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于设置的隧道式动物捕捉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36789发布日期:2020-11-06 16:31阅读:90来源:国知局
易于设置的隧道式动物捕捉器的制作方法

优先权要求

本申请要求于2019年5月5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序列号第62/843,452号的优先权,该申请通过引用以其整体并入。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致命冲击捕杀动物捕捉器(lethalimpactkillanimaltraps)。更准确地说,本发明涉及在弹簧激励隧道式捕捉器的效率和易用性方面的改进。

背景

机械致命捕捉器或“撞击捕捉器”通常包括弹簧激励的撞击杆或类似物,以突然进行冲击并捕杀目标动物。操作者克服弹簧偏压将撞击杆移动到设置位置。动物被捕捉器的诱饵或其他特征所引诱而接近捕捉器的位于撞击杆范围内的触发元件(tripelement)。移动触发元件使撞击杆释放,从而在弹簧的偏压下进行冲击和捕杀该动物。一个示例是常见的木制老鼠或小鼠捕捉器。这种捕捉器很难设置,需要两只手来抵消因设置这种类型的捕捉器而产生的向上和侧向力。这种种类的捕捉器对家庭中的宠物或其他可能意外接触并触发该装置的人来说可能更为危险。典型的撞击捕捉器还会让受害物很大程度地暴露,这对使用者来说是不愿意看到的。一些其他的撞击捕捉器使用枢转杠杆系统,其中撞击杆响应于向下推压杠杆而向上枢转,其中该杠杆在枢轴相对处与撞击杆相连。该系统可以用一只手操作设置,但是这种捕捉器需要在枢轴后面增加长度以容纳该杠杆。因此,这种捕捉器不能紧密贴靠在墙壁或类似物上。

二十多年前,康涅狄格州格兰比野生动物控制用品公司(wildlifecontrolsuppliesofgranby,ct)开始销售一种商标为tubetraptm的产品,这是一种由扭力弹簧驱动的管状隧道形捕捉器。申请人已在随该申请提交的信息公开声明中提供了关于tubetraptm装置的信息。tubetraptm装置可设置诱饵或不设置饵来使用,并且能有效捕捉小动物,如松鼠和其他试图穿过该装置或藏在该装置里面的啮齿动物。一旦动物到达捕捉器中间的引发盘并踩在引发盘上面,扭力弹簧引发撞击杆以将动物捕获在该捕捉器内,通常从捕捉器外部看不到该捕捉器内的动物。本发明提供了对包括tubetraptm装置在内的现有技术捕捉器的改进。

发明概述

在各种优选实施例中,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改进的可靠性和设置简易性的紧凑型撞击捕捉器。在优选构型中,改进的捕捉器是隧道或管道捕捉器的形式。该管道包括至少一个端部入口和任选地在两端处的两个间隔开的入口,其中操作元件位于该管道的中心区域。此外,在优选实施例中,撞击杆从低位置向上移动,以撞击该管道的内壁或等效结构。通过向下推压撞击杆来设置撞击杆,使其自动锁定在该管道的底部附近。对于该向下设置动作,单手或单脚就可以提供该设置运动,其中地面或其他支撑表面提供反作用力。直接推压该向下设置的撞击杆进行设置,而不需要中间杠杆(interveninglever)。因此,撞击杆可以在壁附近枢转,其中该杆从该壁延伸离开。这种紧凑的布置确保了管道可以平行于壁,并且管道实施例中的入口邻近壁。

撞击杆和闩锁协作有序地移动,由此朝向撞击杆的设置位置移动撞击杆导致闩锁移动到闩锁相应的设置位置,以避免撞击杆在弹簧偏压下移动。两级保持系统能够在小的触发板行程运动中实现低且稳定的触发力。优选地,触发板或触发盘定位于管道内邻近撞击杆,其中当撞击杆移动到其设置位置时,触发板也自动呈现其设置位置。对于优选的管道实施例,捕杀区域是封闭的,使得受害物的绝大部分不容易从捕捉器外部看到。

本发明涉及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一种冲击捕杀动物捕捉器,包括:

长形的外壳,其至少在一个端部处具有开口,所述外壳包括顶部、底部、前部和后部,所述开口被配置成形成动物的入口;

