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蒜种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78578发布日期:2020-05-26 16:5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大蒜种植机,包括种植机和牵引行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机包括主要由下机架(11)、中间机架(12)和上机架(13)构成的种植机架,所述下机架(11)上安装有行走轮(14);所述上机架(13)上从后向前依次安装有负压选种装置(2)、皮带传送装置(3)和蒜种传输分配装置(4);所述中间机架(12)上从上到下依次安装有蒜种调向装置(5)、快速落种装置(6)和蒜种辅料分离装置(7);所述下机架(11)的顶部固定有负压罐(17),下机架(11)的中部固定有储水箱(16)和水泵(15),所述水泵(15)位于储水箱(16)的后侧,其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储水箱(16)的出水口;所述储水箱(16)的两侧分别安装有能快速复位的连续播种机构(8);所述牵引行走车为履带式行走车(10),所述履带式行走车(10)的尾部设有旋耕机和用于牵引种植机构的牵引杆(107),在履带式行走车(10)上设置有plc控制中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蒜种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选种装置(2)包括顶部敞口的选种壳体(21)和选种装置;所述选种壳体(21)的中部固定有隔板(22),所述隔板(22)的后侧为储种仓,储种仓的底板为前底后高的斜面;所述隔板(22)的前侧为选种仓;所述隔板(22)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容蒜种从储种仓进入选种仓的贯通口;所述选种装置安装在选种仓内,包括负压筒体(23)和对称设置在负压筒体(23)两端上的吸种盘(24),所述吸种盘(24)与隔板上的贯通口一一对应;所述吸种盘(24)与负压筒体(23)为一体结构且与负压筒体(23)内腔相连通,两个吸种盘(24)的两侧面上都均匀设置有吸蒜孔(25),每个吸蒜孔(25)处均固定设置有托蒜板(26);所述负压筒体(23)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装配在选种仓两侧的侧壁上,其中一端封闭并固定连接有动力输入轴(29),另一端开口并安装有负压连接嘴(27);所述负压连接嘴(27)通过密封轴承件安装在负压筒体(23)的开口端上,外端上设有用于连接负压管的负压管接嘴(28);所述选种仓的前侧壁上与吸种盘(24)相对应的部位分别固定有用于封堵吸种盘(24)两侧面上吸蒜孔(25)的封堵板(210);所述动力输入轴(29)上装配有选种驱动电机;所述负压管接嘴(28)通过负压管连接负压罐(1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蒜种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带传送装置(3)位于负压选种装置(2)的前侧,包括左支架(34)、右支架(31)、主动轴(32)、从动轴(37)、张紧轴(310)、传动轴(312)和传送带(38);所述左支架(34)与右支架(31)相互平行;所述左支架(34)/右支架(31)上安装有用于实时监测蒜种数量的计数传感器(311),所述计数传感器(311)连接plc控制中心,并实时向plc控制中心传送计数信号;所述主动轴(32)、从动轴(37)、张紧轴(310)、传动轴(312)相互平行,且两端分别装配在左支架(34)、右支架(31)上;所述主动轴(32)的一端上装配有传送驱动电机,各轴之间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所述主动轴(32)位于从动轴(37)的后侧,且从动轴(37)的水平高度高于主动轴(32)的水平高度,所述张紧轴(310)位于从动轴(37)的下方偏后的位置,所述传动轴(312)位于从动轴(37)的下方、张紧轴(310)的前方;所述传送带(38)设有左、右两条,与所述吸种盘(24)一一对应,且装配绕行在主动轴(32)、从动轴(37)、张紧轴(310)上;所述传送带(38)的上方设置有八字型的蒜种理顺装置(36),所述蒜种理顺装置(36)沿传送带(38)的运行方向设置,且前端口小,后端口大;所述传送带(38)的上行部分与下行部分之间设置有负压盒(39),负压盒(39)通过负压管连接负压罐(17);所述负压盒(39)与传送带(38)相对应的部位均匀设置有若干个负压吸孔;所述传送带(38)上均布有网孔;所述左支架(34)的顶部与右支架(31)的顶部之间固定有横杆(35),所述蒜种理顺装置(36)固定在横杆(35)的底部;所述负压盒(39)与横杆(35)之间连接有纵向连杆(3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蒜种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蒜种传输分配装置(4)位于皮带传送装置(3)的前侧,包括沿蒜种运行方向安装在上机架(13)上的蒜种传输辊组;所述蒜种传输辊组包括若干个固定托辊组和若干个升降托辊组,所述升降托辊组与固定托辊组间隔排布,且升降托辊组在后,固定托辊组在前;所述上机架(13)上固定安装有用于支撑固定托辊组的支撑架(47),所述固定托辊组中每个固定托辊(45)的两端都分别装推拉杆78配在两侧的支撑架(47)上,且固定托辊(45)的端部安装有上行同步带轮(451);两侧支撑架(47)的外侧上部固定有上压轮支架(48),所述上压轮支架(48)位于固定托辊(45)的端部上方,且在上压轮支架(48)上间隔装配有若干个上压轮(49);两侧支撑架(47)的外侧下部都安装有下行同步带轮(410),所述下行同步带轮(410)的下方固定有下压轮支架(411),所述下压轮支架(411)上间隔装配有若干个下压轮(412);所述升降托辊组包括若干个升降托辊(44)、升降托辊架(43)和升降驱动气缸(42),所述升降驱动气缸(42)的缸体固定在上机架(13)上,其活塞杆的顶端与升降托辊架(43)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托辊(44)的两端分别装配在升降托辊架(43)的侧壁上,且升降托辊(44)的外端上都固定安装有升降同步带轮(441);两侧支撑架(47)外侧的同步轮组上分别装配有一条同步带(46),两条同步带(46)分别向后与传动轴(312)两端上的同步带轮相连接;所述同步带(46)的上行部分在上压轮(49)与上行同步带轮(451)之间穿行,同步带(46)的下行部分在下压轮(412)与下行同步带轮(410)之间穿行,所述升降托辊(44)升到高位时,升降同步带轮(441)接触同步带(46)的上行部分并受同步带(46)驱动,所述升降托辊(44)降到低位时,升降同步带轮(441)接触同步带(46)的下行部分并受同步带(46)驱动;

