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湿扦插苗制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72524发布日期:2020-06-20 17:15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湿扦插苗制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扦插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保湿扦插苗制作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杆插培育方法一般是将杆插穗直接移栽到土里进行培育,受地方以及季节的限制,并且土壤中的微生物容易危害植物插穗,透水透气性不好,插穗经常会因水分过多或过少而枯死,尤其是空气湿度的不可调性而使插穗叶片枯死导至杆插的失败。

现有实际扦插作业中,枝叶扦插无法及时从裁切大棚转移至,所要栽种的田间,而导致大量的扦插苗在制作完成后水分蒸发,导致扦插苗坏死。

综上,目前需要研发一种降低了人工扦插对选苗过程中使用时间,有效的筛选剔除暗病的叶芽,提高了扦插苗的育苗成活率,并在剪枝后及时提供湿润的土壤环境进行保湿的保湿扦插苗制作装置,来克服现有技术中实际扦插作业中,枝叶扦插无法及时从裁切大棚转移至,所要栽种的田间,而导致大量的扦插苗在制作完成后水分蒸发,导致扦插苗坏死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实际扦插作业中,枝叶扦插无法及时从裁切大棚转移至,所要栽种的田间,而导致大量的扦插苗在制作完成后水分蒸发,导致扦插苗坏死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保湿扦插苗制作装置。

本发明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保湿扦插苗制作装置,包括安置架,定段分芽机构,扦插吸收面扩展机构,扦插苗预埋机构,山茶树顶枝和控制开关;安置架内左后部设置有定段分芽机构;安置架顶端左后部与扦插吸收面扩展机构进行焊接,并且底端右前部通过皮带与定段分芽机构相连接;安置架顶端右部与扦插苗预埋机构进行焊接,并且左端前部通过定段分芽机构皮带与相连接;安置架前端左中部与控制开关进行螺栓连接;定段分芽机构左端中顶部设置有山茶树顶枝。

优选地,定段分芽机构包括第一伺服电机,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第一直齿轮,第一固定板,第二直齿轮,第三传动轮,第三直齿轮,第一光杆,第二光杆,第四传动轮,第一变位套杆,第一滑轨,第二滑轨,第三光杆,第四光杆,第二变位套杆,第三滑轨,第一滑杆,第一滑动角架,第一磁性转快,第一限位齿,第二滑杆,第二滑动角架,第二磁性转块,第二限位齿,停位齿组,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第一伺服电机顶端中部与第一传动轮进行插接;第一传动轮左端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顶端中部与第一直齿轮进行插接;第一直齿轮顶端中部与第一固定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一直齿轮,第一固定板前端与第二直齿轮进行啮合;第二直齿轮底端中部与第三传动轮进行插接;第一直齿轮后端设置有第三直齿轮;第一固定板顶端前部与第一光杆进行焊接;第一固定板顶端后部与第二光杆进行插接;第三直齿轮底端中部与第四传动轮进行插接;第一光杆外表面左部与第一变位套杆进行插接;第二光杆顶端与第二变位套杆进行焊接;第一变位套杆后端与第一滑轨进行滑动连接;第一变位套杆前端与第二滑轨进行滑动连接,并且第二滑轨后端左部与第二变位套杆相连接;第一变位套杆内中部与第一限位杆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轨底端左部与第三光杆进行滑动连接,并且第三光杆外表面中部与第二滑轨相连接;第一滑轨底端右部与第四光杆进行滑动连接,并且第四光杆外表面中部与第二滑轨相连接,并且第二滑轨后端与相连接;第二滑轨顶端等距设置有停位齿组;第三光杆右端后后部与第一滑杆进行焊接,并且第一滑杆右端与第四光杆相连接;第四光杆右端前部与第二滑杆进行焊接,并且第二滑杆右端与第四光杆相连接;第二变位套杆前端与第三滑轨进行滑动连接,并且第三滑轨底端左部与第三光杆相连接,而且第三滑轨底端右部与第四光杆相连接;第二变位套杆内中部与第二限位杆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杆外表面中部与第一滑动角架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动角架前端顶部与第一磁性转快进行焊接;第一磁性转快内左顶部与第一限位齿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滑杆外表面中部与第二滑动角架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滑动角架后端顶部与第二磁性转块进行焊接;第二磁性转块内左顶部与第二限位齿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滑轨顶端等距设置有停位齿组;第二变位套杆内中部与第二限位杆进行滑动连接;第一伺服电机左端与安置架相连接;第三传动轮底端中部与安置架相连接;第三传动轮右端前部通过皮带与扦插吸收面扩展机构相连接;第四传动轮后端左部通过皮带与扦插苗预埋机构相连接;第四传动轮底端中部与安置架相连接;第三光杆底端前部和底端后部均与安置架相连接;第四光杆底端前部和底端后部均与安置架相连接。

