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蚁防治喷粉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48207发布日期:2020-08-07 17:23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白蚁防治喷粉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害虫防治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白蚁防治喷粉器。



背景技术:

目前喷粉法是防治白蚁必不可少的手段,现应用较多的喷粉器多是手动,操作时把药粉加入药仓或直接加入橡胶胶囊中,通过挤压橡胶胶囊产生气流带动药粉喷出到施药部位,达到杀灭白蚁的目的。

公告号为cn20699418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白蚁防治喷粉器,包括药粉腔和盒体,药粉腔设置在盒体的一侧,药粉腔的上方设有进药口,药粉腔远离盒体的一侧垂直设有喷粉管,盒体内设有电机,药粉腔内轴心处设有转轴,电机的输出轴贯穿药粉腔与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转轴远离电机的一端位于设置在药粉腔内壁上的安装块中,转轴上设有多个搅拌杆,搅拌杆远离转轴的一端设有安装杆,安装杆远离搅拌杆的一侧设有刷子,盒体内设有喷气装置,喷气装置上设有气管。该实用新型实现了轻薄便携、喷粉均匀、不易堵塞、省时省力的喷粉功能。

但上述技术方案中,喷粉管位于药粉腔侧壁靠近其顶部的位置上,气管的位置与喷粉管的位置对应,当气管喷粉时,只能对药粉腔顶部的药粉进行喷气,从而使得药粉腔顶部的药粉从喷粉管喷出,当药粉剩余量较少时,沉积于药粉腔底部的药粉难以被气管内喷出的气体吹起,不利于继续完成喷粉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白蚁防治喷粉器,该白蚁防治喷粉器能够使得沉积于药粉腔底部的药粉翻动至药粉腔顶部,避免了因药粉沉积于药粉腔底部而造成药粉难以被气管内喷出的气体吹起的现象,有利于在药粉含量较少的情况下继续完成喷粉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白蚁防治喷粉器,包括药粉腔体和盒体,所述药粉腔体的其中一端固定有与其连通的喷粉管,所述药粉腔体的顶部固定有与其连通的进药管,所述盒体靠近药粉腔体一侧的侧壁开口并与药粉腔体固定,所述盒体与药粉腔体相邻的侧壁亦开口并铰接有门体,所述盒体内固定有小型气泵和电池,所述小型气泵与药粉腔体之间通过气管固定并连通,所述药粉腔体内安装有用于翻动药粉腔体底部药粉的刮板组件,所述盒体与药粉腔体内共同安装有用于驱使刮板组件转动的驱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添加药粉时,工作人员只需将药粉从进药管进入药粉腔体内即可;在喷粉进行灭蚁时,工作人员只需开启小型气泵,小型气泵通过气管向药粉腔体内喷气,使得药粉腔体内的药粉从喷粉管喷出,以完成灭蚁操作;当药粉腔体内的药粉含量较少时,工作人员只需通过驱动组件驱使刮板组件转动,刮板组件即可对药粉腔体内的药粉进行翻动,使得沉积于药粉腔底部的药粉翻动至药粉腔顶部,避免了因药粉沉积于药粉腔底部而造成药粉难以被气管内喷出的气体吹起的现象,有利于在药粉含量较少的情况下继续完成喷粉操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刮板组件包括位于药粉腔体内并与药粉腔体两端的侧壁均转动连接的套管、固定于套管的弧形表面上的翻板以及位于翻板远离套管一侧的位置上的刮料板,所述刮料板采用塑料制成,且所述刮料板与药粉腔体的内侧弧形表面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通过驱动组件驱使刮板组件转动时,套管以及固定于套管上的翻板均转动,翻板上的刮料板随翻板同步转动,翻板与刮料板配合作用,以此对药粉腔体内的药粉起到了良好的翻动作用;此外,刮料板采用塑料制成,以此使得刮料板与药粉腔体内壁柔性接触,避免了刮料板对药粉腔体内壁造成划伤现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刮料板与翻板之间通过第一固定组件固定,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贯穿设置于翻板上的第一螺栓和位于第一螺栓的第一螺帽,所述第一螺栓依次贯穿翻板和刮料板并与第一螺帽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通过拧松第一螺帽即可取下第一螺栓,以此便于工作人员对磨损较严重的刮料板进行更换,从而有利于刮板组件对药粉进行翻动操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药粉腔体底部开设有用于安装刮料板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铰接有用于闭合安装孔的弧形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通过打开弧形板即可对药粉腔体内部的零部件进行操作,有利于工作人员更换和检修药粉腔体内部的零部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于盒体内的固定块、固定于固定块上的电机以及固定于电机的输出轴端部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贯穿套管并与之转动连接,所述套管上安装有用于将套管与转动杆固定的第二固定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驱动组件驱使刮板组件转动时,工作人员只需采用第二固定组件将套管与转动杆固定,同时开启电机,电机工作后带动与其输出轴固定的转动杆发生转动,转动杆转动后带动与其固定的套管同步转动,套管则带动与其固定的翻板发生转动,从而对药粉腔体内的药粉进行翻动,使得药粉分散的更加均匀,有利于完成喷粉操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药粉腔体内安装有用于搅拌药粉的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固定于转动杆侧壁上的搅拌桨、开设于套管侧壁上并供搅拌桨穿过的第一环形槽体以及开设于翻板上并供搅拌桨穿过的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使得药粉分散的更加均匀,工作人员只需取下第二固定组件,此时,转动杆与套管之间失去固定作用,转动杆与套管转动连接,随后工作人员开启电机,电机工作后带动与其输出轴固定的转动杆发生转动,转动杆则带动与其固定的搅拌桨发生转动,在此过程中,搅拌桨穿过第一环形槽体和通孔,避免了对搅拌桨的转动产生干扰作用,搅拌桨周期性搅拌药粉,以此使得药粉分散的更加均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管与转动杆上共同安装有用于防止转动杆发生晃动的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套设于转动杆上并与之固定的限位板以及开设于套管内壁上并与限位板转动连接的第二环形槽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取下第二固定组件后,转动杆与套管转动连接,限位板与第二环形槽体转动连接,以此对转动杆起到了良好的限位作用,降低了转动杆在转动过程中发生晃动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包括贯穿设置于套管上的第二螺栓和位于第二螺栓上的第二螺帽,所述第二螺栓依次贯穿套管和转动杆并与第二螺帽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只需通过拧松第二螺帽并取下第二螺栓,即可使得转动杆与套管之间失去固定作用,从而使得转动杆与套管转动连接,有利于搅拌组件对药粉进行搅拌混匀。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本方案中,当药粉腔体内的药粉含量较少时,工作人员只需通过驱动组件驱使刮板组件转动,刮板组件即可对药粉腔体内的药粉进行翻动,使得沉积于药粉腔底部的药粉翻动至药粉腔顶部,避免了因药粉沉积于药粉腔底部而造成药粉难以被气管内喷出的气体吹起的现象,有利于在药粉含量较少的情况下继续完成喷粉操作;

