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杀菌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123476发布日期:2018-11-30 23:29阅读:79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药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复合杀菌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悬浮剂是指将农药原药以微粒形态均匀分散于水中的制剂,具有无粉尘危害、粒子小、活性表面大、渗透力强的优点。但悬浮剂是一种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在悬浮剂贮存期间,易发生状态变化,出现如悬浮率降低、分层、结底等质量问题。结合斯托克斯定律,悬浮剂的贮存物理稳定性与制剂中悬浮颗粒粒径、制剂粘度和密度差有关系。其中,制剂悬浮颗粒的粒径大小和粒谱分布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农药活性成分自身性质、助剂的种类和用量及加工条件等因素。现有技术中,公告号为cn100376157c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含嘧菌酯和百菌清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包括含嘧菌酯和百菌清的杀菌组合物剂型为悬浮剂,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扩散剂nno和黄原胶等作为助剂,制备得到含嘧菌酯和百菌清的水悬浮剂。按照上述方法制得的悬浮剂仍存在贮存期间的物理稳定性差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杀菌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具有稳定性好的优点。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复合杀菌悬浮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嘧菌酯3~12份、百菌清35~55份、表面活性剂3~10份、增稠剂0.04~0.16份、抗冻剂2~8份、增效剂0.1~1份和软水35~45份。实施上述技术方案,表面活性剂有助于改善嘧菌酯和百菌清的分散性能,减少颗粒的沉降和凝聚,促使嘧菌酯和百菌清颗粒均匀分散于水中,具有保持分散体系相对稳定的功能。增稠剂为流变助剂,有利于调节悬浮剂的流变性,能够对固体颗粒形成支持,使嘧菌酯和百菌清具备较好的悬浮能力。抗冻剂有利于提高悬浮剂在低温环境中贮存的稳定性,增效剂有利于增强嘧菌酯和百菌清在靶标作物上的附着作用,延长杀菌悬浮剂的作用时间。表面活性剂、增稠剂和抗冻剂配合有利于提高产品的悬浮剂稳定性。进一步,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嘧菌酯5~10份、百菌清38~45份、表面活性剂5~8份、增稠剂0.06~0.1份、抗冻剂3~5份、增效剂0.1~0.3份和软水38~42份。实施上述技术方案,上述组分比例有利于杀菌悬浮剂的贮存稳定性。进一步,所述表面活性剂为磷酸酯类、烷基磺酸盐类和聚羧盐酸类中的一种或多种。实施上述技术方案,磷酸酯类、烷基磺酸盐类和聚羧盐酸类表面活性剂均属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三者均匀良好的分散作用,使固体颗粒均一地分散于水中。进一步,所述表面活性剂按重量份计包括磷酸酯类2~5份、羧酸盐类1~3份和烷基磺酸盐类0.1~1份。进一步,所述表面活性剂按重量份计包括磷酸酯类3~4.5份、羧酸盐类1.5~2.2份和烷基磺酸盐类0.3~0.6份。实施上述技术方案,使磷酸酯类、烷基磺酸盐类和羧酸盐类表面活性剂按上述比例复配,在上述表面活性剂构成的悬浮液体系中,嘧菌酯和百菌清能够维持颗粒的较小(小于3μm)粒径,有利于维持嘧菌酯和百菌清的稳定性,有助于提高杀菌悬浮剂的贮存稳定性,进而有利于药效的稳定发挥。进一步,所述增稠剂为黄原胶。实施上述技术方案,黄原胶通过提高体系粘度使体系的稳定性得到增强。黄原胶能形成带状的螺旋共聚体,构成类似胶的网状结构,有利于支持嘧菌酯和百菌清固体颗粒的悬浮作用。进一步,所述抗冻剂为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中的一种或多种。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抗冻剂能够降低水的冰点,提高悬浮剂的抗冻能力。乙二醇与水混合通过改变水的蒸气压,使其冰点降低,使悬浮剂在低温下贮存时保持体系稳定。进一步,所述增效剂为adj-81n。实施上述技术方案,adj-81n为购自日本竹本油脂的助剂,化学名为乙氧基树脂,具有展着粘结效果,有利于嘧菌酯和百菌清在靶标作物上的附着,进而达到延长药效期、增强药效的作用。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杀菌悬浮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用软水将增稠剂溶解为质量百分数为1~2%的水溶液,将水溶液置于剪切机内剪切20~40min,得到增稠溶液,备用。步骤二,将剩余软水、嘧菌酯、百菌清、表面活性剂和抗冻剂依次加入搅拌器内,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液。步骤三,将步骤一得到的混合液置于砂磨机内研磨,将混合液中粒子研磨至2~3μm,得到研磨液。步骤四,向研磨液中加入增稠溶液和增效剂,搅拌均匀后得到杀菌悬浮剂。实施上述技术方案,黄由于原胶的水溶液粘度高,不易在悬浮液中分散,需要先用剪切机处理降低黄原胶水溶液的粘度,使其与混合液充分混合,剪切作用解除后,黄原胶在水中的粘度会恢复,进而提高悬浮液体系的粘度,对悬浮液中的固体颗粒形成支持作用。进一步,所述步骤三中研磨时间为75~100min。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嘧菌酯、百菌清与表面活性剂、增稠剂、抗冻剂按固定比例复配,使嘧菌酯与百菌清复配的杀菌悬浮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分散性,这有利于悬浮剂中嘧菌酯和百菌清颗粒在贮存过程中维持小于三微米的粒径以及均匀的分散状态,进而促进悬浮剂稳定发挥药效作用。