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保型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水生生物循环水养殖系统是一种新型养殖模式。其主要特点是:通过一系列水处理单元将养殖池中产生的废水处理后再次循环回用。
具体来说就是以去除养殖水体中残饵粪便、氨氮、亚硝酸盐氮等有害污染物,净化养殖环境为目的,利用物理过滤、生物过滤、去除CO、消毒、增氧、调温等处理将净化后的水体重新输入养殖池。不仅可以解决水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还可以为养殖生物提供稳定可靠、舒适优质的生活环境,为高密度养殖提供了有利条件。
现有的水生生物循环水养殖系统一般采用滚筒过滤装置净化养殖水。然而,滚筒过滤装置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由于杂质附着在滤网上,养殖水净化效果会变差,进而导致养殖水的水质下降,难以满足养殖的需要,最终只能更换养殖水。因此,为了维持滚筒过滤装置的过滤效果,需要耗费大量的水资源对滤网上的杂质进行冲洗,不利于环保。
滚筒过滤装置还需要安装变频装置来调控其转速。由于变频装置很容易损坏,滚筒过滤装置需要经常进行停机维修,无法长时间持续工作,进而导致养殖水水质的下降,带来损失。
并且,现有的循环水养殖系统一般都是粗暴的将分离出来的废水直接排放,这会导致巨大的环境污染。
因此,目前急需一种新型的能够解决上述缺陷的循环水养殖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能在避免环境污染和浪费水资源的同时保证养殖水质量达标,本循环水系统养殖成活率高,病害少,效益好,对环境无污染。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环保型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养殖池、第一循环泵以及净化系统单元,所述净化系统单元的净化水出口与养殖池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养殖池与第一循环泵之间还设置有旋流处理器;所述旋流处理器和净化系统单元的废水出口皆与一废水处理单元连接,所述废水处理单元的净化水出口与净化系统单元的进口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旋流处理器包括第一旋流筒、套接在第一旋流筒外部的第二旋流筒,所述第一旋流筒内部设有与养殖池管道连通的进水管,所述第二旋流筒的上部与第一循环泵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水管设有用于向第一旋流筒内供水的第一供水口,所述的第一供水口的朝向远离第一旋流筒的中心位置;第一旋流筒的侧壁上设有若干根连通第一旋流筒与第二旋流筒的第一连通管,第一连通管设有用于向第二旋流筒内供水的第二供水口,所述的第二供水口的朝向远离第二旋流筒的中心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废水处理单元包括双旋流沉淀过滤集污装置,所述的双旋流沉淀过滤集污装置包括入水口、清液出水口和浓液出水口;所述清液出水口依次与沉淀池和消毒池相连通,所述的浓液出水口与浓缩沉淀池相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沉淀池和消毒池的底部均与浓缩沉淀池相连通;所述的双旋流沉淀过滤集污装置、浓缩沉淀池、沉淀池和消毒池按由高到低依次排列布置,所述的浓缩沉淀池上部设有与沉淀池上部相连通的回流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双旋流沉淀过滤集污装置还包括第三旋流筒和设于第三旋流筒内上部的第四旋流筒,所述入水口与第四旋流筒相连通,且入水口的朝向偏离第四旋流筒的中心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清液出水口设于第三旋流筒上部的侧壁上,所述的浓液出水口设于第三旋流筒的底侧,所述的第四旋流筒下部连通有至少一根与第三旋流筒连通的第二连通管,所述的第二连通管设有用于向第三旋流筒供水的供水口,所述的供水口的朝向偏离第三旋流筒的中心位置。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环保型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的优点为:
1、在本实用新型中,养殖水在输入净化系统单元之前经过旋流处理器分为废水和净化水;然后,根据养殖工艺情况,在废水未变质之前,收集旋流处理器和净化系统单元分离出的废水,废水经过废水处理单元处理后回流至净化系统单元。通过旋流处理器代替固液离心机,养殖水旋流分离杂质,减少能耗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分离废水;同时,废水处理单元能够将收集来的废水进行回收、分离处理,并重新注入到净化系统单元中,减少了废水的排放,保护了环境的同时也节约了水资源。
2、废水处理单元收集分离出的废水,并将废水通过处理后分为清液和浓液,清液重新回流到净化系统单元,浓液则进一步浓缩处理,并将其中的固形物制作成有机肥料。避免了污水直接排放带来的环境污染,同时也节约了水资源。