所述固定托辊组包含有3个固定托辊(45),其中,位于中间的固定托辊的右端上固定安装有上行同步带轮(451),前、后两个固定托辊的左端上固定安装有上行同步带轮(451);每个固定托辊组的后侧均设置有左、右两个独立工作的升降托辊组,所述升降托辊组包含有3个升降托辊(44),且3个升降托辊(44)的外端上都固定安装有升降同步带轮(441);各个升降驱动气缸(42)连接并受控于plc控制中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蒜种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蒜种调向装置(5)位于蒜种传输分配装置(4)的下方,包括顶部敞口的盒体(51),所述盒体(51)内装配有若干组调向器(52)和若干个均水器(53),所述均水器(53)与每一组调向器一一对应,且每个调向器(52)都装配有用于监测调向器内是否有蒜种落入的落种传感器;各组调向器中所包括的调向器的数量相同,每个均水器(53)都配置有与每组调向器中调向器数量相对应的分水嘴,每个分水嘴上安装有电磁阀(54);所述调向器(52)两个为一组,对应设置在一个固定托辊组的下方;所述调向器(52)包括调向上筒体(521)和调向下筒体(523),所述调向上筒体(521)的直径大于调向下筒体(523)的直径;所述调向上筒体(521)的下端侧壁上装配有与其筒壁切线相交的进水嘴(524),每组调向器的进水嘴(524)分别通过软管与电磁阀(54)的出水口相连接;所述调向上筒体(521)的筒壁上部均匀设置有若干列透水孔(522),每一列透水孔从上到下纵向排布;所述盒体(51)的底板上设置有若干个装配孔,所述装配孔的内径与所述调向下筒体(523)的外径相匹配,所述调向下筒体(523)贯穿装配孔,并固定在盒体(51)的底板上;所述落种传感器连接plc控制中心,并实时向plc控制中心传送监测信号;各个电磁阀(54)连接并受控于plc控制中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蒜种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落种装置(6)位于蒜种调向装置(5)的下方,包括若干个快速落种单元;所述快速落种单元包括支撑板(61)和若干个均匀排布装配在支撑板(61)上的落种机构,所述落种机构包括落种上筒体(661)、落种下筒体(663)以及设置在落种上筒体(661)与落种下筒体(663)之间,能够快速开闭的快门装置;所述落种上筒体(661)贯穿支撑板(61),并固定装配在支撑板(61)上,所述落种上筒体(661)与调向下筒体(523)一一对应,且落种上筒体(661)的顶口与调向下筒体(523)的底口相对接;所述落种上筒体(661)内安装有用于监测落种上筒体(661)内是否有蒜种进入的进种传感器,所述进种传感器连接plc控制中心,并实时向plc控制中心传送监测信号;