撞击杆,其在所述外壳的后部绕枢转轴线枢转,所述枢转轴线平行于所述外壳的长形轴线,所述撞击杆由撞击杆弹簧偏压,所述撞击杆从所述外壳内的近端延伸到所述外壳外的远端;

设置机构,其在所述外壳的前部与所述枢转轴线相对,所述设置机构被配置成抵抗来自所述撞击杆弹簧的偏压选择性地将所述撞击杆保持在底部设置位置;

触发托盘,其在所述外壳的前部的触发托盘枢轴处枢转地附接到所述外壳,所述触发托盘包括在所述外壳内的上部设置位置和下部触发位置;

所述设置机构的释放闩锁,所述释放闩锁选择性地连接到所述触发托盘和所述撞击杆,使得所述触发托盘从所述上部设置位置向所述下部触发位置的移动导致所述释放闩锁移动并脱离所述撞击杆,从而允许所述撞击杆在所述撞击杆弹簧的偏压下从所述底部设置位置朝向所述外壳的后部移动到所述撞击杆的触发位置;

基座结构,其安装在所述外壳的底部附近,所述基座结构向外延伸超过所述外壳的前部;

其中,所述释放闩锁在超过所述外壳的前部的闩锁枢轴处通过所述基座结构枢转地附接到所述外壳,所述释放闩锁从所述闩锁枢轴延伸到触发板/闩锁接合部(tripplate/latchinterface),所述触发板/闩锁接合部包括两级保持机构的第一级,并且所述释放闩锁被闩锁偏压元件偏压以朝向与所述触发托盘的凸轮接合的方向移动,所述凸轮是所述触发板/闩锁接合部的元件;

其中所述触发托盘被托盘偏压元件偏压以朝向所述上部设置位置移动;并且

其中将所述撞击杆移向最低撞击杆位置导致所述释放闩锁抵抗所述闩锁偏压元件朝向所述撞击杆旋转,并且所述触发托盘呈现所述上部设置位置以使所述触发托盘能够将所述释放闩锁保持在与所述撞击杆接合的位置。

2)根据1)所述的冲击捕杀动物捕捉器,其中,延伸穿过所述闩锁枢轴和所述触发板/闩锁接合部的第一假想线和延伸穿过所述撞击杆的所述远端和所述撞击杆的所述枢转轴线的第二假想线以大于60度的锐角相交。

3)根据1)所述的冲击捕杀动物捕捉器,其中,所述冲击捕杀动物捕捉器被配置为搁置在水平支撑表面上,所述撞击杆相对于所述水平支撑表面形成小于90度的角度,使得所述撞击杆的所述远端位于所述枢转轴线的前方,仅通过在所述撞击杆的所述远端上朝向地面向下推压,所述撞击杆就能够完成其从触发位置到所述底部设置位置的全部可能的运动。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冲击捕杀动物捕捉器,其中,所述释放闩锁的搁板接合所述撞击杆的横杆,所述撞击杆的远端各自位于所述横杆的每一侧,并且所述横杆基本上低于所述远端。

5)根据4)所述的冲击捕杀动物捕捉器,其中,所述横杆在竖直方向上与靠近所述撞击杆的远端相比更靠近所述闩锁枢轴。

6)根据1)-3)和5)中任一项所述的冲击捕杀动物捕捉器,其中,所述基座结构包括多个间隔开的齿,所述托盘偏压元件是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包括中心线圈和相应的远端和近端,所述扭力弹簧的所述远端接合所述触发托盘,且所述扭力弹簧的所述近端选择性地与所述基座结构的所述多个间隔开的齿中的齿接合,以预先确定所述托盘偏压元件上的预加载扭矩和所述触发托盘上的预加载力。

7)根据6)所述的冲击捕杀动物捕捉器,其中,所述中心线圈的旋转轴线是竖直的,并且所述扭力弹簧的所述远端接合所述触发托盘的向下延伸的臂。

8)一种冲击捕杀动物捕捉器,包括:

长形的外壳,其至少在一个端部处具有开口,所述外壳包括顶部、底部、前部和后部,所述开口被配置成形成动物的入口;

动力弹簧,其偏压撞击杆,所述撞击杆能够在所述外壳的后部绕枢转轴线枢转,所述枢转轴线平行于所述外壳的长形轴线,所述撞击杆包括两个连续的侧臂,每个所述侧臂从所述外壳内的近端延伸到所述外壳外的远端,所述近端包括捕杀区段,且所述远端包括推压区段;