优选地,扦插吸收面扩展机构包括第五传动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丝杆,第一限位滑销,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第一切刀柄,第三传动杆,第二限位滑销,第四传动杆,第五传动杆,第二切刀柄,第六传动杆,第四滑轨,第二固定板,第一切刀环,限位滑槽,第三固定板,第二切刀环,椭圆切刀和复位弹簧,第五传动轮顶端中部通过圆杆与第一锥齿轮进行插接;第五传动轮顶端后部与第二锥齿轮进行啮合;第二锥齿轮后端中部通过圆杆与第三锥齿轮进行插接;第三锥齿轮后端左部与第四锥齿轮进行啮合;第四锥齿轮左端中部与丝杆进行插接;丝杆外表面左部与第一限位滑销进行转动连接;丝杆外表面右部与第二限位滑销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限位滑销底端与第一传动杆进行传动连接;第一限位滑销外表面底部与第四传动杆进行传动连接;第一限位滑销外表面中部与第四滑轨进行滑动连接;第一传动杆右端与第二传动杆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杆外表面中部与第一切刀柄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杆右端与第三传动杆进行传动连接;第一切刀柄底端与第一切刀环进行焊接;第三传动杆内右部与第二限位滑销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二限位滑销底部与第四滑轨相连接;第二限位滑销外表面底部与第六传动杆进行传动连接;第四传动杆右部与第五传动杆进行传动连接,并且右端与第六传动杆相连接;第五传动杆外表面中部与第二切刀柄进行传动连接;第四滑轨底端与第二固定板进行焊接;第二切刀柄底端与限位滑槽进行焊接;限位滑槽右端与第三固定板进行焊接;第三固定板底端与第二切刀环进行滑动连接;第二切刀环后端中部与椭圆切刀进行焊接;第三固定板左端与复位弹簧进行焊接,并且左端与第二切刀环相连接;第五传动轮左端后部通过皮带与第三传动轮相连接;第二固定板底端中部与安置架相连接。

优选地,扦插苗预埋机构包括第二伺服电机,第六传动轮,第七传动轮,第八传动轮,蛟龙,进料舱,第九传动轮,第十传动轮,风扇切刀,球型出料板,第七锥齿轮,第八锥齿轮,第一限位环,莲花球,四分之一齿环,锁环,锁杆,第四直齿轮,升降管,转动杆,电动推杆,升降销,第九锥齿轮,第十锥齿轮,第十一传动轮和第二限位环;第二伺服电机后端中部与第六传动轮进行插接;第六传动轮底端通过皮带与第七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七传动轮顶端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七传动轮前端中部与第九传动轮进行插接;第八传动轮前端中部与蛟龙进行插接;蛟龙外表面后部和外表面前部与进料舱进行转动连接;第九传动轮顶端通过皮带与第十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九传动轮前端中部与第七锥齿轮进行插接;第十传动轮后端中部与风扇切刀进行插接;风扇切刀后端中部与球型出料板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球型出料板内表面与进料舱相连接;莲花球顶端右部设置有四分之一齿环;莲花球外表面底部设置有第二限位环;四分之一齿环右端设置有锁环;锁环内表面与锁杆进行滑动连接;锁环外表面底部与第四直齿轮进行焊接;锁杆底端与升降管进行转动连接;升降管底端与转动杆进行焊接;转动杆顶端左部与电动推杆进行螺栓连接;电动推杆右端与升降销进行旋接,并且外表面右部与升降管相连接;转动杆后端中部与第九锥齿轮进行插接;第九锥齿轮后端顶部与第十锥齿轮进行啮合;第十锥齿轮顶端中部与第十一传动轮进行插接;第二伺服电机底端与安置架相连接;进料舱底端与安置架相连接;四分之一齿环后端与安置架相连接;转动杆前端和后端与安置架相连接;第十一传动轮顶端中部与安置架相连接;第十一传动轮右端前部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相连接;第二限位环后端与安置架相连接。

