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收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99131发布日期:2020-01-03 12:47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联合收割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具备对收割到的谷粒进行储存的谷粒箱的联合收割机。

本发明还涉及具备储存谷粒的谷粒箱和位于所述谷粒箱的后侧并将储存在所述谷粒箱中的谷粒向上方输送的纵向输送装置的联合收割机。



背景技术:

以往,谷粒箱为将谷粒储存在由形成为箱状的壁体所封闭的储存空间中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以往,以与谷粒箱的侧壁的后部相连的状态设置覆盖纵向输送装置的横向侧面的后部罩,该后部罩以位置固定状态设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8476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现有结构中,谷粒箱由于以关闭为箱状的状态形成有空间,因此存在以下缺点:难以进行箱内部的维护作业,例如在收割作业结束之后,将附着堆积在储存空间的内部壁面的尘埃和残留谷粒去除的清扫作业等。为了能够进行维护作业,例如采用过在谷粒箱的上表面的一部分形成由可开闭的盖体封闭的开口,能够通过该开口从谷粒箱的上方侧进行作业的手段,但这种手段对于大型的谷粒箱,难以从上方侧进行作业。

因此,为了消除这样的缺点,可以考虑使谷粒箱的侧部能够较大地敞开的结构。在采用这样使侧部较大地敞开的结构的情况下,担心谷粒从其开闭部分漏出等。

因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希望能够在可容易地进行谷粒箱的内部的维护作业的同时,减少谷粒在谷粒箱为可存储状态时漏出等风险。

另外,在上述现有结构中,由于后部罩以位置固定状态设置,因此例如在对纵向输送装置进行清扫或检查等作业的情况下,或者在使谷粒箱向横向外侧摆动开放而对机体内部进行检查等情况下,存在难以进行这样的维护作业的不利之处。

因此,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希望在收割作业时良好地覆盖纵向输送装置的横向侧面,同时容易对谷粒箱和纵向输送装置等进行维护作业。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第一方面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手段。

一种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具备在内部的储存空间中储存谷粒的谷粒箱,所述谷粒箱的侧板以能够绕纵轴心转动的方式支承于箱本体部,所述侧板被设为,通过绕所述纵轴心转动,能够在将形成于所述箱本体部的侧部的开口封闭而能够储存谷粒的关闭状态和使所述储存空间通过所述开口向外部敞开的打开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箱本体的所述开口的周缘,以向内周侧突出的状态设置有密封部件,在所述侧板上,设置有与设置于所述储存空间内的被卡止部件卡止而将所述侧板锁定在所述关闭状态的锁定件,所述锁定件被设为,能够伴随着所述侧板从所述打开状态切换到所述关闭状态,而通过所述开口向所述储存空间内进入至与所述被卡止部件对应的位置,在从箱内侧与所述密封部件中的供所述锁定件通过的部分相邻的位置,设置有限制所述锁定件向箱内侧进入的限制部。

根据本发明,在进行收割作业时,通过将谷粒箱的侧板切换到关闭状态,能够将收割到的作物储存在谷粒箱内部的储存空间。当收割作业结束时,通过将谷粒箱的侧板切换到打开状态,可使储存空间通过形成于侧部的开口而向外部敞开,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清扫等维护作业。

由于在箱本体的开口的周缘设置有密封部件,而且能够利用锁定机构锁定在关闭状态,因此不存在谷粒从侧板和箱本体的间隙漏出、或雨水侵入到内部等缺点,能够良好地储存谷粒。而且,由于锁定件在密封部件的附近通过,因此存在锁定件与密封部件接触而带来损伤的风险。但是,由于在从箱内侧与密封部件中供锁定件通过的部分相邻的位置设置有限制部,因此锁定件被限制部阻挡,不会直接通过以使密封部件破损。即使存在密封部件被锁定件和限制部夹住的情况,仅被夹住的话,损伤的风险也较小。其结果,能够防止密封部件损伤,可在侧板被锁定在关闭状态的状态下避免谷粒漏出或雨水侵入到内部,从而维持能够良好地储存谷粒的状态。

因此,能够在可容易地进行谷粒箱的内部的维护作业的同时,减少谷粒在谷粒箱为可存储状态时漏出等风险。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限制部跨设到所述密封部件的上方。

根据本结构,即使在锁定件从密封部件的上方侧向下方移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限制部阻挡锁定件,因此能够防止锁定件直接与密封部件碰撞而损伤。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限制部是所述被卡止部件向上方延伸而形成的。

根据本结构,为了使锁定件起到卡止作用,有效地利用设置于箱本体侧的被卡止部件,通过将该被卡止部件向上方延伸而形成限制部。其结果,不需要与被卡止部件分体地设置用于构成限制部的专用部件,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来应对。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被卡止部件利用联接件在外插套环的状态下连结固定于所述箱本体的形成有所述开口的壁部。

根据本结构,通过夹设直径比联接件大的套环,即使力在横向上作用于被卡止部件,也能够通过利用大径的套环在尽可能大的范围进行阻挡支承来防止联接件和被卡止部件等的变形和损伤。

为了解决上述第一方面的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以下手段。

一种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具备在内部的储存空间中储存谷粒的谷粒箱,所述谷粒箱的侧板以能够绕纵轴心转动的方式支承于箱本体部,所述侧板被设为,通过绕所述纵轴心转动,能够在将形成于所述箱本体部的侧部的开口封闭而能够储存谷粒的关闭状态和使所述储存空间通过所述开口向外部敞开的打开状态之间切换,所述联合收割机具备将所述侧板的位置保持在所述关闭状态的位置保持机构,所述位置保持机构具备设于所述箱本体部及所述侧板中的一方的多个卡止部和以与多个所述卡止部对应的状态设于所述箱本体部及所述侧板中的另一方的多个被卡止部,所述联合收割机具备将多个所述卡止部一起相对于所述被卡止部切换操作为卡止状态和卡止解除状态的操作件,在所述多个卡止部中的特定卡止部处于所述卡止状态和所述卡止解除状态之间的边界位置时,所述特定卡止部以外的其他卡止部处于所述卡止状态和所述卡止解除状态之间的边界位置或者与所述卡止解除状态对应的位置,当在所述特定卡止部位于比所述边界位置更靠所述卡止状态侧的位置的状态下使所述侧板从所述打开状态向所述关闭状态侧移动时,在所述其他卡止部和与该其他卡止部对应的所述被卡止部抵接之前,所述特定卡止部和与该特定卡止部对应的所述被卡止部抵接。

根据本发明,在进行收割作业时,通过将谷粒箱的侧板切换到关闭状态,能够将收割到的作物储存在谷粒箱内部的储存空间。当收割作业结束时,通过将谷粒箱的侧板切换到打开状态,可使储存空间通过形成于侧部的开口而向外部敞开,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清扫等维护作业。

将侧板的位置保持在关闭状态的位置保持机构由于是设置于箱本体部及侧板中的一方的多个卡止部和设置于箱本体部及侧板中的另一方的多个被卡止部分别卡止,从而在多个位置进行卡止保持的结构,因此能够使侧板的位置可靠地保持在关闭状态。而且,通过对操作件进行操作,能够将多个卡止部一起切换到卡止状态或卡止解除状态,能够伴随着侧板的开闭,高效地进行同于保持位置的操作。

当设置于侧板的卡止部或被卡止部伴随着侧板的关闭操作而通过开口进入到箱本体部的内部,与配对的被卡止部或卡止部卡合时,能够使侧板相对于开口以不产生间隙的方式保持位置。

但是,如果卡止部没有可靠地切换到卡止状态,则存在以下风险:卡止部与开口的缘部抵接而使缘部变形或使卡止部损伤,导致位置保持变得不充分,在关闭状态时无法保证密闭状态。

因此,在本发明中,在多个卡止部中的特定卡止部处于卡止状态和卡止解除状态之间的边界位置时,特定卡止部以外的其他卡止部处于卡止状态和卡止解除状态之间的边界位置或与卡止解除状态对应的位置。也就是说,如果特定卡止部处于边界位置或卡止解除状态,则其他卡止部总是变为卡止解除状态。如果在特定卡止部位于卡止状态侧的状态下使侧板从打开状态向关闭状态侧移动,则特定卡止部和与该特定卡止部对应的被卡止部抵接,因此侧板无法进一步移动,故而能够牵制设置于侧板的其他卡止部通过开口进入到箱本体部的内部。

其结果,只要不是多个卡止部全部为卡止解除状态的状态,就无法将侧板从打开状态切换到关闭状态,因此不存在设置于侧板的卡止部或被卡止部与开口的周缘部干涉而损伤等风险,能够良好地进行侧板在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的切换操作以及在关闭状态下的位置保持,能够良好地储存收割到的谷粒。

因此,能够在可容易地进行谷粒箱的内部的维护作业的同时,减少谷粒在谷粒箱为可存储状态时漏出等风险。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特定卡止部设于所述侧板的中央侧部位,所述其他卡止部设于所述侧板的外周侧部位。

根据本结构,特定卡止部是在侧板的中央侧部位即开口的中央侧与被卡止部卡止的结构,因此在将侧板从打开状态向关闭状态切换时,侧板侧的特定卡止部或被卡止部不会与开口的周缘部抵接而损伤。其他卡止部设于侧板的外周侧部位,因此通过使其他卡止部和与该其他卡止部对应的被卡止部卡止,能够使侧板相对于开口以不产生间隙的方式保持位置。

在侧板从打开状态向关闭状态侧移动时,位于开口的中央侧的特定卡止部先于其他卡止部进行抵接,从而能够避免处于离开口的周缘部近的位置的其他卡止部与周缘部干涉。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联合收割机具备与所述操作件以一体地转动自如的方式连结的转动轴,所述特定卡止部由与所述转动轴以一体地转动自如的方式连结且具有大致u字状的卡止槽的构状部件构成,并且,所述特定卡止部构成为,通过对所述操作件进行转动操作,能够在与对应的所述被卡止部钩挂卡止的卡止状态和解除卡止的卡止解除状态之间切换。

根据本结构,当侧板位于关闭状态时,通过对操作件进行转动操作,能够使由钩状部件构成的特定卡止部钩在被卡止部上,从而切换到卡止状态。当在特定卡止部位于卡止状态侧的状态下使侧板从打开状态向关闭状态侧移动时,特定卡止部先于其他卡止部与被卡止部抵接。由于特定卡止部是钩状部件,因此特定卡止部在与被卡止部抵接时,在相对于卡止状态较大地后退的位置处与被卡止部抵接。其结果,能够在其他卡止部和被卡止部抵接之前的期间以隔开较大距离的状态使侧板停止移动,能够可靠地避免其他卡止部和开口的周缘部干涉。而且,还存在以下优点:由特定卡止件的抵接引起的振动会经由转动轴传递到操作件,对操作件进行手握操作的作业者容易通过感觉来了解特定卡止部和被卡止部的抵接状态。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其他卡止部由杆构成,所述杆被支承为能够在沿着所述侧板的板面的方向上移动,所述其他卡止部通过伴随着所述转动轴的转动而向所述侧板的外周侧移动,变为与所述被卡止部卡止的卡止状态,通过伴随着所述转动轴的转动而向所述侧板的中央侧移动,变为解除与所述被卡止部之间的卡止的卡止解除状态。

