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辣在防治辣椒叶枯病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25515发布日期:2019-05-10 23:36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药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根辣在防治辣椒叶枯病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辣椒叶枯病是辣椒上的重要病害,在各大辣椒主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现已成为制约辣椒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保护地蔬菜种植的快速发展,辣椒以成为保护地栽培的主要蔬菜种类之一,在山东省种植面积呈逐年扩大趋势,但由于常年连作及栽培管理不当等,保护地辣椒病害逐年严重。叶枯病是辣椒保护地栽培中的常发病害之一,常因识别不清、防治不当而错过最佳防治时期。辣椒叶枯病又称灰斑病,在辣椒苗期及成株期都可发生。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生严重时叶柄和茎也会受害。叶片受害,初期症状为散生的褐色小点,后迅速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具明显的暗褐色边缘,中央部分则为灰白色常坏死脱落穿孔,病叶易脱落。病害一般由下部向上扩展,病斑越多,落叶越严重,严重时各病斑连成一片,造成整片叶卷曲焦枯脱落。引起辣椒叶枯病的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茄葡柄霉。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丛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或以分生孢子附着在辣椒种子上越冬,条件适宜时,再以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借气流传播。植株前期生长过盛或田间积水易于发病,当苗床或大田出现中心病株后,随着棚内或田间湿度增大,病害发展迅速。露地栽培一般6月中下旬进入发病高峰期,如遇阴雨连绵,病菌随风雨在田间传播,危害加剧,造成严重落叶。目前,化学防治依然是植物病害防治的重要措施,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药剂来控制植物病害的发生和发展的方法,它具有快速、高效和经济效益高等优点,因此成为农业生产上常用的手段,但这会造成药物残留、耐药性、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出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逐渐加强,并且对食品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为解决以上问题,满足人们生活需求,本申请人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对辣椒叶枯病进行防治,并取得了理想的防治效果,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农业的要求。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根辣在防治辣椒叶枯病中的应用。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的根辣在防治辣椒叶枯病中的应用,是将根辣进行有目的的提取,将得到的提取物与绿色木霉tv41进行合理复配,加入辅助剂制成复配剂,应用到辣椒叶枯病的防治中。所述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如下:取根辣洗净自然阴干后于恒温50℃烘干3h,粉碎至60-80目后过筛;按照1∶10的料液比加入80%乙醇,浸泡6h;料液在70℃下超声波60hz时超声处理1h;利用增压器使料液过反渗透滤膜组件进行过滤,过滤后,透过液排出,过滤得到的料液在60℃下超声波40hz时超声处理1h,循环3次,进行料液浓缩干燥,得到根辣提取物。所述复配剂的质量组成配比为绿色木霉tv41和根辣提取物8%—12%,辅助剂为88%—92%。所述绿色木霉tv41与根辣提取物的质量比为1:2—1:6,优选为1:3。所述辅助剂的质量组成配比为高渗剂2%—14%,乳化剂4%—11%,润湿剂3%—7%,抗冻剂2%—5%,增稠剂0.5%—2%,溶剂余量。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辅助剂的质量组成配比为高渗剂8%,乳化剂7%,润湿剂5%,抗冻剂3%,增稠剂1%,溶剂余量。湿润剂为木质素磺酸盐、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二丁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盐、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乳化剂选自十二烷基苯磺酸钙、三苯乙基聚氧乙烯基醚、二苯乙基聚氧乙烯基醚、蓖麻油取聚氧乙烯基醚、壬基酚聚氧乙烯基醚、三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三苯乙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基醚、脂肪醇聚氧乙烯基醚、吐温系列等。所述的高渗剂为氮酮、柠檬烯、乙二醇和二聚氰胺钠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抗冻剂、增稠剂为常用制剂。