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滨猫尾木人工育苗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597232发布日期:2020-05-01 21:18阅读:116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植物育苗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海滨猫尾木人工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海滨猫尾木(dolichandronespathacea)为猫尾木属(dolichandrone)紫薇科(bignoniaceae)常绿乔木,半红树植物,常见于大潮可以淹没及红树林内滩,也可以在完全不受潮汐影响的陆地生长,海滨猫尾木与黄瑾、海漆、海莲、银叶树和海桑等一起生长在大潮时潮水可以演及的河岸红树林中,其生长速度快,树姿挺拔,花朵美丽,并且具有其他的果实,可以作为热带海岸滨水景观带绿化植物,也可以作为有水源保证地段的园林绿化树种和海岸防护树种。具有较强的经济价值和研究价值。

由于其栖息环境受到破坏,现在仅分布我国的海南岛,在铁炉港、榆林河和青梅港只有少量的分布,多年的调查未发现有自然更新的幼苗。2008年被列入海南省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因此,开展濒危半红树植物海滨猫尾木的繁育工作,提高其种群数量,是保护我国红种质资源最为直接、最有效的手段。经过多年的摸索,我们探究出一种简单有效的育苗方法,为濒危半红树植物海滨猫尾木种质资源的保护提供了必要的手段。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海滨猫尾木人工育苗方法,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海滨猫尾木人工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种子收集:在11~12月采集海滨猫尾木植株上半开裂的果实,采回备用;

s2种子处理:取出果实中的种子,将种子放入培养箱中培养15~20天,培养箱的温度为12~15℃,湿度为40~60%,每天光照10~14h,然后将种子放入42~45℃等离子体活化水中浸泡15~20min,自然晾干;

s3萌发种子:将种子均匀的撒在苗床上,苗床上设有苗床基质和2~4条管道,每条管道直径为12~18mm,苗床基质厚度为10~15cm,所述苗床基质以海沙、海泥和泥炭土按照1:1.3~3:2.5~4的体积比混合而成,每平方定期喷洒30~50ml淡水,并喷洒15~20ml杀菌剂,所述杀菌剂为多菌灵粉末、海藻精、水按照(1.2~2):(2~3.4):(2500~3500)质量比配制而成,苗床放置在通风处,用遮阳网做遮阴处理,避免阳光直射苗床;

s4炼苗:待幼苗高度超过5cm后,连同幼苗根周围的苗床基质移栽到营养袋中,所述营养袋内的营养土为泥炭土、红壤、海泥和海沙按照1:(1.5~2.2):(1.7~2.5):(2.1~3.5)的体积比混合而成,定期喷洒30~50ml的淡海水,所述淡海水以自来水为溶剂,海盐为溶质,配制成浓度为0.3~0.8%,用遮阳网遮阳;

s5野外驯化:待幼苗高度超过20cm后,连同营养袋将幼苗移栽到河道入海口的驯化苗床上,移栽后用淡水浇透驯化苗床,驯化苗床高度以涨潮时,海水高度局苗床的最底部为30~50cm,待幼苗长到50~60cm时可移栽到野外种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了濒危半红树植物海滨猫尾木育苗方法,克服了海滨猫尾木幼苗更新困难的问题。

(1)通过种子处理,将种子放在较低温度的培养箱里低温处理再用等离子活化水浸泡,可以打破种子的休眠作用,通过调节种子本身的脱落酸与赤霉素水平来刺激种子萌发,使种子在较短的时间内萌发,可以减少种子在自然休眠情况下损耗;喷洒淡水使苗床保持湿润状态,为种子萌发提供湿润的环境,喷洒杀菌剂可以减少幼苗因真菌感染而死亡的现象,加盖遮阳网减少蒸腾作用,使幼苗更易存活,避免幼苗因过度蒸发而死亡的现象;

(2)仿野外驯化将苗床设置在河道入海口附近,河道入海口的环境如海滨猫尾木的生长的自然环境类似,可以增强海滨猫尾木适应环境的能力,在涨潮时,海水可以灌入驯化苗床底部,退潮时,河水可以灌入驯化苗床底部,使驯化苗床始终保持湿润状态,并且海水灌入可以使驯化苗床上含有一定的盐分,可以满足海滨猫尾木生长所需,提高海滨猫尾木的生长率,且也省去了野外驯化过程中人工浇灌的步骤,减少了后期管理的工作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理解本发明技术内容,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所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实施例1

s1种子收集:在11~12月采集海滨猫尾木植株上半开裂的果实,采回备用;

s2种子处理:取出果实中的种子,将种子放入培养箱中培养15天,培养箱的温度为12℃,湿度为40%,每天光照10h,然后将种子放入42℃等离子体活化水中浸泡15min,自然晾干;

s3萌发种子:将种子均匀的撒在苗床上,苗床上设有苗床基质和2条管道,每条管道直径为12mm,苗床基质厚度为10cm,所述苗床基质以海沙、海泥和泥炭土按照1:1.3:2.5的体积比混合而成,每平方定期喷洒30ml淡水,并喷洒15ml杀菌剂,所述杀菌剂为多菌灵粉末、海藻精、水按照1.2:2:2500质量比配制而成,苗床放置在通风处,用遮阳网做遮阴处理,避免阳光直射苗床;