根据本结构,在侧板从打开状态向关闭状态侧移动时,由杆构成的其他卡止部在通过开口之后,通过向侧板的外周侧移动而与被卡止部卡止。另外,其他卡止部能够通过向中央侧移动而解除卡止。在这样的结构中,在侧板从打开状态向关闭状态侧移动时,其他卡止部不需要较大地进入到箱本体部的内部,即使通过较少的进入量也能够成为良好的卡止状态。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转动轴设置于所述侧板的上下中间位置,所述其他卡止部具备上杆、下杆和天平臂,所述上杆位于所述转动轴的上侧,所述下杆位于所述转动轴的下侧,所述天平臂伴随着所述转动轴的转动而使所述上杆和所述下杆沿上下方向相互向相反方向移动。

根据本结构,当位于侧板的上下中间位置的转动轴转动时,经由天平臂使上杆向上方移动且使下杆向下方移动。上杆与设置于开口的上侧的周缘部的被卡止部卡止,下杆与设置于开口的下侧的周缘部的被卡止部卡止。通过在开口的上下两侧进行卡止,能够使侧板相对于箱本体部可靠地进行位置保持。

由于在上下中间位置设置转动轴和与该转动轴连结的操作件,因此作业者在从机体外侧操作时,容易进行操作。

为了解决上述第二方面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手段。

一种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具备:谷粒箱,其储存谷粒;纵向输送装置,其位于所述谷粒箱的后侧,并将储存在所述谷粒箱中的谷粒向上方输送;后部罩,其以与所述谷粒箱的侧壁的后部相连的状态设置,且覆盖所述纵向输送装置的横向侧面;所述后部罩构成为能够绕纵向轴心相对于所述侧壁在覆盖所述纵向输送装置的横向侧面的关闭状态和使所述纵向输送装置的横向侧面敞开的打开状态之间摆动,所述联合收割机具备将所述后部罩锁定在所述关闭状态的锁定机构。

根据本发明,在收割作业时,通过事先将后部罩切换为关闭状态并利用锁定机构锁定,以与谷粒箱的侧壁的后部相连且覆盖纵向输送装置的状态固定后部罩的位置。其结果,不存在后部罩因机体振动等而错误地变为打开状态等风险,能够良好地进行收割作业。而且,例如在对纵向输送装置进行清扫或检查等维护作业的情况下,通过将后部罩切换到打开状态,使纵向输送装置的横向侧面敞开,能够良好地进行作业。或者,在使谷粒箱摆动开放至横向外侧而对机体内侧进行检查等维护作业的情况下,通过在首先将后部罩切换到打开状态的状态下使谷粒箱摆动,能够在使谷粒箱摆动时避免后部罩与纵向输送装置干涉或阻碍谷粒箱摆动,能够良好地进行作业。

因此,能够在收割作业时良好地覆盖纵向输送装置的横向侧面,同时容易对谷粒箱和纵向输送装置等进行维护作业。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锁定机构基于将所述后部罩向所述关闭状态的摆动操作而自动地切换到锁定状态。

根据本结构,当使后部罩从打开状态向关闭状态摆动时,自动地切换到锁定状态,因此不存在作业者忘记锁定后部罩等缺点,能够将后部罩的位置可靠地保持在关闭状态。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锁定机构具备设于所述后部罩及所述侧壁中的一方的弹性卡止部件和设于所述后部罩及所述侧壁中的另一方的被卡止部,伴随着所述后部罩从所述打开状态向所述关闭状态摆动,所述弹性卡止部件一边发生弹性变形一边越过所述被卡止部而与所述被卡止部卡止,从而使所述锁定机构切换到所述锁定状态。

根据本结构,当后部罩从打开状态向关闭状态摆动时,弹性卡止部件一边弹性变形一边移动以越过被卡止部。当弹性卡止部件越过被卡止部时,弹性卡止部件与被卡止部卡止而被限制向原方向返回,成为被锁定在该位置处的状态。此外,当对弹性卡止部件作用发生弹性变形的程度的返回力时,弹性卡止部件能够越过被卡止部向原方向移动而解除锁定。

因此,锁定机构是具备弹性变形部件和容许其越过的程度的简单结构的被卡止部的结构,能够以结构简单的低成本的锁定机构来应对。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后部罩具备与所述侧壁的后端相连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横侧罩部和与所述横侧罩部的后端相连且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后侧罩部,所述横侧罩部的前端以能够绕所述纵向轴心摆动的方式枢转支承连结于所述侧壁。

根据本结构,后部罩能够利用横侧罩部覆盖纵向输送装置的横向侧面并利用与该横侧罩部的后端相连的后侧罩部覆盖纵向输送装置的后侧,能够良好地覆盖纵向输送装置的朝向外侧的区域。

由于横侧罩部的前端枢转支承连结于谷粒箱的侧壁,因此能够在不变更谷粒箱的姿态的情况下仅使后部罩转动,此时,横侧罩部和后侧罩部一体地转动而能够使纵向输送装置较大地向外侧敞开。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联合收割机具备保持所述关闭状态的所述后部罩的上下方向位置的上下位置保持机构。

根据本结构,后部罩在被切换为关闭状态时,被上下位置保持机构保持上下位置。因此,后部罩被锁定机构锁定在上下位置被保持的状态,因此在关闭状态下,能够不松动地以适当姿态良好地进行保持。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上下位置保持机构具备形成于所述后部罩及所述侧壁中的一方且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长孔和位于所述后部罩及所述侧壁中的另一方且插入所述长孔的销,伴随着所述后部罩从所述打开状态向所述关闭状态的摆动操作,所述销切换到向所述长孔插入的状态。

根据本结构,当对后部罩从打开状态向关闭状态进行摆动操作时,伴随于此,切换到向设置于后部罩及侧壁中的一方的长孔中插入设置于后部罩及侧壁中的另一方的销的状态。长孔由于沿水平方向延伸,因此容许销伴随着摆动操作而卡入,并且,当销被插入到长孔时,通过它们的卡合来保持后部罩相对于侧壁的上下位置。

因此,即使后部罩想要因机体振动等而上下移动,也能够限制上下移动而保持在正确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整体侧视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整体俯视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谷粒箱的立体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维护状态的谷粒箱的立体图。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谷粒箱的纵剖主视图。

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谷粒箱的横剖俯视图。

图7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从打开状态向关闭状态切换时的开闭壁部的纵剖主视图。

图8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关闭状态的开闭壁部的纵剖主视图。

图9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开闭壁部的前部上部的立体图。

图10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整体侧视图。

图11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整体俯视图。

图12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谷粒箱的立体图。

图13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维护状态的谷粒箱的立体图。

图1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谷粒箱的纵剖主视图。

图1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谷粒箱的横剖俯视图。

图1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从打开状态向关闭状态切换时的开闭壁部的纵剖主视图。

图1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关闭状态的开闭壁部的纵剖主视图。

图1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开闭壁部的前部上部的立体图。

图1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上侧杆和引导保持部件的卡止状态的纵剖主视图。

图2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辅助架体的安装状态的纵剖主视图。

图2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开闭壁部的打开状态下的保持用部件的支承构造的横剖主视图。

图22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操作件配设部的纵剖侧视图。

图23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图13的xiv-xiv线剖视图。

图2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图13的xv-xv线剖视图。

图2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盖体的支承构造的立体分解图。

图26是第三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整体侧视图。

图27是第三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整体俯视图。

图28是第三实施方式的谷粒箱的后视图。

图29是第三实施方式的谷粒箱的立体图。

图30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维护状态的谷粒箱的立体图。

图31是第三实施方式的谷粒箱的纵剖主视图。

图32是第三实施方式的谷粒箱的横剖俯视图。

图33是第三实施方式的打开状态的后部罩的立体图。

图34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关闭状态的后部罩配设部的横剖俯视图。

图35是第三实施方式的打开状态的后部罩配设部的横剖俯视图。

图36是第三实施方式的下部罩的侧视图。

图3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具备限制部件的形式的安装状态的剖视图。

图38是第三实施方式的谷粒箱的下部的纵剖主视图。

图39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谷粒箱和后部罩的姿态切换状态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7谷粒箱

31侧板

32箱本体部

35开口

69锁定件

70被卡止部件

81密封部件

82限制部

83联接件

84套环

<第二实施方式>

7谷粒箱

31侧板

32箱本体部

35开口

40被卡止部

63特定卡止部

64操作件

66转动轴

69其他卡止部(杆)

70被卡止部

77天平臂

<第三实施方式>

7谷粒箱

17纵向输送装置

31侧壁

97后部罩

97a横侧罩部

97b后侧罩部

101锁定机构

102弹性卡止部件

103被卡止部

110上下位置保持机构

111销

112长孔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应用于半喂入型的联合收割机的情况进行说明。

〔整体结构〕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发明的联合收割机在利用左右一对履带行驶装置1进行自行行驶的行驶机体2的前部,设置有对植立谷秆进行割取的割取部3。在行驶机体2的前部右侧,设置有周围被舱体4覆盖的驾驶部5。在驾驶部5的后方,以沿横向排列的状态配备有对利用割取部3割取到的谷秆进行脱粒处理的脱粒装置6和对通过脱粒处理而获得的谷粒进行储存的谷粒箱7。谷粒箱7位于机体右侧,脱粒装置6位于机体左侧。也就是说,驾驶部5位于谷粒箱7的前方。在驾驶部5中的驾驶座8的下方设置有发动机e。在行驶机体2的后部且谷粒箱7的后方,设置有将储存在谷粒箱7中的谷粒排出到机体外部的谷粒排出装置9。在脱粒装置6的后部,设置有用于对排出秸秆进行粉碎处理的秸秆处理装置20。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定义机体的前后方向时,沿着作业状态下的机体行进方向进行定义,在定义机体的左右方向时,在沿机体行进方向进行观察的状态下定义左右。即,在图1以及图2中利用附图标记“f”表示的方向是机体前侧,在图1以及图2中利用附图标记“b”表示的方向是机体后侧。在图2中利用附图标记“l”表示的方向是机体左侧,在图2中利用附图标记“r”表示的方向是机体右侧。

割取部3具备分禾器10、多个扶禾装置11、推子型的割取装置12、纵向输送装置13等,分禾器10对成为割取对象的植立谷秆的茎根进行分禾引导,扶禾装置11对被分禾后的植立谷秆扶起为纵向姿态,割取装置12切断被扶起的种植谷秆的茎根,纵向输送装置13一边对割取谷秆进行姿态变更以使其从纵向姿态逐渐变为横倒姿态,一边将割取谷秆输送到后方并供给到脱粒装置6。纵向输送装置13的上侧被防尘罩14覆盖。