增效剂的加入有利于增强药效成分在靶标作物上的附着,使之不易被雨水冲刷掉,达到延长药效期、增强药效的作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复合杀菌悬浮剂,由以下原料组成:1.5kg的嘧菌酯、17.5kg的百菌清、1kg的yus-fs3000、0.5kg的pico-ch7000、0.05kg的yus-sxc、0.04kg的黄原胶、1kg的丙二醇、0.05kg的adj-81n和17.5kg的软水。本实施例及下述各实施例中采用的助剂yus-fs3000、pico-ch7000和yus-sxc均购自日本竹本油脂。复合杀菌悬浮剂按照如下方法制备:步骤一,用软水将黄原胶溶解为质量百分数为2%的水溶液,即用2kg的软水溶解0.04kg的黄原胶,将水溶液置于剪切机内剪切20min,得到增稠溶液,备用。步骤二,将剩余的软水,即15.5kg的软水、嘧菌酯、百菌清、yus-fs3000、pico-ch7000、yus-sxc和丙二醇依次加入搅拌器内,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液。步骤三,将步骤一得到的混合液置于砂磨机内研磨,研磨75min,将混合液中粒子研磨至2μm,得到研磨液。步骤四,向研磨液中加入增稠溶液和adj-81n,搅拌均匀后得到杀菌悬浮剂。实施例二: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复合杀菌悬浮剂,由以下原料组成:4kg的嘧菌酯、30.4kg的百菌清、2.4kg的yus-fs3000、1.2kg的pico-ch7000、0.24kg的yus-sxc、0.048kg的黄原胶、2.4kg的丙三醇、0.24kg的adj-81n和30.4kg的软水。复合杀菌悬浮剂按照如下方法制备:步骤一,用软水将聚乙烯醇溶解为质量百分数为1%的水溶液,即用4.8kg的软水溶解0.048kg的黄原胶,将水溶液置于剪切机内剪切30min,得到增稠溶液,备用。步骤二,将剩余的软水,即25.6kg的软水、嘧菌酯、百菌清、yus-fs3000、pico-ch7000、yus-sxc和丙三醇依次加入搅拌器内,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液。步骤三,将步骤一得到的混合液置于砂磨机内研磨,研磨90min,将混合液中粒子研磨至2.5μm,得到研磨液。步骤四,向研磨液中加入增稠溶液和adj-81n,搅拌均匀后得到杀菌悬浮剂。实施例三: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复合杀菌悬浮剂,由以下原料组成:4.1kg的嘧菌酯、20.5kg的百菌清、2kg的yus-fs3000、1kg的pico-ch7000、0.25kg的yus-sxc、0.08kg的黄原胶、2kg的乙二醇、0.25kg的adj-81n和20.1kg的软水。复合杀菌悬浮剂按照如下方法制备:步骤一,用软水将聚乙烯醇溶解为质量百分数为2%的水溶液,即用4kg的软水溶解0.08kg的黄原胶,将水溶液置于剪切机内剪切40min,得到增稠溶液,备用。步骤二,将剩余的软水,即16.1kg的软水、嘧菌酯、百菌清、yus-fs3000、pico-ch7000、yus-sxc和乙二醇依次加入搅拌器内,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液。步骤三,将步骤一得到的混合液置于砂磨机内研磨,研磨100min,将混合液中粒子研磨至3μm,得到研磨液。步骤四,向研磨液中加入增稠溶液和adj-81n,搅拌均匀后得到杀菌悬浮剂。实施例四至七:复合杀菌悬浮剂的制备方法均与实施例二相同,各实施例的具体组成和用量见表1所示。表1各实施例中采用成分及其用量成分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实施例四实施例五实施例六实施例七嘧菌酯1.544.157.23.24.8百菌清17.530.420.522.5331624yus-fs300012.422.2531.20pico-ch70000.51.211.11.800yus-sxc0.050.240.250.30.606黄原胶0.040.0480.080.050.0960.0320.048乙二醇0022.5000丙二醇10002.41.60丙三醇02.4002.402.4adj-81n0.050.240.250.50.180.240.24软水17.530.420.121271624表1中各成分的用量单位均为kg。对比例一:本对比例与实施二的区别主要在于:复合杀菌悬浮剂的组成成分中不含有增稠剂。对比例二:将嘧菌酯10kg、百菌清14kg、十二烷基硫酸钠3kg、壬基酚聚氧乙烯醚2kg、扩单机nno2kg、黄原胶0.15kg、丙二醇5kg和水20kg混合,经湿法研磨,均化,制得水悬浮剂。产品检测按照gb/t19137-2003的方法对各实施例和对比例产品的低温稳定性进行测试,测得筛析、悬浮率结果如表2所示。将各实施例和对比例产品在室温下贮存三个月,然后用激光粒度分布仪测定各产品中粒径分布,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表2各实施例和对比例的检测结果由表2可见,实施例一至七的技术方案制得的杀菌悬浮剂具有良好的低温稳定性,对比例一制得的产品在低温稳定性方面不符合国家标准。各实施例和对比例所制得产品在贮存三个月后的粒径分布测定结果显示,实施例一至五的技术方案具有优异的稳定性,悬浮剂中的颗粒粒径基本保持在<5μm的水平,实施例三和四中的颗粒粒径基本维持在2~3μm的水平,证明三种表面活性剂按比例复配有利于提高悬浮剂中嘧菌酯和百菌清颗粒的悬浮能力,有助于维持颗粒粒径不变大。对比例一和对比例二所制得的悬浮剂中,嘧菌酯和百菌清颗粒粒径明显超过5μm,证明其嘧菌酯和百菌清的复配比例及与其他助剂的复配得到的悬浮剂稳定性差。与两个对比例产品的测定结果相比,按照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制得的悬浮剂稳定性好,有助于提高杀菌悬浮剂的贮存稳定性,进而有利于药效的稳定发挥。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发明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这些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所要保护的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