设置机构,其位于所述外壳的前部,所述设置机构被配置为抵抗来自所述动力弹簧的偏压选择性地将所述撞击杆保持在底部设置位置,在所述底部设置位置,所述撞击杆延伸经过所述外壳的前部到达所述撞击杆的远端;

触发托盘,其在所述外壳的前部的触发托盘枢轴处枢转地附接到所述外壳,所述触发托盘包括在所述外壳内的上部设置位置和下部触发位置,所述触发托盘被托盘偏压弹簧朝向所述上部设置位置偏压;

所述设置机构的释放闩锁,所述释放闩锁选择性地连接到所述触发托盘和所述撞击杆,使得所述触发托盘从所述上部设置位置到所述下部触发位置的移动致使所述释放闩锁移动并脱离所述撞击杆,从而允许所述撞击杆从所述底部设置位置朝向所述外壳的后部移动,所述撞击杆在所述动力弹簧的偏压下移动到最上面的触发位置,由此所述捕杀区段邻近所述外壳的后部;以及

基座,其形成安装在所述外壳的底部附近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向外延伸超过所述外壳的前部到达所述支撑结构的远端,所述支撑结构与处于所述撞击杆的所述底部设置位置的所述撞击杆的所述远端竖直对齐;

其中,当所述冲击捕杀动物捕捉器在触发状态被搁置在水平支撑表面上时,所述撞击杆相对于所述水平支撑表面形成至多80度的锐角,其中所述撞击杆的所述远端基本上在所述枢转轴线的前方。

9)根据8)所述的冲击捕杀动物捕捉器,其中,所述撞击杆相对于所述水平支撑表面的角度小于70度。

10)根据8)或9)所述的冲击捕杀动物捕捉器,其中,所述释放闩锁包括近端和远端,所述释放闩锁的所述近端枢转地附接到所述基座,在所述触发托盘的所述上部设置位置,所述释放闩锁的所述远端能够滑动地接合到所述触发托盘的横向面。

11)根据10)所述的冲击捕杀动物捕捉器,其中,所述释放闩锁被所述动力弹簧和闩锁偏压弹簧两者偏压以推压所述触发托盘,并且所述触发托盘被所述托盘偏压弹簧单独偏压以将所述触发托盘保持在抵靠所述释放闩锁的表面的位置。

12)一种冲击捕杀动物捕捉器,包括:

长形的外壳,其至少在一个端部处具有开口,所述外壳包括顶部、底部、前部和后部,所述开口被配置成形成动物的入口;

撞击杆,其围绕枢转轴线在所述外壳的后部枢转,所述枢转轴线平行于所述外壳的长形轴线,动力弹簧偏压所述撞击杆以围绕所述枢转轴线旋转,所述撞击杆包括两个侧臂,所述侧臂中的每个从所述外壳内的近端连续延伸到所述外壳外的远端;

设置机构,其位于所述外壳的前部,所述设置机构被配置成抵抗来自所述动力弹簧的偏压选择性地将所述撞击杆保持在底部设置位置,在所述底部设置位置,所述撞击杆延伸经过所述外壳的前部到达所述侧臂的所述远端;

触发托盘,其在所述外壳的前部的触发托盘枢轴处枢转地附接到所述外壳,所述触发托盘包括在所述外壳内的上部设置位置和下部触发位置,所述触发托盘被托盘偏压弹簧朝向所述上部设置位置偏压;

所述设置机构的释放闩锁,所述释放闩锁选择性地连接到所述触发托盘和所述撞击杆的横杆,使得所述触发托盘从所述上部设置位置到所述下部触发位置的移动导致所述释放闩锁移动并脱离所述撞击杆,以允许所述撞击杆从所述底部设置位置朝向所述外壳的后部移动,所述撞击杆在所述动力弹簧的偏压下移动到最上面的触发位置;以及

基座,其形成安装在所述外壳的底部附近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向外延伸超过所述外壳的前部,所述支撑结构与处于所述撞击杆的所述底部设置位置的所述撞击杆的远端竖直对齐;

