条1的基部13浸泡于步骤(4)中的生根液中,浸泡2-4小时;
取出扦插枝条1将其基部13插入装满蒸馏水的步骤(2)中的育苗瓶2中,直至扦插枝条1伸入瓶中4-6cm,即基部13刚好完全伸入育苗瓶2内,此时,扦插枝条1的底端斜口距离育苗瓶2的底部2-4cm,扦插枝条1与育苗瓶2的封口部(即瓶口端部)的内侧壁之间形成供吸湿物填塞的环状通道,用棉花3填塞于环状通道内以完成育苗瓶2的封口。相比于传统的扦插方式,本发明利用育苗瓶2及吸湿物封口的扦插方法,扦插枝条1插到育苗瓶2内有利于扦插枝条1进行水分吸收,扦插枝条1的固水性能更好,更利于扦插枝条1生根,避免因长时间没有补水而造成扦插枝条1死亡,本发明的扦插枝条1的成活率更高;
然后将育苗瓶2及扦插枝条1一起放入营养钵中,并将步骤(3)中的育苗基质铺盖于营养钵4中,育苗基质将育苗瓶2及棉花3完全覆盖,直至育苗基质铺盖的水平高度高出育苗瓶的瓶口沿1-3cm,掩埋段12被育苗基质覆盖,裸露段11处于完全裸露于外界的状态;
(6)扦插后管理:扦插后,根据育苗基质的干湿情况,间歇性地给育苗基质浇水,保持育苗基质的湿度为70-80%,并且扦插培育的温度保持25-26℃,当步骤(5)中的扦插枝条长出叶片后,用透光袋子密封保湿,防止水分快速丢失,每天打开袋子的袋口通风2小时,持续3-4周后,扦插枝条1生根完成,根主要生长在与育苗瓶2的封口部相对应的位置。去除育苗瓶2后,将生根完成后的扦插枝条1植到介质或者苗床,遮阴3-4天,进一步地,扦插枝条1生根完成前(即在育苗瓶2内的培育阶段)浇水的频率为1次/周,扦插枝条1生根完成后(即指扦插枝条1植到介质或者苗床培育阶段)浇水的频率为1次/3d。
步骤(3)中椰丝用于培育植物具有以下优点:
a、良好的保水性:可以充分保持水分和养重量份,减少水分及养重量份的流失,有利于植物根系在生长过程中很好的吸收养重量份和水分,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b、良好的透气性:防止植物的根系腐蚀,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可以保护土壤(即底内径),避免造成泥浆化。
c、有缓慢的自然分解率,有利于延长育苗基质的使用期。
此外,椰丝储运成本低。椰丝经过压缩,储存空间小,易于运输,大大降低储运成本。环保产品,全部材料来自纯天然,为有机质,不含病原体,无化学添加剂,符合环保要求。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是发达国家致力于推广使用的天然环保产品。
泥炭:采用东北大型草炭矿,该原料矿层深厚,有机质、腐殖酸含量高,无毒无菌无虫害。
珍珠岩:珍珠岩是一种火山喷发的酸性熔岩,经急剧冷却而成的玻璃质岩石,因其具有珍珠裂隙结构而得名。一些较大颗粒珍珠岩逐渐被用于蔬菜育苗中,作为育苗土的必备成分,以增加育苗基质5的透气性和吸水性。
通过上述三种原料,按相应比例混合后再加入泥炭15-25重量份、椰丝8-13重量份、珍珠岩8-13重量份、含氮、磷和钾的复混肥(n+p2o5+k2o)1-3重量份,搅拌混合均匀得到的育苗基质具有较强的保水性,适当的透气性,适合扦插植株生根、壮苗。与传统育苗基质相比,本发明的育苗基质具有蓄水能力强,育成的幼苗健壮整齐,病害发生少,定植后无需缓苗,尤其具有操作简便、省工省力,成苗迅速、培肥土壤等优点。
二.实验数据
以葡萄扦插枝条为例,下表中,将使用本发明的扦插方法培育的扦插枝条的生长情况与使用常规的扦插方法的生长情况进行比较。将实验对象分成a、b、c平行设置的三组。
表1葡萄扦插枝条不同处理方式的比较
由上表可知,使用本发明的扦插方法培育的扦插枝条的生根率、发芽率和生根时间均明显高于使用常规的扦插方法培育的扦插枝条的相应数据。综上,使用本发明的扦插方法培育的扦插枝条的培育速度快,生根发芽率高,因而扦插枝条的成活率高。
上述实施例和附图并非限定本发明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