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冬虫夏草子囊孢子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62381发布日期:2020-07-14 16:42阅读:7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冬虫夏草子囊孢子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冬虫夏草培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冬虫夏草子囊孢子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冬虫夏草(cordycepssinensis)隶属麦角菌科虫草属,是磷翅目蝙蝠蛾科蝠蛾属幼虫被中华被毛孢(hirsutellasinensis)寄生后形成的虫菌复合体,为中国的珍贵中药材之一,具有抗菌、抗肿瘤、抗氧化、免疫调节等功效。它分布于中国青藏高原的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和云南等地以及印度、尼泊尔和不丹等国的部分地区,主产于西藏的那曲、林芝、昌都地区,青海的玉树、果洛州一带,四川的阿坝州、甘孜州,云南迪庆州德钦、中旬以北一带以及甘肃省甘南州玛曲以西等地。由于野生冬虫夏草分布地区狭窄、自然寄生率低,对生活环境条件要求苛刻,所以本身资源比较有限,再加上自然因素(如天气干旱、气候变暖等),天然资源日益匮乏。

近年来由于冬虫夏草主产地生态环境遭到人为破坏,大量盲目不合理采挖致使资源日趋减少,产量逐年下降,导致天然冬虫夏草的价格昂贵。自20世纪以来,人们开始探索用人工方法培育仿冬虫夏草。迄今为止,深层发酵研究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且生产出的替代品(如菌丝体)的成分和药效也与天然虫草相似。

子囊孢子(ascospore)指产生在子囊菌子囊内的孢子。在即将形成孢子之前,子囊内进行核融合和减数分裂,子囊中产生1-8个孢子,或为2的n次方,典型的子囊中有8个孢子。一个子囊通常有八个子囊孢子,但数目仍有例外,冬虫夏草的子囊可有多达20-60枚子囊孢子。成熟的冬虫夏草子座孕部逐渐隆起,形成粒状的子囊壳,每个子囊壳内有多个子囊,子囊的一端着生在子囊壳的基部,另一端对着生子囊壳的孔口,子囊壳内无侧丝和缘丝。子囊长100~300μm,宽3~5μm,子囊上有子囊帽;成熟的子囊孢子大多上、下粗细均匀,一般274~332μm×5.5~6.8μm,有许多横隔,横隔隔数20~45间,横隔隔距约6.2~10.5μm。成熟的子囊孢子中也有个别粗细不一,一般两端略细,中间略粗。未成熟的子囊通常尾部突然变细,变细部分约73μm,内部的子囊孢子看不到横隔,子囊帽圆锥状钝圆收缩,底部与子囊外壁平顺光滑连在一起,高约3.77μm,宽约9.2μm,中心部有以突出的狭长短柱。子囊孢子成熟后,子囊帽内的狭长短柱消失。

冬虫夏草的人工培育需要注意的工艺要点特别多,从上述的陈述可以看出子座到子囊孢子的过程就很复杂,子囊孢子的收集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缓解,其工艺条件及所使用的装置是非常重要的,现有的子囊孢子收集装置的底部由两层的丝网构成的箱体,当冬虫夏草子座放置在上面的时候,底部的丝网支撑着子座使其能够处于架起来直立的状态,但这个丝网由于时间及实用时环境湿度等原因极容易生锈而导致断裂或者损坏,一旦出现生锈或者损坏,冬虫夏草子座就无法保持直立的状态,而影响子囊孢子的收集及后续的过程顺利进行。且目前的这个子囊孢子收集装置仅在实验室恒温环境下进行,且收集获得的子囊孢子数量有限且质量不能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为摸索出一种有效的方法,保持其表面颜色不发黑,意在提供一种冬虫夏草子囊孢子收集装置。

一种冬虫夏草子囊孢子收集装置,包括箱体1,底板2、顶盖3、窗口4、收集装置5、风扇6、转轴7、温湿度监测器8及光源9;

所述箱体1内限定出子囊孢子的收集空间,所述箱体由透明材质形成,所述箱体1的四个面开设有窗口4;

所述底板2中央设置高出底板2有可拆卸的托板21;当在野外使用时可直接拆除托板21,将箱体1直接扣到冬虫夏草上面用于收集子囊孢子;

所述顶盖3位于箱体1的上方,顶盖3的上方设置有收集装置5,且通过转轴7与顶盖3相连;所述转轴7贯穿顶盖3,且在顶盖3下方靠近箱体1内部设置有风扇6;