3、养殖池与第一循环泵之间还设置有旋流处理器,旋流处理器和净化系统单元的废水出口皆与一废水处理单元连接,废水处理单元的净化水出口与净化系统单元的进口连接。本实用新型中对养殖水的循环处理并没有依靠传统的滚筒过滤装置。因此,本实用新型无需为了维持滚筒过滤装置的过滤效果而耗费大量的水资源对滤网上的杂质进行冲洗,节约了水资源。同时,也不会出现停机维修滚筒过滤装置的情况,整个系统可以长时间持续工作,养殖水水质不会出现下降,避免了损失。
4、本实用新型设置第一旋流筒和第二旋流筒,使水在第一旋流筒和第二旋流筒内分别进行旋流,利用离心力使固态杂质聚集在旋流的中心位置,并通过重力自然沉淀,然后通过旋流筒底部的排污管排至废水处理单元,成功将废水分离出来。
5、本实用新型能在废水变质之前对废水进行处理,废水经过一系列的固液分离后,重新引回系统中再利用,而分离出来的浓液则可用于有机肥料的制作,达到零排放的技术效果。而且由于废水实时抽取进行处理,净化系统单元中如机械、生物等处理池内的有机废物能被收集利用,不会产生堵塞等情况,免除了设备需要经常维护和清洗。
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旋流处理器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旋流处理器去除第一旋流筒的筒壁后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旋流处理器去除第一旋流筒和第二旋流筒的筒壁后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废水处理单元中各装置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双旋流沉淀过滤集污装置的俯视放大图。
其中:1-养殖池;2-旋流处理器;21-第一旋流筒;22-第二旋流筒;23-进水管;231-第一供水口;24-第一集污槽;25-第一连通管;251-第二供水口;26-第二集污槽;27-第一排污管;28-第二排污管;29-供水管道;3-平衡池;4-第一循环泵;5-净化系统单元;6-废水处理单元;61-双旋流沉淀过滤集污装置;611-入水口;612-清液出水口;613-浓液出水口;614-第三旋流筒;615-第四旋流筒;616-第二连通管;62-浓缩沉淀池;63-沉淀池;64-消毒池;65-回流管;7-第二循环泵。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环保型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养殖池1中的养殖水被输入净化系统单元5,净化水回流至养殖池1中。其中,养殖水在输入净化系统单元5之前经过旋流处理器2分为废水和净化水。然后,根据养殖工艺情况,在废水未变质之前,收集旋流处理器2和净化系统单元5分离出的废水,废水经过废水处理单元6处理后回流至净化系统单元5。
通过旋流处理器2代替固液离心机,养殖水旋流分离杂质,减少能耗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分离废水;同时,废水处理单元6能够将收集来的废水进行回收、分离处理,并重新注入到净化系统单元5中,减少了废水的排放,保护了环境的同时也节约了水资源。
同时,养殖水在旋流处理器2内形成旋流,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分为废水和净化水,废水输入废水处理单元6,净化水输入净化系统单元5。
废水处理单元6收集分离出的废水,并将废水分为清液和浓液,清液重新回流到净化系统单元5,浓液则进一步浓缩处理,并将其中的固形物制作成有机肥料。避免了污水直接排放带来的环境污染,同时也节约了水资源。
废水收集设置为每隔1~3小时从旋流处理器2和净化系统单元5中收集一次。避免废水由于长时间不处理,反过来污染旋流处理器2和净化系统单元5。
并且,在本实用新型中,净化系统单元5对养殖水进行了沉淀、高速离心、泡沫分离、机械过滤、生物过滤分离、紫外消毒以及精密过滤。然后,通过水处理器对养殖水进一步进行曝气增氧、温度调控、微量元素调节、生物调理、PH调理以及臭氧消毒处理,并将处理过后的养殖水重新注入养殖池1中。通过这一系列循环处理的养殖水净化效果好,因而养殖池1中的养殖水能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往复循环利用,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工厂化养殖。
具体结构如图1-6所示:一种环保型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养殖池1、第一循环泵4以及净化系统单元5,净化系统单元5的净化水出口与养殖池1的进水口连接。
其中,养殖池1与第一循环泵4之间还设置有旋流处理器2,旋流处理器2和净化系统单元5的废水出口皆与一废水处理单元6连接,废水处理单元6的净化水出口与净化系统单元5的进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对养殖水的循环处理并没有依靠传统的滚筒过滤装置。因此,本实用新型无需为了维持滚筒过滤装置的过滤效果而耗费大量的水资源对滤网上的杂质进行冲洗,节约了水资源。同时,也不会出现停机维修滚筒过滤装置的情况,整个系统可以长时间持续工作,养殖水水质不会出现下降,避免了损失。
并且,旋流处理器2包括第一旋流筒21、套接在第一旋流筒21外部的第二旋流筒22。第一旋流筒21内部设有与养殖池1管道连通的进水管23,通过进水管23将养殖水输入第一旋流筒21。第二旋流筒22的上部与第一循环泵4连通,通过第一循环泵4将第二旋流筒22上部的净化水输入到净化系统单元5中。