优选地,第一限位杆与第二限位杆和第一变位套杆与第二变位套杆内部分别对称设置有契型通孔,并且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的斜边倾角大于第一变位套杆和第二变位套杆的斜边倾角;第一光杆表和第二光杆表面对称设置有插销孔。

优选地,椭圆切刀设置为倾斜的椭圆形结构,左端为切刀刀刃,并且第一切刀环内部设置有倾斜的通孔。

优选地,莲花球为空腔球壳距三分之一处进行分割,上层为瓣状结构,底部为弧形球面。

优选地,第一限位环设置为两侧顶面不同高度的圆筒契型结构,并且与莲花球非轴心对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实际扦插作业中,枝叶扦插无法及时从裁切大棚转移至,所要栽种的田间,而导致大量的扦插苗在制作完成后水分蒸发,导致扦插苗坏死的问题,设计了定段分芽机构、扦插吸收面扩展机构和扦插苗预埋机构,通过定段分芽机构对山茶树顶枝扦插育苗的枝叶进行分段处理,同时对萌发叶进行健康检测,使强壮富有韧性的枝芽留下,病叶坏叶无法承受推力弯折脱落,然后使用扦插吸收面扩展机构对山茶树顶枝进行裁断处理,使所得的枝芽底部的切面面积最大化,提高山茶树顶枝与湿泥培养料的接触面积,提高枝叶萌芽时对养分吸收的速率要求,再使用扦插苗预埋机构对切段完成的山茶树顶枝进行抱紧调位,同时将湿泥培养料出料切离,形成球体泥料,然后将切段后的山茶树顶枝的底部插入球体泥料内,从而达到了降低了人工扦插对选苗过程中使用时间,有效的筛选剔除暗病的叶芽,提高了扦插苗的育苗成活率,并在剪枝后及时提供湿润的土壤环境进行保湿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定段分芽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定段分芽机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光杆、第二光杆、第一变位套杆、第二变位套杆、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组合结构爆炸图;

图5为本发明的扦插吸收面扩展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限位滑槽、第三固定板、第二切刀环、椭圆切刀和复位弹簧组合结构爆炸图;

图7为本发明的扦插苗预埋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莲花球结构展开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锁环、锁杆、第四直齿轮、升降管、转动杆、电动推杆和升降销组合结构爆炸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安置架,2-定段分芽机构,3-扦插吸收面扩展机构,4-扦插苗预埋机构,5-山茶树顶枝,6-控制开关,201-第一伺服电机,202-第一传动轮,203-第二传动轮,204-第一直齿轮,205-第一固定板,206-第二直齿轮,207-第三传动轮,208-第三直齿轮,209-第一光杆,2010-第二光杆,2011-第四传动轮,2012-第一变位套杆,2013-第一滑轨,2014-第二滑轨,2015-第三光杆,2016-第四光杆,2017-第二变位套杆,2018-第三滑轨,2019-第一滑杆,2020-第一滑动角架,2021-第一磁性转快,2022-第一限位齿,2023-第二滑杆,2024-第二滑动角架,2025-第二磁性转块,2026-第二限位齿,2027-停位齿组,2028-第一限位杆,2029-第二限位杆,301-第五传动轮,302-第一锥齿轮,303-第二锥齿轮,304-第三锥齿轮,305-第四锥齿轮,306-丝杆,307-第一限位滑销,308-第一传动杆,309-第二传动杆,3010-第一切刀柄,3011-第三传动杆,3012-第二限位滑销,3013-第四传动杆,3014-第五传动杆,3015-第二切刀柄,3016-第六传动杆,3017-第四滑轨,3018-第二固定板,3019-第一切刀环,3020-限位滑槽,3021-第三固定板,3022-第二切刀环,3023-椭圆切刀,3024-复位弹簧,401-第二伺服电机,402-第六传动轮,403-第七传动轮,404-第八传动轮,405-蛟龙,406-进料舱,407-第九传动轮,408-第十传动轮,409-风扇切刀,4010-球型出料板,4011-第七锥齿轮,4012-第八锥齿轮,4013-第一限位环,4014-莲花球,4015-四分之一齿环,4016-锁环,4017-锁杆,4018-第四直齿轮,4019-升降管,4020-转动杆,4021-电动推杆,4022-升降销,4023-第九锥齿轮,4024-第十锥齿轮,4025-第十一传动轮,4026-第二限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一种保湿扦插苗制作装置,如图1-9所示,包括安置架1,定段分芽机构2,扦插吸收面扩展机构3,扦插苗预埋机构4,山茶树顶枝5和控制开关6;安置架1内左后部设置有定段分芽机构2;安置架1顶端左后部与扦插吸收面扩展机构3进行焊接,并且底端右前部通过皮带与定段分芽机构2相连接;安置架1顶端右部与扦插苗预埋机构4进行焊接,并且左端前部通过定段分芽机构2皮带与相连接;安置架1前端左中部与控制开关6进行螺栓连接;定段分芽机构2左端中顶部设置有山茶树顶枝5。

