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龙虾捕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05324发布日期:2019-09-06 19:32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龙虾捕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捕虾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小龙虾捕集装置。



背景技术:

龙虾,也称克氏原螯虾、红螯虾和淡水小龙虾。形似虾而甲壳坚硬。成体长约5.6-11.9厘米,暗红色,甲壳部分近黑色,腹部背面有一楔形条纹。幼虾体为均匀的灰色,有时具黑色波纹。螯狭长。甲壳中部不被网眼状空隙分隔,甲壳上明显具颗粒。额剑具侧棘或额剑端部具刻痕。是淡水经济虾类,因肉味鲜美广受人们欢迎。因其杂食性、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而在当地生态环境中形成绝对的竞争优势。其摄食范围包括水草、藻类、水生昆虫、动物尸体等,食物匮缺时亦自相残杀。小龙虾近些年来在中国已经成为重要经济养殖品种,养殖区域一般为池塘、低洼地、河道或者稻田。传统的捕捞小龙虾方式有地笼网捕捞和手抄网捕捞,但是一般地笼网每只长度约为20-30米,占地面积大,操作不便,而手抄网由于其结构限制,捕捞量有限,而且在小龙虾密集的地方才有较高捕捞效率。因此,设计一种操作简便、捕捞效率高的小龙虾捕集装置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小龙虾捕集装置,该捕捞装置不但操作简便、捕捞效率高,而且能对捕获的小龙虾进行大小分类,实用性极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小龙虾捕集装置,包括笼体,所述笼体包括骨架和包覆在骨架外的网片,所述骨架两端设有基板,所述骨架内安装有两块相互平行的第一筛板和第二筛板,所述第一筛板和所述第二筛板沿所述笼体的长度方向将所述笼体分隔成三个不同第一笼室、第二笼室与第三笼室,所述第一筛板和所述第二筛板上均开设有多个通孔,每个所述通孔上均安装有网板,所述第一筛板和所述第二筛板上的所述网板分别与所述第一筛板、所述第二筛板侧壁铰接,所述网板的中心点位于所述通孔的中轴线上且所述网板的宽度和高度均大于所述通孔的直径,多块所述网板靠近所述第一筛板以及所述第二筛板的一侧底部均镶嵌有配重条;

所述第一笼室侧壁设有进虾口,所述进虾口为喇叭形口,且所述进虾口靠近所述第一笼室一端的直径小于远离所述第一笼室一端的直径,所述进虾口内设有倒须;所述第三笼室内设有诱饵筒,所述诱饵筒与位于第三虾室一端所述基板螺纹连;所述第一笼室、所述第二笼室与所述第三笼室侧壁均设有取虾门。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筛板上的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筛板上所述通孔的直径。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浮标,所述浮标通过拉绳与所述骨架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多扇所述取虾门均一侧与所述网片铰接,相对的另一侧与所述网片卡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骨架为圆筒状或方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小龙虾捕集装置,该捕集装置的诱饵筒与基板螺纹连接,放置诱饵方便牢固,进虾口处设有倒须,小龙虾从进虾口进入笼体内后便不能逃出,需要捕集小龙虾时只需将该装置放置于小龙虾出没区域即可,操作简便、捕捞效率高;笼体的两块隔板上设有通孔,通孔处设有网板,第一笼室内个头较小的小龙虾因为诱饵的吸引的会通过来两块隔板进入第二笼室和第三笼室,进入第二笼室和第三笼室内的小龙虾因为网板的阻挡将不能回到第一笼室,因此达到对小龙虾进行大小分类的目的,实用性极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小龙虾捕集装置不包括网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小龙虾捕集装置包括网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隔板上网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诱饵筒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笼体;2、进虾口;3、浮标;4、第一筛板;5、第二筛板;6、饵料筒; 7、取虾门;11、骨架;12、网片;21、倒须;31、拉绳;41、网板;42、配重条;43、通孔;111、基板;112、第一笼室;113、第二笼室;114、第三笼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小龙虾捕集装置,包括笼体1,所述笼体1包括骨架11和包覆在骨架11外的网片12,进一步地,所述骨架11为圆筒状或方形,所述骨架11两端设有基板111,所述骨架11内安装有两块相互平行的第一筛板4和第二筛板5,所述第一筛板4、所述第二筛板5以及所述基板111 均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骨架11上;所述第一筛板4和所述第二筛板5 沿所述笼体1的长度方向将所述笼体1分隔成三个不同第一笼室112、第二笼室 113与第三笼室114,所述第一筛板4和所述第二筛板5上均开设有多个通孔43,每个所述通孔43上均安装有网板41,所述第一筛板4和所述第二筛板5上的所述网板41分别与所述第一筛板4、所述第二筛板5侧壁铰接,所述网板41的中心点位于所述通孔43的中轴线上且所述网板41的宽度和高度均大于所述通孔 43的直径,所述网板41将所述第一筛板4和所述第二筛板5上的所述通孔43 完全盖住,所述网板41可采用密度较小的塑料制成,多块所述网板41靠近所述第一筛板4以及所述第二筛板5的一侧底部均镶嵌有配重条42;

