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跑道式水产养殖池及水产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水产养殖业是我国渔业领域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之一,目前我国水产养殖模式主要以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殖为主,存在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低、污染环境等问题,亟待进行产业升级。水产养殖产业集约化、可持续发展方向之一是进行工厂化养殖,工厂化养殖主要依靠设施的投入,使得养殖环境更加可控,从而提高养殖成功率及产量。目前,工厂化养殖主要以循环水养殖为主流模式,即将养殖池与水处理系统配套,形成一个闭合养殖系统,养殖过程中不外排废水。由于水体中通常会存在养殖物的食物残渣和排泄物等固态脏物需要通过微滤机进行过滤处理,现有的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养殖池和处理池之间大多采用提升泵来实现水循环,但是现有的养殖系统中循环水的提升高度较高,提升泵的扬程较大,耗能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跑道式水产养殖池及水产养殖系统,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能耗较低。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跑道式水产养殖池,包括养殖池体、微滤机以及若干推水装置,所述养殖池体为跑道式养殖池体,所述微滤机设于所述养殖池体的一端,若干所述推水装置沿着所述养殖池体的长度方向分布,且其中一个所述推水装置正对所述微滤机的第一进水口设置,以将所述养殖池体内的水推至所述微滤机内进行过滤。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养殖池体的靠近所述微滤机一侧设有导水板,所述导水板朝所述微滤机的第一进水口方向倾斜,用于将推水装置推送过来的水导至所述微滤机的第一进水口。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养殖池体和所述微滤机之间还设有集污池体,所述微滤机的排污口与所述集污池体的容纳腔连通,所述集污池体和所述养殖池体之间设有挡水板,所述挡水板的高度小于所述养殖池的水位高度。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集污池体和养殖池体之间还设有防护网,所述防护网的网眼大于脏物的大小,所述养殖池内的脏物能够通过所述防护网进入集污池内,且所述防护网的网眼小于养殖物的大小,以防止养殖物进入集污池内。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微滤机的排污口处设置有朝所述集污池体的底部倾斜设置的导污板,以将所述微滤机过滤出的脏物导至集污池内。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污板与所述集污池体底部的倾斜角度为30-60°。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推水装置包括底座、螺旋桨、减速机以及控制电机,所述底座固定设置于养殖池体的底部,所述控制电机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减速机的输入端安装于所述控制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螺旋桨安装于所述减速机的输出端;所述螺旋桨一部分伸出水面设置。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为三角形底座或三角架底座;所述控制电机为防水电机。