所述温湿度监测器8及光源9设置在顶盖3的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1的大小为50~100×80~120cm。

进一步的,所述窗口4的位置在箱体1四面的任何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2上除去托板21的剩余空间用于存放子囊孢子保护液。

进一步的,所述托板21为大小30~50×20~40cm,厚度4~6cm的3d打印的不锈钢网格。

进一步的,所述光源9为白炽灯,在顶盖3的下方托板21的正上方,数量为5~6个。

相比于现有的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子囊孢子收集装置不经可以实验室使用,还可以实现在野外收集冬虫夏草的子囊孢子,收集获得的子囊孢子野性十足的野生孢子,从而可进一步保证冬虫夏草的质量和产量;实验室使用时能很好的控制子囊的弹射条件,保证收集的子囊孢子的数量及质量;本发明的子囊孢子收集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节省成本和劳动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冬虫夏草子囊孢子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底板;3、顶盖;4、窗口;5、收集装置;6、风扇;7、转轴;8、温湿度监测器;9、光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冬虫夏草子囊孢子收集装置,包括箱体1,底板2、顶盖3、窗口4、收集装置5、风扇6、转轴7、温湿度监测器8及光源9;

其中,箱体1内限定出子囊孢子的收集空间,箱体1由透明材质形成,箱体1的四个面开设有窗口4;底板2中央设置高出底板2有可拆卸的托板21;顶盖3位于箱体1的上方,顶盖3的上方设置有收集装置5,且通过转轴7与顶盖3相连;转轴7贯穿顶盖3,且在顶盖3下方靠近箱体1内部设置有风扇6;温湿度监测器8及光源9设置在顶盖3的下方。

优选的,箱体1的大小为50×80cm。

优选的,所述窗口4的位置在箱体1四面的任何位置。

优选的,所述底板2上除去托板21的剩余空间用于存放子囊孢子保护液。

优选的,所述托板21为大小30×20cm,厚度4cm的3d打印的不锈钢网格。

优选的,所述光源9为白炽灯,在顶盖3的下方托板21的正上方,数量为6个。

该实用新型的子囊孢子收集装置实验室使用时:将人工培育的冬虫夏草放置在托板21上,调整好箱体1内的温湿度监测器8及光源9,箱体1底部加入子囊孢子保护液,打开光源9,灯光透过透明的箱体1照射在人工培育的冬虫夏草子囊上,子囊成熟后弹射,通过收集装置5和风扇6,使弹射出的子囊孢子吹向箱体1的底板2上的子囊孢子保护液,窗口可调节子囊孢子收集装置内的温度,温湿度监测器8随时监测温度和湿度,当时温度过低时可关上窗口或者打开光源。

实施例2

一种冬虫夏草子囊孢子收集装置,包括箱体1,底板2、顶盖3、窗口4、收集装置5、风扇6、转轴7、温湿度监测器8及光源9;

其中,箱体1内限定出子囊孢子的收集空间,箱体1由透明材质形成,箱体1的四个面开设有窗口4;底板2中央设置高出底板2有可拆卸的托板21;顶盖3位于箱体1的上方,顶盖3的上方设置有收集装置5,且通过转轴7与顶盖3相连;转轴7贯穿顶盖3,且在顶盖3下方靠近箱体1内部设置有风扇6;温湿度监测器8及光源9设置在顶盖3的下方。

优选的,箱体1的大小为100×120cm。

优选的,所述窗口4的位置在箱体1四面的任何位置。

优选的,所述底板2上除去托板21的剩余空间用于存放子囊孢子保护液。

优选的,所述托板21为大小50×40cm,厚度6cm的3d打印的不锈钢网格。

优选的,所述光源9为白炽灯,在顶盖3的下方托板21的正上方,数量为5个。

该实用新型的子囊孢子收集装置在野外使用时:平整冬虫夏草周围土壤后,去掉底板2上的托板21,将子囊孢子收集装置扣在野外冬虫夏草上,箱体1底部加入子囊孢子保护液,阳光通过透明的箱体1照射在野生冬虫夏草的子囊上,子囊成熟后弹射,通过收集装置5和风扇6,改变野外风向,使弹射出的子囊孢子吹向箱体1的底板2上的子囊孢子保护液。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