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浮式立体鱼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19951发布日期:2019-06-05 22:08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上浮式立体鱼礁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上浮式立体鱼礁系统。



背景技术:

海洋是人类获取优质蛋白的“蓝色粮仓”。近40年来,我国以海水养殖为重点的海洋渔业迅猛发展,与此同时,局部水域环境恶化、产品品质下滑、养殖病害严重等问题日趋严重,传统模式的海水养殖业已难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海洋生态环境现状的要求。继传统捕捞业、养殖业之后,我国海洋渔业面临新一轮的产业升级,而海洋牧场则是重要发展方向之一。然而,由于光照条件的限制,大多藻类在5米以下的海水中无法生长,而藻类作为初级生产者对于生态环境的修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藻类的缺失也严重影响着生物多样性以及鱼虾贝的食物来源,影响着鱼虾贝的聚集,制约着海洋牧场的发展以及鱼礁的适用范围,无法充分利用深海海域的资源,深海海域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浮式立体鱼礁系统,用于拓展养殖空间,修复深海生态环境,充分利用海域水体资源,尤其是深海的海域资源。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上浮式立体鱼礁系统,包括坠块和至少两个海藻培养器,各所述海藻培养器之间串连,两个相邻的所述海藻培养器之间连接有用于串连的连接绳,位于最底侧的一个所述海藻培养器与所述坠块之间连接有牵引绳,所述海藻培养器包括海藻固定绳、捆绑绳和两个浮漂块,所述海藻固定绳呈环状,所述浮漂块呈圆柱形,所述浮漂块包括第一底面和第二底面,所述第一底面上设有绳槽,所述第一底面位于绳槽内圈的区域高于所述第一底面位于绳槽外圈的区域,所述绳槽呈圆环形延伸;

位于同一个所述海藻培养器中,两个所述浮漂块同轴设置,各所述绳槽相向设置,所述捆绑绳将两个所述浮漂块绑紧,所述海藻固定绳的上侧夹持在位于上侧的浮漂块的绳槽中,所述海藻固定绳的下侧夹持在位于下侧的浮漂块的绳槽中,两个所述第一底面位于所述绳槽外圈的部分之间形成间隔。

进一步地,所述坠块呈长方体,所述坠块上设有若干的鱼礁孔,鱼礁孔沿水平方向贯穿所述坠块,鱼礁孔的横截面呈矩形。

进一步地,各所述浮漂块上各设有若干的穿绳孔,穿绳孔用于穿套所述捆绑绳,各穿绳孔的轴线分别平行于所述浮漂块的轴线,各穿绳孔以所述浮漂块的轴线为轴线呈等间距的圆周阵列分布。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浮漂块上各设有两个定位穿孔,定位穿孔平行于所述浮漂块的轴线设置,所述海藻培养器还包括两个定位杆;

位于同一个所述海藻培养器中,位于上侧的浮漂块上的定位穿孔与位于下侧的浮漂块上的定位穿孔对齐用于穿套定位杆,定位杆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挡块,固定杆的另一端可拆卸的连接有第二挡块。

进一步地,各所述浮漂块上各设有绳鼻,绳鼻用于连接所述连接绳。

进一步地,所述绳槽的横截面呈圆弧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有利于大型海藻(如鼠尾藻、海带、马尾藻等)的生长和附着,大型海藻作为一年或多年生藻类,相比于季节性藻类,不仅能常年为鱼虾贝类提供栖息环境,有利于鱼虾贝类的聚集和繁衍,而且能在一年四季均可以为鱼虾贝类提供食物来源,避免鱼虾贝类出现季节性食物短缺的问题。将本实用新型投放入较深海域后,大型海藻可以在较深的水层生长(比如海带可以在8-30m的水层生长),由于本实用新型为上浮式的立体鱼礁,上层的鱼礁离水面较近,小型藻类以及微藻可以在较浅的水层生活繁衍,摆脱了深海区域光照对藻类生长的限制,提高了深海区域的初级生产者的整体数量,进而有利于提高生物的多样性,扩大了海洋牧场的应用范围,拓展了养殖空间,有利于修复深海生态环境。因此,在较深海域投放本实用新型的上浮式鱼礁系统后,有利于深水海域的生态恢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的时候,首先在海藻固定绳上连接若干的大型海藻,然后将海藻固定绳放置到绳槽中,然后将浮漂块拼装成为海藻培养器,并通过捆绑绳将位于同一个海藻培养器中的两个浮漂块捆绑紧。大型海藻的主体从间隔引出。然后再将本实用新型连接组装完成。然后将本实用新型投放至海域中。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坠块可以将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坠入海平面以下,而且设置坠块也有利于例如皱纹盘鲍等贝类在海底的聚集。设置海藻培养器的目的是用于携带大型海藻并对大型海藻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海藻培养器通过浮力在海水中具有上浮的趋势,通过设置至少三个海藻培养器,在海水浮力的作用下,各个海藻培养器沿上下方向分布,从而形成立体式的布局。通过设置并串连至少三个海藻培养器,能够立体化地对大型海藻进行培育工作,有利于充分利用海水的空间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海藻培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向视图;

图4为图3的B-B剖面视图;

图5为浮漂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C向视图;

图7为图6的D-D剖面视图;

