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现代化复合型作物培育日光温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81284发布日期:2019-07-06 10:05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现代化复合型作物培育日光温室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作物培育用的温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现代化复合型作物培育日光温室。



背景技术:

作物的生长和培育离不开温室,温室为作物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温度、水分、光照条件,现有的温室中,部分功能虽已得到实现,但是都是单一功能的分别作用,而作物生长需要的是一种综合性、各项指标参数都能够满足作物生长的温室。



技术实现要素:

有必要提出一种现代化复合型作物培育日光温室。

一种现代化复合型作物培育日光温室,包括棚体、及设置于棚体内部的下部内循环装置、上部内循环装置、外循环调节装置,所述下部内循环装置设置于棚体的下部,上部内循环装置设置于棚体的上部,外循环调节装置设置于棚体的内部,且与外部连通,所述下部内循环装置包括第一驱动、下部蓄热组件、下部循环管组,所述第一驱动设置于棚体的后墙内壁上,下部蓄热组件埋设于后墙内壁,第一驱动的进风口与棚体内部连通,第一驱动的出风口与下部蓄热组件连接,下部循环管组包括若干下部细管,所述下部细管的一端与下部蓄热组件连接,另一端穿过后墙内壁,以与棚体内部连通;所述上部内循环装置包括第二驱动、储能单元、上部循环管组,所述储能单元内部设置容纳储能材料的空间,第二驱动的输入口与储能单元连接,输出口与上部循环管组连接,上部循环管组包括盘设于棚体顶部的若干上部细管,所述外循环调节装置包括温控器、外连通管、外连风机、内连通管,所述温控器设置于棚体内部,外连通管的一端外露与棚体外部,以与外部空气连通,另一端穿过棚体前侧侧壁,以与温控器的入口连通,温控器的出口与外连风机的入口连接,外连风机的出口与内连通管连接,所述内连通管为沿着棚体前壁内壁长度方向设置的横向管道,在内连通管侧壁上开设若干出风口,以将被温控器调节温度后的外界空气送入棚体内部。

优选的,所述下部循环管组的下部细管与外循环调节装置的内连通管连接,在所述下部细管上设置辅送风机,以通过辅送风机将下部蓄热组件中的热风抽送至内连通管,以与外部进入的调节后的空气进行混合,排出至棚体内部。

优选的,所述温控器为换热器。

优选的,所述储能单元为空心封闭箱体。

优选的,所述日光温室还包括喷药装置,所述喷药装置包括盛药箱、喷药驱动、排出管、分流管,所述盛药箱为封闭箱体,在箱体内部盛放调配好的药物溶液,排出管的一端与盛药箱的侧壁连接,另一端与分流管连接,所述分流管设置于所述外循环调节装置的内连通管内部,在分流管与内连通管的出风口相正对的位置也开设若干细孔,以将药物溶液沿着出风口被排出至棚体内部。

优选的,所述喷药装置还包括若干分流器,所述若干分流器分别安装于分流管的若干细孔上,所述分流器为雾化喷头。

优选的,所述日光温室还包括外遮阳棚,所述外遮阳棚为遮挡在棚体顶部的外部框架,在外部框架上设置遮阳布,还在棚体顶部的内壁上设置内遮阴幕。

优选的,所述日光温室内部还包括气压平衡管,所述气压平衡管沿着棚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气压平衡管的侧壁上开设气孔,气压平衡管通过连通管与棚体的外界连通。

优选的,还在日光温室外部设置供电装置,所述供电装置包括太阳能板和蓄电池,所述太阳能板设置于棚体的外部,蓄电池与太阳能板连接,所述蓄电池与外循环调节装置的外连风机连接,以对外连风机提供电力。

优选的,所述日光温室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及设置于棚体内部设置测温仪和气体检测传感器,所述测温仪用于检测棚体内部的温度,所述气体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棚体内部的二氧化碳含量,所述测温仪和气体检测传感器均匀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外循环调节装置的外连风机连接,以控制外连风机的动作。

优选的,所述日光温室还包括卷帘限位卷放装置,所述卷帘限位卷放装置设置于所述棚体的前侧,卷帘限位卷放装置设置驱动卷帘动作的卷放电机,卷放电机与棚体顶部的卷帘连接,以通过卷放电机控制卷帘的铺平和收卷。

本发明中将下部蓄热循环和上部蓄热循环分开设置。下部内循环装置靠近地面设置,以将贴近于地面的作物生长所散发的热量和气体循环,使得棚体内部的热量和气体均匀一致,上部内循环装置是将棚体内部顶部的热量循环,由于棚体内部顶部的热量较多,温度较高,从而使得棚体内部各处的温度均匀。外循环调节装置与外界连通,用于对棚体内部的气体进行置换,使得气体根据作物不同而成分可调节,并且还可以通过外部空气补入的方式,在通过温控器的换热,通过外部干预的方式调节棚体内部的温度。

