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岸钓打窝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32374发布日期:2019-12-17 20:42阅读:5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岸钓打窝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垂钓打窝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全自动岸钓打窝机器人。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垂钓作为一项古老的户外活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在垂钓的过程中,打窝是决定垂钓收获的一项重要原因,通过打窝,可以将钓点附近的鱼类吸引至垂钓地点,增加上鱼量。现有的打窝方式一般为手抛式打窝,将窝料通放置在手中然后抛掷出去。这样的打窝方式虽然方便,但是无法确定每次都能将窝料抛投在同一地点,同时采用手抛式打窝时窝料会对手造成污染。现有的打窝方式还包括利用打窝器进行打窝,但是现有的打窝器中一般不能和有效控制打窝距离,或是调节打窝距离的方式不够便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是提供一种全自动岸钓打窝机器人,其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某种或某些缺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岸钓打窝机器人,其包括: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抛料动力传输装置,抛料动力传输装置包括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转轴上设有半边齿轮;壳体内还设有抛料装置,抛料装置包括长轴,长轴上设有与半边齿轮相啮合的长轴齿轮,长轴上还设有用于将窝料抛出提供动力的扭簧,长轴齿轮与半边齿轮啮合时,扭簧处于拉紧状态,长轴齿轮与半边齿轮脱离时,扭簧复位并将窝料抛出;长轴上穿过壳体的端部设有一抛料杆,壳体的侧壁上设有进料装置,进料装置包括窝料盒,窝料盒底端设有出料口,窝料盒内设有第二电机和连接在第二电机的转轴用于将窝料盒内窝料自出料口送至抛料杆上的螺杆。

此实用新型利用齿轮、螺杆、长轴等部间的机械连接实现了窝料的自动填装与抛投,解决了窝料的手动抛投带来的窝料容易对垂钓者造成污染以及无法确保每次打窝点都在同一个位置的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具有稳定性高,便于维修的特点。

作为优选,壳体内还设有控制第一电机的电路控制系统,电路控制系统设有控制第一电机运行的第一计时器。

通过第一计时器对于第一电机的控制,从而实现了第一电机的间断性运行,实现了窝料的间断性抛投,提升的打窝的效率。

作为优选,电路控制系统中设有控制第二电机运行的第二计时器,第二计时器连接有限位装置,限位装置上设有拨片,长轴上设有与拨片相配合的拨杆,拨杆会随着长轴的转动而发生转动,拨杆转动至拨动拨片所转动的弧度小于半边齿轮与长轴齿轮保持啮合状态时所转动的弧度。

通过对于第二计时器的调节,可以对窝料装填时间进行调节,从而对于窝料装填量进行调节,由于拨杆转动至拨动拨片所转动的弧度小于半边齿轮与长轴齿轮保持啮合状态时所转动的弧度,这样可以使得长轴上的扭簧蓄积更大的扭力,从而将窝料抛投的更远。

作为优选,扭簧的一端固定在长轴上,扭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扭簧固定件上,扭簧固定件表面设有螺纹,扭簧固定件上设有与螺纹配合的螺母,螺母固定在壳体内底端,扭簧固定件的末端设有一槽口,壳体侧壁上设有与槽口相对的第一通孔。

在日常的使用时,需要对扭簧进行调节来调节扭簧上扭力的大小从而实现对于窝料抛投距离的控制。使用者可以使用相关工具穿过第一通孔对扭簧固定件进行调节,通过调节扭簧固定件到扭簧上对的距离,可以实现对于扭簧松紧程度的调节,从而对于扭簧工作时产生的扭力进行调节。通过此结构,方便了对于窝料抛投距离的调节,提升了打窝机器人的实用性。

作为优选,壳体的侧壁上设有第二通孔,壳体侧壁上设有与第二通孔相通的螺孔,螺孔内设有与螺孔配合的旋钮。

在进行户外垂钓时,通常会遇到地面不平等情况,此时使用者可以用金属棒将打窝机器人固定在地面上,旋钮可以抵住金属棒等物品使得打窝机器人更加稳定的放置在地面上,降低了打窝机器人倾倒的风险。

作为优选,体的侧壁的上设有窝料盒放置外壳,窝料盒放置外壳内设与窝料盒相配合的窝料盒放置腔,窝料盒可从窝料盒放置腔内取出。

在进行垂钓之后,窝料盒中可能会有残存窝料的存在,如果不对于窝料盒进行清洗的话,残存的窝料可能变质从而对窝料盒产生污染,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窝料盒可从窝料盒放置腔中取出,这样方便了对于窝料盒的清洗,降低了本实用新型的维护难度。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的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此实用新型利用齿轮、螺杆、长轴等部间的机械连接实现了窝料的自动填装与抛投,解决了窝料的手动抛投带来的窝料容易对垂钓者造成污染以及无法确保每次打窝点都在同一个位置的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第一计时器、第二计时器和电路控制系统,实现打窝机器人的间歇性工作以及对于每次窝料抛投量进行控制,提升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率;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扭簧固定件的设置,方便对于打窝距离的调节,同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具有稳定性高,便于维修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打窝机器人的剖视图;

图2为实施例1中打窝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螺杆的剖视图;