虽然未图示,但脱粒装置6一边利用脱粒输送链对被供给的割取谷秆的茎根侧进行夹持输送,一边在脱粒室中对穗梢侧进行捋撸处理以进行脱粒处理。经过脱粒处理后的处理物在下方的分选部中被分选为谷粒和秸秆屑等。谷粒在通过未图示的一次处理物输送绞龙被输出到脱粒装置6的横向右侧外部之后,通过纵向送谷装置15仰送而被输送到谷粒箱7的内部。谷粒箱7对从脱粒装置6送入的谷粒进行储存。之后,存储在谷粒箱7中的谷粒通过谷粒排出装置9被输出到外部。

在谷粒箱7的底部设置有底部绞龙16,该底部绞龙16绕前后方向轴心旋转而将储存的谷粒向机体后部侧输送。谷粒排出装置9具备:作为纵向输送装置的纵向输送绞龙17,其接收从底部绞龙16输出的谷粒,并将该谷粒向上方输送;横向输送绞龙19,其将谷粒从与该纵向输送绞龙17的上端部相连的基端部向横向输送到前端部的排出口18。

对支承结构将不进行详述,但谷粒箱7被支承为箱整体能够绕纵向输送绞龙17的旋转轴心即纵向轴心x摆动。也就是说,谷粒箱7被以能够绕纵向轴心x摆动的方式支承为能够在图1、图2所示的收纳于机体内侧的通常的储存状态和图1、图2所示的摆动伸出到机体横侧外部的维护状态之间切换。谷粒箱7在储存状态下通过未图示的位置保持机构来保持姿态。

纵向送谷装置15在利用绞龙输送装置28将谷粒仰送到上端部附近之后,利用设于上端部的输出叶片24将谷粒通过形成于谷粒箱7的开口部25向箱内侧释放。

〔谷粒箱〕

接下来,对谷粒箱7进行说明。

如图4、图6、图7所示,谷粒箱7以分别具有前后左右的侧面的状态包围周围而形成谷粒的储存空间q。构成谷粒箱7的右侧面的右侧壁部30中的一部分(后述的开闭壁部31)被设为能够在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切换,关闭状态是将储存空间q封闭而能够储存谷粒的状态,打开状态是使储存空间q向外部敞开而使作业者能够接近储存空间q的状态。

谷粒箱7的除了右侧面的其他侧面、即前侧面、后侧面、左侧面、上侧面分别由以全部连在一起的方式连结的状态的壁部件形成,构成箱本体部32。如图6所示,在箱本体部32中的左侧壁部33上,形成有用于以使纵向送谷装置15进入的状态配备纵向送谷装置15的凹入部34。

谷粒箱7的右侧壁部30处于面向行驶机体2的横向右侧外部的状态。右侧壁部30能够使从上部到下部且从前部到后部的范围的区域敞开。即,如图4所示,在右侧壁部30上,以使从上部到下部且从前部到后部的范围的区域敞开的方式,以较大地敞开的状态形成有开口35。构成为利用开闭自如的开闭壁部31(侧板的一个例子)将以此方式较大地敞开的开口35封闭,从而在内部形成储存空间q。

如图4所示,右侧壁部30具备开闭壁部31和包围开口35的周围的框状部分36,框状部分36与其他侧面连结,构成箱本体部32的一部分。如图5所示,通过使开闭壁部31切换到储存状态,并如后述那样使开闭壁部31和框状部分36一体地连结,从而构成右侧壁部30。

如图4所示,开闭壁部31以能够绕位于谷粒箱7的后方的纵轴心y1摆动开闭的方式支承于箱本体部32。在箱本体部32的后侧壁部38的右侧端部,沿上下方向隔开间隔地设置有两个转动支承部39,利用该转动支承部39,构成绕纵轴心y1摆动自如地支承开闭壁部31的结构。

接下来,对箱本体部32的用于增强强度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4、图6所示,设置有横跨箱本体部32的前部和后部沿机体前后方向延伸的前后朝向架40。前后朝向架40形成为圆筒状,以横跨箱本体部32的前侧壁部41和后侧壁部42延伸的状态设置。前后朝向架40以位于谷粒箱7内部的机体右侧端部的上下中间部的状态设置。

在前后朝向架40的比前后中央部更靠前侧的位置以及比前后中央部更靠后侧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由圆棒材构成的第一辅助架45,第一辅助架45将前后朝向架40和安装于左侧壁部33的支架44连结。

如图4所示,设置有用于在开闭壁部31位于打开状态时将其保持为打开状态的开度保持件31。开度保持件46是两端弯曲的棒状部件,其一端部(支承端)保持于支承板47,另一端部(自由端)向安装于箱本体部32的框状部分36的连结件48的孔(参照图4的假想线)中插入。由此,开度保持件46将开闭壁部31保持为打开状态。在不使用时,如图4中实线所示,开度保持件46被未图示的夹紧部件以下垂姿态保持。

另外,设置有用于防止开闭壁部31打开到规定角度(例如90度)以上的敞开防止线50。敞开防止线50是金属制的软线,其一端部与箱本体部32的连结件48连接,另一端部与设于开闭壁部31的销53连接。此外,在利用开度保持件46保持的状态和开闭壁部31关闭的状态下,敞开防止线50为松弛状态。

在利用开度保持件46或敞开防止线50将开闭壁部31保持于打开状态时,例如在风等导致对开闭壁部31进一步向敞开方向施加过大的力时,箱本体部32的连结开度保持件46或敞开防止线50的框状部分36有可能发生变形。因此,设置了以下的第二辅助架体54。

如图5所示,第二辅助架体54由带板构成,跨设连结在连结后部侧的第一辅助架体45的左侧壁部33侧的支架44和框状部分36侧的连结件48之间。通过该第二辅助架体54,在对开闭壁部31进一步向敞开方向施加过大的力的情况下,阻止过大的力导致箱本体部32侧的变形。

接下来,对开闭壁部31的用于增强强度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开闭壁部31在沿前后方向进行观察时形成为平缓的圆弧状。如图4、图5所示,在开闭壁部31的箱内侧的上部侧部位设置有上部侧增强部56。上部侧增强部56的上部支承体57在前后方向整个区域内与开闭壁部31的壁面一体地连结而构成方筒状的增强部,上部支承体57是将板材弯折为大致u字形剖面而形成的,且沿前后方向延伸。

在开闭壁部31的箱内侧的下部侧部位设置有下部侧增强部59。下部侧增强部59是将第一增强体59a和平板状的第二增强体59b连结为大致筒状而构成的,第一增强体59a是将板材弯折为大致u字形而形成的(参照图8)。下部侧增强部59在前后方向整个区域与开闭壁部31的壁面一体地连结。如图6所示,在开闭壁部31的后部侧端部,设置有用于经由上下两侧的转动支承部39支承整个开闭壁部31的方筒状的纵向增强部58(参照图6)。

在开闭壁部31的箱内侧,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横跨上部侧增强部56和下部侧增强部59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纵向支承板。具体而言,如图4、图6所示,作为纵向支承板,分别设置有位于开闭壁部31的前部侧端部的第一纵向支承板60、位于比前部侧端部向后部侧靠近设定宽度的部位的第二纵向支承板61、位于前后中间部的第三纵向支承板62。多个纵向支承板60、61、62分别由l字形剖面的板体构成,与开闭壁部31的箱内侧的侧面一体地连结。上部侧增强部56横跨开闭壁部31的前后方向的整个宽度设置。下部侧增强部59从第二纵向支承板61跨设到后侧端部。

接下来,对用于将开闭壁部31与箱本体部32连结的连结构造进行说明。

在开闭壁部31上,设置有与前后朝向架40卡止的卡止部件63。通过对操作杆64进行摆动操作,能够在卡止部件63与前后朝向架40钩挂卡止的卡止状态和解除卡止的解除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操作。卡止部件63由具有大致u字状的卡止槽65的钩状部件构成。

如图4、图6所示,设置有通过对操作杆64进行摆动操作而一体转动的转动轴66,卡止部件63以一体地转动自如的方式与转动轴66连结。通过伴随着操作杆64的摆动操作的转动轴66的转动,使卡止部件63在卡止状态和解除状态之间切换。

转动轴66以横跨开闭壁部31的前后中间部和前部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状态设置在开闭壁部31的箱内侧的附近位置。转动轴66分别在形成于第二纵向支承板61和第三纵向支承板62的贯穿孔(未图示)中穿过,从而被第二纵向支承板61和第三纵向支承板62转动自如地支承。

以位于转动轴66的前侧端部且位于第一纵向支承板60和第二纵向支承板61之间的状态设置有操作杆64。如图1所示,在开闭壁部31中,在第一纵向支承板60和第二纵向支承板61之间的与操作杆64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开口67。开口67能够在被可沿上下方向滑动的盖体68(参照图6)覆盖的状态和敞开的状态之间切换。当将盖体68向上方滑动时,变为操作杆64通过开口67面向外部的状态,变为作业者可从机体外部进行手动操作的状态。

如图5、图8所示,当操作杆64被切换到位于开闭壁部31的内部的纵向姿态时,卡止部件63与前后朝向架40卡止,使储存状态的开闭壁部31的摆动侧端部和箱本体部32连结。如图7所示,当以手动方式将操作杆64通过开口67牵拉操作到外侧,从而使操作杆64被切换到向外部倾倒的倾斜姿态时,卡止部件63相对于前后朝向架40的卡止被解除,使得开闭壁部31的摆动侧端部和箱本体部32的连结被解除。

在该谷粒箱7中,设置有用于将开闭壁部31的位置保持在储存状态并将开闭壁部31向箱本体部32侧拉近以消除间隙从而提高储存空间的封闭性的结构。

以下,对该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4、图5所示,在开闭壁部31上设置有作为锁定件的多个杆69,杆69被支承为仅能沿上下方向移动,并且以能够伴随着转动轴66的转动而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与转动轴66连动地连结,在箱本体部32上设置有多个作为被卡止部件的引导保持部件70。

在引导保持部件70的与箱本体部32的开口35的内周侧对应的部位,形成有越向内周侧则越向外侧倾斜的倾斜部71。在引导保持部件70的与开口35的外周侧对应的部位,从倾斜部71以与其连在一起的状态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阻挡保持部72。进一步来说,上侧的引导保持部件70在下部形成有倾斜部71,在上部形成有阻挡保持部72。下侧的引导保持部件70在上部形成有倾斜部71,在下部形成有阻挡保持部72。

当操作杆64从倾斜姿态切换操作到纵向姿态以使卡止部件63变为卡止状态时,杆69被引导保持部件70的倾斜部71滑动引导,将开闭壁部31向箱本体部32侧拉近。当操作杆64切换到纵向姿态时,杆69被阻挡保持部72阻挡,维持将开闭壁部31向箱本体部32侧拉近的状态。

