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玉米周年“双少耕”的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410689发布日期:2019-08-13 18:02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麦玉米栽培方法,更确切的说是一种小麦玉米周年“双少耕”的栽培方法,属于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小麦和玉米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的,其最大的产区集中在黄淮海地区,该区小麦常年播种面积约为1230万公顷,占全国小麦面积的53.6%,总产量占全国的64.8%;玉米常年播种面积约747万公顷,占全国玉米面积32.7%,总产量占全国35.5%。黄淮海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类型,无霜期170-220天,光、温资源丰富,水资源紧缺,并且降水主要集中在6月至9月,区内地势平坦,土层深厚,作物生产耕作技术比较成熟。小麦、玉米生产技术体系是黄淮海地区的主要粮食生产技术体系,冬小麦一般于10月上、中旬播种,来年5月下旬或6月上旬收获,夏玉米一般在冬小麦收获后播种。冬小麦、夏玉米为一年两季,周年轮作,但两季作物的耕作和水肥管理上一般都是分割开管理,缺乏统筹规划。

小麦是我国北方人民的主要口粮,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小麦产量在增加土壤翻耕面积和追加氮肥施入的促进作用下,产量水平大幅度提升,农民发生了从一开始的抵制翻耕栽培到后来大量的使用翻耕耕作。另外受黄淮海地区小麦玉米主推技术的影响,翻耕旋耕一直是黄淮海区小麦耕作的主要耕作方式。

翻耕能够有效打破犁底层,能够将草种子等翻到地下,减少除草剂的施撒,秸秆腐烂后也是很好的肥料。但是,深耕后还需要细碎和平整土壤,费工费时,另外翻耕更利于土壤水分蒸发,不利于发挥土壤蓄水池的作用,不利于土壤水分存储。频繁的翻耕会破坏生态环境,破坏土壤结构,使得土壤耕层变浅,养分失衡、保墒保肥保水能力减弱、抗逆缓冲能力变差等,降低作物的产量。

旋耕是目前农民接触最多的一种耕作模式,对机器功率要求低,作业效果细碎而且平整,对播种作业起到了很好的准备作用。但因为土壤空隙较少,不利于小麦根系的发育。

免耕播种不翻动土层,从而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水土流失,提高蓄水和保墒能力,增加了有机质积累,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小麦生长。在自然免耕覆盖条件下,水分条件的稳、匀化,促进了热量条件的稳、匀化,相对地降低了化肥肥效。实践证明,化肥只能在翻耕地里起增产作用,而在自然免耕覆盖条件下,并无增产效应,连续几年实施小麦免耕播种机技术,易造成地表凹凸不平,影响播种质量,从而影响小麦的生长和产出,所以会出现理论上免耕利于小麦生长,但实际中免耕模式下小麦产量并不高的情况。

现有的玉米的耕作方式一般都是小麦收获后贴茬直播玉米,土壤层较硬,播种质量得不到保证,玉米出苗率很低,不利于玉米密度和整体发育,玉米贴茬直接播种时坚硬的地表又造成了夏季降雨大量径流,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也造成了土壤和养分的流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因生产上缺少对冬小麦和夏玉米耕作管理的周年统筹管理,而造成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和夏玉米光温资源利用效率低的问题,以及重小麦轻玉米的错误观念导致了小麦季过度翻耕,玉米季又忽略苗床整平,造成地表水大量流失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小麦玉米周年“双少耕”高效栽培方法。该管理方法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现有的耕作方式,通过耕作方式的改变,优化整合两季作物的光温水分管理,达到两季作物水肥互补、周年统筹、高效利用的目标。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小麦玉米周年“双少耕”的栽培方法,改小麦季农田翻耕旋耕播种为少耕播种,改玉米季贴茬直播为少耕精播,包括如下步骤:

(1)在小麦种植季:所处区域为黄淮海麦区,上季作物收获后,在地表整进行灭茬整平处理,采用免耕覆茬精量播种机作业少耕播种小麦,选用积温为500~600℃冬性多穗型中晚熟品种,于10月上旬或10月中旬播种至来年5月下旬或6月上旬收获,其中深松深度为45cm,苗带整平宽度为8cm,小麦播种深度为5cm,种肥施用深度为15cm;

(2)在玉米种植季:所处区域为黄淮海麦区,上季小麦收获后,地表进行灭茬整平处理,采用免耕覆茬精量播种机作业少耕播种玉米,选用积温为2500~2700℃的晚熟玉米品种于6-7月播种,9-10月收获,其中深松深度为25cm,玉米苗带整平宽度为6cm,玉米播种深度为3cm,种肥施用深度为10ccm,玉米株距为12cm。

所述小麦玉米周年“双少耕”的栽培方法优选方案,还包括如下步骤:水分管理:小麦进入越冬期,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进行越冬水灌溉,渠道灌溉和管道灌溉相结合,灌溉于小麦行间,灌溉用水量为40m³/亩,小麦拔节期,进行第二次灌溉,渠道灌溉和管道灌溉相结合,灌溉于小麦行间,灌溉用水量为40m³/亩;玉米一次苗期灌溉,灌水量为40m³/亩,玉米进入三叶期和抽雄期,对玉米追氮肥两次,每次追肥量为15公斤/亩。

