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鲵与饵料共生养殖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82275发布日期:2019-11-08 23:00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鲵与饵料共生养殖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一种大鲵与饵料共生养殖池属于养殖设施领域,特别涉及大鲵与饵料共用养殖池。



背景技术:

大鲵——又名娃娃鱼,一种肉食水陆两栖动物,卵生,体外受精,野生状态下4-5年性成熟,每年农历8月份产卵。由于大鲵的雌雄发情期不同步及受生态环境影响,雌鱼发情产卵时、大部分雄鱼还没有开始发情、因此大部分卵没有及时受精发生霉变,严重影响种群数量,现属濒危物种。近些年出现了部分人工养殖的大鲵,大鲵在人工养殖的情况下6-7年的成鱼都不一定能够发情产卵,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池应尽量仿照自然环境建设,来满足大鲵发情产卵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一种大鲵与饵料共生养殖池解决了上述困难,利用长方形的大鲵养殖池,在养殖池的中间开挖四周<养殖池、深度>养殖池的长方形饵料池,在饵料池的四周向上架设长方形的围网、在围网与养殖池的池壁之间架设长方形的隔网使养殖池均匀分成多个长方形及梯形的单池、在每个单池内部设置椭圆形的雄鱼及雌鱼洞穴,在养殖池的外部四周设置环形水管、在环形水管的上方设置一根圆形进水管、在每个单池与环形水管之间设置一根圆形支管,在饵料池的中央向下设置一根L型的出水管,在每个单池里面各放置一尾雄鱼及雌鱼,在饵料池里面投放鲫鱼或鲤鱼进行快速繁殖、繁殖的小鱼从围网的小孔进入单池共大鲵采食、实现大鲵饵料共生。

一种大鲵与饵料共生养殖池,其特征是包括进水管1、环形水管2、支管3、养殖池4、围网5、隔网6、单池7、雄鱼洞穴8、雌鱼洞穴9、饵料池10、出水口11、出水管12;

所述养殖池为水平长方形、深度为60-70cm,养殖池的中心向下水平设置了长方形的饵料池、深度为100-150cm、饵料池的上口四周与养殖池的底部四周间隔距离为150-200cm;

所述围网为长方形、高度为60-70cm、孔径2cm、长与宽的尺寸与饵料池的上口尺寸相等,底部的四周通过铁丝垂直设置于饵料池上口的上面;

所述隔网为长方形、高度为60-70cm、孔径2cm,由多片隔网的两侧及底部通过铁丝分别垂直与围网的侧面、养殖池的池壁及底部连接呈长方形及梯形的单池;

所述雄鱼洞穴为椭圆球形、长度为80-100cm、高度为10-15cm、两端为直径10-15cm的开口,设置于单池里面的左边;

所述雄鱼洞穴为椭圆球形、长度为80-100cm、高度为10-15cm、两端为直径10-15cm的开口,设置于单池里面的右边;

所述环形水管为环形、设置于养殖池的周围,上方与圆形进水管连接,内侧与每个单池的中间对应部位各连接了一根圆形支管;

所述出水管为L型、顶部设置了圆形出水口,出水口设置于饵料池的中央、出水管的下方穿过饵料池的侧壁。

一种大鲵与饵料共生养殖方法,其特征是将进水管与上游的小溪连接,将出水口的高度设置在低于养殖池上口30-35cm处、然后将上面包裹一层纱网、将出水管水平延伸至低于饵料池中部的排水沟中,将溪水不间断的从每个支管引入养殖池及饵料池、当池水高于出水口时会从出水口流入出水管后排出,一星期后向饵料池投放体长>15-20cm的鲤鱼或鲫鱼、/m³水体投放2-4尾,每日向饵料池投喂鱼饲料1-2次、投喂数量按采食情况增减、工人应每天仔细查看鲤鱼或鲫鱼的繁殖情况、适量增加母鱼的数量,三个月后分别向每个单池里面投放一尾体长>20cm的雄大鲵及雌大鲵、同一个单池里面的大鲵体形不可相差过大、并且是从小放在一起养大的大鲵、防止不同种群相互撕咬,鲤鱼或鲫鱼繁殖的小鱼会穿过围网的小孔游向单池里面含氧量高的支管出口处、此时大鲵可以自由采食小鱼,饵料池的鲤鱼或鲫鱼不断的繁殖、大鲵不断的获得饵料、实现了大鲵与饵料共生的目的。

