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北沙参标准化高效种植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98495发布日期:2020-07-07 14:31阅读:9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北沙参标准化高效种植技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北沙参标准化高效种植技术。



背景技术:

北沙参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的干燥根,夏、秋两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稍晾,置沸水中烫后,去外皮,干燥。或洗净直接干燥。本品性微寒,味甘,微苦,具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之效,多用于肺热燥咳、热病津伤口渴。沙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沙参味苦,微寒。主血积,警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久服利人。”陶弘景将其列为“五参”之一,载“主治胃痹安五脏,补中。”《本经逢原》把沙参分为南、北沙参两种,曰“沙参有二种,北者质坚性寒,南者体虚力微。”现多用北沙参。北沙参分布较为广泛,除我国外,每周东西海岸、日本、朝鲜亦有分布。其在我国的分布范围,主要为东部沿海的广东、海南、台湾、福建以及山东、河北、辽宁等省。经文献调查及实地考察后证实,目前我国北沙参基本为人工种植,且产地集中,主要集中于内蒙古赤峰市、山东省莱阳、河北省安国市三大主产区。

北沙参属于临床常用中药,其药用需求主要依靠人工栽培满足。北沙参适应性强,可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生长发育,由于药材质量与种质、生长环境具有密切关系,即使在同一地区种植,所采取的技术措施也不尽一致,因此北沙参药材质量也收到影响。专利cn201310317428.4公开了一种北沙参的种植方法,包括苗床整理、播种、整地、移栽,田间管理,病虫防治,采收加工,在苗床上铺设播种基质,大田里加入土壤调理剂,使得本方法种植北沙参时,北沙参的亩产量高,品质好,病虫害少。舒春清等(舒春清,郭杰,石玉文等,北沙参栽培技术与繁种方法[j].种子世界,2005,36-37)就北沙参栽培技术进行了介绍。其他相关文献也有报道北沙参栽培技术及病虫害处理的文献,然而不同产区气候、环境、土壤、水质等的差异,以及人工种植技术的未成熟化,种植管理不到位,严重影响了人工种植北沙参的经济效益,产出的药材质量良莠不齐,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鉴于此,如何规模化、标准化大面积种植北沙参并获得有效成分含量高、品质优良的北沙参饮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北沙参标准化高效种植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北沙参标准化高效种植技术,其包括以下步骤:

(1)选种及种子处理

当年北沙参种子采收后,选择北沙参种子褐色或黄褐色、颗粒饱满,净度>95%,千粒重>24.0g,含水量≤10%的种子装入至牛皮纸袋中,外附麻袋,至于温度为0-8℃、相对湿度≤10%的冷库进行保存,定期做好温湿度控制。

于当年农历十二月十五左右将北沙参种子取出,按比例1∶8-1∶10的比例加入黄沙,搅拌均匀后装入麻袋中至于地窖中,温度为-20℃±5℃,至来年播种前取出。

(2)整地施肥

选择耕层深厚的沙壤土、轻壤土、中壤土,土地过沙过粘都不适宜种植,当年10月份土地深耕55cm。第二年3月底整地,每亩地施底肥20kg,浇水。

(3)播种

于每年4月10日(平均气温气温4℃-20℃)前后进行播种。将种子取出用20目筛子筛除细沙,用开沟器按行距15cm、沟深5cm播种,采用人工播种方式将预先处理好的北沙参种子均匀撒入沟内,每亩用种量5-6kg。播种人工轻踩土壤覆盖,并用耙子将土壤整平。待上层土壤微干,人工踩苗。

(4)定苗

定时除草,待北沙参为3叶期(一般6月15日前后),开始间苗,间距3-5cm。

(5)田间管理

①灌溉

根据当地气候,出苗期至3叶期需根据干旱情况考察是否进行喷灌,以确保出苗率。同时在北沙参4叶期(7月上旬)、6叶期(8月下旬)分别进行灌溉,确保北沙参营养成分。在此期间,遇雨水节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排除北沙参田中积水,避免根腐病等病害的发生。

②除草

为保证药材的质量,摒弃除草剂除草,采用人工除草,于北沙参生长旺盛期8月份(8月10日

③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使用现有种植常用方法处理,在农药的选择上选为生物农药,在保证药材质量的前提下确保土壤、空气的环保性。