所述落种下筒体(663)的筒壁上设置有若干个轴向的排水孔(664);所述支撑板(61)上还装配有驱动快门装置快速开闭的驱动机构;

所述支撑板(61)的一端上固定有呈u形结构的固定座(64);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落种驱动气缸(62)、第一驱动杆(63)和传动总成;所述落种驱动气缸(62)横向设置,连接并受控于plc控制中心,其缸体末端固定在固定座(64)其中一个纵向板上;所述第一驱动杆(63)上带有径向的齿槽,其末端与落种驱动气缸(62)的活塞杆前端传动连接,前端横向贯穿固定座(64)的另一个纵向板;所述传动总成包括传动轴、固定在传动轴顶端的传动齿轮(65)和固定在传动轴底端的传动带轮(651),所述传动轴贯穿支撑板(61),并通过轴承装配在支撑板(61)上;所述传动齿轮(65)与第一驱动杆(63)上的齿槽常啮合;

所述落种上筒体(661)上位于支撑板(61)下方的部位通过轴承安装有落种同步带轮(666);所述支撑板(61)的底部安装有若干个传动带张紧轮(652);各个落种机构的落种同步带轮(666)、各个传动带张紧轮(652)通过传动带与传动带轮(651)传动连接;所述落种下筒体(663)的顶部通过若干个均匀分布的纵向轴(665)与落种上筒体(661)的底部相连接;所述快门装置位于落种下筒体(663)的顶口部位,包括若干个大小形状相同的门板(668),所述门板(668)中间的顶角套接在纵向轴(665)上,其外侧的顶角上装配有导向柱(669);所述落种下筒体(663)的顶口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导向轨盘(662),所述导向轨盘(662)上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弧形的导向孔(667),所述导向柱(669)贯穿导向孔(667),且顶端与落种同步带轮(666)固定连接;落种同步带轮(666)转动时带动导向柱(669),导向柱(669)沿导向孔(667)往复运动,导向柱(669)带动门板(668)绕纵向轴(665)往复摆动,实现快门装置的快速开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大蒜种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蒜种辅料分离装置(7)位于快速落种装置(6)的下方,包括顶部敞口的箱体(71),所述箱体(71)内对称设置有两组蒜种留存机构,两组蒜种留存机构的下方都设置有挡板机构,所述挡板机构的下方固定设置有若干个落种通道(715);所述蒜种留存机构包括留存驱动气缸(72)和若干个受留存驱动气缸(72)控制进行开合的蒜种留存嘴(75);所述挡板机构包括挡板驱动气缸(712)和受挡板驱动气缸(712)控制进行往复运动的挡板(710);所述蒜种留存嘴(75)与落种通道(715)上下一一对应,所述挡板(710)设置在蒜种留存嘴(75)与落种通道(715)之间,且在挡板(710)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连通蒜种留存嘴(75)与落种通道(715)的落种通孔(713);所述箱体(71)的至少一个侧板的下部设置有辅料回收孔(714);