图8为大型海藻在海藻固定绳上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坠块,11鱼礁孔,2海藻培养器,21间隔,3连接绳,4牵引绳,5海藻固定绳,6捆绑绳,7浮漂块,71第一底面,72第二底面,73绳槽,74穿绳孔,75定位穿孔,76绳鼻,8定位杆,81第一挡块,82第二挡块,9大型海藻,91假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坠块1和至少两个海藻培养器2,各海藻培养器2之间串连,两个相邻的海藻培养器2之间连接有用于串连的连接绳3,位于最底侧的一个海藻培养器2与坠块1之间连接有牵引绳4。

如图1至图8所示,海藻培养器2包括海藻固定绳5、捆绑绳6和两个浮漂块7。海藻固定绳5呈环状,浮漂块7呈圆柱形,浮漂块7包括第一底面71和第二底面72,第一底面71上设有绳槽73,第一底面71位于绳槽73内圈的区域高于第一底面71位于绳槽73外圈的区域,绳槽73呈圆环形延伸。

如图2至图4所示,位于同一个海藻培养器2中,两个浮漂块7同轴设置。各绳槽相向设置,捆绑绳6将两个浮漂块7绑紧,海藻固定绳5的上侧夹持在位于上侧的浮漂块的绳槽中,海藻固定绳5的下侧夹持在位于下侧的浮漂块的绳槽中,两个第一底面71位于绳槽73外圈的部分之间形成间隔21。间隔用于供大型海藻穿过。

如图8所示,海藻固定绳5用于连接大型海藻9。例如,将大型海藻9的假根91缠绕到还在固定绳5上;或者将大型海藻9的假根91通过绳线捆绑到海藻固定绳上;再或者通过一根绳线将大型海藻的一端捆绑到海藻固定绳5上。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的时候,首先在海藻固定绳5上连接若干的大型海藻9,然后将海藻固定绳放置到绳槽73中,然后将浮漂块7拼装成为海藻培养器2,并通过捆绑绳将位于同一个海藻培养器中的两个浮漂块捆绑紧。大型海藻的主体从间隔21引出。然后再将本实用新型连接组装完成。然后将本实用新型投放至海域中。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坠块1,通过坠块将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坠入海平面以下。通过设置海藻培养器2用于携带大型海藻9并对大型海藻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海藻培养器2通过浮力在海水中具有上浮的趋势,通过设置至少三个海藻培养器2,在海水浮力的作用下,各个海藻培养器沿上下方向分布,从而形成立体式的布局。本实用新型有利于大型海藻(如鼠尾藻、海带、马尾藻等)的生长和附着,大型海藻作为一年或多年生藻类,相比于季节性藻类,不仅能常年为鱼虾贝类提供栖息环境,有利于鱼虾贝类的聚集和繁衍,而且能在一年四季均可以为鱼虾贝类提供食物来源,避免鱼虾贝类出现季节性食物短缺的问题。将本实用新型投放入较深海域后,大型海藻可以在较深的水层生长,由于本实用新型为上浮式的立体鱼礁,上层的鱼礁离水面较近,小型藻类以及微藻可以在较浅的水层生活繁衍,进而摆脱了深海区域光照对藻类生长的限制,提高了深海区域的初级生产者的整体数量,进而有利于提高生物的多样性,扩大了海洋牧场的应用范围。因此,在较深海域投放本实用新型的上浮式鱼礁系统后,有利于深水海域的生态恢复。

如图1所示,坠块1呈长方体,坠块1上设有若干的鱼礁孔11,鱼礁孔11沿水平方向贯穿坠块1,鱼礁孔11的横截面呈矩形。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坠块1设为长方体,有利于方便贝类尤其是体型相对较大的贝类尤其是皱纹盘鲍在坠块上吸附和聚集。通过设置鱼礁孔11并将鱼礁孔设置为长方体,这也有利于体型较大的贝类的聚集和附着。

如图1至图7所示,各浮漂块7上各设有若干的穿绳孔74,穿绳孔74用于穿套捆绑绳6,各穿绳孔74的轴线分别平行于浮漂块7的轴线,各穿绳孔74以浮漂块7的轴线为轴线呈等间距的圆周阵列分布。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穿绳孔74以及将穿绳孔74按上述方式设置,有利的保证了捆绑绳对于海藻培养器2的固定作用,避免海藻培养器2发生解体。

如图1至图7所示,每个浮漂块7上各设有两个定位穿孔75,定位穿孔75平行于浮漂块7的轴线设置,海藻培养器2还包括两个定位杆8。位于同一个海藻培养器2中,位于上侧的浮漂块7上的定位穿孔75与位于下侧的浮漂块7上的定位穿孔75对齐用于穿套定位杆8,定位杆8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挡块81,固定杆的另一端可拆卸的连接有第二挡块82。本实用新通过设置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用于避免定位杆8从定位穿孔75中脱落。通过设置定位穿孔和定位杆,有利于将位于同一个海藻培养器上的两个浮漂块7之间的穿绳孔74定位对齐,在组装过程中有利于穿绳工作的快速进行。同时,定位杆8能够避免位于同一个海藻培养器上的两个浮漂块7之间发生相对转动,从而降低对于海藻固定绳5以及大型海藻9的磨损,降低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上的大型海藻9脱落的可能。各浮漂块7上各设有绳鼻76,绳鼻76用于连接连接绳3。绳槽73的横截面呈圆弧形,有利于降低对海藻固定绳5以及大型海藻9的磨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