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水耕植物栽培装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80139发布日期:2018-10-30 21:2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改进的水耕植物栽培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栽培槽,呈凹槽形态,并界定出一容置空间,供注入培养液液体;其后端处具有一排水区,而设有一导通该栽培槽外侧的出水端,并设于较低的位置处,及一设于该容置空间内侧端的隔水板,并区隔该容置空间而界定出该排水区,又该隔水板上端处更设有一限流口;一进水区,设于该栽培槽前端处,其具有一导通该栽培槽外侧的入水端;以及至少一第一限位区,其设于该容置空间预定位置处,各第一限位区前后端其左右侧壁处各设有一阻隔板而令各第一限位区内部呈流通状态,又该阻隔板其上端处更设有一组接槽;

一盖体,其搭配多个板体而形成向下框形型态,并盖设于该栽培槽的容置空间处,具有至少一嵌设区,其设于该盖体其侧边的板体处而具有一隔水板槽,供该栽培槽的排水区的隔水板于该盖体盖设时组设;至少一第二限位区,其设于该盖体的预定位置处而供该盖体盖设时与该栽培槽的各第一限位区相互组设,具有至少一通孔而设于该盖体顶端处,又各第二限位区其两侧具有一枢接槽,供该盖体盖设时组设于各第一限位区的各阻隔板的组接槽处;至少一缓流板设于各第二限位区之间,并于盖设时呈封闭状态,并于下端处形成一流道,用以供培养液于该流道流通;及

至少一植床,设于该栽培槽的各第一限位区与该盖体的各第二限位区结合处,其整体配合各第一限位区的各阻隔板而呈预定型态,并于该第一限位区处呈上下移动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的水耕植物栽培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植床使用密度较大而具有弹性、多孔性、透气性且密度小于水而浮于水面的发泡性物品制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改进的水耕植物栽培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植床选自单一材料或复合式材料的任一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的水耕植物栽培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排水区的隔水板的限流口及出水端,该限流口其高度大于该出水端,供过多的培养液流入该排水区,再借由该出水端排除多余的培养液。

5.如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的水耕植物栽培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进水区更设有一设于该容置空间内的隔水板,而该隔水板上端处更设有一限流口,供减缓培养液的流动速度,并阻挡培养液直接冲刷该植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的水耕植物栽培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栽培槽的各第一限位区底端处更设有多个向上延伸的挡止件,而具有高度,供培养液水位下降时该植床摆置于该挡止件上端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的水耕植物栽培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栽培槽的进水区的入水端,更设于该盖体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的水耕植物栽培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更设有一控水系统,供使用时控制培养液的水流速度及水量多寡。

9.如权利要求8所述改进的水耕植物栽培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控水系统的动力来源选自马达的电感设备作为动力来源。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