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叶菌唑和戊唑醇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84226发布日期:2019-01-14 18:15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含有叶菌唑和戊唑醇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叶菌唑是一种杀菌剂,作用机理与特点麦角甾醇生物合成中c-14脱甲基化酶抑制剂;虽然作用机理与其他三唑类杀菌剂一样,但活性谱则差别较大;两种异构体都有杀菌活性,但顺式活性高于反式;叶菌唑的杀真菌谱非常广泛,且活性极佳;叶菌唑田间施用对谷类作物壳针孢、镰孢霉和柄锈菌植病有卓越效果;叶菌唑同传统杀茵剂相比,剂量极低而防治谷类植病范围却很广;但其单独使用对小麦赤霉病、白粉病效果一般。

戊唑醇是一种高效、广谱、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农药,具有保护、治疗、铲除三大功能,杀菌谱广、持效期长。与所有的三唑类杀菌剂一样,戊唑醇能够抑制真菌的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但其单独使用对小麦赤霉病、白粉病效果也不显著。

中国专利cn106172421a公开了一种含有叶菌唑和戊唑醇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主要成分包括1:40~20:1的叶菌唑和戊唑醇,辅以合适的助剂和载体,对小麦进行病害的防治;但其组合物稳定性不高,不易储存,在高温条件下储存易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含有叶菌唑和戊唑醇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含有叶菌唑和戊唑醇的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叶菌唑,15-45份;

戊唑醇,15-45份;

乙氧基喹,4-8份;

肉桂醛,4-8份;

柠檬酸铁铵,2-4份;

丙二醇,4-6份;

木质素磺酸钠,1-2份;

亚甲基双萘磺酸钠,1-2份;

苯乙基萘酚聚氧乙烯醚,1-2份;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2份;

水,40-50份。

上述含有叶菌唑和戊唑醇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所述叶菌唑、柠檬酸铁铵、水充分混合制得混合物a;

步骤2,将所述戊唑醇、乙氧基喹、肉桂醛、乙醇充分混合制得混合物b;

步骤3,向所述混合物b中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在加热搅拌条件下,将混合物a缓慢滴加至混合物b中,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2小时以上,冷冻干燥,制得复合物固体粉末;

步骤4,将步骤3制得的固体粉末与所述丙二醇、木质素磺酸钠、亚甲基双萘磺酸钠、苯乙基萘酚聚氧乙烯醚、水混合均匀后,用砂磨机进行超微粉碎,制得产物。

优选地,所述混合物a中,水的质量为柠檬酸铁铵质量的95-105倍。

优选地,所述混合物b中,乙醇的质量为肉桂醛的70-80倍。

优选地,所述步骤的加热搅拌条件为:温度60-70℃,搅拌速度为120-180rpm。

优选地,所述混合物a的滴加时间控制在3-4小时。

优选地,所述冷冻干燥的条件为:温度-40℃,真空度0.1mbar,时间48小时。

所述含有叶菌唑和戊唑醇的组合物可用于小麦赤霉病、白粉病的防治。

所述含有叶菌唑和戊唑醇的组合物的使用方法为:

在小麦扬花初期和盛花各用药一次,用药量为30-50g/亩。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本发明的含有叶菌唑和戊唑醇的组合物中添加了柠檬酸铁铵、乙氧基喹、肉桂醛,在三者的协同作用下,组合物具备较高的稳定性,在高温条件下储存6个月以上,常温条件下储存24个月以上,仍然可有效防治小麦赤霉病,同时应用于小麦白粉病,也取得良好效果;

本发明的含有叶菌唑和戊唑醇的组合物的原料具有低毒性,绿色环保;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通过水相溶液和乙醇相溶液在加热搅拌条件下的混合,通过对乙醇加入比例的调节,控制固体悬浮液的生成,然后冻干,从而获得可获得稳定的复合物固体粉末,该复合物固体粉末再与其他助剂混合,可制得高温定性的农药悬浮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含有叶菌唑和戊唑醇的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叶菌唑,15份;