所述箱体(71)前、后侧板的内壁之间固定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留存气缸支架(73),两组蒜种留存机构的留存驱动气缸(72)分别固定在两个留存气缸支架(73)上;所述留存气缸支架(73)两端的下方分别设有留存嘴支架(718),所述留存嘴支架(718)固定在箱体(71)的内壁上;所述留存气缸支架(73)的下方设有两组蒜种留存嘴装置,所述蒜种留存嘴装置包括一号板(74)和二号板(76),所述一号板(74)与二号板(76)长边相对接,且它们相对接的边缘上分别均匀设有若干个半圆形槽,其中,所述一号板(74)的各个半圆形槽的底部固定分别设有半锥形结构的内半嘴(751),所述二号板(76)的各个半圆形槽的底部固定分别设有半锥形结构的外半嘴(752);所述内半嘴(751)与外半嘴(752)组合形成能开合的蒜种留存嘴(75);所述一号板(74)、二号板(76)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一号转轴(741)、二号转轴(761)安装在前、后两个留存嘴支架(718)上;所述留存驱动气缸(72)的活塞杆向下,其底端固定安装横向的同步杆(79),所述同步杆(79)的两端上分别固定有纵向的第二驱动杆(77),所述第二驱动杆(77)的下端从一号板(74)与二号板(76)对接边缘的中部贯穿,其内外两侧壁上分别铰接有牵拉杆(78),内、外两个牵拉杆(78)的底端分别铰接在一号板(74)、二号板(76)上;

所述前、后两个留存嘴支架(718)的下方分别设置有挡板滑轨(717),所述挡板滑轨(717)固定在箱体(71)的内壁上;所述挡板(710)的前、后侧边分别卡装在前、后两个挡板滑轨(717)的轨道槽内;所述箱体(71)的底板中部对称固定有两个挡板气缸支架(711),两组挡板机构的挡板驱动气缸(712)分别固定在两个挡板气缸支架(711)上,其活塞杆的顶端与挡板(710)固定连接,驱动挡板(710)沿挡板滑轨(717)往复运动;所述挡板(710)上设置有若干个条形孔(716);

所述留存驱动气缸(72)和挡板驱动气缸(712)均连接并受控于plc控制中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大蒜种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播种机构(8)包括支架总成、播种总成和复位拉簧(81);

所述支架总成包括水平支架(86)、垂直固定在水平支架(86)前、后两端的前立柱(82)、后立柱(88)以及固定在水平支架(86)底面上的播种支架滑轨(87);所述前立柱(82)、后立柱(88)分别上下贯穿并固定在水平支架(86)的前、后端上,并固定在下机架(11)上;所述前立柱(82)下部的后侧壁上固定有前位置传感器(83),所述后立柱(88)下部的前侧壁上固定有后位置传感器(89);所述前位置传感器(83)、后位置传感器(89)均连接于plc控制中心,向plc控制中心传送实时监测信号;

所述播种总成包括排种机构和播种机构;所述排种机构包括排种支架(812)、安装在排种支架(812)上的排种驱动气缸(815)和若干个受排种驱动气缸(815)控制进行开合的排种嘴(814);所述播种机构包括播种支架(85)和若干组安装在播种支架(85)上播种嘴总成,所述播种支架(85)的顶部固定有能匹配安装在播种支架滑轨(87)上的滑块(84);所述复位拉簧(81)水平设置,其后端与播种支架(85)的前端相连接,前端固定在下机架(11)前侧的固定架上;

所述播种嘴总成包括播种嘴装置和驱动播种嘴装置升降的播种升降气缸(914);各组播种嘴总成的播种升降气缸(914)的缸体从前到后依次固定在播种支架(85)上;所述播种升降气缸(914)连接并受控于plc控制中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大蒜种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嘴装置包括播种嘴壳体(913)和自掩土播种嘴机构;所述播种升降气缸(914)的活塞杆底端与播种嘴壳体(913)的顶部中心固定连接;所述自掩土播种嘴机构包括两组播种嘴和驱动两组播种嘴动作的播种驱动机构;所述播种嘴包括落种管(99)和受播种驱动机构控制而开合的锥形嘴,所述落种管(99)位于播种嘴壳体(913)内,且其顶端口向上穿出播种嘴壳体(913),其底端外壁上对称固定有前、后两个转轴座(95);