其中,所述释放闩锁包括在闩锁枢轴处枢转地附接到所述基座的近端,并且在所述触发托盘的所述上部设置位置,所述释放闩锁的托盘释放边缘与所述触发托盘的触发托盘凸轮能够滑动地接合,所述释放闩锁被闩锁偏压弹簧和所述动力弹簧两者偏压以在所述触发托盘凸轮处推压所述触发托盘,并且所述触发托盘被所述托盘偏压弹簧单独地偏压以将所述触发托盘保持在所述释放闩锁的所述托盘释放边缘处的位置,

其中,在所述下部触发位置,所述释放闩锁的所述托盘释放边缘被所述闩锁偏压弹簧偏压,以保持与所述触发托盘凸轮脱离,并且

其中,所述触发托盘凸轮在所述外壳的外部,并且被所述托盘偏压弹簧偏压以远离所述外壳的前部移动。

13)根据12)所述的冲击捕杀动物捕捉器,其中,所述触发托盘包括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穿过所述外壳的前部中的孔洞,并且所述触发托盘凸轮附接到所述延伸部。

14)根据13)所述的冲击捕杀动物捕捉器,其中,所述触发托盘凸轮是与所述触发托盘明显有区别的元件(distinctlyseparateelement)的一部分,并且所述有区别的元件包括具有比所述释放闩锁或所述触发托盘的材料更低的表面摩擦的不同材料。

15)根据13)或14)所述的冲击捕杀动物捕捉器,其中,所述延伸部包括在所述孔洞的顶部下方间隔开的引导面。

16)根据15)所述的冲击捕杀动物捕捉器,其中,所述引导面与所述延伸部接近地间隔开,并且所述引导面将所述触发托盘保持在所述触发托盘枢轴上的适当位置。

17)根据12)-14)和16)中任一项所述的冲击捕杀动物捕捉器,其中,在设置状态下,所述撞击杆的所述远端在所述横杆上方至少一个撞击杆线材的直径处,并且所述横杆基本上在所述撞击杆的所述远端的后方。

18)根据17)所述的冲击捕杀动物捕捉器,其中,所述横杆在竖直方向上与靠近所述撞击杆的所述远端相比更靠近所述闩锁枢轴。

19)根据12)-14)、16)和18)中任一项所述的冲击捕杀动物捕捉器,其中,当所述冲击捕杀动物捕捉器搁置在水平支撑表面上时,所述撞击杆相对于所述水平支撑表面形成小于80度的锐角,使得所述撞击杆的所述远端位于枢转轴线的前方,所述撞击杆通常能够由在所述撞击杆的所述远端处施加的力来移动,仅通过在所述撞击杆的所述远端上朝向地面施加向下推压力完成其从触发位置到所述底部设置位置的全部可能的运动,并且其中,地面唯一地提供对所施加的向下推压力的反作用力。

20)根据12)-14)、16)和18)中任一项所述的冲击捕杀动物捕捉器,其中,在所述撞击杆的所述触发位置,挤压杆与所述撞击杆的所述侧臂对齐,并且所述挤压杆延伸超出所述外壳的距离是所述撞击杆延伸超出所述外壳的距离的至少1/4,以提供所述撞击杆超出所述外壳的弯曲支点(bendingfulcrum)。

