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龙果专用大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18327发布日期:2019-02-10 22:32阅读:686来源:国知局
一种火龙果专用大棚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体为一种火龙果专用大棚。



背景技术:

火龙果不仅味道香甜,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它集于水果、花蕾、蔬菜、医药优点于一身,营养丰富、功能独特因此,火龙果是一种绿色、环保果品和具有必定疗效的保健养分食品。火龙果喜光耐阴、耐热耐旱、喜肥耐瘠,但遇到多雨季节,积水会造成火龙果植株感染病菌造成茎肉腐烂,对火龙果产量在火龙果种植过程中通常采用普通日光大棚。

目前市场上种植火龙果的普通大棚,1、没有设置雨水收集装置,没有合理利用雨水进行灌溉,需要另接水源,浪费了资源;2、没有设置空气循环装置,大棚内较为密闭通风性不够理想、造成大棚内闷热不利于火龙果的生长,影响火龙果的产量;3没有设置加强固定装置,在大棚遇到大风或台风时,普通大棚埋地较浅容易被风吹塌,大棚被破坏使火龙果遭到风灾,造成财产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火龙果专用大棚,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火龙果专用大棚,包括大棚主体、骨架、挡板、雨水收集装置、空气循环装置、加强固定装置、竖板、横板、过滤网和倒齿,所述大棚主体的上方设置有骨架,所述大棚主体的两侧均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一侧设置有雨水收集装置;

所述雨水收集装置包括雨水收集槽、水箱、进水口、溢水管、水泵、软管和旋转喷头,所述挡板的一侧设置有水箱,所述挡板的一侧上方倾斜设置有雨水收集槽,且雨水收集槽低的一端与水箱的进水口套接,所述水箱的一侧上方焊接有溢水管,所述水箱的内壁一侧螺栓固定有水泵,所述水泵泵水端连接有软管,且软管穿过挡板贴靠在骨架上,所述大棚主体的内部顶端焊接有旋转喷头,且旋转喷头的进水端与软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挡板的一侧设置有空气循环装置;

所述空气循环装置包括安装箱、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第一轴承、第一转轴、扇叶、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二转轴,所述挡板的一侧设置有安装箱,所述安装箱的一侧内壁上螺栓固定有电机,且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安装箱的内部设置有竖板将电机一侧隔开,所述竖板的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转轴穿过第一轴承通过一端设置的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穿过第一轴承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的另一端均设置有扇叶,所述安装箱内部设置有横板将两侧扇叶隔开,所述安装箱两侧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安装箱的一侧对应扇叶开设第二通孔,所述挡板的一侧设置有加强固定装置;

所述加强固定装置包括固定箱、螺杆、第二轴承、摇把、螺座、滑块、滑槽、和埋地杆,所述挡板的一侧螺栓固定有固定箱,所述固定箱内部设置有螺座且螺座的两侧均设置有滑块,所述固定箱的内壁两侧对应滑块开设有滑槽,且滑槽与滑块为配合构件,所述螺杆穿过螺座与固定箱两的第二轴承配合连接,且螺杆与螺座为配合构件,所述螺杆的一端设置有摇把,所述螺座的底部两侧对称焊接有埋地杆,且埋地杆穿过固定箱。

进一步的,所述雨水收集装置的个数为两个。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固定装置的个数为四个。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孔一端设置有过滤网。

进一步的,所述埋地杆的一端设置有倒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一种火龙果专用大棚,雨水收集装置的设置,合理的利用雨水进行灌溉,不需要另接水源就可以进行灌溉,使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空气循环装置的设置,解决了普通大棚内较为密闭通风性不够理想的问题、避免了因大棚内闷热而造成火龙果生长不顺的问题,良好的空气流动给火龙果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提高火龙果的产量;倒齿的设置使埋地杆在地底更好的固定,加强大棚的抗风性,加强固定装置的设置,在大棚遇到大风或台风时,避免了普通大棚埋地较浅容易被风吹塌的问题,避免了大棚被破坏火龙果遭到风灾造成的损失,使大棚大棚具有对抗恶劣天气的能力,使用者种植火龙果没有后顾之忧,安心的种植。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雨水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空气循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加强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大棚主体;2、骨架;3、挡板;4、雨水收集装置;5、空气循环装置;6、加强固定装置;7、竖板;8、横板;9、过滤网;10、倒齿;41、雨水收集槽;42、水箱;43、进水口;44、溢水管;45、水泵;46、软管;47、旋转喷头;51、安装箱;52、电机;53、主动齿轮;54、从动齿轮;55、第一轴承;56、第一转轴;57、扇叶;58、第一通孔;59、第二通孔;50、第二转轴;61、固定箱;62、螺杆;63、第二轴承;64、摇把;65、螺座;66、滑块; 67、滑槽;68、埋地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火龙果专用大棚,包括大棚主体1、骨架2、挡板3、雨水收集装置4、空气循环装置5、加强固定装置6、竖板7、横板8、过滤网9和倒齿10,大棚主体1的上方设置有骨架2,大棚主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挡板3,挡板3的一侧设置有雨水收集装置4;

