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粉虱监测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82354发布日期:2018-10-02 17:59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害虫监测工具领域,具体中一种烟粉虱监测板。



背景技术:

烟粉虱是一种常见且危害较大的农作物害虫,除能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外,其排泄的粪便还能对农作物的叶片造成污染,导致农作物出现煤污病,影响农作物光合作用,此外,烟粉虱还能传播多种植物病毒,引发植物病毒病。

在烟粉虱的防治方面,因其具有食性杂、世代多、繁殖快等特点,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易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也不好,为此,当前针对烟粉虱防治的主要方法是:在烟粉虱大量繁殖之前,监测和及时掌握烟粉虱的发生动态(主要是数量),针对掌握的虫量情况,提前指导防治,压低烟粉虱下一世代的基数,以达到预防的目的。

在监测和及时掌握烟粉虱的发生动态方面,当前的方法主要是依靠人工在田间直接观察,记载每株或每片叶上的虫量。这种监测方法投入人工多,成本高;此外,由于监测的样点少且位置不能固定,当田间发生的烟粉虱虫口密度较小时,往往很难监测到害虫,监测数据误差较大,当烟粉虱虫口密度大调查时,在监测过程中翻动叶片时,会惊扰害虫,使烟粉虱飞走,造成计数不准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烟粉虱动态监测方法存在的投入人工多、成本高、计数精度不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大幅度减轻病虫测报人员的劳动强度、节省监测开支和提高虫量监测精度的烟粉虱监测板。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为:一种烟粉虱监测板,具有框架,在框架的一面布置有网格密度均匀的网面,另一面铰接有底板,在框架中位于网线与底板之间还设有诱虫粘板,在框架的底部连接有便于定位的插杆。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网面中网格为矩形,网面中每条相邻的经线之间和每条相邻的纬线之间间距为1厘米。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所述诱虫粘板为黄色,以引诱烟粉虱驱色性,所述网面由蓝色尼龙线制成。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底板采用两个活页铰接在框架的上边框,在框架的下边框还安装有可转动卡紧底板的卡销。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插杆为可升降的公母套管结构,插杆的杆体上设有定位升降高度的紧定螺钉。

本实用新型具备的优势在于:

1、使用诱虫监测板监测烟粉虱,无需人工每天进行田间观测,只需在各类型田按调查方法布点插上诱虫监测板,每天24小时均能发挥诱测作用,受风雨、高温等气候因素影响小,能大幅度减轻病虫测报人员的劳动强度,节省监测开支;

2、利用烟粉虱对黄色的趋性,引诱成虫到黄色诱虫粘板上,能避免人工直接观查时,翻动叶片、枝条等惊扰烟粉虱飞动,提高调查数据的准确性;

3、诱虫监测板上布置网格密度均匀的网面,且每个网格的面积为1cm2,便于不同时期虫量计数,也利于统计数据标准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板关闭时的背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废板开启时的背面示意图。

图中:1-框架,2-网面,3-底板,4-活页,5-卡销,6-诱虫粘板,7-插杆,8-紧定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中,一种烟粉虱监测板,具有框架1,在框架1的正面布置有网面2,网面2的网格为矩形,网面中每条相邻的经线之间和每条相邻的纬线之间间距为1厘米(即每个网格的面积为1cm2),以便于统计和数据标准化,此外,为迎合烟粉虱对黄色的驱色性,采用黄色诱虫粘板诱集烟粉虱,为分清诱虫粘板与网面经纬线颜色,网面2中纬线和经线均由蓝色的尼龙线制成;在框架1正面的上边框还标注有类型田、作物名称、样点号等信息,以便于当户外统计不便时,采用拍照的方式带回室内统计并作电子存档。

本实施例中,在框架1背面的上边框还采用两个活页4铰接有底板3,在框架1背面的下边框还安装有可转动卡紧底板3的卡销5;在框架1中间(网面2与底板3之间)还放置有面积与网面匹配的黄色诱虫粘板6,诱虫粘板6使用后,转动卡销5,打开底板3,更换新的诱虫粘板6。

本实施例中,在框架1的底部还固定安装有高度可升降的插杆7,该插杆为可升降的公母套管结构,插杆7的杆体上设有定位升降高度的紧定螺钉8。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