戊唑醇,45份;

乙氧基喹,8份;

肉桂醛,8份;

柠檬酸铁铵,2份;

丙二醇,4份;

木质素磺酸钠,1份;

亚甲基双萘磺酸钠,1份;

苯乙基萘酚聚氧乙烯醚,1份;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份;

水,40份。

上述含有叶菌唑和戊唑醇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所述叶菌唑、柠檬酸铁铵、水充分混合制得混合物a;其中,水的质量为柠檬酸铁铵质量的95倍

步骤2,将所述戊唑醇、乙氧基喹、肉桂醛、乙醇充分混合制得混合物b;其中,乙醇的质量为肉桂醛的80倍

步骤3,向所述混合物b中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在温度60-70℃,搅拌速度为120rpm的搅拌条件下,将混合物a缓慢滴加至混合物b中,3-4小时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2小时以上,温度-40℃,真空度0.1mbar条件下,冷冻干燥48小时,制得复合物固体粉末;

步骤4,将步骤3制得的固体粉末与所述丙二醇、木质素磺酸钠、亚甲基双萘磺酸钠、苯乙基萘酚聚氧乙烯醚、水混合均匀后,用砂磨机进行超微粉碎,控制粒径为2-5μm,得制得产物。

实施例2:

含有叶菌唑和戊唑醇的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叶菌唑,45份;

戊唑醇,15份;

乙氧基喹,4份;

肉桂醛,4份;

柠檬酸铁铵,4份;

丙二醇,6份;

木质素磺酸钠,2份;

亚甲基双萘磺酸钠,2份;

苯乙基萘酚聚氧乙烯醚,2份;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份;

水,50份。

上述含有叶菌唑和戊唑醇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所述叶菌唑、柠檬酸铁铵、水充分混合制得混合物a;其中,水的质量为柠檬酸铁铵质量的105倍

步骤2,将所述戊唑醇、乙氧基喹、肉桂醛、乙醇充分混合制得混合物b;其中,乙醇的质量为肉桂醛的70倍

步骤3,向所述混合物b中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在温度60-70℃,搅拌速度为180rpm的搅拌条件下,将混合物a缓慢滴加至混合物b中,3-4小时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2小时以上,温度-40℃,真空度0.1mbar条件下,冷冻干燥48小时,制得复合物固体粉末;

步骤4,将步骤3制得的固体粉末与所述丙二醇、木质素磺酸钠、亚甲基双萘磺酸钠、苯乙基萘酚聚氧乙烯醚、水混合均匀后,用砂磨机进行超微粉碎,控制粒径为2-5μm,得制得产物。

实施例3:

含有叶菌唑和戊唑醇的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叶菌唑,30份;

戊唑醇,30份;

乙氧基喹,4份;

肉桂醛,4份;

柠檬酸铁铵,4份;

丙二醇,6份;

木质素磺酸钠,2份;

亚甲基双萘磺酸钠,2份;

苯乙基萘酚聚氧乙烯醚,2份;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份;

水,50份。

上述含有叶菌唑和戊唑醇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所述叶菌唑、柠檬酸铁铵、水充分混合制得混合物a;其中,水的质量为柠檬酸铁铵质量的105倍

步骤2,将所述戊唑醇、乙氧基喹、肉桂醛、乙醇充分混合制得混合物b;其中,乙醇的质量为肉桂醛的70倍

步骤3,向所述混合物b中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在温度60-70℃,搅拌速度为180rpm的搅拌条件下,将混合物a缓慢滴加至混合物b中,3-4小时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2小时以上,温度-40℃,真空度0.1mbar条件下,冷冻干燥48小时,制得复合物固体粉末;