所述锥形嘴位于播种嘴壳体(913)的下方,且与落种管(99)上下对应且连通;所述锥形嘴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轴向的掩土孔(92);所述锥形嘴由两个对称的半嘴体构成,所述半嘴体的底部为半圆锥体结构(91),所述半圆锥体结构(91)的上方为半圆柱体结构(93),所述半圆柱体结构(93)的顶端对称固定有前、后两个播种嘴转轴(94),所述前、后两个播种嘴转轴(94)分别装配在前、后转轴座(95)上;所述掩土孔(92)均匀设置在半圆柱体结构(93)的下部;

所述播种驱动机构包括播种驱动气缸(912)、横向联动杆(910)和两个纵向推拉杆组,所述播种驱动气缸(912)固定在播种嘴壳体(913)内,位于两个落种管(99)之间;所述横向联动杆(910)位于播种驱动气缸(912)的上方,且播种驱动气缸(912)的活塞杆顶端与横向联动杆(910)的中心固定连接;所述横向联动杆(910)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套接左、右两个落种管(99)的滑套(98);每组播种嘴机构对应一个纵向推拉杆组,每组纵向推拉杆都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落种管(99)内、外两侧的纵向推拉杆(97);所述半圆柱体结构(93)的顶部外壁上固定有连接座(96);外侧的纵向推拉杆顶端铰接在滑套外侧的联动杆上,底端铰接在外侧半圆柱体结构的连接座上;内侧的纵向推拉杆顶端铰接在滑套内侧的联动杆上,底端铰接在内侧半圆柱体结构的连接座上;

各个播种驱动气缸(912)均连接并受控于plc控制中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大蒜种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式行走车(10)包括车架(101)、固定安装在车架(101)上的发动机(106)、两个变速箱(105),以及安装在车架(101)左、右两侧的履带行走机构;所述两个变速箱(105)位于发动机(106)的前侧,左右对称并固定在车架(101)上,其动力输入端分别与发动机(106)左、右两侧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履带行走机构包括安装在车架(101)前端上的履带驱动轮(102)、固定在履带驱动轮轮轴上的传动轮(103)、安装在车架(101)侧边底部的履带轮(1016)、安装在车架(101)尾端的履带张紧轮(1014)、至少一个安装在车架(101)侧边顶部的履带支撑轮(1015)和履带;左、右两侧履带行走机构的传动轮(103)分别与同侧变速箱(105)的动力输出轮(104)传动连接;

所述车架(101)的尾部安装有左、右两组旋耕机;所述旋耕机包括旋耕机壳体(109)、安装在旋耕机壳体(109)内的旋耕刀轴(1010)、装配在旋耕刀轴(1010)上的旋耕刀(1011),以及固定安装在旋耕机壳体(109)顶部的电动马达(108),所述电动马达(108)的动力输出端与旋耕刀轴(1010)传动连接;所述车架(101)的尾部固定有旋耕机安装支架(1013),所述旋耕机壳体(109)的顶部固定有连接耳(1012),所述连接耳(1012)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旋耕机安装支架(1013)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大蒜种植机。包括种植机构和牵引行走机构,所述种植机构包括主要由下机架、中间机架和上机架构成的种植机架,所述下机架上安装有行走轮;所述上机架上安装有负压选种装置、皮带传送装置和蒜种传输分配装置;所述中间机架上安装有蒜种调向装置、蒜种辅料分离装置和快速落种装置;所述下机架的顶部固定有负压罐,下机架的中部固定有储水箱和水泵;所述储水箱的两侧分别安装有连续播种装置;所述牵引行走机构为履带式行走车,设置有PLC控制中心。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芽尖向上直立种植和连续种植的技术性难题,克为大蒜种植规模化、机械化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市场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刘浩;李栖楠;赵付赞;李蒙;李大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李大玉
技术研发日:2019.07.20
技术公布日:2020.05.26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