(6)采收

栽种当年10月初-中旬(一般10月1日-15日前采收),采收北沙参,以待加工。

(7)植物学性状及有效成分含量

经检测,所得北沙参亩产350kg±25kg,生长势强,抗逆性强,畸形根少,平均单根重16g±2.5g,根长38.0-41.0cm,芦头粗1.0cm±0.2cm,根粗1.5cm±0.1cm,根皮黄白色,根棉平整,品质好,总香豆素总含量0.040-0.045mg/100g。

本发明中,没有提到的病虫害防治具体描述使用现有种植常用方法处理即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北沙参标准化种植技术,简单易行,产品有效成分含量高,为规范化大规模种植北沙参优质药材提供了依据。

(2)本发明中采用种子冬藏的方法,整地施肥、播种量、定苗行间距、采收期等根据实际数据对比取最优值,所得北沙参品质优良,有效成分香豆素总含量较高,且重金属含量低,在提升种植北沙参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为市场提供了优质的北沙参中药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比较实施例提供的从7月15日到10月15日不同时期北沙参株高及根长生长趋势图。

图2是本发明比较实施例提供的从7月15日到10月15日不同时期北沙参根粗生长趋势图。

图3是本发明比较实施例提供的从7月15日到9月20日不同时期北沙参叶片干物质积累趋势图。

图4是本发明比较实施例提供的从5月到10月日不同时期总香豆素含量变化趋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叙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是叙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比较实施1

北沙参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研究,分别对内蒙古地区、山东地区、河北地区北沙参种子净度、千粒重、含水量、发芽率及外部特征进行研究,通过数据整理得出如下北沙参种子质量分级标准。

表1北沙参种子质量分级标准

比较实施例2

整地灌溉试验

北沙参根条形直、不分叉是评价其药材品质的重要外观指标。实践证明,深挖整地可以减小底土层的阻力,适当的灌溉可以减少侧根的分生,综合起到根条形直的作用。因此,对北沙参整地深度及灌溉时间进行相应试验设计,并进行相关田间试验布置,以北沙参生长状况及北沙参有效成分含量为评价指标,确定最佳整地深度及水分供给。

表2不同整地深度和灌溉量北沙参生长状况差异

注:整地深度d1(30cm)、d2(55cm);灌溉期w1(4叶期灌溉)、w2(5叶期灌溉)、w3(6叶期灌溉)p≤0.01表示极显著差异表示显著差异(p≤0.05)

从表2中数据可以看出不同灌溉期对北沙参根粗影响差异不显著,但在4叶期、5叶期及七月份到八月份北沙参增粗关键期,同时也是当地缺水少雨季节,因此要根据当地气候及时补充水分,保证北沙参生长所需水分。不同整地深度对北沙参根长影响差异显著,整地30cm时根长平均只有27.9cm,当整地深度达到50cm时,北沙参平均根长为33.5cm,同时在北沙参生长关键期5叶期保证灌溉,可显著增加北沙参根粗。

表3不同整地深度和灌溉期北沙参8个活性成分含量结果

注:整地深度d1(30cm)、d2(55cm);灌溉期w1(4叶期灌溉)、w2(5叶期灌溉)、w3(6叶期灌溉)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不同整地深度对北沙参含量影响不显著,但不同灌溉时间对北沙参各香豆素含量影响显著,其中d1w2处理,花椒毒素含量为0.02,佛手柑内酯0.00048,氧化前胡素0.00039,欧前胡素0.00924,总香豆素含量最高,证明五叶期营养生长关键期灌溉(7-8月)对北沙参总有效成分含量影响较明显,建议生产上要及时进行灌溉。