步骤4,将步骤3制得的固体粉末与所述丙二醇、木质素磺酸钠、亚甲基双萘磺酸钠、苯乙基萘酚聚氧乙烯醚、水混合均匀后,用砂磨机进行超微粉碎,控制粒径为2-5μm,得制得产物。

对比例1:

含叶菌唑和戊唑醇的组合物,各组分质量分数为:叶菌唑16%、戊唑醇12%、丙二醇4%、n-甲基吡咯烷酮1%、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磷酸酯1%、nno-71%、羧甲基纤维素1%、聚乙二醇1%,其余为水补充至100%;将上述组分充分混匀,经砂磨机粉碎至90%的药剂颗粒直径≤5μm,制得产物。

对比例2:

同实施例1的原料配比制备含叶菌唑和戊唑醇的组合物,区别在于,制备方法为:

将所有原料直接混合,混合均匀后,用砂磨机进行超微粉碎,控制粒径为2-5μm,得制得产物。

对比例3:

同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含叶菌唑和戊唑醇的组合物,区别在于:

混合物b中,乙醇的质量为肉桂醛的60倍。

对比例4:

同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含叶菌唑和戊唑醇的组合物,区别在于:

混合物b中,乙醇的质量为肉桂醛的90倍。

对比例5:

同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含叶菌唑和戊唑醇的组合物,区别在于:

不加入肉桂醛。

实施例4:

小麦赤霉病、白粉病防治效果试验

参试药剂:

实施例1制得的组合物(新制):40g/亩;

实施例1制得的组合物(已在60℃条件下保存6个月):40g/亩;

实施例1制得的组合物(已在常温条件下保存24个月):40g/亩;

实施例2制得的组合物(新制):40g/亩;

实施例2制得的组合物(已在60℃条件下保存6个月):40g/亩;

实施例3制得的组合物(新制):40g/亩;

对比例1制得的组合物(新制);40g/亩;

对比例1制得的组合物(已在60℃条件下保存6个月);40g/亩;

对比例2制得的组合物(新制);40g/亩;

对比例3制得的组合物(新制);40g/亩;

对比例4制得的组合物(新制);40g/亩;

对比例5制得的组合物(新制);40g/亩;

对比例5制得的组合物(已在60℃条件下保存6个月);40g/亩;

试验在梁垛镇梁西村进行,于2017年11月11日播种,播种方式为撒播,土壤肥力中等,小麦长势平衡,小麦品种为扬麦23,试验面积5760m2(8.64亩)。分小区分别施药,随机区组排列。于4月15日小麦扬花初期用药一次,每667m2按上述用药量兑水45kg,使用3wbs-16a2电动喷雾器均匀喷雾,配药时进行二次稀释。在第一次施药基础上,于4月20日各施药区划半打第二次药,每小区药种及用量同第一次,余下一半不再用药。

调查内容及方法

(1)安全性观察。药后不定期观察试验药剂对小麦的安全性。

(2)防治效果调查:

赤霉病调查:调查于小麦赤霉病病情发生稳定后5月14日进行,采取对角线5点取样,每小区调查400穗以上,分别记载病穗数及病穗严重度,计算病穗率、病指和防效。

病情分级标准如下:

0级:无病斑;

1级:发病小穗数占全穗的1/4以下;

2级:发病小穗数占全穗的1/4~1/2;

3级:发病小穗数占全穗的1/2~3/4;

4级:发病小穗数占全穗的3/4以上。

病穗率(%)=(病穗数/调查总穗数)×100

保穗效果(%)=(对照区病穗率-处理区病穗率)/对照区病穗率×100

病情指数=∑[(各级病穗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穗数×4)×100

病指防效(%)=(对照区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数)/对照区病情指数×100

白粉病调查及效果计算:田间病情稳定后,于5月14日一次性调查白粉病最终发病情况,采取3点取样,每点20株,每株调查上三张叶片,处理共查60株180叶以上,记载发病叶及病叶严重度。病叶分级标准为: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4以下;2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4~1/2;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2~3/4;4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3/4以上。