进一步来说,在从侧面观察时,在与转动轴66的前后两端部对应的开闭壁部31的上部侧部位及下部侧部位,设置有仅能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总计四根杆69。如图4、图5所示,位于上侧的两根上侧的杆(上杆)69以贯穿分别形成于上部侧支承部件73及上部侧增强部56的贯穿孔的状态设置,并被支承为仅能沿上下方向移动。位于下侧的两根杆(下杆)69被下部侧支承部件74支承为仅能沿上下方向移动,下部侧支承部件74在从前后方向观察时形成为大致u字形,且形成有供杆69贯穿的贯穿孔。

如图4、图5所示,在转动轴66的前后两侧端部,连结有一体转动的作为天平臂的操作体77。操作体77在长度方向的一侧端部经由连杆部件78枢转支承连结有上侧的上杆69。操作体77在长度方向的另一侧端部经由连杆部件78枢转支承连结有下侧的杆69。转动轴66伴随着操作杆64的操作而转动,经由操作体77和连杆部件78使杆69沿上下方向滑移。

如图4所示,在箱本体部32的框状部分36的供杆69滑移的部位设置有多个引导保持部件70。位于上侧的两个引导保持部件70设于框状部分36上的靠箱外侧的部位。位于下侧的两个引导保持部件70设于框状部分36上的靠箱内侧的部位。位于上侧的两个引导保持部件70具备倾斜面,该倾斜面的下端部位于远离框状部分36的一侧,且越向上方则越靠近框状部分36。位于下侧的两个引导保持部件70具备倾斜面,该倾斜面的上端部位于远离框状部分36的一侧,且越向下方则越靠近框状部分36。

位于上侧的两个引导保持部件70被设为,通过相对于框状部分36变更螺杆轴79在螺母80上的紧固位置,能够变更调节该两个引导保持部件70在箱本体部32和开闭壁部31的接近远离方向上的位置。关于位于下侧的两个引导保持部件70的安装构造,详见后述。

当操作杆64被切换到纵向姿态时,经由操作体77和连杆部件78,使上侧的杆69向上方移动,且使下侧的杆69向下方移动。上侧的杆69被设置于箱本体部32的上侧的引导保持部件70滑动引导,下侧的杆69被设置于箱本体部32的下侧的引导保持部件70滑动引导。通过杆69和引导保持部件70的滑动引导,开闭壁部31和箱本体部32相对位移,使开闭壁部31被向靠近箱本体部32的方向拉近。其结果,变为开闭壁部31和箱本体部32的开口35的周围的框状部分36紧密接触的状态。

在开闭壁部31和框状部分36的开口35的周缘部之间的接触部位设置有密封部件81。特别是,如图4所示,在开口35的周缘部中的下侧缘部和摆动外周侧的缘部设置有密封部件81,该密封部件81由弹性变形量较大而能够提高密闭性的橡胶制的密封条构成。

如图7所示,上述的密封条型的密封部件81以向内周侧突出的状态设置于箱本体部32的开口35的周缘。而且,在开闭壁部31从维护状态(打开状态)切换到储存状态(关闭状态)时,能够避免下侧的杆69与密封部件81接触而破损。

即,下侧的杆69被设为,能够伴随着开闭壁部31从维护状态(打开状态)切换到储存状态(关闭状态),而通过开口35向储存空间内进入至与引导保持部件70对应的位置。而且,如图7所示,在从箱内侧与密封部件81中的供杆69通过的部分相邻的位置,设置有限制杆69向箱内侧进入的限制部82。限制部82是位于下侧的两个引导保持部件70向上方延伸而一体地形成的,上部的倾斜部71以与密封部件81的上方重叠的方式设置,且跨设到密封部件81的上方。

当这样构成时,在开闭壁部31从维护状态(打开状态)向储存状态(关闭状态)摆动时,即使下侧的杆69没有充分上升而在与密封部件81抵接的状态下摆动,下侧的杆69也会被限制部82阻挡,开闭壁部31无法进一步摆动,因此停止摆动操作。此时,虽然密封部件81为被下侧的杆69和限制部82夹持的状态,但夹持状态马上就会解除,因此不存在密封部件81损伤的风险。

另外,在开闭壁部31向储存状态(关闭状态)摆动时,即使在开闭壁部31比限制部82更靠上方的情况下,也存在以下情况:开闭壁部31没有充分关闭,下侧的杆69在位于密封部件81的上方的状态下停止,并这样进行锁定操作。该情况下,当下侧的杆69向下方滑动时,首先会碰到位于密封部件81的上方的限制部82,可避免与密封部件81抵接。

如图7所示,在向引导保持部件70和框状部分36之间夹设有直径比作为联接件的螺杆轴83大的套环84的状态下,通过螺杆轴83和螺母85进行紧固而使位于下侧的两个引导保持部件70连结固定于框状部分36。通过像这样夹设大径的套环84,即使力在横向上作用于沿上下方向较长延伸的引导保持部件70,也能够通过利用大径的套环84在较大范围内进行阻挡支承来防止螺杆轴83和引导保持部件70等的变形和损伤。

在套环84和框状部分36之间,夹设有间隙调节用的垫片86。通过改变垫片86的片数,能够调整引导保持部件70在螺杆轴83的轴心方向上的位置。

在上述的结构中,如图7所示,当操作杆64被切换到倾斜姿态时,卡止部件63变为解除状态,伴随于此,上侧的杆69向下方移动而解除与引导保持部件70的卡合,下侧的杆69向上方移动而解除与引导保持部件70的卡合。其结果,能够使开闭壁部31摆动到外部而切换到维护状态。

如图6所示,开闭壁部31的夹在第一纵向支承板60和第二纵向支承板61之间的杆收纳区域和储存空间q分隔开。即使在储存空间q中储存有谷粒,在设置操作杆64的杆收纳区域中也没有谷粒,能够容易地进行操作。

在箱本体部32的框状部分36的靠机体前部侧的上部部位设置有检测传感器s,检测传感器s检测开闭壁部31是否被切换到关闭状态。检测传感器s通过与设置于开闭壁部31的被感知体87接触作用来感知关闭状态。如果检测传感器s未感知到关闭状态,则牵制发动机e的发动,当在收割作业中感知不到关闭状态时,使发动机e停止,对此未图示。

如图1所示,在开闭壁部31的下方侧设置有覆盖谷粒箱7的下部侧的右侧外部的下部罩93。下部罩93形成为,前端部的上下宽度比后端部的上下宽度稍窄,且下端缘为大致水平姿态,上端缘为前低后高的倾斜姿态。该下部罩93被可拆卸地支承。如图3所示,下部罩93能够使设置于前后两侧部的钩状的卡止部件94与设置于开闭壁部31的前后两侧部的卡止销95卡止而保持位置,并能够利用设于下部侧的前后两侧的公知结构的弹性卡合式的锁定件96与设于箱本体部32的卡止部(未图示)卡止而锁定。

如图4、图9所示,在开闭壁部31的前端部的横向缘部的上部侧部位,形成有圆形的贯穿孔88。通过该贯穿孔88,作业者能够通过目视来检查上侧的杆69是否为与引导保持部件70可靠地卡止的状态(锁定状态)。此外,在制造工序中,在进行涂装作业时,能够在利用吊挂装置吊挂时使用该贯穿孔88。

〔其他实施方式〕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限制部82为使引导保持部件70(被卡止部件)向上方延伸而与引导保持部件70一体地形成的结构,但取代该结构,限制部82也可以与引导保持部件70分体地构成。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限制部82被设为跨设到密封部件81的上方的结构,但取代该结构,也可以设为在密封部件81的上方不设置与限制部82对应的部件的结构。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被卡止部件的下侧的引导保持部件70被设为利用联接件在外插套环84的状态下连结固定于箱本体部32的结构,但取代该结构,也可以设为不设置套环84,而仅利用由螺杆轴83和螺母85构成的联接件进行连结的结构,还可以通过改变螺母85相对于螺杆轴83的紧固位置来调整与箱本体部32之间的位置。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应用于半喂入型的联合收割机的情况进行说明。

〔整体结构〕

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本发明的联合收割机在利用左右一对履带行驶装置1进行自行行驶的行驶机体2的前部,设置有对植立谷秆进行割取的割取部3。在行驶机体2的前部右侧,设置有周围被舱体4覆盖的驾驶部5。在驾驶部5的后方,以沿横向排列的状态配备有对利用割取部3割取到的谷秆进行脱粒处理的脱粒装置6和对通过脱粒处理而获得的谷粒进行储存的谷粒箱7。谷粒箱7位于机体右侧,脱粒装置6位于机体左侧。也就是说,驾驶部5位于谷粒箱7的前方。在驾驶部5中的驾驶座8的下方设置有发动机e。在行驶机体2的后部且谷粒箱7的后方,设置有将储存在谷粒箱7中的谷粒排出到机体外部的谷粒排出装置9。在脱粒装置6的后部,设置有用于对排出秸秆进行粉碎处理的秸秆处理装置20。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定义机体的前后方向时,沿着作业状态下的机体行进方向进行定义,在定义机体的左右方向时,在沿机体行进方向进行观察的状态下定义左右。即,在图10以及图11中利用附图标记“f”表示的方向是机体前侧,在图10以及图11中利用附图标记“b”表示的方向是机体后侧。在图11中利用附图标记“l”表示的方向是机体左侧,在图11中利用附图标记“r”表示的方向是机体右侧。

割取部3具备分禾器10、多个扶禾装置11、推子型的割取装置12、纵向输送装置13等,分禾器10对成为割取对象的植立谷秆的茎根进行分禾引导,扶禾装置11对被分禾后的植立谷秆扶起为纵向姿态,割取装置12切断被扶起的种植谷秆的茎根,纵向输送装置13一边对割取谷秆进行姿态变更以使其从纵向姿态逐渐变为横倒姿态,一边将割取谷秆输送到后方并供给到脱粒装置6。纵向输送装置13的上侧被防尘罩14覆盖。

虽然未图示,但脱粒装置6一边利用脱粒输送链对被供给的割取谷秆的茎根侧进行夹持输送,一边在脱粒室中对穗梢侧进行捋撸处理以进行脱粒处理。经过脱粒处理后的处理物在下方的分选部中被分选为谷粒和秸秆屑等。谷粒在通过未图示的一次处理物输送绞龙被输出到脱粒装置6的横向右侧外部之后,通过纵向送谷装置15仰送而被输送到谷粒箱7的内部。谷粒箱7对从脱粒装置6送入的谷粒进行储存。之后,存储在谷粒箱7中的谷粒通过谷粒排出装置9被输出到外部。

在谷粒箱7的底部设置有底部绞龙16,该底部绞龙16绕前后方向轴心旋转而将储存的谷粒向机体后部侧输送。谷粒排出装置9具备:作为纵向输送装置的纵向输送绞龙17,其接收从底部绞龙16输出的谷粒,并将该谷粒向上方输送;横向输送绞龙19,其将谷粒从与该纵向输送绞龙17的上端部相连的基端部向横向输送到前端部的排出口18。