所述小麦玉米周年“双少耕”的栽培方法优选方案,小麦品种为济麦44号,小麦行距18厘米,播量为15公斤/亩,播深5厘米,播种机型为2bmfqf-6大华免耕覆茬精量播种机,玉米种植品种为郑丹958,密度为4500株/亩,玉米种植分为大小行种植,玉米种植为等行距60cm,播种机采用雷沃2bmeq-4c免耕精量复式播种机。

所述小麦玉米周年“双少耕”的栽培方法优选方案,小麦品种为济麦22号,小麦行距18厘米,播量为12公斤/亩,播深4厘米,播种机型为2bmfqf-6大华免耕覆茬精量播种机,玉米种植品种为济玉1号,密度为4000株/亩,玉米种植分为大小行种植其中大行距为80cm,小行距为30cm,播种机采用雷沃2bmeq-4c免耕精量复式播种机。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所述一种小麦玉米周年“双少耕”栽培方法,并不是简单的将传统的小麦季耕地变成少耕地,而是选用免耕覆茬精量播种机对耕地、播种、养分、灌溉等共同因素优化组合,合理统筹配置,取得周年粮食增产的目的;

通过调整耕作方式,依靠新型少耕精量播种机械,实现黄淮海麦区小麦、玉米光温水肥资源的科学管理,小麦收获后直接少耕播种玉米,玉米季收获后直接少耕播种小麦;

小麦耕作播种由传统的小麦6道作业变为2道作业,简化耕作工序,把深松,苗床整平,播种,施中肥,镇压几道工序一次完成,由传统小麦生产的越冬水、拔节水、灌浆水三次灌水降为越冬水、拔节水两次甚至一次灌水即可;

不仅能够显著提升黄淮海平原小麦玉米周年光温的利用效率,更为重要的是大大降低了生产耕作成本的用量,提高了产量,从而达到省工、环保、增产的效果;

通过更改黄淮麦区小麦玉米体系中传统的重小麦翻耕轻玉米苗层平整的弊端,通过对播种、耕地、养分管理和灌溉多个环节进行共同优化组合进行的一系列改进创新,使得粮食周年增产效果显著。小麦实行少耕后成本下降,与对照相比可增产5%以上,玉米经过少耕,苗床平整后,与对照相比可增产9%以上;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优化小麦、玉米周年生产中的耕作模式光温水管理,选用适当少耕精量播种机,在降低播种工序,节省人力物力,减少灌溉水的情况下满足了作物的光温水肥需求,显著提高了土壤生产力;提高黄淮海地区光温水肥的利用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于2017/2018年度在泰安市岱岳区马庄镇岳洋农业合作社验田进行,该地块土壤为壤土,有灌溉条件,小麦参试品种为济麦44号。于2017年10月10日播种,小麦行距18厘米,播量为10公斤/亩,播深5厘米,播种机型为2bmfqf-6大华免耕覆茬精量播种机,地表整平后,少耕、施肥、播种、镇压一次完成,少耕播种小麦成本在60元/亩。2017年11月下旬至12月初小麦进入越冬期,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左右进行越冬水灌溉,渠道灌溉和管道灌溉相结合,灌溉于小麦行间,灌溉用水量为40m³/亩。2018年3月20日左右进入拔节期,进行第二次灌溉,渠道灌溉和管道灌溉相结合,灌溉于小麦行间,灌溉用水量为40m³/亩。本季小麦于6月12日收获。其后种植玉米。

玉米种植品种为郑丹958,由河南省农科院粮作物所选育,2018年6月13日播种,密度为4500株/亩,玉米种植分为大小行种植,玉米种植为等行距60cm,播种机采用雷沃2bmeq-4c免耕精量复式播种机作业,少耕播种成本在40元/亩。此时恰逢干旱,试验田田间持水量低于70%,因此进行了一次苗期灌溉,灌水量为40立方米/亩。7月18日,玉米进入三叶期,8月10日玉米逐渐进入抽雄期,对玉米追氮肥两次,每次追肥量为15公斤/亩,本季玉米于10月2日收获。

本实施例的对照例如下:

对照例为传统耕作技术地块,面积为600平方米,小麦播种采用精细翻耕地块,6道镇压作业,播种成本大约深耕40元/亩,旋耕整平两遍40元/亩,播前镇压20元/亩,播种20元/亩,小麦的播种日期和品种与上述试验一致,对照例的水分管理方法为小麦周期越冬浇水、拔节期浇水和灌浆浇水,灌溉日期为2017年11月20日越冬期、2018年3月20日拔节期和5月10日灌浆期,渠道灌溉和管道灌溉相结合,灌溉于小麦行间,灌水量分别为60、40和40m³/亩。本季小麦于6月12日收获。玉米采用贴茬播种,直播成本大约40元/亩,播种日期和品种及施肥与上述玉米试验一致,本季玉米于10月7日收获。

