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渔线轮往复机构及应用该往复机构的纺车式渔线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13922发布日期:2020-06-16 22:35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渔线轮往复机构及应用该往复机构的纺车式渔线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渔线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渔线轮往复机构及应用该往复机构的纺车式渔线轮。



背景技术:

钓鱼属于一种户外运动,目标是用渔具把鱼从水里钓上来,而且钓鱼不限制性别与年龄,大人小孩子都喜欢。钓鱼亲近大自然,陶冶情操,受到了广大爱好者地热力追捧。

基本上,渔轮分成两大类别:排线方向跟进出线方向平行的鼓式轮,和排线方向跟进出线方向垂直的纺车式轮。将渔线轮在钓竿上装配好,然后观察线轴的型态。假如收放母线的时候,必须要线轴直接转动才能缠绕或释放母线,同时母线排入线轴时不需要经过大角度转折,而是以几乎平行的方向排入线轴者,那就是鼓式渔轮。反之,当母线进出时,线轴可以不必跟着转动(但在某些情况下出线时它会跟着转动),缠绕母线的动作另由一个绕线臂担当,且母线进入线轴时必须先转一个将近九十度的大弯,这种器材就叫做纺车式渔轮。

纺车式渔轮,在海钓和路亚活动,以及湖泊池沼作钓中都大量使用。特点是操作简单,熟练后可以完全凭手感,不需用眼睛。抛投阻力小,可以抛较轻的钓组,不易乱线。纺车式渔轮在使用时需要线杯不断的做往复运动,以此将渔线抛向远处。

现有的钓鱼用纺车式渔线轮的一般结构为:包括主体、设于主体一侧的摇柄,主体内设有横向的摇柄转轴及竖向与所述的摇柄转轴垂直的往复杆;摇柄与摇柄转轴连接从而通过转动摇柄可驱动摇柄转轴转动,摇柄转轴上设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与一设于主体内的从动齿轮啮合,从动齿轮上设有偏心柱;往复杆的下端设有滑动块,滑动块上设有横向的滑槽,偏心柱位于滑槽内。摇柄转轴上还设有蜗轮,往复杆上套设有蜗杆,蜗轮与蜗杆啮合;蜗杆外套有收线导盘且收线导盘与蜗杆固定连接,往复杆的上部还套有位于收线导盘上方的卷线筒,卷线筒与往复杆连接从而可随往复杆往复运动。转动摇柄,则摇柄转轴转动,摇柄转轴转动则主动齿轮亦转动,从而与之啮合的从动齿轮亦转动,从动齿轮上的偏心柱在滑槽内滑动,从而带动滑动块往复上下运行,则与滑动块枢接的往复杆往复上下运行,活动连接于往复杆上的卷线简即可实现上下往复运动。同时,摇柄转轴转动,则蜗轮带动蜗杆转动,亦即往复杆转动,与往复杆固连的收线导盘可随蜗杆转动而转动。例如申请号为:cn201210548513.7的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具有往复机构的钓鱼用纺车式渔线轮,观察附图5-8,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其为了实现往复杆的往复运动,是通过偏心柱和s型的滑槽来实现的。

另外,市面上还出现了一种采用双轴实现往复运动的结构,例如申请号为:cn201711143569.3的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纺车卷线器的往复移动机构及具备该机构的纺车卷线器,该实用新型的往复移动机构是通过把手的旋转而使安装有卷线筒的卷线筒轴相对于卷线器主体在卷线筒轴的轴向上往复移动的机构,且具备旋转部件、滑块、第1导轴、及弹性部件。旋转部件具有卡合部,且伴随着把手的旋转而旋转。滑

块连结于卷线筒轴,具有与旋转部件的卡合部卡合的被卡合部,且与旋转部件的旋转连动地与卷线筒轴一起在轴向上往复移动。第1导轴在两端具有第1支撑部及第2支撑部,并且在第1支撑部与第2支撑部之间的中间部支撑滑块并引导滑块的往复移动。弹性部件安装在第1支撑部及第2支撑部中的至少任意一者的外周,将第1导轴支撑于卷线器主体。