对支承结构将不进行详述,但谷粒箱7被支承为箱整体能够绕纵向输送绞龙17的旋转轴心即纵向轴心x摆动。也就是说,谷粒箱7被以能够绕纵向轴心x摆动的方式支承为能够在图10、图11所示的收纳于机体内侧的通常的储存状态和图10、图11所示的摆动伸出到机体横侧外部的维护状态之间切换。谷粒箱7在储存状态下通过未图示的位置保持机构来保持姿态。

纵向送谷装置15在利用绞龙输送装置28将谷粒仰送到上端部附近之后,利用设于上端部的输出叶片24将谷粒通过形成于谷粒箱7的开口部25向箱内侧释放。

〔谷粒箱〕

接下来,对谷粒箱7进行说明。

如图13、图14、图15所示,谷粒箱7以分别具有前后左右的侧面的状态包围周围而形成谷粒的储存空间q。构成谷粒箱7的右侧面的右侧壁部30中的一部分(后述的开闭壁部31)被设为能够在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切换,关闭状态是将储存空间q封闭而能够储存谷粒的状态,打开状态是使储存空间q向外部敞开而使作业者能够接近储存空间q的状态。

谷粒箱7的除了右侧面的其他侧面、即前侧面、后侧面、左侧面、上侧面分别由以全部连在一起的方式连结的状态的壁部件形成,构成箱本体部32。如图15所示,在箱本体部32中的左侧壁部33上,形成有用于以使纵向送谷装置15进入的状态配备纵向送谷装置15的凹入部34。

谷粒箱7的右侧壁部30处于面向行驶机体2的横向右侧外部的状态。右侧壁部30能够使从上部到下部且从前部到后部的范围的区域敞开。即,如图13所示,在右侧壁部30上,以使从上部到下部且从前部到后部的范围的区域敞开的方式,以较大地敞开的状态形成有开口35。构成为利用开闭自如的开闭壁部31(侧板的一个例子)将以此方式较大地敞开的开口35封闭,从而在内部形成储存空间q。

如图13所示,右侧壁部30具备开闭壁部31和包围开口35的周围的框状部分36,框状部分36与其他侧面连结,构成箱本体部32的一部分。如图17所示,通过使开闭壁部31切换到储存状态,并如后述那样使开闭壁部31和框状部分36一体地连结,从而构成右侧壁部30。

开闭壁部31以能够绕位于谷粒箱7的后方的纵轴心y1摆动开闭的方式支承于箱本体部32。在箱本体部32的后侧壁部38的右侧端部,沿上下方向隔开间隔地设置有两个转动支承部39,利用该转动支承部39,构成绕纵轴心y1摆动自如地支承开闭壁部31的结构。

接下来,对箱本体部32的用于增强强度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3、图15所示,设置有横跨箱本体部32的前部和后部沿机体前后方向延伸的前后朝向架40。前后朝向架40形成为圆筒状,以横跨箱本体部32的前侧壁部41和后侧壁部42延伸的状态设置。前后朝向架40以位于谷粒箱7内部的机体右侧端部的上下中间部的状态设置。

在前后朝向架40的比前后中央部更靠前侧的位置以及比前后中央部更靠后侧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由圆棒材构成的第一辅助架45,第一辅助架45将前后朝向架40和安装于左侧壁部33的支架44连结。

如图13所示,设置有用于在开闭壁部31位于打开状态时将其保持为打开状态的开度保持件31。开度保持件46是两端弯曲的棒状部件,其一端部(支承端)保持于支承板47,另一端部(自由端)向安装于箱本体部32的框状部分36的连结件48的孔(参照图13的假想线)中插入。由此,开度保持件46将开闭壁部31保持为打开状态。在不使用时,如图13中实线所示,开度保持件46被未图示的夹紧部件以下垂姿态保持。

另外,设置有用于防止开闭壁部31打开到规定角度(例如90度)以上的敞开防止线50。敞开防止线50是金属制的软线,其一端部与设于箱本体部32的连结件48的销51连接,另一端部与设于开闭壁部31的销53连接。此外,在利用开度保持件46保持的状态和开闭壁部31关闭的状态下,敞开防止线50为松弛状态。

在利用开度保持件46或敞开防止线50将开闭壁部31保持于打开状态时,例如在风等导致对开闭壁部31进一步向敞开方向施加过大的力时,箱本体部32的连结开度保持件46或敞开防止线50的框状部分36有可能发生变形。因此,设置了以下的第二辅助架体54。

如图14、图20、图21所示,第二辅助架体54由带板构成,跨设连结在连结后部侧的第一辅助架体45的左侧壁部33侧的支架44和框状部分36侧的连结件48之间。通过该第二辅助架体54,在对开闭壁部31进一步向敞开方向施加过大的力的情况下,阻止过大的力导致箱本体部32侧的变形。

接下来,对开闭壁部31的用于增强强度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4所示,开闭壁部31在沿前后方向进行观察时形成为平缓的圆弧状。如图13、图14所示,在开闭壁部31的箱内侧的上部侧部位设置有上部侧增强部56。上部侧增强部56的上部支承体57在前后方向整个区域内与开闭壁部31的壁面一体地连结而构成方筒状的增强部,上部支承体57是将板材弯折为大致u字形剖面而形成的,且沿前后方向延伸。

在开闭壁部31的箱内侧的下部侧部位设置有下部侧增强部59。下部侧增强部59是将第一增强体59a和平板状的第二增强体59b连结为大致筒状而构成的,第一增强体59a是将板材弯折为大致u字形而形成的(参照图16、图17)。下部侧增强部59在前后方向整个区域与开闭壁部31的壁面一体地连结。如图15所示,在开闭壁部31的后部侧端部,设置有用于经由上下两侧的转动支承部39支承整个开闭壁部31的方筒状的纵向增强部58。

在开闭壁部31的箱内侧,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横跨上部侧增强部56和下部侧增强部59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纵向支承板。具体而言,如图13、图15所示,作为纵向支承板,分别设置有位于开闭壁部31的前部侧端部的第一纵向支承板60、位于比前部侧端部向后部侧靠近设定宽度的部位的第二纵向支承板61、位于前后中间部的第三纵向支承板62。多个纵向支承板60、61、62分别由l字形剖面的板体构成,与开闭壁部31的箱内侧的侧面一体地连结。上部侧增强部56横跨开闭壁部31的前后方向的整个宽度设置。下部侧增强部59从第二纵向支承板61跨设到后侧端部。

接下来,对用于将开闭壁部31与箱本体部32连结的连结构造进行说明。

在开闭壁部31的中央侧部位,设置有与前后朝向架40卡止的卡止部件63(特定卡止部的一个例子)。通过对作为操作件的操作杆64进行摆动操作,能够在卡止部件63与前后朝向架40钩挂卡止的卡止状态和解除卡止的解除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操作。卡止部件63由具有大致u字状的卡止槽65的钩状部件构成。因此,前后朝向架40作为与卡止部件63卡止的被卡止部起作用。

如图13、图15所示,设置有通过对操作杆64进行摆动操作而一体转动的转动轴66,卡止部件63以一体地转动自如的方式与转动轴66连结。通过伴随着操作杆64的摆动操作的转动轴66的转动,使卡止部件63在卡止状态和解除状态之间切换。

转动轴66以横跨开闭壁部31的前后中间部和前部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状态设置在开闭壁部31的箱内侧的附近位置。转动轴66分别在形成于第二纵向支承板61和第三纵向支承板62的贯穿孔(未图示)中穿过,从而被第二纵向支承板61和第三纵向支承板62转动自如地支承。

以位于转动轴66的前侧端部且位于第一纵向支承板60和第二纵向支承板61之间的状态设置有操作杆64。在开闭壁部31中,在第一纵向支承板60和第二纵向支承板61之间的与操作杆64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开口67(参照图10)。如图15、图22、图23、图24所示,开口67能够在被可沿上下方向滑动的盖体68覆盖的状态和敞开的状态之间切换。当将盖体68向上方滑动时,变为操作杆64通过开口67面向外部的状态,变为作业者可从机体外部进行手动操作的状态。

如图14、图17所示,当操作杆64被切换到位于开闭壁部31的内部的纵向姿态时,卡止部件63与前后朝向架40卡止,使储存状态的开闭壁部31的摆动侧端部和箱本体部32连结。如图16所示,当以手动方式将操作杆64通过开口67牵拉操作到外侧,从而使操作杆64被切换到向外部倾倒的倾斜姿态时,卡止部件63相对于前后朝向架40的卡止被解除,使得开闭壁部31的摆动侧端部和箱本体部32的连结被解除。

〔位置保持机构〕

在该谷粒箱7上设置有位置保持机构ih,位置保持机构ih用于将开闭壁部31的位置保持在储存状态并将开闭壁部31向箱本体部32侧拉近以消除间隙从而提高储存空间的封闭性。以下,对其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3、图14所示,在开闭壁部31的外周侧部位设置有多个杆69(其他卡止部的一个例子),杆69被支承为仅能沿上下方向移动,并以能够伴随着转动轴66的转动而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与转动轴66连动地连结。在箱本体部32,设置有与杆69对应的作为被卡止部的多个引导保持部件70。

在引导保持部件70的与箱本体部32的开口35的内周侧对应的部位,形成有越向内周侧则越向外侧倾斜的倾斜部71。在引导保持部件70的与开口35的外周侧对应的部位,从倾斜部71以与其连在一起的状态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阻挡保持部72。

当操作杆64从倾斜姿态切换操作到纵向姿态以使卡止部件63变为卡止状态时,杆69被引导保持部件70的倾斜部71滑动引导,将开闭壁部31向箱本体部32侧拉近。当操作杆64切换到纵向姿态时,杆69被阻挡保持部72阻挡,维持将开闭壁部31向箱本体部32侧拉近的状态。

进一步来说,在从侧面观察时,在与转动轴66的前后两端部对应的开闭壁部31的上部侧部位及下部侧部位,设置有仅能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总计四根杆69。如图13、图14所示,位于上侧的两根上侧的杆(上杆)69以贯穿分别形成于上部侧支承部件73及上部侧增强部56的贯穿孔的状态设置,并被支承为仅能沿上下方向移动。位于下侧的两根杆(下杆)69被下部侧支承部件74支承为仅能沿上下方向移动,下部侧支承部件74在从前后方向观察时形成为大致u字形,且形成有供杆69贯穿的贯穿孔。

如图19所示,在上部侧增强部56的上部支承体57上,形成有供杆69沿上下方向贯穿的贯穿孔75,该贯穿孔75优选以尽可能靠近箱本体部32侧的状态形成,以便良好地与引导保持部件70卡合。在制作上部支承体57时,当在将板材事先弯曲形成为u字状之后形成贯穿孔75时,与弯曲加工相伴的拉伸力有可能导致贯穿孔75在弯折部位处变得过大。因此,在制作上部支承体57时,在平板状的材料的阶段下先形成贯穿孔75,之后进行弯折加工。并且,为了实现上部侧增强部56的强度增强,如图18、图19所示,在u字状的凹入部的内里部设有增强板76。