附图说明

图1是易于设置的管道捕捉器的实施例的端部透视图,其中捕捉器处于设置状态。

图2是图1的触发板被压下后的视图。

图3是图1的捕捉器的正视图,其中剖切面线对应于图5至图9的剖面图。

图4是图3的捕捉器的后视图。

图5是图3中的剖切线所表示的局部剖面图,其中捕捉器处于设置状态。

图6是在触发盘或触发托盘被压下的情况下的图5的局部剖面图的细节中。

图7是图6的捕捉器处于某一循环的预释放部分或该循环的相对中间设置状态的视图。

图8是图5的捕捉器处于触发状态的视图。

图9是图7的捕捉器处于预设置状态的视图。

图10是处于设置且安全锁定状态的捕捉器的详细前透视图。

图10a是图10的裁切图,其中安全锁处于解锁位置。

图11是安全锁的正视图。

图12是处于设置状态的捕捉机构或中心模块的侧后透视图。

图13是触发板的前透视图。

图14是闩锁的顶部前透视图。

图15是撞击杆的侧透视图。

图16是动力弹簧的顶部透视图。

图17是管道覆盖件/外壳的前透视图。

图18是基座元件的顶部前透视图。

图19是加固底部元件的顶部前透视图。

图20是处于设置状态的改进实施例管道捕捉器的前透视图。

图20a是图20的捕捉器的裁切局部剖面图。

图20b是图20a的处于预释放状态的视图的细节。

图21是图20的捕捉器的右侧端部透视图。

图22是图20的处于预组装状态的捕捉器的前底部透视图。

图23是右侧动力弹簧的后透视图。

图24是改进的闩锁的顶前透视图。

图25是弹簧铰接部件的后透视图。

图26是改进的基座部件的左前透视图。

图27是改进的管道覆盖件/外壳的前透视图。

图28是改进的托盘的顶右透视图。

图29是弹簧撞击捕捉器的可选实施例的右侧透视图。

图29a是诱饵保持器/铰接件的前透视图。

图30是图29的捕捉器的前正视图。

图30a是图30的捕捉器的局部剖面图。

图31是图30a的处于压下状态的捕捉器的细节视图。

图32是处于预释放状态的图31的捕捉器。

图33是处于释放或触发状态的图30a的捕捉器。

图34是处于预设置状态的图31的捕捉器。

图35是图34的组件中的闩锁的底前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动物捕捉器中,动物捕捉器的操作应该简单、可重复且安全。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本发明以各种优选实施例包括对致命撞击动物捕捉器的易用性、可靠性、有效性以及成本的改进。

在一个实施例中,捕捉器包括具有可操作移动零件的中心部分或模块以及在中心部分周围和之外形成管道的单独的覆盖件。如图12所示,中心部分可以是与管道覆盖件分离的模块,以便于组装和实现功能。在使用中,捕捉器可以放置在目标动物经常出没的区域。为了引诱动物进入,诱饵可以被放置触发板20上,放置在隔板68中或隔板68上(如图1、图12所示),或者通过螺钉或夹子放置在槽/孔12b中,如图4所示。动物也可能被有限空间提供的保护所引诱,或者通过将该管道放置在地面中的动物通常通过的结构或隧道中的孔处,由此动物必须穿过该管道才能进入孔从而被引诱。

图1和图5示出了处于设置状态的捕捉器。附图是按比例绘制的,但不受此限制。撞击杆80从枢轴84处的捕捉器的后侧或第一侧延伸到拐角83a处的前部远侧终端,其中撞击杆悬臂式地穿过管道的前部。动力弹簧90将撞击杆从其底部位置向上偏压,也参见图15和图16。在正交绘图视图中,向上是朝向页面的顶部,而向下是朝向页面的底部。相对于正交图示结构的竖直等同于在相应的绘图页面上的竖直。在闩锁的搁板42选择性地将撞击杆80的横杆82限制在搁板-撞击杆接合部处的情况下,闩锁40将撞击杆保持设置位置。搁板42成大致如图所示的角度,以被轻微偏压而相对于横杆82向后(在图5中为向右)滑动。由于来自横杆的对搁板42的向后偏压,闩锁轻微地压靠在触发板20的触发托盘凸轮22上或等同的触发板/闩锁接合部或触发板20的连接元件上。板/闩锁接合部可以等效地称为托盘/闩锁接合部。闩锁、凸轮22和相关元件是“设置机构”的一些部分,该“设置机构”使得撞击杆能够保持设置状态并在托盘运动时释放撞击杆。这种协作提供了下面讨论的设置机构的两级保持系统。

撞击杆80为基本上u形的线材结构,其中“u”形的基本上直的或连续的侧臂各自包括远端85a和近端85b,如图8所示。远端悬臂式地穿过管道10的外壳,以包括“推压区段”,该“推压区段”包括被操作者推压以向下移动撞击杆的部分。近端在外壳内,并且包括“捕杀区段”,该捕杀区段将目标动物冲击到管道10的后部附近的挤压杆88上。挤压杆88与每个侧臂对齐,如图4和图22所示。

托盘20可以等效地称为触发托盘、触发板或触发盘,并且这些术语在本公开中被等效地使用。触发板通过在管道10的有限的空间中进行竖直运动来操作。因此,触发板通过小的运动来操作是特别有用的,使得该板在其运动范围内不需要占据管道直径的过多部分。要实现此种特征,触发动作必须平稳、低摩擦且稳定。这种可靠的功能是由所公开的两级保持结构实现的。