为此,进水管23设有用于向第一旋流筒21内供水的第一供水口231,第一供水口231的朝向远离第一旋流筒21的中心位置,使进入第一旋流筒21的水形成旋流,进行杂质分离。第一旋流筒21的侧壁上设有若干根连通第一旋流筒21与第二旋流筒22的第一连通管25,通过第一连通管25将第一旋流筒21中的净化水引入第二旋流筒22。第一连通管25设有用于向第二旋流筒22内供水的第二供水口251,第二供水口251的朝向远离第二旋流筒22的中心位置,使进入第二旋流筒22的水形成旋流,进一步进行杂质分离。
在第一旋流筒21的底部设有与第一旋流筒21相连通的第一集污槽24,第二旋流筒22的底部设有与第二旋流筒22相连通的第二集污槽26。在第一旋流筒21和第二旋流筒22中经过旋流分离出来的含有较多杂质的废水向下沉降到集污槽中。为了处理这些废水,第一集污槽24通过第一排污管27与废水处理单元6连接,第二集污槽26通过第二排污管28与废水处理单元6连接。
本实用新型设置第一旋流筒21和第二旋流筒22,使水在第一旋流筒21和第二旋流筒22内分别进行旋流,利用离心力使固态杂质聚集在旋流的中心位置。并通过重力自然沉淀,然后通过旋流筒底部的排污管排至废水处理单元6。废水经过废水处理单元6双旋流排除固态杂质,使本实用新型能有效分离水中的固态杂质,具有良好的去污效果。
经过废水处理单元处理6之后的废水能够进一步分离成高浓度的杂质和净化水。高浓度杂质可以作为有机肥料使用,净化水则重新输入净化系统单元5中,使得本实用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养殖水,降低废水排放,保护了环境。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废水处理单元6包括双旋流沉淀过滤集污装置61,双旋流沉淀过滤集污装置61包括入水口611、清液出水口612和浓液出水口613。清液出水口612依次与沉淀池63和消毒池64相连通,浓液出水口613与浓缩沉淀池62相连通。经过巧妙的连环设计,废水自主流动即可经过各个装置,固液分离的效果显著,而且大部分利用机械的处理方式,大大减少处理成本。
沉淀池63和消毒池64的底部均与浓缩沉淀池62相连通,双旋流沉淀过滤集污装置61、浓缩沉淀池62、沉淀池63和消毒池64按由高到低依次排列布置,浓缩沉淀池62上部设有与沉淀池63上部相连通的回流管65。
双旋流沉淀过滤集污装置61,是利用废水由上而下旋流沉淀的原理,达到有效的浓液和清液的分离,降低了废水处理的成本。当双旋流沉淀过滤集污装置61底层积蓄较浓的沉淀物后,即可引入浓缩沉淀池62并作为制作有机肥料的浓液。沉淀池63和消毒池64底部积蓄的有机废物也能引入浓缩沉淀池62中进行再一次的沉淀。而浓缩沉淀池62的上层清液又能引入沉淀池63形成循环,进一步达到清液和浓液的分离,区别于现有的养殖池废水处理方法,进一步实现零排放的效果。
双旋流沉淀过滤集污装置61还包括第三旋流筒614和设于第三旋流筒614内上部的第四旋流筒615,入水口611与第四旋流筒615相连通,且入水口611的朝向偏离第四旋流筒615的中心位置。清液出水口612设于第三旋流筒614上部的侧壁上,浓液出水口613设于第三旋流筒614的底侧。第四旋流筒615下部连通有至少一根与第三旋流筒614连通的第二连通管616,第二连通管616设有用于向第三旋流筒614供水的供水口,供水口的朝向偏离第三旋流筒614的中心位置。
双旋流沉淀过滤集污装置61是以管道口的设置方式而使装置内部形成旋流,在保证旋流沉淀的效果的同时节约驱动电能。废水由入水口611从装置底部引至上部的第四旋流筒615,经过第四旋流筒615内的旋流形成,浓液集中到漩涡中心。然后,从第二连通管616进入第三旋流筒614,浓液由第二连通管616出来后向底部沉淀,由浓液出水口613被水压压入浓缩沉淀池62中。清液则从清液出水口612被排出,并进入沉淀池63,继续下一步的消毒池64等。
本实用新型能在废水变质之前对废水进行处理。废水经过一系列的固液分离后,重新引回系统中再利用,而分离出来的浓液则可用于有机肥料的制作,达到零排放的技术效果。而且由于废水实时抽取进行处理,净化系统单元5中如机械、生物等处理池内的有机废物能被收集利用,不会产生堵塞等情况,免除了设备需要经常维护和清洗。
本实施例中,需要注意的是:
第一循环泵4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第一循环泵4并联组合,形成一个泵组。
废水处理单元6与净化系统单元5之间还设有用于将净化水输入净化系统单元5中的第二循环泵7。
当养殖池1为多个单独的养殖池1组合在一起时,在旋流处理器2和泵组之间还需要设置有平衡池3。
进水管23通过供水管道29与养殖池1管道连通。
第三旋流筒614和第四旋流筒615的下部均呈漏斗形。由于形成旋流,浓液会集中到漩涡中心,那么漏斗形的下部会使水从中心到下部的距离小于从侧壁到下部的距离,从而使浓液更容易集中到下层。第二连通管616设置若干根,且环绕第四旋流筒615的中心位置均匀分布在第四旋流筒615的外部。这样的设置会让废水在第四旋流筒615中初步分离出的浓液先进入第三旋流筒614,然后会优先填充第三旋流筒614的下层水域,待到清液从第四旋流筒615进入第三旋流筒614后,即可直接从清液出水口612进入沉淀池63进行第三次的沉淀过滤,直至最后流出回用到养殖池的净化处理系统中。
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排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