如图13、图14所示,在转动轴66的前后两侧端部,连结有一体转动的作为天平臂的操作体77。操作体77在长度方向的一侧端部经由连杆部件78枢转支承连结有上侧的杆69。操作体77在长度方向的另一侧端部经由连杆部件78枢转支承连结有下侧的杆69。转动轴66伴随着操作杆64的操作而转动,经由操作体77和连杆部件78使杆69沿上下方向滑移。

如图13、图14所示,在箱本体部32的框状部分36的供杆69滑移的部位设置有多个引导保持部件70。位于上侧的两个引导保持部件70设于框状部分36上的靠箱外侧的部位。位于下侧的两个引导保持部件70设于框状部分36上的靠箱内侧的部位。位于上侧的两个引导保持部件70具备倾斜面,该倾斜面的下端部位于远离框状部分36的一侧,且越向上方则越靠近框状部分36。位于下侧的两个引导保持部件70具备倾斜面,该倾斜面的上端部位于远离框状部分36的一侧,且越向下方则越靠近框状部分36。

如图13、图14、图16、图17、图19所示,多个引导保持部件70分别具备贯穿框状部分36的作为紧固件的两根螺杆轴79,多个引导保持部件70分别利用与螺杆轴79螺纹接合的螺母80紧固而固定于框状部分36。多个引导保持部件70被设为,通过相对于框状部分36变更螺杆轴79在螺母80上的紧固位置,能够变更调节该引导保持部件70在箱本体部32和开闭壁部31的接近远离方向上的位置。

当操作杆64被切换到纵向姿态时,经由操作体77和连杆部件78,使上侧的杆69向上方移动,且使下侧的杆69向下方移动。上侧的杆69被设置于箱本体部32的上侧的引导保持部件70滑动引导,下侧的杆69被设置于箱本体部32的下侧的引导保持部件70滑动引导。通过杆69和引导保持部件70的滑动引导,开闭壁部31和箱本体部32相对位移,使开闭壁部31被向靠近箱本体部32的方向拉近。其结果,开闭壁部31和箱本体部32的开口35的周围的框状部分36紧密接触,变为能够储存谷粒的状态。

在开闭壁部31和框状部分36的开口35的周缘部之间的接触部位设置有密封部件81。特别是,如图13所示,在开口35的周缘部中的下侧缘部和摆动外周侧的缘部设置有密封部件81,该密封部件81由弹性变形量较大而能够提高密闭性的橡胶制的密封条构成。

如图16所示,上述的密封条型的密封部件81以向内周侧突出的状态设置于箱本体部32的开口35的周缘。而且,在开闭壁部31从维护状态(打开状态)切换到储存状态(关闭状态)时,能够避免下侧的杆69与密封部件81接触而破损。

即,下侧的杆69被设为,能够伴随着开闭壁部31从维护状态(打开状态)切换到储存状态(关闭状态),而通过开口35向储存空间内进入至与引导保持部件70对应的位置。而且,在卡止部件63处于卡止状态和卡止解除状态之间的边界位置时,杆69处于卡止状态和卡止解除状态之间的边界位置或与卡止解除位置对应的位置,当在卡止部件63位于比边界位置更靠卡止状态侧的位置的状态下使开闭壁部31从打开状态向关闭状态侧移动时,在杆和与该杆对应的引导保持部件70抵接之前,卡止部件63和作为与该卡止部件63对应的被卡止部的前后朝向架40抵接。

进一步来说,如图13、图16、图17所示,卡止部件63以使卡止槽65变深的方式形成。而且,在处于图17所示的卡止状态时,在前后朝向架40进入到深的卡止槽65的深处的状态下卡止。如图16所示,如果卡止部件63处于不钩在前后朝向架40上的位置,则能够使开闭壁部31从打开状态向关闭状态移动。像这样卡止部件63不钩在前后朝向架40上的程度的位置就是边界位置,当使卡止部件63进一步上升时,变为卡止解除状态。

如图16所示,在卡止部件63处于边界位置时,下侧的杆69的下端部位于与密封部件81的上端大致相同的位置或比密封部件81的上端更靠上侧的位置。即,当卡止部件63处于边界位置或卡止解除状态时,下侧的杆69处于不与密封部件81抵接的位置,杆69不会伴随着开闭壁部31的开闭操作而与密封部件81干涉,减少了带来损伤的风险。

如图15所示,开闭壁部31的夹在第一纵向支承板60和第二纵向支承板61之间的杆收纳区域和储存空间q分隔开。即使在储存空间q中储存有谷粒,在设置操作杆64的杆收纳区域中也没有谷粒,能够容易地进行操作。

在箱本体部32的框状部分36的靠机体前部侧的上部部位设置有检测传感器s,检测传感器s检测开闭壁部31是否被切换到关闭状态。检测传感器s通过与设置于开闭壁部31的被感知体87接触作用来感知关闭状态。如果检测传感器s未感知到关闭状态,则牵制发动机e的发动,当在收割作业中感知不到关闭状态时,使发动机e停止,对此未图示。

〔盖体的支承构造〕

对上述的能够对形成于杆收纳区域的开闭壁部31上的开口67进行开闭的盖体68的支承构造进行说明。

如图24所示,在第一纵向支承板60和第二纵向支承板61各自的接近开闭壁部31的部位,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带板状的滑动部件89。盖体68被支承为,能够在被夹在前后两侧的滑动部件89和开闭壁部31侧的滑动面之间的状态下沿上下方向滑动。

滑动部件89为了防止与其他物体干涉而形成为较薄的形状。因此,在仅使盖体68滑动的结构中,有可能因盖体68的尺寸误差等而导致脱落。因此,如图22、图25所示,在盖体68的背面侧设置滑动调节板90。滑动调节板90是从机体侧面观察时成形为大致l字形的板体,通过两个紧固件91(螺栓-螺母)固定于盖体68。两个紧固件91是兼用作对手握操作件92进行固定的紧固件的结构,该手握操作件92用于对盖体68进行滑动操作。如图25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盖体68构成为呈直线状延伸的平板状,并具有通过沿着圆弧状的开闭壁部31而借助摩擦保持位置的功能。

形成于滑动调节板90的螺栓贯穿孔90a形成为沿宽度方向(左右方向)较长的长孔。滑动调节板90可在螺栓贯穿孔90a的长孔的范围内沿宽度方向(左右方向)变更调节与盖体68的相对位置。通过在将盖体68的左右方向一端侧与一端部抵靠且使滑动调节板90向相反方向滑动而与另一端部抵靠的状态下紧固固定,能够消除间隙,避免脱落的风险。设有对盖体68的不存在滑动调节板90的区域进行按压作用的板簧93,通过板簧93的弹性作用力对滑移施加阻力,从而能够在打开状态下保持位置。

利用该板簧93的弹性作用力进行定位,从而在关闭盖体68时,使操作者的手不会夹在手握操作件92和开口67的下侧缘部之间。即,如图22所示,在盖体69的前部上部侧部位,形成有可供板簧93进入、卡合的卡合孔68a。而且,如图23所示,对盖体68进行关闭操作,在手握操作件92和开口67的下侧缘部快要抵接之前,板簧93向卡合孔68a中进入并卡合于卡合孔68a,从而在该位置停止。

作为避免操作者的手夹在手握操作件92和开口67的下侧缘部之间的结构,可以采用各种结构来取代使用板簧93的结构,例如可以采用在开闭壁部31的开口67的下侧设置供盖体68的下端抵接而限制位置的抵接部的结构,或者,可以采用在滑动调节板90上设置抵接作用部,使之与设于开闭壁部31的抵接部抵接而限制位置的结构等。

如图10所示,在开闭壁部31的下方侧设置有覆盖谷粒箱7的下部侧的右侧外部的下部罩94。下部罩94形成为,前端部的上下宽度比后端部的上下宽度稍窄,且下端缘为大致水平姿态,上端缘为前低后高的倾斜姿态。该下部罩94被可拆卸地支承。如图12所示,下部罩94能够使设置于前后两侧部的钩状的卡止部件95与设置于开闭壁部31的前后两侧部的卡止销96卡止而保持位置,并能够利用设于下部侧的前后两侧的公知结构的弹性卡合式的锁定件97与设于箱本体部32的卡止部98卡止而锁定。

如图13、图18所示,在开闭壁部31的前端部的横向缘部的上部侧部位,形成有圆形的贯穿孔88。通过该贯穿孔88,作业者能够通过目视来检查上侧的杆69是否为与引导保持部件70可靠地卡止的状态(锁定状态)。此外,在制造工序中,在进行涂装作业时,能够在利用吊挂装置吊挂时使用该贯穿孔88。

〔其他实施方式〕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其他卡止部由伴随着转动轴的转动而沿上下方向滑动自如的杆构成的结构,但取代该结构,其他卡止部也可以由伴随着转动轴的转动而沿左右方向滑动自如的杆构成,其他卡止部不限于杆,例如也可以由短的带板状部件构成,构成使能够绕与开闭壁部31的板面正交的方向的轴心转动的卡止部伴随着转动而卡止的结构。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多个卡止部件63(特定卡止部)由钩状部件构成的结构,但可以采用各种结构来取代该结构,例如,采用沿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滑动而卡止的结构,或者,采用绕与开闭壁部31的板面正交的方向的轴心转动而卡止的结构等。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特定卡止部(卡止部件63)设于开闭壁部31的中央侧部位,其他卡止部(杆69)设于开闭壁部31的外周侧部位,但也可以取代该结构,将特定卡止部设于开闭壁部31的外周侧部位,将其他卡止部设于开闭壁部31的中央侧部位。

<第三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应用于半喂入型的联合收割机的情况进行说明。

〔整体结构〕

如图26以及图27所示,本发明的联合收割机在利用左右一对履带行驶装置1进行自行行驶的行驶机体2的前部,设置有对植立谷秆进行割取的割取部3。在行驶机体2的前部右侧,设置有周围被舱体4覆盖的驾驶部5。在驾驶部5的后方,以沿横向排列的状态配备有对利用割取部3割取到的谷秆进行脱粒处理的脱粒装置6和对通过脱粒处理而获得的谷粒进行储存的谷粒箱7。谷粒箱7位于机体右侧,脱粒装置6位于机体左侧。也就是说,驾驶部5位于谷粒箱7的前方。在驾驶部5中的驾驶座8的下方设置有发动机e。在行驶机体2的后部且谷粒箱7的后方,设置有将储存在谷粒箱7中的谷粒排出到机体外部的谷粒排出装置9。在脱粒装置6的后部,设置有用于对排出秸秆进行粉碎处理的秸秆处理装置20。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定义机体的前后方向时,沿着作业状态下的机体行进方向进行定义,在定义机体的左右方向时,在沿机体行进方向进行观察的状态下定义左右。即,在图26以及图27中利用附图标记“f”表示的方向是机体前侧,在图26以及图27中利用附图标记“b”表示的方向是机体后侧。在图27中利用附图标记“l”表示的方向是机体左侧,在图27中利用附图标记“r”表示的方向是机体右侧。