结合上述数据,规范化种植北沙参的最佳整地深度为50cm以上,最佳灌溉时间为4叶期和6叶期,灌溉时期分别为7月上旬和8月下旬。

比较实施例3

北沙参施肥配比试验

合理施用底肥和合理追肥是确保北沙参药材优质高产的关键环节,本试验在为北沙参生产合理施肥,促进其栽培生产正常健康地发展,实现规范化生产,保证、提高和稳定药材的质量与产量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为北沙参规范化集约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本试验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l14(34)方案进行,底肥以氮肥、磷肥、钾肥为因素,设置4个水平,分别为:0水平(指不施肥)、1水平(指施肥不足)=2水平×0.5、2水平(指现在大田施肥量)、3水平(指过量施肥)=2水平×1.5,3次重复。追肥时同样是以氮肥、磷肥、钾肥为因素,设置4个水平,分别为:0水平(指不追肥)、1水平(指追肥不足)=2水平×0.5、2水平(指现在大田追肥量)、3水平(指过量追肥)=2水平×1.5,3次重复。追肥试验是在相应底肥处理的基础上进行,即底肥为n0p0k0的小区是追肥的n0p0k0小区,详见表4。

表4北沙参移栽施肥试验设计参数

表5为不同施肥配比北沙参生长状况数据,从表5中数据可得,不同施肥处理对北沙参单根重差异显著,其中以n3p2k2处理单株重量最大,达12.19g,不同施肥水平对北沙参根粗和长度差异不显著,从产量看以处理n0p2k2和n2p2k3总产量都达到300kg以上,可见氮肥水平增加对根产量增加作用不显著,磷钾肥对根产量增长作用明显。

表5不同施肥配比北沙参生长状况差异

注:**表示极显著差异(p<0.01);*表示显著差异(p<0.05)

表6为不同施肥配比北沙参活性成分含量数据,从表中数据可知,不同施肥水平对北沙参各香豆素含量影响显著,总体以高磷钾肥含量,香豆素含量平均较高,其中以n0p2k2为例花椒毒素含量为0.10101%,珊瑚菜素含量为0.0008%,异欧前胡素含量为0.00221%,佛手柑内酯含量为0.00341%,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可见氮肥不利于香豆素含量的积累,平衡施用磷钾肥有助于促进根部生长也有利于其有效成分的积累。

表6不同施肥配比北沙参8个活性成分含量结果

结合上述实验数据可得:规范化种植北沙参的最佳施肥配比为n∶p∶k=2∶2∶3。根长是北沙参品质和产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优质北沙参要求具有较长的根。处理之间比较,根长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处理间比较,表现为随着施钾量的增加,根干重增加,表明增施钾肥有利于北沙参根干重的积累。增施磷、钾肥在显著提高北沙参产量的同时,其有效成分含量也显著增加,表明增施磷、钾肥既能提高产量,又利于品质的改善。增施氮肥对北沙参株高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显著提高北沙参的叶面积系数,生长后期维持较高的绿叶面积,而增施磷钾肥有利于北沙参根的伸长和根干重的积累。因而增施钾肥可显著提高北沙参产量,同时显著提高其有效成分总香豆素含量。

比较实施例4

北沙参不同采收期试验

201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北沙参药材“秋季采挖”。研究发现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这段时间内北沙参香豆素含量较高,其他时间则主成分含量下降。通过不同时间采收,研究北沙参生长发育规律和有效成分积累规律,从而指导生产掌握最适合采收季节。结果见图1、图2.

由图1、2可知,1)北沙参地上部分旺盛生长期在7月15日至8月15日,由16cm生长至32cm,生长了100%,8月至10月基本停止生长,10月以后开始枯萎。2)北沙参地下部分生长分两个阶段,出苗即6月到8月份由15cm长到30cm,根粗度由0.42cm生长至1.1cm,此阶段养分主要供给地上部分生长;8月到10月为第二生长阶段,此时长度达40cm,此阶段养分主要供给地下部分,根部开始增粗由1.1增长至1.4cm。

由图3可知北沙参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主要时期为7-9月,由0.9g增加至7.4g,增加了7.2倍,8月10日后停止生长,营养成分开始向根部传输,而地下部分旺盛生长8月份进入旺盛期,由8月10日4g增长至10月15日13g,增加了3倍10月15日达最大单株干重为13g。