根据田间调查数据,计算各处理病叶率、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病叶率(%)=(病叶数/调查总叶数)×100

保叶效果(%)=(对照区病叶率-处理区病叶率)/对照区病叶率×100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数×4)×100

病指防效(%)=(对照区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数)/对照区病情指数×100

结果与分析

1、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参试药剂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优异。

对于实施例1新制的组合物,亩用40g处理,使用1次其保穗效果分别为93.87%,病指防效分别为、95.16%;用药2次的保穗效果分别为98.64%,病指防效分别为99.53%。

对于实施例1制得的组合物(已在60℃条件下保存6个月),亩用40g处理,用药2次的保穗效果分别为98.07%,病指防效分别为99.28%。

对于实施例1制得的组合物(已在常温条件下保存24个月),亩用40g处理,用药2次的保穗效果分别为98.21%,病指防效分别为99.37%。

对于实施例2新制的组合物,亩用40g处理,使用1次其保穗效果分别为91.66%,病指防效分别为92.12%;用药2次的保穗效果分别为98.77%,病指防效分别为99.67%。

对于实施例2制得的组合物(已在60℃条件下保存6个月),亩用40g处理,用药2次的保穗效果分别为98.24%,病指防效分别为99.35%。

对于实施例3新制的组合物,亩用40g处理,使用1次其保穗效果分别为92.43%,病指防效分别为93.09%;用药2次的保穗效果分别为98.90%,病指防效分别为99.78%。

对于对比例1制得的组合物(新制);亩用40g处理,用药2次的保穗效果分别为95.89%,病指防效分别为98.29%。

对于对比例1制得的组合物(已在60℃条件下保存6个月);亩用40g处理,用药2次的保穗效果分别为79.81%,病指防效分别为82.14%。

由此可见,相比于对比例1的组合物,本发明的组合物稳定性更好。

对于对比例2制得的组合物(新制);亩用40g处理,用药2次的保穗效果分别为66.4%,病指防效分别为70.80%。

由此可见,各原料组分直接混合制得的组合物,无法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对于对比例3制得的组合物(新制);亩用40g处理,用药2次的保穗效果分别为68.31%,病指防效分别为74.56%。

对于对比例4制得的组合物(新制);亩用40g处理,用药2次的保穗效果分别为78.41%,病指防效分别为81.27%。

由此可见,乙醇的加入比例对组合物的药性产生较大影响,混合物b中,乙醇的质量为肉桂醛的70-80倍时,效果最佳。

对于对比例5制得的组合物(新制);亩用40g处理,用药2次的保穗效果分别为94.85%,病指防效分别为96.19%。

对于对比例5制得的组合物(已在60℃条件下保存6个月);亩用40g处理,用药2次的保穗效果分别为81.72%,病指防效分别为83.53%。

由此可见,在不加入肉桂醛的情况下,组合物稳定性不佳,60℃条件下保存6个月后,防治效果不佳;在柠檬酸铁铵、乙氧基喹、肉桂醛的协同作用下,使得本发明的组合物具备较高的稳定性。

2、对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参试药剂对小麦白粉病防治效果总体表现较好。

对于实施例1新制的组合物,亩用40g处理,于发病初期(田间病叶率3%左右,分布较为均匀)用药1次其保叶效果分别为87.56%,病指防效分别为92.41%;用药2次的保叶效果分别为93.47%,病指防效分别为95.89%。

3、安全性

施药后不定期观察,本试验各处理区小麦生长安全,未发现药害现象。

实施例5

亩用30g、40g、50g处理,实施例1和实施例2制得的组合物,于小麦扬花初期和盛花各用药一次,小麦均未出现药害症状,对小麦生长安全、其小麦赤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在分别于小麦扬花初期和盛花期各用药1次,病指防效在90%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没有用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上述基础上做出的等同替换或者替代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