凸轮22和释放搁板42的结构以及相应的协作部件形成优选的两级保持机构。优选地,凸轮22是低摩擦材料,例如缩醛,是闩锁滑块22a中的卡接(snap)部分,如图12所示。其他低摩擦材料也是可以考虑的,包括例如尼龙、特氟隆或青铜。一般来说,低摩擦接合部是一种与触发托盘或闩锁明显分离的具有较低表面摩擦力的元件和材料,因为完全由这些材料制作这两个部件中的任何一个都是不切实际的。对于闩锁来说,低摩擦材料太弱,而对于托盘来说,这种材料也太弱或太贵。可选地,闩锁或其他配合区域可以镀铬,以进一步减少摩擦。

第一级触发运动发生在凸轮22处,同时撞击杆的释放或脱离发生在闩锁的搁板42处。由于闩锁40置于强作用力撞击杆80和弱作用力凸轮22之间,强作用力因触发板20而被分散。结果,在凸轮22接合部处有极小的摩擦,因为作用在闩锁40上的力很小。特别地,凸轮22在突出部43处的闩锁40的面上滑动的摩擦效应可以忽略不计,使得这里的摩擦变化不会显著影响触发板20的触发力。这种例如在零件的表面和电镀特性以及配合和形状公差方面的变化是已知的。环境也可能产生影响;例如,当零件在潮湿条件下接触几个小时时,在镀锌层上形成的氧化物会导致零件在它们之间第一次运动时结合。当撞击杆80的力相对于期望的触发力增加时,如果没有两级保持系统的力分离,这些因素将导致实际触发力的较大变化。小动物在触发板20上的触发力应该能够降低到几盎司,例如对于普通的啮齿动物,优选能够调节到远低于半磅。如果需要,更强的触发力可以被使用,例如通过下面讨论的可调节力系统。相比之下,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撞击杆以25至30磅或更多向上推压。因此,将强捕杀力与弱触发力分离开来是很有用的。事实上,板扭力弹簧91a(图19)是提供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的触发力的主要因素,而撞击杆80的力是次要的。以这种方式,触发力总是基本相同的,并且简单地通过选择或调节弹簧91a就可以容易地进行控制。相反,例如,如果触发板20直接固定到闩锁40,搁板42和撞击杆80的表面之间的力和摩擦将是触发力的主要变量。这里非常小的变化将会影响触发所需的精确力。在所公开的结构中,两级保持系统简单、可靠且易于操作。

凸轮22是在触发板的前部抵靠闩锁的横向接合部,其中位于凸轮22处的前部面沿着闩锁突出部43滑动。如图6中的“v”箭头所示,凸轮22竖直位移至少与其横向位移一样多,朝向管道10向上地并横向地移动,由此闩锁40横向(剖面图中的侧面方向)移动以提供释放动作。在图5中,示出了将66处的闩锁枢轴连接到凸轮22处的托盘-闩锁接合部的假想线。第二条线将位于拐角83处的撞击杆前部远侧终端连接到撞击杆枢转轴线。在设置状态下,如图所示,这些线之间的锐角“a”为80度,并且优选大于约60度。更一般地,保持机构释放动作的第一级(在托盘和闩锁之间的接合部处)发生在由大体竖直的假想线或等效线表示的基本竖直的平面中,而闩锁和撞击杆之间的第二级发生在横向方向上。这种布置允许设置及释放系统安装在撞击杆和管道的外部之间的紧凑空间中。特别地,这些功能元件远离图7中以“f”表示的设置力位置。在图20a的实施例中,这种远离尤其明显。当力f(图7)施加在拐角83处的撞击杆的远端85a或等效的端部结构附近时,两级操作的元件远离操作者的手或脚。