所述溶剂为甲苯、二甲苯、乙醇、丙酮、n,n-二甲基甲酰胺、环乙酮、乙酸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复配剂的制备方法:取上述配比的原料,向绿色木霉tv41中加入所述溶剂总量的1/5、高渗剂及润湿剂,以70—80n/min的搅拌速度搅拌20—40分钟;然后向其中边搅拌边加入乳化剂;待绿色木霉tv41溶解后再加入根辣提取物,搅拌至根辣提取物溶解后加入抗冻剂、增稠剂,补加余量溶剂,混合摇匀即得本发明的复配剂。本发明有益效果:目前还未见将绿色木霉tv41和根辣提取物合用的报道,更未见将两者作为有效成分制成复配剂应用到防治辣椒叶枯病的报道,实验证明本复配剂不但对环境友好,长期施用不易产生抗性,具有低毒、无残留特性,而且还能提高辣椒的品质,两者复配,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协同增效实验使用本发明复配剂进行实验的为a组、只使用原药根辣提取物按照本发明制备方法制成的药剂设为b组、只使用绿色木霉tv41按照本发明制备方法制成的药剂设为c组。以辣椒叶枯病为例,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三种药剂的室内毒力。将培养基融化后,冷却到38℃,分别配成含药量为600μg/ml的含药培养基,摇匀后倒入直径10cm的灭菌培养皿中,每皿15ml。用直径为5mm的打孔器将活化好的供试菌种打取菌饼接入含药培养基平板中央,置于30℃恒温培养箱中。培养5d后,对照培养皿内刚好长满菌丝,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计算菌丝相对抑制率。利用dp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求出各药剂对辣椒叶枯病原菌的毒力回归方程、抑制中浓度ec50、ec90。以便分析比较不同药剂对供试病菌菌丝生长速率的影响、毒力及其抑菌作用。药剂名称毒力回归方程ec50(mg/l)ec90(mg/l)共毒系数a组y=0.765x+4.35824.727.89159.41b组y=0.5735x+6.487712.7380.77-c组y=0.3836x+6.015817.25124.45-采用孙云沛提出的共毒系数法评价绿色木霉tv41与根辣提取物混合的联合作用,若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小于80,为拮抗作用;80~120为相加作用;大于120,为增效作用。因此,a组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b组对辣椒叶枯病的抑制效果较差,c组对辣椒叶枯病的抑制效果极差。田间试验我们将a、b、c以上各组药液分别稀释500倍,分别对辣椒叶枯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喷雾清水为对照组,以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试验地位于临沂市莒县辣椒种植地,已发辣椒叶枯病,试验前7天及试验过程中未施用其他农药。试验地土质中等,肥水中等,管理一致。本田间试验中设4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共12个处理小区,选择长势和发病基本一致的田块于辣椒叶枯病始发期第1次用药,此后隔7d用药1次,连续2次,每株都受药均匀。于施药后第7天下午统一调查辣椒叶枯病病情、计算病情指数、防治效果。病情分级标准:0级,叶上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1/4以下;2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4~1/2;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2~3/4;4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3/4以上。病情指数(%)=σ(病级×该病级的叶片数)×100/最高病级×总叶片数。防治效果(%)=(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100/对照病情指数。实验结果:下表不同处理对辣椒叶枯病的防治效果。由上表可知,两次施药后,a组防效最好,说明a组中的各成分相互作用后,增效显著。随后我们对不同处理后的辣椒进行质量测定,并取得了意想不到实验结果,不同处理对辣椒质量的影响(每100g营养物质的含量)。组别蛋白质(克)碳水化合物(克)脂肪(克)铁含量(毫克)钙含量毫克)维生素a(毫克)维生素c(毫克)a2.119.860.612.8556.23249.00156.36b1.368.510.431.6843.25223.12146.56c1.417.910.471.5641.89231.58149.78ck1.338.020.411.5139.56232.25146.11由上表可知,使用本发明复配剂生长的辣椒,营养成分明显好于其他各组,本发明复配剂值得推广应用。具体实施方式根辣在防治辣椒叶枯病中的应用,是将根辣进行有目的的提取,将得到的提取物与绿色木霉tv41进行合理复配,加入辅助剂制成复配剂,应用到辣椒叶枯病的防治中。所述提取物的制备方法是将根辣洗净自然阴干后于恒温50℃烘干3h,粉碎至60-80目后过筛;按照1∶10的料液比加入80%乙醇,浸泡6h;料液在70℃下超声波60hz时超声处理1h;利用增压器使料液过反渗透滤膜组件进行过滤,过滤后,透过液排出,过滤得到的料液在60℃下超声波40hz时超声处理1h,循环3次,进行料液浓缩干燥,得到根辣提取物。所述复配剂的质量组成配比为绿色木霉tv41和根辣提取物占10%,辅助剂占90%。所述绿色木霉tv41与根辣提取物的质量比为1:3。所述辅助剂的质量组成配比为高渗剂8%,乳化剂7%,润湿剂5%,抗冻剂3%,增稠剂1%,溶剂余量。本发明复配剂的制备方法:取上述配比的原料,向绿色木霉tv41中加入所述溶剂总量的1/5、高渗剂及润湿剂,以75n/min的搅拌速度搅拌30分钟;然后向其中边搅拌边加入乳化剂;待绿色木霉tv41溶解后再加入根辣提取物,搅拌至根辣提取物溶解后加入抗冻剂、增稠剂,补加余量溶剂,混合摇匀即得本发明的复配剂。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