本实施例与对照例的试验结果对比如下:

采用本实施例所述一种小麦玉米周年“双少耕”栽培方法下的试验地块小麦产量及产量三要素分别为:亩穗数47.56万,穗粒数32.3,千粒重46.5克,实际产量为546.3千克/亩。

采用对照例传统耕作方式的试验地块小麦产量及产量三要素分别为:亩穗数44.07万,穗粒数31.8,千粒重44.9克,亩产量502.4千克。

通过上述小麦产量及产量三要素的结果比较发现,本实施例的小麦“双少耕”播种耕作成本降低50%的基础上,亩穗数增加了7.9%,产量增加了10.3%。

采用本实施例所述一种小麦玉米周年“双少耕”栽培方法下的试验地块玉米产量及产量三要素分别为亩穗数4419株,穗粒数560.3,千粒重282.5克,亩产量581.1千克。

采用对照例传统栽培技术的试验地块玉米产量及产量三要素分别为:亩穗数3679株,穗粒数559,千粒重280.1克,亩产量520.4千克。

通过上述玉米产量及产量三要素的结果比较发现,本实施例所述玉米“双少耕”栽培方法在播种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取得了亩穗数增加20.11%,产量增加了11.7%的效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于2017/2018年度在山东省德州农业科学院试验田进行,试验田面积2000平方米,该地块有灌溉条件,参试小麦品种为济麦22号(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于2017年10月08日播种,小麦行距18厘米,播量为12公斤/亩,播深4厘米,播种机型为2bmfqf-6大华免耕覆茬精量播种机,地表整平后,少耕、施肥、播种、镇压一次完成,小麦少耕播种成本在60元/亩。2017年11月底—12月初小麦进入越冬期,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左右时进行越冬水灌溉,渠道灌溉和管道灌溉相结合,灌溉于小麦行间,灌溉用水量为40m³/亩。2018年3月20日左右小麦开始进入拔节期,进行第二次灌溉,渠道灌溉和管道灌溉相结合,灌溉于小麦行间,灌溉用水量为40m³/亩。本季小麦于6月18日收获。其后种植玉米。

玉米种植品种为济玉1号,由济南永丰种业有限公司选育,2018年6月16日播种,密度为4000株/亩,玉米种植分为大小行种植其中大行距为80cm,小行距为30cm,播种机采用雷沃2bmeq-4c免耕精量复式播种机作业,玉米少耕播种成本在40元/亩。此时恰逢干旱,试验田田间持水量低于70%,因此进行了一次苗期灌溉,灌水量为40m³/亩。7月3日和8月3日玉米进入三叶期和抽雄期,分别用追肥机追施氮肥肥15公斤/亩于玉米根侧10cm处。本季玉米于9月23日收获。

本实施例的对照例如下:

对照例为传统耕作技术地块,面积为600平方米,小麦播种采用精细翻耕地块,6道镇压作业,播种成本大约深耕40元/亩,旋耕整平两遍40元/亩,播前镇压20元/亩,播种20元/亩,小麦的播种日期和品种与上述试验一致,对照例的水分管理方法为小麦周期越冬浇水、拔节期浇水和灌浆浇水,灌溉日期为2017年11月下旬的越冬期、2018年3月26日拔节期和5月上旬灌浆期,渠道灌溉和管道灌溉相结合,灌溉于小麦行间,灌水量维持在40m³/亩。本季小麦于6月12日收获。玉米采用贴茬播种,直播成本大约40元/亩,播种日期和品种及施肥与上述玉米试验一致,本季玉米于9月23日收获。

本实施例与对照例的试验结果对比如下:

采用本实施例所述一种小麦玉米周年“双少耕”栽培方法下试验地块小麦产量及产量三要素分别为:亩穗数47.89万,穗粒数34.4,千粒重45.9克,实际产量为517.1千克/亩。

采用对照例传统耕作方式的试验地块小麦产量及产量三要素分别为:亩穗数46.2万,穗粒数34.4,千粒重44.0克,亩产量488.6千克。

通过上述小麦产量及产量三要素的结果比较发现,本实施例在小麦亩耕作成本降低50%的基础上,产量增加了5.8%。

采用本实施例所述一种小麦玉米周年“双少耕”栽培方法下的试验地块玉米产量及产量三要素分别为:亩穗数3870株,穗粒数588.4,千粒重295.3克,亩产量544.3千克。

采用对照例传统栽培技术的试验地块玉米产量及产量三要素分别为:亩穗数3588株,穗粒数581.5,千粒重283.3克,亩产量488.8千克。

通过上述玉米产量及产量三要素的结果比较发现,本发明所述管理方法在玉米播种成本不变条件下,改变播种耕作方式,玉米产量增加了11.4%。

由此可见,本发明并非简单的将传统小麦翻耕、玉米贴茬直播改为小麦玉米双少耕,而是在结合黄淮海麦区气候条件的基础上,深入匹配小麦、玉米的光温水肥规律与耕作方式特性,在播种生产成本显著降低的情况下满足了作物的耕作需求,显著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