工作原理:使用保湿扦插苗制作装置时,首先将装置安装在山茶树的育苗棚内,然后接通电源,使用控制开关6启动各机构进行运转,再向扦插苗预埋机构4内投入湿泥培养料,然后将山茶树顶枝5向定段分芽机构2内伸入,利用定段分芽机构2对山茶树顶枝5扦插育苗的枝叶进行分段处理,同时对萌发叶进行健康检测,使强壮富有韧性的枝芽留下,病叶坏叶无法承受推力弯折脱落,然后使用扦插吸收面扩展机构3对山茶树顶枝5进行裁断处理,使所得的枝芽底部的切面面积最大化,提高山茶树顶枝5与湿泥培养料的接触面积,提高枝叶萌芽时对养分吸收的速率要求,再使用扦插苗预埋机构4对切段完成的山茶树顶枝5进行抱紧调位,同时将湿泥培养料出料切离,形成球体泥料,然后将切段后的山茶树顶枝5的底部插入球体泥料内,完成扦插苗的制作,此类扦插苗有效的解决了现有实际扦插作业中,枝叶扦插无法及时从裁切大棚转移至,所要栽种的田间,而导致大量的扦插苗在制作完成后水分蒸发,导致扦插苗坏死,同时降低了人工扦插对选苗过程中使用时间,并且无法有效的筛选剔除暗病的叶芽,提高了扦插苗的育苗成活率。

定段分芽机构2包括第一伺服电机201,第一传动轮202,第二传动轮203,第一直齿轮204,第一固定板205,第二直齿轮206,第三传动轮207,第三直齿轮208,第一光杆209,第二光杆2010,第四传动轮2011,第一变位套杆2012,第一滑轨2013,第二滑轨2014,第三光杆2015,第四光杆2016,第二变位套杆2017,第三滑轨2018,第一滑杆2019,第一滑动角架2020,第一磁性转快2021,第一限位齿2022,第二滑杆2023,第二滑动角架2024,第二磁性转块2025,第二限位齿2026,停位齿组2027,第一限位杆2028和第二限位杆2029;第一伺服电机201顶端中部与第一传动轮202进行插接;第一传动轮202左端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203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203顶端中部与第一直齿轮204进行插接;第一直齿轮204顶端中部与第一固定板205进行转动连接;第一直齿轮204,第一固定板205前端与第二直齿轮206进行啮合;第二直齿轮206底端中部与第三传动轮207进行插接;第一直齿轮204后端设置有第三直齿轮208;第一固定板205顶端前部与第一光杆209进行焊接;第一固定板205顶端后部与第二光杆2010进行插接;第三直齿轮208底端中部与第四传动轮2011进行插接;第一光杆209外表面左部与第一变位套杆2012进行插接;第二光杆2010顶端与第二变位套杆2017进行焊接;第一变位套杆2012后端与第一滑轨2013进行滑动连接;第一变位套杆2012前端与第二滑轨2014进行滑动连接,并且第二滑轨2014后端左部与第二变位套杆2017相连接;第一变位套杆2012内中部与第一限位杆2028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轨2013底端左部与第三光杆2015进行滑动连接,并且第三光杆2015外表面中部与第二滑轨2014相连接;第一滑轨2013底端右部与第四光杆2016进行滑动连接,并且第四光杆2016外表面中部与第二滑轨2014相连接,并且第二滑轨2014后端与相连接;第二滑轨2014顶端等距设置有停位齿组2027;第三光杆2015右端后后部与第一滑杆2019进行焊接,并且第一滑杆2019右端与第四光杆2016相连接;第四光杆2016右端前部与第二滑杆2023进行焊接,并且第二滑杆2023右端与第四光杆2016相连接;第二变位套杆2017前端与第三滑轨2018进行滑动连接,并且第三滑轨2018底端左部与第三光杆2015相连接,而且第三滑轨2018底端右部与第四光杆2016相连接;第二变位套杆2017内中部与第二限位杆2029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杆2019外表面中部与第一滑动角架2020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动角架2020前端顶部与第一磁性转快2021进行焊接;第一磁性转快2021内左顶部与第一限位齿2022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滑杆2023外表面中部与第二滑动角架2024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滑动角架2024后端顶部与第二磁性转块2025进行焊接;第二磁性转块2025内左顶部与第二限位齿2026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滑轨2014顶端等距设置有停位齿组2027;第二变位套杆2017内中部与第二限位杆2029进行滑动连接;第一伺服电机201左端与安置架1相连接;第三传动轮207底端中部与安置架1相连接;第三传动轮207右端前部通过皮带与扦插吸收面扩展机构3相连接;第四传动轮2011后端左部通过皮带与扦插苗预埋机构4相连接;第四传动轮2011底端中部与安置架1相连接;第三光杆2015底端前部和底端后部均与安置架1相连接;第四光杆2016底端前部和底端后部均与安置架1相连接。