所述第一笼室112侧壁设有进虾口2,所述进虾口2为喇叭形口,且所述进虾口2靠近所述第一笼室112一端的直径小于远离所述第一笼室112一端的直径,所述进虾口2内设有倒须21,所述倒须21的安装方式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所述第三笼室114内设有诱饵筒,所述诱饵筒与位于第三虾室一端所述基板111螺纹连;所述第一笼室112、所述第二笼室113与所述第三笼室114 侧壁均设有取虾门7。

上述的一种小龙虾捕集装置,该捕集装置的所述诱饵筒与所述基板111螺纹连接,放置诱饵方便牢固,所述进虾口2处设有倒须21,小龙虾从所述进虾口2进入笼体1内后便不能逃出,需要捕集小龙虾时只需将该装置放置于小龙虾出没区域即可,操作简便、捕捞效率高;笼体1的两块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上设有所述通孔43,所述通孔43处设有所述网板41,所述第一笼室 112内个头较小的小龙虾因为诱饵的吸引的会通过来两块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进入所述第二笼室113和所述第三笼室114,进入所述第二笼室113和所述第三笼室114内的小龙虾因为所述网板41的阻挡将不能回到所述第一笼室 112,因此达到对小龙虾进行大小分类的目的,实用性极高。

更具体地,首先使用者将小龙虾饵料放进所述诱饵筒内,所述诱饵筒侧壁开有开孔,以方便诱饵气味挥发,小龙虾有偶尔可采用鸡肠、鸭肠或者市面上售卖的对小龙虾吸引力较大的食物。通过螺纹结构将所述诱饵筒固定在所述第三笼室114后将该装置投放于小龙虾出没的区域。投放时需注意所述进虾口2 应位于水中,以方便小龙虾进入。小龙虾嗅到饵料的味道后从进虾口2进入所述第一笼室112,而后个体较小的小龙虾受诱饵的吸引继续通过所述第一筛板4 和所述第二筛板5进入所述第二笼室113和所述第三笼室114,个头较大的小龙虾则停留在所述第一笼室112内。所述第一隔板上的所述网板41能朝向所述第二笼室113一侧打开而不能朝向所述第一笼室112一侧打开,所述第二隔板上的所述网板41能朝向所述第三笼室114一侧打开而不能朝向所述第二笼室113 一侧打开,因此进入了所述第二笼室113或所述第三笼室114的小龙虾因为所述网板41的阻隔,不能回到所述第一笼室112或者所述第二笼室113,于是小龙虾便在所述第一笼室112、所述第二笼室113、所述第三笼室114内进行了大小分类。捕获完后只需打开所述取虾门7将所述第一笼室112、所述第二笼室 113以及所述第三笼室114内的小龙虾取出即可,实用性极高。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筛板4上的所述通孔43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筛板5 上所述通孔43的直径;所述第一筛板4和所述第二筛板5将所述笼体1分隔成三个不同的所述第一笼室112、所述第二笼室113、所述第三笼室114,个头最大的小龙虾留在所述第一笼室112内,较小的留在所述第二笼室113,最小的留在第三笼室114内。

进一步地,还包括浮标3,所述浮标3通过拉绳31与所述骨架11相连;所述浮标3对所述补集装置起定位作用,能让使用者在投放后更快地找到该补集装置。

进一步地,多扇所述取虾门7均一侧与所述网片12铰接,相对的另一侧与所述网片12卡接;卡接的所述取虾门7使所述第一笼室112、所述第二笼室 113以及所述第三笼室114内的小龙虾不易逃逸,使该装置的捕获效率更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他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