本方案中,当工作人员通过驱动组件驱使刮板组件转动时,套管以及固定于套管上的翻板均转动,翻板上的刮料板随翻板同步转动,翻板与刮料板配合作用,以此对药粉腔体内的药粉起到了良好的翻动作用;此外,刮料板采用塑料制成,以此使得刮料板与药粉腔体内壁柔性接触,避免了刮料板对药粉腔体内壁造成划伤现象;

本方案在使用驱动组件驱使刮板组件转动时,工作人员只需采用第二固定组件将套管与转动杆固定,同时开启电机,电机工作后带动与其输出轴固定的转动杆发生转动,转动杆转动后带动与其固定的套管同步转动,套管则带动与其固定的翻板发生转动,从而对药粉腔体内的药粉进行翻动,使得药粉分散的更加均匀,有利于完成喷粉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整体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药粉腔体;11、喷粉管;12、进药管;121、盖体;13、把手;131、橡胶套;14、安装孔;141、弧形板;2、盒体;21、门体;22、小型气泵;221、气管;23、电池;3、刮板组件;31、套管;32、翻板;33、刮料板;4、第一固定组件;41、第一螺栓;42、第一螺帽;5、驱动组件;51、固定块;52、电机;53、转动杆;6、第二固定组件;61、第二螺栓;62、第二螺帽;7、搅拌组件;71、搅拌桨;72、第一环形槽体;73、通孔;8、限位组件;81、限位板;82、第二环形槽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白蚁防治喷粉器,包括药粉腔体1和盒体2。药粉腔体1为圆筒状结构,其轴线水平,且药粉腔体1的内部中空。盒体2为长方体形结构,其内部中空,盒体2靠近药粉腔体1一侧的侧壁开口并与药粉腔体1的端部侧壁固定,且盒体2与药粉腔体1相邻的侧壁亦开口并铰接有门体21。