使用时,先将山茶树顶枝5向左在机构顶端推动,然后使枝叶碰撞第一限位齿2022或第二限位齿2026,继续推动山茶树顶枝5,在第一磁性转快2021和第二磁性转块2025的限制作用下,若所接触的枝叶足够健壮,则将第一限位齿2022或第二限位齿2026推倒,若病叶和坏叶接触,无法满足推力要求,进行使叶片弯折,是叶片脱落,健壮的枝叶推倒第一限位齿2022后,第一限位齿2022将插入第一变位套杆2012的契型孔,然后将第一限位杆2028向前推动,然后脱离第一限位杆2028与第二光杆2010的插合,同时通过第一变位套杆2012向前搓动,然后带动第一滑轨2013、第二滑轨2014和第三滑轨2018在第三光杆2015和第四光杆2016上向前移动,然后使第一直齿轮204与第二直齿轮206进行啮合,然后通过继续推动山茶树顶枝5,第二片枝叶接触第二限位齿2026时,然后倒下,此时第二限位齿2026无法插入第二变位套杆2017内,然后插入第二限位齿2026的齿间使第二滑动角架2024停止在第二滑杆2023上的移动,然后达到对所需要裁切分段的山茶树顶枝5进行限定长度的效果,通过第一滑轨2013、第二滑轨2014和第三滑轨2018移动位置前与第一直齿轮204与第三直齿轮208啮合,再带动第四传动轮2011进行转动,然后联动扦插苗预埋机构4进行运转,第一滑轨2013、第二滑轨2014和第三滑轨2018移动位置后,使第一固定板205的移动,带动第一直齿轮204别和第二直齿轮206与进行啮合,然后通过第三传动轮207联动扦插吸收面扩展机构3的运转,第一伺服电机201的转动,带动第一传动轮202,然后传动第二传动轮203的转动,为第一直齿轮204提供动力源,达到了通过不同的枝叶的韧度不同,从而剔除病叶坏叶,然后对山茶树顶枝5进行裁切限制,进而形成所需的扦插苗段,改变现有设备无法有效的筛选剔除暗病的叶芽,从而提高了扦插苗的育苗成活率。