图19示出了在线圈支点56上安装到底部元件50的托盘偏压弹簧91a。如图所示,线圈的旋转轴线优选是竖直的,由此弹簧及其伸展臂沿着捕捉器组件的底部平置并且沿着捕捉器组件的底部偏离开。远端91b装配到图1的托盘杠杆(traylever)25a,以向上偏压托盘20。托盘杠杆25a朝向捕捉器的底部向下延伸。近端91c接合间隔开的齿58或等效结构中的一个,以选择托盘偏压弹簧上的预加载扭矩。以这种方式,通过选择附接到管道10的基座或等效结构的齿来确定扭力弹簧线圈上的预加载,托盘的触发力是可调节的。突出部58a为弹簧提供预组装定位,以在底部元件50组装到基座60之前将弹簧的远端保持在其最终位置附近。

单级触发系统是一种选择。例如,当闩锁绕枢轴47枢转时,触发板20和闩锁40可以刚性地配合在一起。当横杆82向下经过时,搁板42顶部的凸轮将引导闩锁重新设置到右侧。如果搁板42和横杆82之间的摩擦被很好地控制,那么触发力可以是可重复的。

在使用所示的优选两级系统设置的捕捉器状态下,动物进入管道中,并踩在触发板20上,致使该板向下旋转到图2和图6的压下位置。触发板20绕铰接件92旋转。该铰接件可以是动力弹簧90的元件,如在图12中最佳示出的并且稍后将进行讨论。螺钉或铆钉可以将底座60保持到管道10并且还可以延伸到外壳内以为触发板20提供上部止动限制。改进的结构将在下面参照图20-图26进行讨论。

在图6中,凸轮22已经向上移动远离突出部43,并且不再推压闩锁面。在图7中,闩锁40即刻绕枢轴47顺时针旋转,由此捕捉器呈现图7的预释放状态。注意,图7显示了某循环中的单独零件的等效部件位置;预释放和施加力f以设置捕捉器的相反动作两者,如下所述。因此,在整个操作周期序列中,捕捉器两次呈现图7中的状态。在动力弹簧90的偏压下,撞击杆80(在横杆82处)现在可以在图1的槽12内自由旋转到图8的触发状态。闩锁偏压弹簧92a将闩锁保持在其触发位置,以保持与触发托盘凸轮22脱离。处于该位置的闩锁使板20保持处于其向下位置(图7)。因此,在图7的设置步骤中,闩锁40离开横杆82。闩锁柱46是闩锁偏压弹簧92a的引导件。

为了重新设置捕捉器,撞击杆80在力f的推动下,被朝向其图9的最低位置向下推压,其中经过图7所示的状态。在图7的中间部件位置,闩锁40如图所示在闩锁弹簧92a的偏压下保持向后枢转。横杆82在搁板42的前面向下移动,变得低于该搁板。在力f的偏压下继续运动,横杆82或连接到撞击杆80的其他元件推压闩锁40的边缘45(图9)。在边缘45处的凸轮动作中,闩锁克服闩锁弹簧92a的轻微偏压从图7的位置旋转到图9的位置。突出部43已经从凸轮22下方移出,并且触发板20可以在板或托盘弹簧91a的偏压下向上旋转;比较图7和图9。然后,闩锁40被保持在其设置位置。搁板42是闩锁的第一臂,而边缘45是闩锁的第二臂的一部分。

根据一个实施例,管道约15英寸长,4.5英寸宽,并且所示位置处的力f约为25至30磅。例如,这些参数适用于捕捉松鼠和类似大小的生物。其他尺寸和力也是可以设想的,例如对于老鼠来说大约5-10磅的力和3.5英寸的直径。相应的元件相应地按比例地缩放。

如上所述,设置操作是自动的,由此在捕捉器的单个元件上的动作和接触导致该元件和相应的连接元件从触发状态移动到设置状态。如图8所示,撞击杆80绕基座60的成形柱或铰接件64枢转,也参见图18。拐角83形成撞击杆80的远端。该枢转轴线沿着管道的后部,即图5视图中的右侧。设置机构位于管道外壳外部的与枢转轴线相对的前方,在图5中管道的左侧。该轴线平行于管道10的长度。底部元件50或该组件的其他向下延伸部将捕捉器支撑在地面200或其他合适的水平表面上,如图8所示。在图8中,存在从基座60延伸出的延伸部60a和60b,以为捕捉器提供三脚支撑,也参见图12,其中基座60的前底部不一定搁置在地面上。在这种情况下,捕捉器具有如图8所示的在地面上的正常搁置位置,同时捕捉器可以围绕延伸部60a摇动,直到当撞击杆被向下推压时,基座才与地面接触。在图8中的支撑部60a和60b相对靠近在一起的情况下,捕捉器可以稳定地搁置在阻挡壁(blockwall)的顶部上,例如在该顶部上,面59可以延伸超过壁。应当注意的是,例如,捕捉器也可以使用图2中的孔19附接到诸如树干、栅栏等竖直特征,尽管捕捉器通常适合在地面上使用。在大多数情况下,捕捉器将被设置在实际地面上,使得如果需要,捕捉器从图9的位置移动或倾斜,直到基座60的前部(在59处)与地面接触以反作用于f。