割取部3具备分禾器10、多个扶禾装置11、推子型的割取装置12、纵向输送装置13等,分禾器10对成为割取对象的植立谷秆的茎根进行分禾引导,扶禾装置11对被分禾后的植立谷秆扶起为纵向姿态,割取装置12切断被扶起的种植谷秆的茎根,纵向输送装置13一边对割取谷秆进行姿态变更以使其从纵向姿态逐渐变为横倒姿态,一边将割取谷秆输送到后方并供给到脱粒装置6。纵向输送装置13的上侧被防尘罩14覆盖。

虽然未图示,但脱粒装置6一边利用脱粒输送链对被供给的割取谷秆的茎根侧进行夹持输送,一边在脱粒室中对穗梢侧进行捋撸处理以进行脱粒处理。经过脱粒处理后的处理物在下方的分选部中被分选为谷粒和秸秆屑等。谷粒在通过未图示的一次处理物输送绞龙被输出到脱粒装置6的横向右侧外部之后,通过纵向送谷装置15仰送而被输送到谷粒箱7的内部。谷粒箱7对从脱粒装置6送入的谷粒进行储存。之后,存储在谷粒箱7中的谷粒通过谷粒排出装置9被输出到外部。

在谷粒箱7的底部设置有底部绞龙16,该底部绞龙16绕前后方向轴心旋转而将储存的谷粒向机体后部侧输送。谷粒排出装置9具备:作为纵向输送装置的纵向输送绞龙17,其接收从底部绞龙16输出的谷粒,并将该谷粒向上方输送;横向输送绞龙19,其将谷粒从与该纵向输送绞龙17的上端部相连的基端部向横向输送到前端部的排出口18。

对支承结构将不进行详述,但谷粒箱7被支承为箱整体能够绕纵向输送绞龙17的旋转轴心即纵向轴心x摆动。也就是说,谷粒箱7被以能够绕纵向轴心x摆动的方式支承为能够在图39所示的收纳于机体内侧的通常的储存状态和摆动伸出到机体横侧外部的维护状态之间切换。谷粒箱7在储存状态下通过未图示的位置保持机构来保持姿态。

如图27所示,在谷粒箱7的顶面中的右后部侧部位安装有通信单元21。通信单元21例如接收来自gps卫星的信号,或与另行设置的管理服务器之间进行各种作业用管理信息的通信等。安装该通信单元21的部位例如如图37所示,在具备用于在操作横向输送绞龙19旋转时避免横向输送绞龙19通过驾驶部5的附近的限制部件22的情况下,使安装构造兼用作将具备通信单元21和限制部件22的安装板23安装在相同位置的结构。

纵向送谷装置15在利用绞龙输送装置28将谷粒仰送到上端部附近之后,利用设于上端部的输出叶片24将谷粒通过形成于谷粒箱7的开口部25向箱内侧释放。

〔谷粒箱〕

接下来,对谷粒箱7进行说明。

如图30、图31、图32所示,谷粒箱7以分别具有前后左右的侧面的状态包围周围而形成谷粒的储存空间q。构成谷粒箱7的右侧面的右侧壁部30中的一部分(后述的开闭壁部31)被设为能够在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切换,关闭状态是将储存空间q封闭而能够储存谷粒的状态,打开状态是使储存空间q向外部敞开而使作业者能够接近储存空间q的状态。

谷粒箱7的除了右侧面的其他侧面、即前侧面、后侧面、左侧面、上侧面分别由以全部连在一起的方式连结的状态的壁部件形成,构成箱本体部32。如图32所示,在箱本体部32中的左侧壁部33上,形成有用于以使纵向送谷装置15进入的状态配备纵向送谷装置15的凹入部34。

谷粒箱7的右侧壁部30处于面向行驶机体2的横向右侧外部的状态。右侧壁部30能够使从上部到下部且从前部到后部的范围的区域敞开。即,如图30、图32所示,在右侧壁部30上,以使从上部到下部且从前部到后部的范围的区域敞开的方式,以较大地敞开的状态形成有开口35。构成为利用开闭自如的开闭壁部31(侧板的一个例子)将以此方式较大地敞开的开口35封闭,从而在内部形成储存空间q。

如图30所示,右侧壁部30具备开闭壁部31和包围开口35的周围的框状部分36,框状部分36与其他侧面连结,构成箱本体部32的一部分。如图33所示,通过使开闭壁部31切换到储存状态,并如后述那样使开闭壁部31和框状部分36一体地连结,从而构成右侧壁部30。

如图30所示,开闭壁部31以能够绕位于谷粒箱7的后方的纵轴心y1摆动开闭的方式支承于箱本体部32。在箱本体部32的后侧壁部38的右侧端部,沿上下方向隔开间隔地设置有两个转动支承部39,利用该转动支承部39,构成绕纵轴心y1摆动自如地支承开闭壁部31的结构。

接下来,对箱本体部32的用于增强强度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30、图32所示,设置有横跨箱本体部32的前部和后部沿机体前后方向延伸的前后朝向架40。前后朝向架40形成为圆筒状,以横跨箱本体部32的前侧壁部41和后侧壁部38延伸的状态设置。前后朝向架40以位于谷粒箱7内部的机体右侧端部的上下中间部的状态设置。

在前后朝向架40的比前后中央部更靠前侧的位置以及比前后中央部更靠后侧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由圆棒材构成的第一辅助架45,第一辅助架45将前后朝向架40和安装于左侧壁部33的支架44连结。

如图30所示,设置有用于在开闭壁部31位于打开状态时将其保持为打开状态的开度保持件31。开度保持件46是两端弯曲的棒状部件,其一端部(支承端)保持于支承板47,另一端部(自由端)向安装于箱本体部32的框状部分36的连结件48的孔(参照图30的假想线)中插入。由此,开度保持件46将开闭壁部31保持为打开状态。在不使用时,如图30中实线所示,开度保持件46被未图示的夹紧部件以下垂姿态保持。

另外,设置有用于防止开闭壁部31打开到规定角度(例如90度)以上的敞开防止线50。敞开防止线50是金属制的软线,其一端部与箱本体部32的连结件48连接,另一端部与设于开闭壁部31的销53连接。此外,在利用开度保持件46保持的状态和开闭壁部31关闭的状态下,敞开防止线50为松弛状态。

在利用开度保持件46或敞开防止线50将开闭壁部31保持于打开状态时,例如在风等导致对开闭壁部31进一步向敞开方向施加过大的力时,箱本体部32的连结开度保持件46或敞开防止线50的框状部分36有可能发生变形。因此,设置了以下的第二辅助架体54。

如图31所示,第二辅助架体54由带板构成,跨设连结在连结后部侧的第一辅助架体45的左侧壁部33侧的支架44和框状部分36侧的连结件48之间。通过该第二辅助架体54,在对开闭壁部31进一步向敞开方向施加过大的力的情况下,阻止过大的力导致箱本体部32侧的变形。

接下来,对开闭壁部31的用于增强强度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31所示,开闭壁部31在沿前后方向进行观察时形成为平缓的圆弧状。在开闭壁部31的箱内侧的上部侧部位设置有上部侧增强部56。上部侧增强部56的上部支承体57在前后方向整个区域内与开闭壁部31的壁面一体地连结而构成方筒状的增强部,上部支承体57是将板材弯折为大致u字形剖面而形成的,且沿前后方向延伸。

在开闭壁部31的箱内侧的下部侧部位设置有下部侧增强部59。如图38所示,下部侧增强部59是将第一增强体59a和平板状的第二增强体59b连结为大致筒状而构成的,第一增强体59a是将板材弯折为大致u字形而形成的。下部侧增强部59在前后方向整个区域与开闭壁部31的壁面一体地连结。

在开闭壁部31的后部侧端部,设置有用于经由上下两侧的转动支承部39支承整个开闭壁部31的方筒状的纵向增强部58。

在开闭壁部31的箱内侧,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横跨上部侧增强部56和下部侧增强部59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纵向支承板。具体而言,如图30、图32所示,作为纵向支承板,分别设置有位于开闭壁部31的前部侧端部的第一纵向支承板60、位于比前部侧端部向后部侧靠近设定宽度的部位的第二纵向支承板61、位于前后中间部的第三纵向支承板62。多个纵向支承板60、61、62分别由l字形剖面的板体构成,与开闭壁部31的箱内侧的侧面一体地连结。上部侧增强部56横跨开闭壁部31的前后方向的整个宽度设置。下部侧增强部59从第二纵向支承板61跨设到后侧端部。

接下来,对用于将开闭壁部31与箱本体部32连结的连结构造进行说明。

在开闭壁部31上,设置有与前后朝向架40卡止的卡止部件63。通过对操作杆64进行摆动操作,能够在卡止部件63与前后朝向架40钩挂卡止的卡止状态和解除卡止的解除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操作。卡止部件63由具有大致u字状的卡止槽65的钩状部件构成。

如图30、图32所示,设置有通过对操作杆64进行摆动操作而一体转动的转动轴66,卡止部件63以一体地转动自如的方式与转动轴66连结。通过伴随着操作杆64的摆动操作的转动轴66的转动,使卡止部件63在卡止状态和解除状态之间切换。

转动轴66以横跨开闭壁部31的前后中间部和前部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状态设置在开闭壁部31的箱内侧的附近位置。转动轴66分别在形成于第二纵向支承板61和第三纵向支承板62的贯穿孔(未图示)中穿过,从而被第二纵向支承板61和第三纵向支承板62转动自如地支承。

以位于转动轴66的前侧端部且位于第一纵向支承板60和第二纵向支承板61之间的状态设置有操作杆64。在开闭壁部31中,在第一纵向支承板60和第二纵向支承板61之间的与操作杆64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开口67。开口67能够在被可沿上下方向滑动的盖体68(参照图32)覆盖的状态和敞开的状态之间切换。当将盖体68向上方滑动时,变为操作杆64通过开口67面向外部的状态,变为作业者可从机体外部进行手动操作的状态。

当操作杆64被切换到位于开闭壁部31的内部的纵向姿态时,卡止部件63与前后朝向架40卡止,使储存状态的开闭壁部31的摆动侧端部和箱本体部32连结。当以手动方式将操作杆64通过开口67牵拉操作到外侧,从而使操作杆64被切换到向外部倾倒的倾斜姿态时,卡止部件63相对于前后朝向架40的卡止被解除,使得开闭壁部31的摆动侧端部和箱本体部32的连结被解除,对此并未图示。

在该谷粒箱7中,设置有用于将开闭壁部31的位置保持在储存状态并将开闭壁部31向箱本体部32侧拉近以消除间隙从而提高储存空间的封闭性的结构。

以下,对该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31、图32所示,在开闭壁部31上设置有多个杆69,杆69被支承为仅能沿上下方向移动,并且以能够伴随着转动轴66的转动而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与转动轴66连动地连结,在箱本体部32上设置有多个作为被卡止部件的引导保持部件70。