如图1所示,药粉腔体1上设有喷粉管11、进药管12和把手13。喷粉管11为圆管状,其轴线与药粉腔体1的轴线平行,且喷粉管11的一端与药粉腔体1固定并连通。进药管12为圆管状,其轴线与药粉腔体1的轴线垂直,进药管12的下端与药粉腔体1顶部固定并连通,且进药管12的上端设有盖体121,以便工作人员打开盖体121并向药粉腔体1内添加药粉。把手13呈c形,其两端均与药粉腔体1顶部的弧形表面固定,且把手13上套设有与其固定的橡胶套131。橡胶套131采用橡胶材料制成,其表面具有较大的摩擦系数,以此使得工作人员手部与把手13之间的摩擦力增大,从而便于工作人员握住把手13并提起药粉腔体1,有利于工作人员进行喷粉灭蚁工作。

如图1所示,盒体2内设有小型气泵22和电池23,小型气泵22与盒体2的内顶壁固定,且小型气泵22的出气口与气管221固定并连通,气管221远离小型气泵22的一端与药粉腔体1固定并连通。电池23固定于盒体2的内底壁上,小型气泵22与电池23连接成闭合回路,以此为小型气泵22供电,当小型气泵22工作后,小型气泵22通过气管221向药粉腔体1内吹气,以此使得药粉腔体1内的药粉由喷粉管11喷出,以此完成喷粉灭蚁工作。

如图2所示,药粉腔体1内安装有刮板组件3,刮板组件3包括套管31、翻板32和刮料板33。套管31为圆管状结构,其轴线与药粉腔体1的轴线重合,套管31的两端分别贯穿药粉腔体1两端的侧壁并与之转动连接。翻板32为长方形板状结构,其固定于套管31的弧形表面上。刮料板33为弧形板141状结构,其位于翻板32远离套管31一侧的位置上,刮料板33采用塑料制成,刮料板33远离翻板32的一端与药粉腔体1的内侧弧形表面抵接,且刮料板33与翻板32之间通过第一固定组件4固定。第一固定组件4包括第一螺栓41和第一螺帽42,第一螺栓41的端部依次贯穿翻板32和刮料板33并与第一螺帽42螺纹连接,以此便于工作人员对刮料板33进行安装和拆卸。

如图2所示,药粉腔体1底部开设有安装孔14,安装孔14内铰接有弧形板141,弧形板141的横截面为弧形,弧形板141与安装孔14卡接配合,以此便于工作人员通过弧形板141开启和关闭安装孔14,从而有利于工作人员对受损的刮料板33进行更换。

如图1所示,盒体2与药粉腔体1内共同安装有驱动组件5,驱动组件5包括固定块51、电机52和转动杆53。固定块51为长方形块状结构,其底面与盒体2的内底壁贴合并固定。电机52与固定块51的上表面固定,其轴向与套管31的轴向平行,且电机52通过导线与电池23连接成闭合回路。转动杆53为圆杆状,其轴线与电机52输出轴的轴线重合,转动杆53的一端与电机52的输出轴端部固定,转动杆53的另一端贯穿套管31并与之转动连接。套管31上安装有第二固定组件6,第二固定组件6包括第二螺栓61和第二螺帽62。第二螺栓61的轴线与套管31的轴线重合,第二螺帽62的轴线与第二螺栓61的轴线重合,第二螺栓61的端部依次贯穿套管31和转动杆53并与第二螺帽62螺纹连接,以此实现将套管31和转动杆53进行固定。第二螺栓61和第二螺帽62均位于盒体2内或药粉腔体1远离盒体2的一侧,以此便于工作人员拧松或拧紧第二螺帽62。结合图2所示,当需要使用该白蚁防治喷粉器喷粉灭蚁时,工作人员只需开启电机52,电机52工作后带动与其输出轴固定的转动杆53发生转动,转动杆53则带动与其固定的套管31发生转动,同时,与套管31固定的翻板32随套管31同步转动,在此过程中,与翻板32固定的刮料板33随翻板32同步转动,以此实现对药粉腔体1内的粉料进行翻动,从而使得沉积于药粉腔体1底部的药粉翻动至药粉腔体1顶部,有利于小型气泵22对药粉进行喷气操作,使得该白蚁防治喷粉器能够在粉料较少的情况下继续完成喷粉操作。