扦插吸收面扩展机构3包括第五传动轮301,第一锥齿轮302,第二锥齿轮303,第三锥齿轮304,第四锥齿轮305,丝杆306,第一限位滑销307,第一传动杆308,第二传动杆309,第一切刀柄3010,第三传动杆3011,第二限位滑销3012,第四传动杆3013,第五传动杆3014,第二切刀柄3015,第六传动杆3016,第四滑轨3017,第二固定板3018,第一切刀环3019,限位滑槽3020,第三固定板3021,第二切刀环3022,椭圆切刀3023和复位弹簧3024,第五传动轮301顶端中部通过圆杆与第一锥齿轮302进行插接;第五传动轮301顶端后部与第二锥齿轮303进行啮合;第二锥齿轮303后端中部通过圆杆与第三锥齿轮304进行插接;第三锥齿轮304后端左部与第四锥齿轮305进行啮合;第四锥齿轮305左端中部与丝杆306进行插接;丝杆306外表面左部与第一限位滑销307进行转动连接;丝杆306外表面右部与第二限位滑销3012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限位滑销307底端与第一传动杆308进行传动连接;第一限位滑销307外表面底部与第四传动杆3013进行传动连接;第一限位滑销307外表面中部与第四滑轨3017进行滑动连接;第一传动杆308右端与第二传动杆309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杆309外表面中部与第一切刀柄3010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杆309右端与第三传动杆3011进行传动连接;第一切刀柄3010底端与第一切刀环3019进行焊接;第三传动杆3011内右部与第二限位滑销3012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二限位滑销3012底部与第四滑轨3017相连接;第二限位滑销3012外表面底部与第六传动杆3016进行传动连接;第四传动杆3013右部与第五传动杆3014进行传动连接,并且右端与第六传动杆3016相连接;第五传动杆3014外表面中部与第二切刀柄3015进行传动连接;第四滑轨3017底端与第二固定板3018进行焊接;第二切刀柄3015底端与限位滑槽3020进行焊接;限位滑槽3020右端与第三固定板3021进行焊接;第三固定板3021底端与第二切刀环3022进行滑动连接;第二切刀环3022后端中部与椭圆切刀3023进行焊接;第三固定板3021左端与复位弹簧3024进行焊接,并且左端与第二切刀环3022相连接;第五传动轮301左端后部通过皮带与第三传动轮207相连接;第二固定板3018底端中部与安置架1相连接。

使用的时,通过第五传动轮301的转动,在传动第一锥齿轮302进行转动,然后啮合传动第二锥齿轮303进行转动,再传动第三锥齿轮304进行转动,再啮合第四锥齿轮305进行转动,带动丝杆306进行转动,利用丝杆306的表面俩侧的丝纹结构的相反设置,然后带动第一限位滑销307和第二限位滑销3012相互远离,同时第一限位滑销307和第二限位滑销3012在第四滑轨3017上向两侧滑动,然后分别通过带动第一传动杆308和第四传动杆3013与第三传动杆3011和第六传动杆3016,再传动第二传动杆309和第五传动杆3014分别向中部靠拢,然后使第一切刀柄3010和第二切刀柄3015靠拢,然后带动第一切刀环3019与第二切刀环3022靠近,然后通过对山茶树顶枝5的位置限定,然后通过椭圆切刀3023与第一切刀环3019内的斜切孔的对齐,然后当椭圆切刀3023对山茶树顶枝5切割的时候在第二切刀环3022与限位滑槽3020上进行滑动,然后将椭圆切刀3023插入第一切刀环3019,确保对山茶树顶枝5的枝条进行完全切断,同时形成椭圆刨切面,提高切面对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的汲取,当第一切刀环3019和第二切刀环3022完成切段,向两侧分离时通过复位弹簧3024带动第二切刀环3022在限位滑槽3020内进行移动,然后将第二切刀环3022复位,该机构达到了对扦插枝条的根部进行裁断处理,然后使其根部形成椭圆形的炮切面,相对于垂直裁断而具有更大的刨切面积,从而提高了所形成的扦插苗对生长时所需的营养成分的汲取,同时提高了物质运输速率,然后提高扦插苗的成活率。