本方案中的温室适用于大跨度温室,即温室宽度为12-15米。

附图说明

图1为现代化复合型作物培育日光温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日光温室中隐藏其他部件后的显示上部内循环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现代化复合型作物培育日光温室的左视图。

图4为图3沿着d-d的剖视图。

图5为图4沿着c-c的剖视图。

图6为图5沿着b-b的剖视图。

图7为图6的另一个角度示意图。

图8为图7中表达外循环调节装置、喷药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图8中表达喷药驱动等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控制器的示意图。

图11为所述卷帘限位卷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局部放大图。

图13为所述卷帘限位卷放装置的收卷卷帘的状态图。

图14为所述卷帘限位卷放装置的铺平卷帘的状态图。

图15为图14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第一撑杆111、环扣1111、滑道1112、销轴1113、第二撑杆121、上限位机构131、第一牵引绳1311、下限位机构141、第二牵引绳1411、牵引架1412、顶角顶点14121、第一底角顶点14122、第二底角顶点14123、滑轮14124、卷放电机151、开关机构161、开关阀1611、闸刀16111、拨杆1612、复位弹簧1613、安装座1614、支座171、第一驱动21、下部蓄热组件22、下部循环管组23、下部细管231、辅送风机232、第二驱动31、储能单元32、上部循环管组33、温控器41、外连通管42、外连风机43、内连通管44、出风口441、盛药箱51、喷药驱动52、排出管53、分流管54、分流器55、外遮阳棚61、内遮阴幕62、气压平衡管71、太阳能板8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参见图1至图1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现代化复合型作物培育日光温室,包括棚体、及设置于棚体内部的下部内循环装置、上部内循环装置、外循环调节装置,所述下部内循环装置设置于棚体的下部,上部内循环装置设置于棚体的上部,外循环调节装置设置于棚体的内部,且与外部连通,所述下部内循环装置包括第一驱动21(第一驱动21可以为风机,例如第一风机)、下部蓄热组件22、下部循环管组23,所述第一驱动21设置于棚体的后墙内壁上,下部蓄热组件22埋设于后墙内壁,第一驱动21的进风口与棚体内部连通,第一驱动21的出风口441与下部蓄热组件22连接,下部循环管组23包括若干下部细管231,所述下部细管231的一端与下部蓄热组件22连接,另一端穿过后墙内壁,以与棚体内部连通;所述上部内循环装置包括第二驱动31(第二驱动31可以为电机或输送泵)、储能单元32、上部循环管组33,所述储能单元32内部设置容纳储能材料的空间,第二驱动31的输入口与储能单元32连接,输出口与上部循环管组33连接,上部循环管组33包括盘设于棚体顶部的若干上部细管,所述外循环调节装置包括温控器41、外连通管42、外连风机43、内连通管44,所述温控器41设置于棚体内部,外连通管42的一端外露于棚体外部,以与外部空气连通,另一端穿过棚体前侧侧壁,以与温控器41的入口连通,温控器41的出口与外连风机43的入口连接,外连风机43的出口与内连通管44连接,所述内连通管44为沿着棚体前壁内壁长度方向设置的横向管道,在内连通管44侧壁上开设若干出风口441,以将被温控器41调节温度后的外界空气送入棚体内部。

本发明中将下部蓄热循环和上部蓄热循环分开设置,由于下部靠近地面,温度较低,上部靠近棚体顶部设置,温度较高。下部内循环装置靠近地面设置,以将贴近于地面的作物生长所散发的热量和气体循环,使得棚体内部的热量和气体均匀一致,上部内循环装置是将棚体内部的顶部的热量循环,由于棚体内部顶部的热量较多,温度较高,从而使得棚体内部各处的温度均匀。外循环调节装置与外界连通,用于对棚体内部的气体进行置换,使得气体根据作物不同而成分可调节,并且还可以通过外部空气补入的方式,在通过温控器41的换热,通过外部干预的方式调节棚体内部的温度。

进一步,所述下部循环管组23的下部细管231与外循环调节装置的内连通管44连接,在所述下部细管231上设置辅送风机232,以通过辅送风机232将下部蓄热组件22中的热风抽送至内连通管44,以与外部进入的调节后的空气进行混合,排出至棚体内部。如此,将下部蓄热组件22内的热量与外部空气混合后排出,使得排出的空气温度均匀稳定,避免下部蓄热组件22中的气体热量与外部空气温度不均匀,导致棚体内局部温度不均匀,影响作物生长。