图4为实施例1中第二扭簧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中窝料盒的机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1中电路控制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应当理解的是,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解释而并非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一种全自动岸钓打窝机器人,包括壳体100,壳体100内设有抛料动力传输装置110,抛料动力传输装置110包括第一电机111,第一电机111的转轴上设有半边齿轮112;壳体100内还设有抛料装置120,抛料装置120包括长轴121,长轴121上设有与半边齿轮112相啮合的长轴齿轮122,长轴121上还设有用于将窝料抛出提供动力的扭簧123,长轴齿轮122与半边齿轮112啮合时,扭簧123处于拉紧状态,长轴齿轮122与半边齿轮112脱离时,扭簧123复位并将窝料抛出;长轴121上穿过壳体100的端部设有一抛料杆124,壳体100的侧壁上设有进料装置130,进料装置130包括窝料盒132,窝料盒132底端设有出料口132a,窝料盒132内设有第二电机131和连接在第二电机131的转轴用于将窝料盒132内窝料自出料口132a送至抛料杆124上的螺杆132a1。

当全自动岸钓打窝机器人运行,第一电111机开始转动,长轴121会随着齿轮间的传动而发生转动,长轴121上扭簧123的扭力会随着长轴121的转动而逐渐增大,长轴121端部的抛料杆124以及抛料杆124末端的集料斗125会沿着长轴121的周向向窝料盒132下方的出料口132a处转动。当集料斗125位于出料口132a的下方时,第一电机111停止转动,此时第二电机131开始运行,窝料盒132中窝料随着出料口132a出的螺杆132a1的转动将会从出料口132a处落下并且落在集料斗125中。当集料斗125中的窝料装填完成后,此时第二电机131停止转动,第一电机111将继续转动,扭簧123上的扭力将会增大,当半边齿轮112与长轴齿轮122脱离啮合时,第一电机111停止转动。此时,扭簧123在扭力的作用下将迅速发生转动直至回复原来的状态,长轴121、抛料杆124和集料斗125也会由于扭簧123的扭力而迅速发生转动,当长轴121转至初始初始状态时,此时抛料杆124和集料斗125将会停止转动,集料斗125中的窝料将会由于惯性的作用从集料斗125中相前方抛出。

此实用新型利用齿轮、螺杆132a1、长轴121等部间的机械连接实现了窝料的自动填装与抛投,解决了窝料的手动抛投带来的窝料容易对垂钓者造成污染以及无法确保每次打窝点都在同一个位置的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具有稳定性高,便于维修的特点。

如图6所示:壳体100内还设有控制第一电机111的电路控制系统140,电路控制系统140设有控制第一电机111运行的第一计时器141。

通过第一计时器141对于第一电机111的控制,从而实现了第一电机111的间断性运行,实现了窝料的间断性抛投,提升的打窝的效率。

如图6所示:电路控制系统140中设有控制第二电机131运行的第二计时器142,第二计时器142连接有限位装置142a,限位装置142a上设有拨片142a1,长轴121上设有与拨片142a1相配合的拨杆126,拨杆126会随着长轴121的转动而发生转动,拨杆126转动至拨动拨片142a1所转动的弧度小于半边齿轮112与长轴齿轮122保持啮合状态时所转动的弧度。

通过对于第二计时器142的调节,可以对窝料装填时间进行调节,从而对于窝料装填量进行调节,由于拨杆126转动至拨动拨片142a1所转动的弧度小于半边齿轮112与长轴齿轮122保持啮合状态时所转动的弧度,这样可以使得长轴121上的扭簧123蓄积更大的扭力,从而将窝料抛投的更远。

扭簧的123一端固定在长轴121上,扭簧123的另一端固定在扭簧固定件127上,扭簧固定件127表面设有螺纹,扭簧固定件127上设有与螺纹配合的螺母127a,螺母127a固定在壳体100内底端,扭簧固定件127的末端设有一槽口127b,壳体100侧壁上设有与槽口127b相对的第一通孔127c。

在日常的使用时,需要对扭簧123进行调节来调节扭簧123上扭力的大小从而实现对于窝料抛投距离的控制。使用者可以使用相关工具穿过第一通孔127c对扭簧固定件127进行调节,通过调节扭簧固定件127到扭簧123上对的距离,可以实现对于扭簧123松紧程度的调节,从而对于扭簧123工作时产生的扭力进行调节。通过此结构,方便了对于窝料抛投距离的调节,提升了打窝机器人的实用性。

壳体100的侧壁上设有第二通孔150,壳体100侧壁上设有与第二通孔150相通的螺孔150a,螺孔150a内设有与螺孔150a配合的旋钮150b。

在进行户外垂钓时,通常会遇到地面不平等情况,此时使用者可以用金属棒将打窝机器人固定在地面上,旋钮可以抵住金属棒等物品使得打窝机器人更加稳定的放置在地面上,降低了打窝机器人倾倒的风险。

壳体100的侧壁的上设有窝料盒放置外壳,窝料盒放置外壳内设与窝料盒132相配合的窝料盒放置腔132b,窝料盒132可从窝料盒放置腔132b内取出。

在进行垂钓之后,窝料盒132中可能会有残存窝料的存在,如果不对于窝料盒132进行清洗的话,残存的窝料可能变质从而对窝料盒132产生污染,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窝料盒132可从窝料盒放置腔132b中取出,这样方便了对于窝料盒132的清洗,降低了本实用新型的维护难度。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