如图38所示,在引导保持部件70的与箱本体部32的开口35的内周侧对应的部位,形成有越向内周侧则越向外侧倾斜的倾斜部71。在引导保持部件70的与开口35的外周侧对应的部位,从倾斜部71以与其连在一起的状态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阻挡保持部72。

当操作杆64从倾斜姿态切换操作到纵向姿态以使卡止部件63变为卡止状态时,伴随于此,杆69被引导保持部件70滑动引导,将开闭壁部31向箱本体部32侧拉近。

进一步来说,在从侧面观察时,在与转动轴66的前后两端部对应的开闭壁部31的上部侧部位及下部侧部位,设置有仅能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总计四根杆69。位于上侧的两根上侧的杆(上杆)69以贯穿分别形成于上部侧支承部件73及上部侧增强部56的贯穿孔的状态设置,并被支承为仅能沿上下方向移动。位于下侧的两根杆(下杆)69被下部侧支承部件74支承为仅能沿上下方向移动,下部侧支承部件74在从前后方向观察时形成为大致u字形,且形成有供杆69贯穿的贯穿孔。

如图30、图31所示,在转动轴66的前后两侧端部,连结有一体转动的作为天平臂的操作体77。操作体77在长度方向的一侧端部经由连杆部件78枢转支承连结有上侧的上杆69。操作体77在长度方向的另一侧端部经由连杆部件78枢转支承连结有下侧的杆69。转动轴66伴随着操作杆64的操作而转动,经由操作体77和连杆部件78使杆69沿上下方向滑移。

当操作杆64被切换到纵向姿态时,经由操作体77和连杆部件78,使上侧的杆69向上方移动,且使下侧的杆69向下方移动。上侧的杆69被设置于箱本体部32的上侧的引导保持部件70滑动引导,下侧的杆69被设置于箱本体部32的下侧的引导保持部件70滑动引导。通过杆69和引导保持部件70的滑动引导,开闭壁部31和箱本体部32相对位移,使开闭壁部31被向靠近箱本体部32的方向拉近。其结果,开闭壁部31和箱本体部32的开口35的周围的框状部分36紧密接触,变为能够储存谷粒的状态。

在开闭壁部31和框状部分36的开口35的周缘部之间的接触部位设置有密封部件81。特别是,在开口35的周缘部中的下侧缘部和摆动外周侧的缘部设置有密封部件81(参照图38),该密封部件81由弹性变形量较大而能够提高密闭性的橡胶制的密封条构成。

在上述的结构中,当操作杆64被切换到向外侧倾倒的倾斜姿态时,卡止部件63变为解除状态,伴随于此,上侧的杆69向下方移动而解除与引导保持部件70的卡合,下侧的杆69向上方移动而解除与引导保持部件70的卡合。其结果,能够使开闭壁部31向外侧摆动而切换到维护状态。

如图32所示,开闭壁部31的夹在第一纵向支承板60和第二纵向支承板61之间的杆收纳区域和储存空间q分隔开。即使在储存空间q中储存有谷粒,在设置操作杆64的杆收纳区域中也没有谷粒,能够容易地进行操作。

在箱本体部32的框状部分36的靠机体前部侧的上部部位设置有检测传感器s,检测传感器s检测开闭壁部31是否被切换到关闭状态。检测传感器s通过与设置于开闭壁部31的被感知体87接触作用来感知关闭状态。如果检测传感器s未感知到关闭状态,则牵制发动机e的发动,当在收割作业中感知不到关闭状态时,使发动机e停止,对此未图示。

〔下部罩〕

如图26所示,在开闭壁部31的下方侧设置有覆盖谷粒箱7的下部侧的右侧外部的下部罩93。下部罩93形成为,前端部的上下宽度比后端部的上下宽度稍窄,且下端缘为大致水平姿态,上端缘为前低后高的倾斜姿态。该下部罩93能够先于开闭壁部31的打开操作而卸下,并在开闭壁部31的关闭操作结束时安装。即,如图29所示,下部罩93能够使设置于前后两侧部的钩状的卡止部件94与设置于开闭壁部31的前后两侧部的卡止销95卡止而保持位置,并能够利用设于下部侧的前后两侧的公知结构的弹性卡合式的锁定件96与设于箱本体部32的卡止部(未图示)卡止而锁定。

如图36所示,前后的卡止部件94的上下位置设为大致相同高度,前后的锁定件96的上下位置也设为大致相同高度。通过这样构成,即使是上端缘为前低后高的倾斜姿态的下部罩93,也能够容易进行装卸作业。

〔后部罩〕

如图27、图28、图29所示,以与作为谷粒箱7的侧壁的开闭壁部31的后部相连的状态,设置有覆盖纵向输送绞龙17的横向侧面的后部罩97。后部罩97被支承为能够绕纵向轴心y2在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摆动,其中,关闭状态是覆盖纵向输送绞龙17的横向侧面的状态,打开状态是使纵向输送绞龙17的横向侧面敞开的状态。

后部罩97具备与开闭壁部31的后端相连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横侧罩部97a和与横侧罩部97a的后端相连且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后侧罩部97b,横侧罩部97a的前端以能够绕纵向轴心y2摆动的方式枢转支承连结于开闭壁部31。

在纵向输送绞龙17的后方侧,设置有与后部罩97的后侧罩部97b相连的横向姿态的固定罩98。该固定罩98通过螺钉固定于从机体架固定立设的纵向架99。

如图27、图33、图34所示,后部罩97的横侧罩部97a的前端部经由铰链100以能够绕纵向轴心y2摆动的方式支承于开闭壁部31的纵向增强部58的后侧面。而且,如图34所示,设置有将后部罩97锁定在关闭状态的锁定机构101。锁定机构101构成为,基于后部罩97向关闭状态的摆动操作,自动地切换到锁定状态。

锁定机构101具备设于后部罩97的弹性卡止部件102和设于开闭壁部31的被卡止部103,伴随着后部罩97从打开状态向关闭状态摆动,弹性卡止部件102一边发生弹性变形一边越过被卡止部103而与被卡止部103卡止,从而使锁定机构101切换到锁定状态。

进一步来说,如图33、图34、图35所示,在后部罩97上,以从横侧罩部97a的前端部在俯视方向观察沿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状态设有阻挡用壁部104。该阻挡用壁部104构成为,当后部罩97变为关闭状态时,与开闭壁部31的纵向增强部58的后侧面抵接而保持位置。

纵向增强部58将一对俯视观察时大致l字形的板状的纵向部件105、106和俯视观察时大致z字状的连结部件107一体地连结而构成为方筒状,一对纵向部件105、106沿前后隔开间隔地设置,连结部件107将该一对纵向部件105、106彼此连结。后部侧的纵向部件106比前部侧的纵向部件105更宽,后部侧的纵向部件106和连结部件107为向机体内侧(左侧)突出的形态。利用后部侧的纵向部件105和连结部件107向机体内侧突出的部分构成被卡止部103。

后部罩97的阻挡用壁部104为了比被卡止部103更向机体内侧突出而设3置为比被卡止部10更宽,在该阻挡用壁部104的比被卡止部103更向机体内侧突出的区域中,在沿上下方向分离的两个部位,利用紧固件108(螺栓-螺母)安装有板簧式的弹性卡止部件102。弹性卡止部件102是将板簧的一部分在俯视观察时弯曲为圆弧状而形成的,伴随着后部罩97从打开状态向关闭状态摆动,弹性卡止部件102的圆弧状部分一边发生弹性变形一边越过被卡止部103的端缘。当越过被卡止部103的端缘时,弹性卡止部件102能够与被卡止部103卡止而锁定在关闭状态。

设置有上下位置保持机构110,该上下位置保持机构110对关闭状态的后部罩97的上下方向的位置进行保持。

如图33、图34、图35所示,在后部侧的纵向部件106的沿上下方向隔开间隔的两个部位,以固定状态安装有向后方突出的销111。在后部罩97的阻挡用壁部104中的与销111对应的部位,形成有横向较长且在上下方向上与销111的外径大致相等的窄幅的长孔112。而且,伴随着后部罩97从打开状态向关闭状态的摆动操作,销111切换为向长孔112中插入的状态。

另外,在后部罩97的后侧罩部97b上,也设置有通过销113和长孔114的卡合来保持上下位置的结构。在后侧罩部97b的摆动端侧部位,以向前部侧突出的状态且以固定状态安装有两根销113。而且,在支承于固定罩98的中继罩部115中的与销113对应的部位,形成有横向较长且在上下方向上与销113的外径大致相等的窄幅的长孔114。伴随着后部罩97从打开状态向关闭状态的摆动操作,销113切换为向长孔114中插入的状态。

如图34所示,中继罩部115形成有供一体地设于固定罩98的轴部件116贯穿的、由横向较长的长孔构成的贯穿孔(未图示),以被外套于轴部件116的弹簧118施力的状态支承于固定罩98。即,中继罩部115构成为,允许通过外力相对于固定罩98向前方侧的摆动,并且当外力消失时,利用弹簧118弹性地复原并保持为规定姿态。而且,中继罩部115能够沿横向进行与贯穿孔的通融量对应的量的位置变更调节。通过该结构,通过伴随着后部罩97从打开状态向关闭状态的摆动操作而使中继罩部115在销113和长孔114卡合的状态下在贯穿孔117的范围内沿横向移动,能够对中继罩部115进行位置调整以使销113难以脱离长孔114。

在上述的结构中,在收割作业结束之后,在将谷粒箱7从储存状态向维护状态切换时,如图39所示,通过事先将后部罩97切换到打开状态,再将谷粒箱7从储存状态向维护状态切换,能够避免后部罩97与纵向输送绞龙17碰撞,能够进行良好的姿态切换处理。

〔其他实施方式〕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上下位置保持机构110,采用了通过销111和长孔112的卡合来保持位置的结构,但取代该结构,也可以通过螺栓的紧固来保持位置,还可以是利用沿上下方向卡合的卡止片构成的结构。另外,还可以是不具备这样的上下位置保持机构110的结构。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除了后部罩97以外还设有固定罩98的结构,但取代该结构,也可以采用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后侧罩部97b形成为较长且整体可开闭的结构。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锁定机构101基于后部罩97向关闭状态的摆动操作而自动地切换到锁定状态的结构,但取代该结构,也可以是在将后部罩97设为关闭状态之后通过其他操作切换到锁定状态。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谷粒箱7的右侧壁部30具备可开闭的开闭壁部31的结构,但取代该结构,谷粒箱7也可以不具备可开闭构造,采用向由形成为箱状的壁体所封闭的储存空间中储存谷粒的结构。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并不限于半喂入联合收割机,还能够应用于将割取谷秆整秆投入到脱粒装置中的全喂入联合收割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