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跑道式水产养殖池还包括调节池体和虹吸管道,所述调节池体位于所述微滤机的出水口处,所述虹吸管道的进水端与设置于所述调节池体上,所述虹吸管道的出水端设置于所述养殖池体上,所述调节池体的容纳腔和所述养殖池体的容纳腔通过所述虹吸管道连通,且所述虹吸管道的进水端水平高度高于所述出水端的水平高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水产养殖系统,包括至少一个上述的跑道式水产养殖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跑道式水产养殖池及水产养殖系统,包括养殖池体、微滤机以及若干推水装置,养殖池体中的水通过推水装置推至微滤机中进行过滤处理,若干推水装置沿着养殖池体的长度方向分布,可以推动大流量的水体,充分提高养殖池内的水体自净能力并保证养殖物生存所需的流速流态,且由于其中一个推水装置正对微滤机的第一进水口设置,使得推水装置能够推动的大量水流进入微滤机内,推水装置将水推至第一进水口处不需要提升力,因此,推水装置所需的驱动力小,相较于扬程较大的提升泵来说,可以大大减小能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跑道式水产养殖池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养殖池体和微滤机的配合关系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推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水产养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为:1、养殖池体;2、微滤机;3、推水装置;4、集污池体;5、调节池体;11、导水板;12、挡水板;13、导污板;14、第二进水口;21、第一进水口;22、滤筒;31、底座;32、螺旋桨;33、减速机;34、控制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各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完整的描述。
请参考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跑道式水产养殖池,包括养殖池体1、微滤机2以及若干推水装置3,养殖池体1为跑道式养殖池体1,微滤机2设于养殖池体1的一端,若干推水装置3沿着养殖池体1的长度方向分布,且其中一个推水装置3正对微滤机2的第一进水口21设置,以将养殖池体1内的水推至微滤机2内进行过滤。养殖池体1中的水通过推水装置3推至微滤机2中进行过滤处理,若干推水装置3沿着养殖池体1的长度方向分布,可以推动大流量的水体,充分提高养殖池内的水体自净能力并保证养殖物生存所需的流速流态,且由于其中一个推水装置3正对微滤机2的第一进水口21设置,使得推水装置3能够推动的大量水流进入微滤机2内,推水装置3将水推至第一进水口21处不需要提升力,因此,推水装置3所需的驱动力小,相较于扬程较大的提升泵来说,可以大大减小能耗。
养殖池体1的靠近微滤机2一侧设有导水板11,导水板11朝微滤机2的第一进水口21方向倾斜,用于将推水装置3推送过来的水导至微滤机2的第一进水口21。当养殖池体1的宽度大于微滤机2的第一进水口21宽度时,推水装置3推动水流至微滤机2处时会存在流动死角,而脏物容易积聚在死角处,难以处理。而在养殖池体1的靠近微滤机2一侧设置导水板11,使得推水装置3推动的水流到达微滤机2处可以通过导水板11导入微滤机2的第一进水口21内。
养殖池体1的远离微滤机2的一侧设有第二进水口14,第二进水口14位于水位上方,以防止养殖池体1内的脏物堵住第二进水口14。
养殖池体1和微滤机2之间还设有集污池体4,微滤机2的排污口与集污池体4的容纳腔连通,集污池体4和养殖池体1之间设有挡水板12,挡水板12的高度小于养殖池的水位高度。挡水板12的可以防止集污池内的脏物不回流到养殖池内,挡水板12的高度小于养殖池的水位高度,可以使得养殖池内的水能够通过集污池进入微滤机2中进行过滤。
一实施例中,微滤机2为转鼓式微滤机2,微滤机2的滤筒22的一端为第一进水口21,滤筒22的中部设置有转轴,滤筒22上绕设有滤网,驱动电机驱动转轴转动,使得滤筒22随着转轴一起转动,水体从第一进水口21进入微滤机2内,水体中的脏物经滤网过滤截留置滤筒22内,过滤后的水通过滤网排出,即滤筒22的外侧为出水口,由于推水装置3推动的水流会不断进入第一进水口21,进而冲击滤筒22内壁,截留在滤网上的脏物会被冲洗下来,且由于水流撞击筒壁会产生与推水装置3的推水方向相反的作用力,驱动水流往相反的反向流动,进而使得脏物随着水体流至集污池体4内。本实施例中排污口与第一进水口21为同一个,即水流从第一进水口21进入,且截留在滤筒22内的脏物从第一进水口21被冲出。调节池体5可以采用透明材料制成,以便观察水位情况。微滤机2的高度要高于养殖池的高度,使得进入转鼓内的水不会太多,通常水位在转鼓中心轴的位置处,以避免对微滤机2的过滤造成负担。