如图2所示,药粉腔体1内安装有搅拌组件7,以此便于对药粉腔体1内的药粉进行搅拌,减少药粉成团现象,搅拌组件7包括搅拌桨71、第一环形槽体72和通孔73。搅拌桨71为长方形薄板状结构,其固定于转动杆53上。第一环形槽体72开设于套管31上,其呈圆环形,且第一环形槽体72的轴线与套管31的轴线重合,第一环形槽体72的宽度大于搅拌桨71的宽度,以此便于搅拌桨71穿过第一环形槽体72。通孔73开设于翻板32上,其横截面的面积大于等于搅拌桨71横截面的面积,通孔73与第一环形槽体72连通,以此便于搅拌桨71穿过通孔73。当药粉腔体1内的粉料结成团时,为使得药粉分散的更加均匀,工作人员只需取下第二螺栓61和第二螺帽62,使得转动杆53与套管31之间失去固定作用,以此使得转动杆53能够发生自由转动,此时,工作人员只需开启电机52,电机52工作后带动与其输出轴固定的转动杆53发生转动,转动杆53带动与其固定的搅拌桨71发生转动,在此过程中,搅拌桨71从第一环形槽体72和通孔73穿过,避免了翻板32和套管31对转动杆53产生干扰作用,随着转动杆53和搅拌桨71的转动,药粉被分散的更加均匀,减少了团结现象的发生,有利于该白蚁防治喷粉器完成喷粉操作。

如图2及图3所示,套管31与转动杆53上共同安装有限位组件8,用于防止转动杆53发生晃动,限位组件8包括限位板81和第二环形槽体82。限位板81为圆板状结构,其轴线与转动杆53的轴线重合,限位板81套设于转动杆53上并与之固定。第二环形槽体82开设于套管31的内侧弧形表面上,其横截面为圆形,第二环形槽体82的轴线与转动杆53的轴线重合,且第二环形槽体82与限位板81转动连接,以此对转动杆53起到了良好的限位作用,降低了转动杆53在自由转动的过程中发生晃动的可能性,从而使得搅拌桨71能够顺利穿过第一环形槽体72和通孔73,有利于搅拌桨71对粉料进行打撒操作。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药粉腔体1内的药粉含量较少时,工作人员只需通过驱动组件5驱使刮板组件3转动,刮板组件3即可对药粉腔体1内的药粉进行翻动,使得沉积于药粉腔底部的药粉翻动至药粉腔顶部,避免了因药粉沉积于药粉腔底部而造成药粉难以被气管221内喷出的气体吹起的现象,有利于在药粉含量较少的情况下继续完成喷粉操作。

本方案在向药粉腔体1内加药粉时,工作人员只需打开盖体121,随后通过进药管12向药粉腔体1内添加药粉即可。在进行喷粉灭蚁时,工作人员只需开启小型气泵22,小型气泵22工作后通过气管221向药粉腔体1内吹气,使得药粉腔体1内的药粉由喷粉管11喷出,以实现喷粉灭蚁的目的。当药粉腔体1内的药粉有成团现象时,为使得药粉能够顺利从喷粉管11喷出,工作人员只需将第二螺栓61和第二螺帽62取下,此时,套管31与转动杆53的固定作用消失,转动杆53能够发生自由转动,工作人员开启电机52后,电机52工作并带动与其输出轴固定的转动杆53发生转动,转动杆53则带动与其固定的搅拌桨71发生转动(搅拌桨71在转动过程中周期性穿过第一环形槽体72和通孔73),从而对药粉腔体1内内的药粉进行打散操作,减少了粉料成团现象,有利于完成喷粉操作。当药粉腔体1内的药粉含量较少时,工作人员只需通过第二螺栓61和第二螺帽62将套管31与转动杆53固定,同时开启电机52,电机52工作后带动与其输出轴固定的转动杆53发生转动,套管31随转动杆53同步转动,在此过程中,与转动杆53固定的搅拌桨71、与套管31固定的翻板32以及与翻板32固定的刮料板33均转动,从而使得沉积于药粉腔体1底部的粉料翻动至药粉腔体1顶部,有利于小型气泵22通过气管221向药粉腔体1内吹气,使得该白蚁防治喷粉器能够在粉料较少的情况下继续完成喷粉操作。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