总而言之,上述两种纺车渔线轮的往复机构的整体结构都较为复杂,零部件较多且大多为非标工件,连接十分复杂,对零部件自身的产品精度要求极高,对装配的精度也十分高,否则容易在使用时出现卡顿不畅的情况,一旦有所损坏维修更换十分麻烦,这也导致了现有渔线轮的价格居高不下,对钓鱼爱好者造成了较重的经济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渔线轮往复机构及应用该往复机构的纺车式渔线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渔线轮往复机构,包括:

主轴,其后端活动穿插在渔线轮内,前端用于连接渔线轮上的线杯,且该主轴上开设有往复螺纹;

蜗轮盘,其设置在渔线轮内并与渔线轮上的摇把传动连接;

蜗杆,其套设在所述的主轴上并与所述的蜗轮盘啮合,且该蜗杆上开设有插槽;

滑动棘爪,其具有与往复螺纹相适配的连接棘齿,该连接棘齿穿过所述的插槽并与所述的往复螺纹啮合。

作为优选,还包括一密封圈,所述的蜗杆上套设有紧固套,所述的紧固套开设有一圈凹槽,所述的凹槽的位置与所述插槽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密封圈卡入所述的凹槽中并将插入插槽内的滑动棘爪压紧。

作为优选,还包括一活动限位块,其固定在渔线轮内,所述主轴的后端具有扁平段,所述的活动限位块上开设有与扁平段相适配的限位孔,所述的扁平段插入所述的限位孔中并能够沿着限位孔前后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活动限位块的前端开设有卡槽,所述的卡槽内设有第一衬套,该第一衬套套设在所述的主轴上;

所述主轴的前部还套设有轴承固定座,所述的轴承固定座上设有第二衬套和转子轴承,所述的转子轴承与渔线轮的转子抵接。

作为优选,还包括保持块,该保持块位于所述活动限位块的前侧,所述的保持块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的主轴穿过通孔后再插入至活动限位块的限位孔中,所述的通孔中还设有第一蜗杆轴承和第三衬套,所述的第三衬套套设在所述的主轴上,所述的第一蜗杆轴承套设在所述蜗杆上,所述蜗杆的前部还套设有第二蜗杆轴承。

一种纺车式渔线轮,包括壳体、连接在壳体一侧并与蜗轮盘传动连接的摇把、位于壳体前端并与蜗杆固接的转子、位于转子内并与主轴固接的线杯、以及用于停止出线的刹车机构,还包括上述的渔线轮往复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用主轴、蜗轮盘、蜗杆、滑动棘爪之间的配合组成渔线轮的往复机构,结构十分简单且更加合理,连接方便,使用起来顺畅稳定,代替了现有的复杂且多零部件的往复机构,对零部件的精度和装配精度的要求大大降低,维修更换更加方便,大大减少产品重量及结构空间,使得产品整体更加轻薄,同时增强了产品的可靠性和耐用性,产品价格更低,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2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爆炸剖视图。

图6是渔线轮往复机构的爆炸图。

图7是滑动棘爪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图7,一种渔线轮往复机构,包括:

主轴1,其后端活动穿插在渔线轮内,前端用于连接渔线轮上的线杯2,且该主轴1上开设有往复螺纹3;

蜗轮盘4,其设置在渔线轮内并与渔线轮上的摇把5传动连接。优选的,蜗轮盘4通过联轴器29与摇把5连接;

蜗杆6,其套设在所述的主轴1上并与所述的蜗轮盘4啮合,且该蜗杆6上开设有插槽7;

