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养鸡舍的冬季管道式热交换环境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31046发布日期:2019-03-30 07:57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一种散养鸡舍的冬季管道式热交换环境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殖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养鸡舍的冬季管道式热交换环境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鸡舍中散养是一种常用的养殖方式,这种方式相对于笼养来说,投入少,管理方便;但也存在诸多缺点,例如鸡只饲养数量少,尤其是地面平养,一个饲养周期内的粪便要在饲养周期结束后才会清理,这样会导致舍内空气质量很差。目前鸡舍冬季通风主要是采用小窗通风,在冬季时要满足最小通风量非常困难。而在当下能源如此珍贵的情况下,在冬季既能保证舍内温度,又能保证通风量成了一大难题。而且冬季最小通风量通过人为去操控并不好控制,容易造成通风量不足或者是通风量过大舍内温度过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散养鸡舍的冬季管道式热交换环境控制系统。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散养鸡舍的冬季管道式热交换环境控制系统,包括新风装置、废气装置和热交换装置,新风装置和废气装置所述新风装置包括新风风机和新风送风管,所述废气装置包括回风风机、废气回风管和排风管;

所述热交换装置一端设置有新风入口,所述新风入口与新风风机相连,所述热交换装置包括一个通气管道,所述通气管道内部设置有新风加热管,所述新风加热管分别与新风入口和新风送风管相连,通气管道一侧与排风管相连;所述热交换装置外侧设置有保温板,热交换装置通过钢丝绳固定在鸡舍中部;

所述废气回风管包括主回风管和支回风管,所述主回风管垂直设置在热交换装置的一侧,与通气管道相连通,主回风管上设置有回风风机;所述主回风管末端通过三通或弯头垂直设置有若干支回风管;所述支回风管沿热交换装置平行设置,所述支回风管上沿长方向设置有回风口;所述支回风管通过水平设置的钢丝绳固定在鸡舍的一侧;

所述新风送风管包括主送风管和支送风管,所述主送风管垂直设置在热交换装置的一侧,与新风加热管相连通;所述主送风管末端通过三通或弯头垂直设置有若干支送风管;所述支送风管沿热交换装置平行设置,所述支送风管上沿长方向设置有出风口;所述支送风管通过水平设置的钢丝绳固定在鸡舍的一侧;支送风管为锥形,支送风管管径由起始端向末端逐渐减小;

所述支送风管和支回风管对称设置在鸡舍的两侧,新风加热管、支送风管和支回风管的材质均为柔性聚酯纤维。

进一步地,所述冬季管道式热交换环境控制系统还包括无线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无线传感器通过无线信号与控制器相连,控制器通过电信号调控新风风机与回风风机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支送风管包括平行的两根,分别设置在鸡舍侧壁的底部和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支回风管包括平行的两根,分别设置在鸡舍侧壁的底部和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钢丝绳设置在鸡舍天花板下方,所述钢丝绳两端固定在墙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送风管和支回风管内侧有抗菌涂层。

进一步地,所述新风加热管内侧和外侧均设置有导热涂层。

本实用新型利用环境本身能量提供环境控制系统,可以将新风加热后引入鸡舍,引入新鲜空气同时防止冷风对环境生物造成影响;本实用新型实用聚酯纤维制作纤维织物风管,不仅造价低,且热交换率高,系统设计科学,送风均匀无死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鸡舍的俯视图。

图中:1、新风入口;2、热交换装置;3、主回风管;4、支回风管;5、回风风机;6、主送风管;7、支送风管;8、排风管;9、钢丝绳;10、新风加热管;11、无线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和2所示的散养鸡舍的冬季管道式热交换环境控制系统,包括新风装置、废气装置和新热交换装置2,新风装置和废气装置新风装置包括新风风机和新风送风管,废气装置包括回风风机5、废气回风管和排风管8;

新热交换装置2一端设置有新风入口1,新风风机设置在室外,新风入口1与新风风机相连,新热交换装置2包括一个通气管道,通气管道内部设置有新风加热管10,新风加热管10新风入口1和新风送风管相连,通气管道一侧与排风管8相连;新热交换装置2外侧设置有保温板,热交换装置2通过钢丝绳9固定在鸡舍中部;

废气回风管包括主回风管3和支回风管4,主回风管3垂直设置在热交换装置2的一侧,与通气管道相连通,主回风管3上设置有回风风机5;主回风管3末端通过三通或弯头垂直设置有若干支回风管4;支回风管4沿新热交换装置2平行设置,支回风管4上沿长方向设置有回风口;支回风管4通过水平设置的钢丝绳9固定在鸡舍的一侧;

新风送风管包括主送风管6和支送风管7,主送风管6垂直设置在热交换装置2的一侧,与新风加热管10相连通;主送风管6末端通过三通或弯头垂直设置有若干支送风管7;支送风管7沿新热交换装置2平行设置,支送风管7上沿长方向设置有出风口;支送风管7通过水平设置的钢丝绳9固定在鸡舍的一侧;支送风管7为锥形,支送风管7管径由起始端向末端逐渐减小;

支送风管7和支回风管4对称设置在鸡舍的两侧,支送风管7和支回风管4各两根平行设置在鸡舍侧壁的底部和顶部。

新风加热管10、支送风管7和支回风管4的材质均为柔性聚酯纤维,支送风管7和支回风管4内侧有抗菌涂层;新风加热管10内侧和外侧均设置有导热涂层。

钢丝绳9设置在鸡舍天花板下方,钢丝绳9两端固定在墙面上,风管侧面沿钢丝绳设置有挂钩,风管通过挂钩固定在钢丝绳上。风管表面沿钢丝设有挂钩,并通过挂钩固定在钢丝绳9上。

该管道式热交换环境控制系统还包括无线传感器11和控制器,无线传感器11通过无线信号与控制器相连,控制器通过电信号调控新风风机与回风风机5相连。

热交换的实现过程为:冬天舍外的新风风机启动,新风通过与新风风机连接的新风入口1送入到新风加热管10中,新风加热管10有若干条,且布置在新热交换装置2中;舍内回风风机5启动,废气通过支回风管4,经主回风管3被回风风机5送入到新热交换装置2中,这样新热交换装置2中充盈着热的废气,废气包裹着新风加热管10中的冷的新风,新风和废气产生热交换,热交换后的新风温度升高,经过主送风管6后进入到锥形的支送风管7中。锥形支送风管7上均布有出风口,可将经过热交换后的新风均匀送到鸡舍的各个角落。热交换之后温度降低的废气会通过排风管8排出舍外,完成整套的热交换过程。

控制器和无线传感器11可以实现对管道式热交换系统的自动控制,极大地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核心组件采用柔性聚酯纤维制成,造价低,单位风量的造价仅为热交换芯体设备的30%-50%,便于大面积推广;聚酯纤维重量轻,不会对鸡舍的吊顶及屋梁造成较大的承重,利用钢索安装系统,比硬质管道节约安装时间60%以上。通过在风管表面涂涂层达到与风管相应的功能,可以保证热交换效率或达到风管抑菌作用,此外,聚酯纤维强度大,耐磨耐撕,正常使用寿命可达8到10年。

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