而现有技术中,要么将内循环管组单独设置,将具有温度的气体输入棚体内部,要么将从外部引入空气的方式单独设置,二者分别单独进入棚体内部,所以存在上述问题。

进一步,所述温控器41为换热器。尤其是在冬天时,将换热器内部的介质设置为热水,或将介质与外部热风风机或热风锅炉连接,将热水或热空气送入至换热器内部,作为换热介质,从而调节进入棚体内部的外部空气的温度,当进入的温度还是较低时,则可以加快介质的流动速度,从而加快换热速度,提高进入棚体内部的外部空气的热量。

进一步,所述储能单元32为空心封闭箱体。

其中,所述储能材料为相变材料,例如可以为水,也可以为其他容易吸收热量,并将热量储存起来缓慢释放的材料。第二驱动31的作用是将可流动的相变材料驱动至沿着上部循环管组33循环流动。

进一步,所述日光温室还包括喷药装置,所述喷药装置包括盛药箱51、喷药驱动52(喷药驱动52为泵,可将液体打出的泵)、排出管53、分流管54,所述盛药箱51为封闭箱体,在箱体内部盛放调配好的药物溶液,排出管53的一端与盛药箱51的侧壁连接,另一端与分流管54连接,所述分流管54设置于所述外循环调节装置的内连通管44内部,在分流管54与内连通管44的出风口441相正对的位置也开设若干细孔,以将药物溶液沿着出风口441被喷出至棚体内部。

本方案中,将药物溶液用的分流管54设置在内连通管44内部,首先,药物溶液在分流管54内流动时,内连通管44内部的热空气也可以对药物溶液进行预热,使药物溶液的温度与棚体内温度更为接近,喷洒至作物上时,避免温差对作物的影响。另外,药物被喷药驱动52抽送至喷出时,内连通管44内的向外吹出的热风也可以作为药物喷出的辅助动力,加速了药物喷出的速度和分散性,也简化了设备。

进一步,所述喷药装置还包括若干分流器55,所述若干分流器55分别安装于分流管54的若干细孔上,所述分流器55为雾化喷头。

进一步,所述日光温室还包括外遮阳棚61,所述外遮阳棚61为遮挡在棚体顶部的外部框架,在外部框架上设置遮阳布,还在棚体顶部的内壁上设置内遮阴幕62。

进一步,所述日光温室内部还包括气压平衡管71,所述气压平衡管71沿着棚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气压平衡管71的侧壁上开设气孔,气压平衡管71通过连通管与棚体的外界连通。

由于外循环调节装置的外连通管42与外界连通,但是外界气体是向棚体内部吹入的,棚体内无向外排风的管道,使得棚体内部的气压较高,不利于作物的呼吸作用,所以设置气压平衡管71与外界自然连通。

进一步,还在日光温室外部设置供电装置,所述供电装置包括太阳能板81和蓄电池,所述太阳能板81设置于棚体的外部,蓄电池与太阳能板81连接,所述蓄电池与外循环调节装置的外连风机43连接,以对外连风机43提供电力。

进一步,所述日光温室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及设置于棚体内部的测温仪和气体检测传感器,所述测温仪用于检测棚体内部的温度,所述气体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棚体内部的二氧化碳含量,所述测温仪和气体检测传感器均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外循环调节装置的外连风机43连接,以控制外连风机43的动作。

当棚体内部的温度较高时,或者当棚体内部的二氧化碳含量较高时,测温仪或气体检测传感器向控制器发送信号,控制器控制外连风机43开始动作,向棚体内部送入外部空气,以降低棚体内部的温度或稀释棚体内部的二氧化碳浓度。例如控制器内部设置比较电路,测温仪或气体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的实时数据作为输入信号,与比较电路内部写入的阈值比较,当大于阈值时,则比较电路向外发送控制信号,外连风机43依据该控制信号开始动作。