集污池体4和养殖池体1之间还设有防护网(图中未示出),防护网的网眼大于脏物的大小,养殖池内的脏物能够通过防护网进入集污池内,且防护网的网眼小于养殖物的大小,以防止养殖物进入集污池内。
微滤机2的排污口处设置有朝集污池的底部倾斜设置的导污板13,以将微滤机2过滤出的脏物导至集污池内。微滤机2的排污口处设置导污板13,微滤机2过滤出来的脏物能够顺着导污板13进入集污池体4的池底,倾斜设置的导污板13可以避免清理死角。
导污板13与集污池体4底部的倾斜角度可以为30-60°。当导污板13的倾斜角度小于30°时,倾斜角度过小,食物残渣和排泄物等脏物的粘性较大,容易附着在导污板13上,增大清理难度;当导污板13的倾斜角度大于60°时,倾斜角度过大,采用吸污装置吸取脏物时,吸污装置容易与导污板13形成清理死角,增大清理难度;导污板13的倾斜角度为30-60°时,脏物不容易在导污板13上附着,且不容易形成清理死角,以便清理。
推水装置3包括底座31、螺旋桨32、减速机33以及控制电机34,底座31固定设置于养殖池体1的底部,控制电机34设于底座31上,减速机33的输入端安装于控制电机34的输出轴上,螺旋桨32安装于减速机33的输出端。控制电机34控制螺旋桨32的转动,当螺旋桨32转动时,会形成涡流以推动水体运动。螺旋桨32一部分伸出水面设置,当螺旋桨32转动时,桨叶会带着空气进入水体中,并将进入水体中的大的空气气泡打碎,溶入水体中,随水体一同推流出去,这样源源不断的空气溶入水体中,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并形成大水量的水体流动。设置减速机33能够起到有效的保护电机的作用,运转中减速机33接受较大扭矩,过载时传输到电机只要过载量除以减速比的数值,大大减小了电机接受的扭矩。
跑道式养殖池体1中的推水装置3可以是如图3所示的结构,也可以是现有的跑道式养殖池体1原先自带的水流助推装置(图中未示出)。现有的跑道式养殖池体1中为增加溶解氧通常会设置水流助推装置,在原先的跑道式养殖池体1基础上进行改进,即在跑道式养殖池体1一端设置微滤机2、导水板11以及导污板13的结构,改造成本小,且可以大大改善养殖环境。底座31为三角形底座31或三角架底座31,三角形底座31和三脚架底座31的结构稳固,在大水量的水体的冲击下也能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控制电机34为防水电机,控制电机34处于潮湿环境中容易发生腐蚀或发生故障,防水电机可以具有可靠的防水效果,即使长时间水淋,也不会发生电机内部进水,从而避免了电机故障的发生。
跑道式水产养殖池还包括调节池体5和虹吸管道(图中未示出),调节池体5位于微滤机2的出水口处,虹吸管道的进水端与设置于调节池体5上,虹吸管道的出水端设置于养殖池体1上,调节池体5的容纳腔和养殖池体1的容纳腔通过虹吸管道连通,且虹吸管道的进水端水平高度高于出水端的水平高度。调节池的最高液位高于虹吸管道的进水端,养殖池的最高液位高于虹吸管道的出水端,在虹吸管道的进水端和出水端的高度差作用下,会形成压强差,以促使调节池内的水自动流入养殖池内,且不会有回流的情况。一实施例中,调节池体5高于养殖池体1设置,虹吸管道的进水端设于调节池体5的底部,虹吸管道的出水端设于所述养殖池体1的底部,以使调节池体5内的水能够完全输送至养殖池体1内。采用虹吸的方式将过滤后的水输送至养殖池内,有效地促进了水循环,且不需要外加动力,可以节约能耗。
请参考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水产养殖系统,包括至少一个上述的跑道式水产养殖池。设置多个跑道式水产养殖池可以分开养殖不同种类、不同大小的养殖物,以便模块化管理养殖物。水产养殖系统还设置有吸污装置,吸污装置可活动地设置于各个跑道式水产养殖池的集污池内,以将集污池内的脏物吸出。本申请中的吸取集污池内脏物的吸污装置可以采用现有的养殖池的吸污装置,吸污装置的具体结构图中未示出。
现有的工厂化养殖通常为室内养殖,其循环水处理工艺一般为:沉淀、过滤、生物净化、增氧、调温、杀菌消毒等,再输入养殖池水循环利用,存在系统基建投资及运行维护成本高、能耗大、技术管理要求高等问题,难以规模化推广应用。而本申请的水产养殖系统的结构简单,可以在室外使用,将池塘等改造成多道跑道式养殖池,可以利用天然的阳光进行杀菌,大大降低了系统基建投资和运行维护成本。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