滑动棘爪8,其具有与往复螺纹3相适配的连接棘齿9,该连接棘齿9穿过所述的插槽7并与所述的往复螺纹3啮合。

当滑动棘爪8沿着往复螺纹3做前后的往复运动时,滑动棘爪8会与主轴1的发生碰触,受到一定的径向力和横向力,使得滑动棘爪8发生跳动,再没有良好的限位固定的情况下,其位置容易发生偏差甚至发生脱齿的情况,导致无法正常使用。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一密封圈10,所述的蜗杆6上套设有紧固套11,所述的紧固套11开设有一圈凹槽12,所述的凹槽12的位置与所述插槽7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密封圈10卡入所述的凹槽12中并将插入插槽7内的滑动棘爪8压紧。为了确保滑动棘爪8的正常运转,可采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限位固定结构,具体是通过密封圈10将滑动棘爪8压紧在插槽7中,消除其做往复运动时产生的跳动情况,使其始终能够与往复螺纹3很好地啮合在一起,并且也能够起到一定的密封作用,防止外部水滴或杂质进入到内部影响工件使用。同时,为了使得密封圈10的位置能够保持不动,蜗杆6上设置有紧固套11,该紧固套11牢固地套设在蜗杆6上,其位置难以移动,从而实现对密封圈10的限位。当然,也可将该紧固套11与蜗杆6一体成型,虽然会导致成本上升,但是其使用效果上更佳。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一活动限位块13,其固定在渔线轮内,所述主轴1的后端具有扁平段14,所述的活动限位块13上开设有与扁平段14相适配的限位孔15,所述的扁平段14插入所述的限位孔15中并能够沿着限位孔15前后移动。通过活动限位块13的设置,能够对前后移动的主轴1起到限位作用,使其沿着固定的轨迹进行前后移动。并且,主轴1的中段主体部分27为圆柱型,后端呈扁平段14,使得限位孔15对主轴1中段主体部分27形成限位,能够防止主轴1发生转动,从而可以更好地起到对前后移动距离的控制作用。

优选的,所述活动限位块13的前端开设有卡槽16,所述的卡槽16内设有第一衬套17,该第一衬套17套设在所述的主轴1上;所述主轴1的前部还套设有轴承固定座24,所述的轴承固定座24上设有第二衬套25和转子轴承26,所述的转子轴承26与渔线轮的转子23抵接。通过第一衬套17的设置,在主轴1运动时能够起到保护作用,减少主轴1与活动限位块13之间的摩擦,使得整体运行更加顺畅,使用寿命更长;由于转子使用时需要不停旋转,因此通过转子轴承26的设置,能够减少摩擦,保证线杯回转精度,进而使得整体运行更加顺畅,使用寿命更长。

由于主轴1的长度较长,仅仅在末端通过活动限位块13进行支撑固定难以达到好的效果,且会使得主轴1前后失去平衡,进而导致前后移动的不顺畅。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保持块18,该保持块18位于所述活动限位块13的前侧,所述的保持块18上开设有通孔19,所述的主轴1穿过通孔19后再插入至活动限位块13的限位孔15中,所述的通孔19中还设有第一蜗杆轴承20和第三衬套21,所述的第三衬套21套设在所述的主轴1上,所述的第一蜗杆轴承20套设在所述蜗杆6上,所述蜗杆6的前部还套设有第二蜗杆轴承28。通过保持块18上第三衬套21的设置,对主轴1的中段中段主体部分27提供足够的支撑,从而保持前后平衡,再通过第一蜗杆轴承20和第二蜗杆轴承28的设置,有效支撑蜗杆的转动,减少摩擦,保证其回转精度,进而使得整体运行更加顺畅,使用寿命更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纺车式渔线轮,包括壳体22、连接在壳体22一侧并与蜗轮盘4传动连接的摇把5、位于壳体22前端并与蜗杆6固接的转子23、位于转子23内并与主轴1固接的线杯2、以及用于停止出线的刹车机构,还包括上述的渔线轮往复机构。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摇动摇把5,摇把5带动蜗轮盘4转动,蜗轮盘4再带动蜗杆6转动并实现传动转向,然后蜗杆6通过滑动棘爪8带动主轴1做前后往复运动,同时蜗杆6带动转子23转动,主轴1带动线杯2做前后往复运动,从而将线杯2上的渔线抛向远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