参见图11-15,所述日光温室还包括卷帘限位卷放装置,所述卷帘限位卷放装置包括第一撑杆111、第二撑杆121、上限位机构131、下限位机构141、卷放电机151、开关机构161,所述第一撑杆111的下端与地面铰接,上端与第二撑杆121一端铰接,第二撑杆121的另一端与卷放电机151的支座171连接,卷放电机151的输出端用于与卷帘的卷轴一个侧边连接,以通过卷放电机151的转动带动卷帘向上卷起或向下铺平,所述上限位机构131为第一牵引绳1311,在第一撑杆111和第二撑杆121的侧壁上设置环扣1111,所述第一牵引绳1311穿过所述环扣1111,以与第一撑杆111和第二撑杆121靠近,第一牵引绳1311的上端与卷放电机151的支座171连接,下端与开关机构161连接,所述第一牵引绳1311的长度小于第一撑杆111和第二撑杆121的长度之和,所述下限位机构141包括第二牵引绳1411、牵引架1412,所述第二牵引绳1411的上端与牵引架1412连接,下端与开关机构161连接,所述牵引架1412为三脚架,牵引架1412的顶角顶点14121与第二撑杆121的上部侧壁铰接,以使牵引架1412围绕顶角顶点14121相对于第二撑杆121转动,牵引架1412的第一底角顶点14122与第二牵引绳1411连接,还在第一撑杆111的上部侧壁上设置滑道1112,牵引架1412的第二底角顶点14123与第一撑杆111的滑道1112滑动配合,以使牵引架1412相对于第一撑杆111滑动,所述开关机构161包括开关阀1611、拨杆1612、复位弹簧1613,所述开关阀1611与卷放电机151连接,(例如通过电线连接,将电线的一端与开关阀1611连接,另一端沿着第一撑杆111、第二撑杆121与卷放电机151连接),开关阀1611通过安装座1614固定设置在第一撑杆111的侧壁上,所述拨杆1612与安装座1614连接,拨杆1612与安装座1614的轴连接点形成支点,拨杆1612的从动端与开关阀1611的闸刀16111搭接,主动端与复位弹簧1613的一端连接,复位弹簧1613的另一端与安装座1614连接,所述复位弹簧1613、拨杆1612、安装座1614之间形成三角形,所述第一牵引绳1311的下端和第二牵引绳1411的下端与拨杆1612的主动端连接,以通过第一牵引绳1311和第二牵引绳1411带动拨杆1612的主动端向上移动。

在常规机械中,在温室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卷帘是否覆盖或收卷到位,压力传感器检测到信号后,控制卷放电机停止动作。

然而这种方式中,由于压力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不高,或者由于收卷后的卷帘的重量和铺平后的卷帘的重量不同的,导致压力传感器检测不准确,常常出现误检测。所以设置了上述方案,通过卷帘限位卷放装置来控制卷帘铺平和收卷后的位置。

拨杆1612的主动端在第一牵引绳1311和第二牵引绳1411带动力作用下向上移动,此时拨杆1612形成杠杆,拨杆1612的从动端向下压,对开关阀1611的闸刀16111施加向下的作用力,从而拨动闸刀16111向下动作,断开开关阀1611的电源,使得卷放电机151因失电而停止动作。

此动作分为两个过程,及铺平卷帘和收卷卷帘,分而言之:

在收卷卷帘时,卷放电机151正向转动动作,带动卷帘沿着温室大棚的顶部向上爬行移动,此时第一撑杆111也向上爬行,使得第一撑杆111和第二撑杆121之间的夹角变大,第一牵引绳1311也同时被拉升,当卷帘卷放到设定位置时,第一牵引绳1311被拉直至最大限度,此时第一牵引绳1311的下端与拨杆1612的主动端处于张紧状态,由第一牵引绳1311拉动拨杆1612的主动端向上移动,同时拨杆1612的从动端向下压,带动闸刀16111向下动作,断开开关闸的电源,使得卷放电机151失电,停止动作,卷帘卷放动作停止;收卷状态是将卷帘卷起成滚放置在温室顶部的最上部。

在铺平卷帘时,卷放电机151反向转动动作,带动卷帘沿着温室大棚的顶部向下移动,此时第一撑杆111也向下爬行,使得第一撑杆111和第二撑杆121之间的夹角变小,卷帘卷放到设定位置时,牵引架1412的第二底角顶点14123与第二撑杆121的滑道1112接触并滑动配合,当卷帘平铺到设定位置时,牵引架1412的第二底角顶点14123与第二撑杆121紧密靠近,牵引架1412的第一底角顶点14122旋转至最高位置,由牵引架1412第一底角顶点14122连接的第二牵引绳1411被牵拉至张紧状态,此时由第二牵引绳1411拉动拨杆1612的主动端向上移动,同时拨杆1612的从动端向下压,带动闸刀16111向下动作,断开开关闸的电源,使得卷放电机151失电,停止动作,卷帘铺平动作停止。

由于开关闸可以采用一次性动作开关,在被拨杆1612带动闸刀16111向下动作而断开之后,由复位弹簧1613提供恢复力,使得拨杆1612回复原始位置,等下下端被拨杆1612下压。

进一步,在所述牵引架1412的第二底角顶点14123处设置滑轮14124,以与第二撑杆121的上部侧壁上设置的滑道1112滑动配合。

进一步,还在地面上设置支座171,在支座171上设置销孔,还在第一撑杆111的下端设置销轴1113,销轴1113与销孔之间活动插接,以实现第一撑杆111与支座171之间的转动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装置中的模块或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