从图4数据可知,北沙参总香豆素含量变化,七月份开始增长,由0.1%增加到10月份的0.3%,证明10月份为最佳采收期。

北沙参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收载。其应用历史较长,使用范围较广。赤峰当地农民通常于9月下旬采收。但从试验结果来看,这段时间应该是北沙参的产量及各营养成分尚处于增长时期,10月份达到最高产量,北沙参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其收获时药用成分含量的高低是非常重要的,对北沙参栽培后期各时期中的主要药用成分香豆素含量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亦是以10月中旬收获为佳。因此,药用成分的动态变化分析结果,综合实验所测得的各项指标,10月中旬,不仅北沙参的产量较高,而且所含的各种营养成分也较高,因此,该时期,应该是收获的最佳时期。

实施例1

一种北沙参标准化高效种植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选种及种子处理

当年北沙参种子采收后,选择北沙参种子褐色或黄褐色、颗粒饱满,净度>95%,千粒重>24.0g,含水量≤10%的种子装入至牛皮纸袋中,外附麻袋,至于温度为0-8℃、相对湿度≤10%的冷库进行保存,定期做好温湿度控制。

于当年农历十二月十六日(气温-20℃~-10℃)将北沙参种子取出,按1∶10的比例加入黄沙,搅拌均匀后装入麻袋中至于地窖中,温度为-20℃±5℃,至来年播种前取出。

(2)整地施肥

选择耕层深厚的中壤土,当年10月份土地深耕55cm。第二年3月25日,整地,并按每亩地底肥300kg施底肥。其中,底肥包括以下成分:氮肥102份,钾肥17份,磷肥35份,鸡粪60份,猪粪86份,当年9月底按需混合后用塑料膜覆盖,并附以玉米秸,来年3月去除玉米秸及塑料膜,将底肥混合均匀后按每亩地施加量均匀施加。完成整地施肥后,浇全水。

(3)播种

4月8日,土地地表半干,不沾脚,进行涝地播种。于当日早上取出北沙参种子,用20目筛子筛除细沙。采用开沟器按行距15cm、沟深5cm播种,将预先处理好的北沙参种子均匀撒入沟内,每亩用种量5.5kg。播种后人工轻踩土壤覆盖,并用耙子将土壤整平。播种后第二天,上层土壤微干,人工踩苗,保证土壤紧实度。

(4)定苗

定时除草,待北沙参为3叶期(6月10日),开始间苗,间距3-5cm。

(5)田间管理

①灌溉

根据当地气候,5月10日喷灌1次。北沙参4叶期(7月5日)、6叶期(8月20日)分别进行灌溉。在此期间,遇雨水节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排除北沙参田中积水,避免根腐病等病害的发生。

②除草

为保证药材的质量,摒弃除草剂除草,采用人工除草,于北沙参生长旺盛期8月份(8月10日

③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使用现有种植常用方法处理,在农药的选择上选为生物农药,在保证药材质量的前提下确保土壤、空气的环保性。

(6)采收

栽种当年10月8日,人工采收,使用挖药器采挖(挖药器长度80cm),确保北沙参的完整度,采挖后用清水去除泥沙,放入100℃沸水中烫漂30s左右,用手能脱出表皮捞出北沙参,进行脱皮。去皮后北沙参要至于带空隙的木板上晾晒,定时翻晒直至水分10%以内,整齐纳入纸箱内封存,至阴干库内保存。

(7)植物学性状及有效成分含量

经检测,所得北沙参亩产376.5kg,平均单根重16.2g±1.9g,根长39.6±0.20cm,芦头粗0.95cm±0.1cm,根粗1.1cm±0.1cm,根皮黄白色,根棉平整,品质好,香豆素总含量0.042mg/100g,均优于当地药农种植北沙参(平均含量为0.028mg/100g)。

(8)北沙参香豆素含量及重金属含量对比

以本发明中所得北沙参、市购6家北沙参(内蒙古赤峰市2家、河北2家、亳州市场2家)为检测对象,分别对其芍药苷含量、重金属含量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见表1.

表7不同厂家北沙参中总香豆素含量及重金属含量比对

从表7中数据可以看出,与其他6家厂家北沙参对比,本发明所得北沙参总香豆素含量要高于其他6家,因种植过程及管理过程中对农药、底肥的控制,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其他6家,重金属含量均符合药典标准规定。

利用本发明一种北沙参标准化高效种植技术种植的北沙参品质优越,总香豆素含量较高,重金属含量低,因此本发明可用于北沙参的平地大规模种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