有益效果:近些年出现了部分人工养殖的大鲵,大鲵在人工养殖的情况下6-7年的成鱼都不一定能够发情产卵。一种大鲵与饵料共生养殖池,利用长方形的大鲵养殖池,在养殖池的中间开挖四周<养殖池、深度>养殖池的长方形饵料池,在饵料池的四周向上架设长方形的围网、在围网与养殖池的池壁之间架设长方形的隔网使养殖池均匀分成多个长方形及梯形的单池、在每个单池内部设置椭圆形的雄鱼及雌鱼洞穴,在养殖池的外部四周设置环形水管、在环形水管的上方设置一根圆形进水管、在每个单池与环形水管之间设置一根圆形支管,在饵料池的中央向下设置一根L型的出水管,在每个单池里面各放置一尾雄鱼及雌鱼,在饵料池里面投放鲫鱼或鲤鱼进行快速繁殖、繁殖的小鱼从围网的小孔进入单池共大鲵采食、实现大鲵饵料共生。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大鲵与饵料共生养殖池的俯视图;

图2为一种大鲵与饵料共生养殖池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及附图标记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

一种大鲵与饵料共生养殖池,其特征是包括进水管、环形水管、支管、养殖池(长>40m、宽>15m)、围网、隔网、单池、雄鱼洞穴、雌鱼洞穴、饵料池、出水口、出水管;

所述养殖池为水平长方形、深度为60-70cm,养殖池的中心向下水平设置了长方形的饵料池、深度为100-150cm、饵料池的上口四周与养殖池的底部四周间隔距离为150-200cm;

所述围网为长方形、高度为60-70cm、孔径2cm、长与宽的尺寸与饵料池的上口尺寸相等,底部的四周通过铁丝垂直设置于饵料池上口的上面;

所述隔网为长方形、高度为60-70cm、孔径2cm,由多片隔网的两侧及底部通过铁丝分别垂直与围网的侧面、养殖池的池壁及底部连接呈长方形及梯形的单池;

所述雄鱼洞穴为椭圆球形、长度为80-100cm、高度为10-15cm、两端为直径10-15cm的开口,设置于单池里面的左边;

所述雄鱼洞穴为椭圆球形、长度为80-100cm、高度为10-15cm、两端为直径10-15cm的开口,设置于单池里面的右边;

所述环形水管为环形、设置于养殖池的周围,上方与圆形进水管连接,内侧与每个单池的中间对应部位各连接了一根圆形支管;

所述出水管为L型、顶部设置了圆形出水口,出水口设置于饵料池的中央、出水管的下方穿过饵料池的侧壁。

一种大鲵与饵料共生养殖方法,其特征是将进水管与上游的小溪连接,将出水口的高度设置在低于养殖池上口30-35cm处、然后将上面包裹一层纱网、将出水管水平延伸至低于饵料池中部的排水沟中,将溪水不间断的从每个支管引入养殖池及饵料池、当池水高于出水口时会从出水口流入出水管后排出,一星期后向饵料池投放体长>15-20cm的鲤鱼或鲫鱼、/m³水体投放2-4尾,每日向饵料池投喂鱼饲料1-2次、投喂数量按采食情况增减、工人应每天仔细查看鲤鱼或鲫鱼的繁殖情况、适量增加母鱼的数量,三个月后分别向每个单池里面投放一尾体长>20cm的雄大鲵及雌大鲵、同一个单池里面的大鲵体形不可相差过大、并且是从小放在一起养大的大鲵、防止不同种群相互撕咬,鲤鱼或鲫鱼繁殖的小鱼会穿过围网的小孔游向单池里面含氧量高的支管出口处、此时大鲵可以自由采食小鱼,饵料池的鲤鱼或鲫鱼不断的繁殖、大鲵不断的获得饵料、实现了大鲵与饵料共生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