s4炼苗:待幼苗高度超过5cm后,连同幼苗根周围的苗床基质移栽到营养袋中,所述营养袋内的营养土为泥炭土、红壤、海泥和海沙按照1:1.5:1.7:2.1的体积比混合而成,定期喷洒30ml的淡海水,所述淡海水以自来水为溶剂,海盐为溶质,配制成浓度为0.3%,用遮阳网遮阳;

s5野外驯化:待幼苗高度超过20cm后,连同营养袋将幼苗移栽到河道入海口的驯化苗床上,移栽后用淡水浇透驯化苗床,驯化苗床高度以涨潮时,海水高度局苗床的最底部为30cm,待幼苗长到50cm时可移栽到野外种植。

实施例2

s1种子收集:在11~12月采集海滨猫尾木植株上半开裂的果实,采回备用;

s2种子处理:取出果实中的种子,将种子放入培养箱中培养20天,培养箱的温度为15℃,湿度为60%,每天光照14h,然后将种子放入45℃等离子体活化水中浸泡20min,自然晾干;

s3萌发种子:将种子均匀的撒在苗床上,苗床上设有苗床基质和2~4条管道,每条管道直径为18mm,苗床基质厚度为15cm,所述苗床基质以海沙、海泥和泥炭土按照1:3:4的体积比混合而成,每平方定期喷洒50ml淡水,并喷洒20ml杀菌剂,所述杀菌剂为多菌灵粉末、海藻精、水按照2:3.4:3500质量比配制而成,苗床放置在通风处,用遮阳网做遮阴处理,避免阳光直射苗床;

s4炼苗:待幼苗高度超过5cm后,连同幼苗根周围的苗床基质移栽到营养袋中,所述营养袋内的营养土为泥炭土、红壤、海泥和海沙按照1:2.2:2.5:3.5的体积比混合而成,定期喷洒50ml的淡海水,所述淡海水以自来水为溶剂,海盐为溶质,配制成浓度为0.8%,用遮阳网遮阳;

s5野外驯化:待幼苗高度超过20cm后,连同营养袋将幼苗移栽到河道入海口的驯化苗床上,移栽后用淡水浇透驯化苗床,驯化苗床高度以涨潮时,海水高度局苗床的最底部为50cm,待幼苗长到60cm时可移栽到野外种植。

实施例3

s1种子收集:在11~12月采集海滨猫尾木植株上半开裂的果实,采回备用;

s2种子处理:取出果实中的种子,将种子放入培养箱中培养18天,培养箱的温度为13℃,湿度为50%,每天光照13h,然后将种子放入43℃等离子体活化水中浸泡18min,自然晾干;

s3萌发种子:将种子均匀的撒在苗床上,苗床上设有苗床基质和3条管道,每条管道直径为15mm,苗床基质厚度为12cm,所述苗床基质以海沙、海泥和泥炭土按照1:2.3:3.1的体积比混合而成,每平方定期喷洒40ml淡水,并喷洒18ml杀菌剂,所述杀菌剂为多菌灵粉末、海藻精、水按照1.8:2.7:3000质量比配制而成,苗床放置在通风处,用遮阳网做遮阴处理,避免阳光直射苗床;

s4炼苗:待幼苗高度超过5cm后,连同幼苗根周围的苗床基质移栽到营养袋中,所述营养袋内的营养土为泥炭土、红壤、海泥和海沙按照1:1.9:2.2:2.8的体积比混合而成,定期喷洒40ml的淡海水,所述淡海水以自来水为溶剂,海盐为溶质,配制成浓度为0.5%,用遮阳网遮阳;

s5野外驯化:待幼苗高度超过20cm后,连同营养袋将幼苗移栽到河道入海口的驯化苗床上,移栽后用淡水浇透驯化苗床,驯化苗床高度以涨潮时,海水高度局苗床的最底部为40cm,待幼苗长到55cm时可移栽到野外种植。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所述s2步骤的水为自来水。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所述s3中苗床基质以海沙、海泥和泥炭土按照1:1:1的体积比混合而成。

对比例1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所述s3步骤中杀菌剂为多菌灵粉末和自来水按照1:3000的比例配制而成。

对比例2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没有经过野外驯化,将炼苗后的苗种移栽到野外种植。

一、实验测定

将上述实施例1~5以及对比例1~2作为样品,每个样品种植30株,在种植一个月后的海滨猫尾木取平均值进行测定。

测定项目如下:

由上表可知,实施例1~3中,海滨猫尾木在温度、湿度、光照等对育苗产生一定的影响,实施例3优选最佳的参数进行调控,选取最适宜的生长环境因素进行栽培;实施例3~5中,调理种子萌发因素,科学配比杀菌及苗床基质,以结合野外驯化的形式,则培育出的海滨猫尾木成活率高,产量高,植株健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