雨水收集装置4包括雨水收集槽41、水箱42、进水口43、溢水管44、水泵45、软管46和旋转喷头47,挡板3的一侧设置有水箱42,挡板3的一侧上方倾斜设置有雨水收集槽41,且雨水收集槽41低的一端与水箱42的进水口43套接,水箱42的一侧上方焊接有溢水管44,水箱42的内壁一侧螺栓固定有水泵45,水泵45泵水端连接有软管46,且软管46穿过挡板3贴靠在骨架2上,大棚主体1的内部顶端焊接有旋转喷头47,且旋转喷头47的进水端与软管46的一端连接,挡板3的一侧设置有空气循环装置5;

空气循环装置5包括安装箱51、电机52、主动齿轮53、从动齿轮54、第一轴承55、第一转轴56、扇叶57、第一通孔58、第二通孔59和第二转轴50,挡板3的一侧设置有安装箱51,安装箱51的一侧内壁上螺栓固定有电机52,且电机52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主动齿轮53,安装箱51的内部设置有竖板7将电机52一侧隔开,竖板7的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一轴承55,第一转轴56穿过第一轴承55通过一端设置的从动齿轮54与主动齿轮53啮合连接,第二转轴50穿过第一轴承55与电机52的输出轴连接,第一转轴56与第二转轴50的另一端均设置有扇叶57,安装箱51内部设置有横板8将两侧扇叶57隔开,安装箱51两侧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58,安装箱51的一侧对应扇叶57开设第二通孔59,挡板3的一侧设置有加强固定装置6;

加强固定装置6包括固定箱61、螺杆62、第二轴承63、摇把64、螺座65、滑块66、滑槽67、和埋地杆68,挡板3的一侧螺栓固定有固定箱61,固定箱61内部设置有螺座65且螺座65的两侧均设置有滑块66,固定箱61的内壁两侧对应滑块66开设有滑槽67,且滑槽67与滑块66为配合构件,螺杆62穿过螺座65与固定箱61两的第二轴承63配合连接,且螺杆62与螺座65为配合构件,螺杆62的一端设置有摇把64,螺座65的底部两侧对称焊接有埋地杆68,且埋地杆68穿过固定箱61。

进一步的,雨水收集装置4的个数为两个,便于收集更多的雨水。

进一步的,加强固定装置6的个数为四个,使大棚得到四周均匀的固定。

进一步的,第一通孔58一端设置有过滤网9,避免大颗粒杂质的吸入砸伤扇叶57。

进一步的,埋地杆68的一端设置有倒齿10,使埋地杆68更好的固定在地底。

工作原理:火龙果专用大棚在遇到下雨天,通过雨水收集槽41对大棚主体1上流下的水进行收集,流入水箱42中达到雨水收集的作用,水泵45将水箱42中收集的雨水通过软管46泵出到达旋转喷头47,通过旋转喷头47对火龙果进行喷水灌溉,到达了雨水收集利用的目的,雨水收集装置4的设置,合理的利用雨水进行灌溉,不需要另接水源就可以进行灌溉,使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电机52带动主动齿轮53转动,通过第二转轴50带动下方的扇叶57进行正转从第一通孔58吸入空气通过第二通孔59将空气输入大棚主体1内,第一转轴56通过从动齿轮54与主动齿轮53啮合作用带动上方的扇叶57进行反转,将大棚内的空气从第二通孔59吸入通过第一通孔58排到大气中,实现了大棚内的空气循环,空气循环装置5的设置,解决了普通大棚内较为密闭通风性不够理想的问题、避免了因大棚内闷热而造成火龙果生长不顺的问题,良好的空气流动给火龙果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提高火龙果的产量;在大棚遇到恶劣的台风等天气,可能对大棚牢固性带来威胁使,通过转动摇把64带动螺杆62在固定箱61内旋转,螺座65在螺杆62的配合作用下向下移动,带动螺座65底部的埋地杆68向下移动插入到地底,对整个大棚起到加强固定的作用,倒齿10的设置使埋地杆68在地底更好的固定,加强大棚的抗风性,加强固定装置6的设置,在大棚遇到大风或台风时,避免了普通大棚埋地较浅容易被风吹塌的问题,避免了大棚被破坏火龙果遭到风灾造成的损失,使大棚大棚具有对抗恶劣天气的能力,使用者种植火龙果没有后顾之忧,安心的种植。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