扦插苗预埋机构4包括第二伺服电机401,第六传动轮402,第七传动轮403,第八传动轮404,蛟龙405,进料舱406,第九传动轮407,第十传动轮408,风扇切刀409,球型出料板4010,第七锥齿轮4011,第八锥齿轮4012,第一限位环4013,莲花球4014,四分之一齿环4015,锁环4016,锁杆4017,第四直齿轮4018,升降管4019,转动杆4020,电动推杆4021,升降销4022,第九锥齿轮4023,第十锥齿轮4024,第十一传动轮4025和第二限位环4026;第二伺服电机401后端中部与第六传动轮402进行插接;第六传动轮402底端通过皮带与第七传动轮403进行传动连接;第七传动轮403顶端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404进行传动连接;第七传动轮403前端中部与第九传动轮407进行插接;第八传动轮404前端中部与蛟龙405进行插接;蛟龙405外表面后部和外表面前部与进料舱406进行转动连接;第九传动轮407顶端通过皮带与第十传动轮408进行传动连接;第九传动轮407前端中部与第七锥齿轮4011进行插接;第十传动轮408后端中部与风扇切刀409进行插接;风扇切刀409后端中部与球型出料板4010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球型出料板4010内表面与进料舱406相连接;莲花球4014顶端右部设置有四分之一齿环4015;莲花球4014外表面底部设置有第二限位环4026;四分之一齿环4015右端设置有锁环4016;锁环4016内表面与锁杆4017进行滑动连接;锁环4016外表面底部与第四直齿轮4018进行焊接;锁杆4017底端与升降管4019进行转动连接;升降管4019底端与转动杆4020进行焊接;转动杆4020顶端左部与电动推杆4021进行螺栓连接;电动推杆4021右端与升降销4022进行旋接,并且外表面右部与升降管4019相连接;转动杆4020后端中部与第九锥齿轮4023进行插接;第九锥齿轮4023后端顶部与第十锥齿轮4024进行啮合;第十锥齿轮4024顶端中部与第十一传动轮4025进行插接;第二伺服电机401底端与安置架1相连接;进料舱406底端与安置架1相连接;四分之一齿环4015后端与安置架1相连接;转动杆4020前端和后端与安置架1相连接;第十一传动轮4025顶端中部与安置架1相连接;第十一传动轮4025右端前部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2011相连接;第二限位环4026后端与安置架1相连接。

使用时,将电动推杆4021向前伸出,然后将升降销4022插入升降管4019内,然后将锁杆4017顶起,然后将插入锁环4016的裁切完成的山茶树顶枝5的顶部进行抱紧,再通过第十一传动轮4025的转动,带动第十锥齿轮4024进行转动,再啮合第九锥齿轮4023的转动,带动转动杆4020进行转动,再带动升降管4019的转向,当锁环4016进行转向后,通过锁环4016底部与第四直齿轮4018的焊接,然后使第四直齿轮4018啮合四分之一齿环4015,然后带动锁环4016在升降管4019上旋转半个圆周,然后将裁切完成的山茶树顶枝5的根部向下插入打开的莲花球4014内的湿泥培养料内,同时通过第二伺服电机401的转动,带动第七传动轮403进行转动,然后传动第八传动轮404进行转动,再带动蛟龙405将加入进料舱406内的湿泥培养料进行挤压成型,增加泥料的粘附性,然后将泥料从球型出料板4010推出,同时第七传动轮403的转动带动第九传动轮407进行转动,然后通过皮带传动第十传动轮408进行转动,带动风扇切刀409进行转动,进而将湿泥培养料切成球形,然后利用第九传动轮407的转动,带动第十传动轮408进行转动,再啮合第八锥齿轮4012的转动,带动第一限位环4013进行转动,然后带动莲花球4014在第二限位环4026内进行升降,莲花球4014上升后,将莲花球4014打开,接受湿泥培养料,然后等待扦插苗的插入,然后莲花球4014下降,然后通过第二限位环4026的限制作用,使莲花球4014闭合,然后将泥料捏紧,再次打开莲花球4014可完整去除带有泥料的扦插苗,达到了解决实际扦插作业中,枝叶扦插无法及时从裁切大棚转移至,所要栽种的田间,而导致大量的扦插苗在制作完成后水分蒸发,导致扦插苗坏死的现象。

第一限位杆2028与第二限位杆2029和第一变位套杆2012与第二变位套杆2017内部分别对称设置有契型通孔,并且第一限位杆2028和第二限位杆2029的斜边倾角大于第一变位套杆2012和第二变位套杆2017的斜边倾角;第一光杆209表和第二光杆2010表面对称设置有插销孔,可以及时分离推动第一变位套杆2012与第二变位套杆2017,达到对山茶树顶枝5的裁切部位定位,进行定段裁切。

椭圆切刀3023设置为倾斜的椭圆形结构,左端为切刀刀刃,并且第一切刀环3019内部设置有倾斜的通孔,对切段的部位进行切斜处理,提高扦插苗根部对水和营养成分吸收速率,防止在转移中缺水,或者生长过程从缺乏营养的问题。

莲花球4014为空腔球壳距三分之一处进行分割,上层为瓣状结构,底部为弧形球面,实现泥料对扦插苗的包裹,同时将泥料捏紧防止泥料脱落。

第二限位环4026设置为两侧顶面不同高度的圆筒契型结构,并且与莲花球4014非轴心对接,实现将莲花球4014进行升降,然后对泥料进行捏紧的操作。

虽然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方式详细描述了本公开,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并且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