撞击杆80相对于地面形成小于90度的角度,以便于向下推压撞击杆。力f与地面支撑件60b的前方对齐。如所示,在推压操作开始之前,角度a1在图8中是70度,其中60至80度的范围是优选的。利用这个角度,可以通过用单手或单脚向地面200推压来向下设置捕捉器。具体地说,撞击杆可以实际上或通常通过竖直力f克服动力弹簧90的偏压而移动,通过仅仅在撞击杆的远端上朝向地面推压而完成从触发到设置的全部可能的运动。地面提供了对力f的全部的反作用力。这与现有的管道捕捉器形成对比,在现有的管道捕捉器中,通过竖直或向前偏压力f使撞击杆从触发位置移动是不实际的,除非抓住捕捉器的外壳或其他零件使该装置固定。

相对于结构,拐角83在图8中位于铰接件64的轴线的前方。同样地,具有所述撞击杆角度或等效角度的捕捉器可以用脚来设置,优选地通过脚的内侧边缘长度段来提供对两个拐角83的推压。在25磅到30磅的力f下,用脚推压可能是方便的,使用操作者的重量而不是手的力量。这种方法也可以帮助力气小的使用者操作捕捉器。在图9和图10中,拐角83形成撞击杆80的远端,而横杆82在视图中向内(在图9中向右)。另外,拐角83比横杆部分高,高出至少图5中的撞击杆的线材的直径。这种结构使拐角83与撞击杆的接合闩锁40的区域分离开。当用力f设置时,无论是用手、脚还是其他物体,手/脚等都不会干扰闩锁的动作。进一步的分离设置机制见图20a,下面将会讨论到。

为了抵消撞击杆拐角83的向下的力,在撞击杆下方的包括一个或两个基座60和底部元件50的支撑结构应该至少延伸到图9中的左侧,与拐角83一样远。底部元件50的面59,或者更准确地说,其底部,描述了该支撑结构的远侧极限;如图所示,面59稍微延伸超过拐角83,由此捕捉器不会逆时针倾斜超过上述力f的可能倾斜。还如图9所示,撞击杆80处于其最低操作位置,其中拐角83位于该远侧极限的上方或后方。

在图12中,动力弹簧90在组件中可见。图示的动力弹簧是双扭力类型的,其后部的线圈支撑在基座60的铰接柱64或等效结构上。臂93终止于钩91,以向上偏压撞击杆80。连接区段92支撑在基座60的元件上。在图6和图18中,突出部63和壁65形成凹口来支撑和定位区段92。这种坚固的结构在用作触发板20的小直径枢轴铰接件的第二种功能中精确地定位区段92。这种精确的定位是期望的,以便凸轮22保持对闩锁40的可重复动作。由于闩锁40也由基座60保持在槽66处,触发板枢轴和闩锁枢轴两者都键接到基座。由于为小直径和强的弹簧丝,区段92的铰接是低摩擦的,因此不会给触发动作增加显著的摩擦。

触发板20优选地以简单的卡接动作围绕弹簧区段92组装。相关特征在图13中可见。凹口26、26a和26b形成枢轴特征。如图12所示,动力弹簧组装到基座60,除了撞击杆通常不会被设置,触发板组装到区段92,其中相应的凹口26、26a和26b沿着弹簧丝区段对齐。凹口26a因此在横向方向(图6中的左右方向)上保持该板,而凹口26使板稳定。突出部21为上部板位置(图1)提供了止动限制。释放突出部25(图5、图13)提供了一种方便的方式来解除对捕捉器的设置。操作者将向下推压撞击杆拐角83以摆脱闩锁40,并向图5的左侧拉动突出部25。然后撞击杆可以被缓慢释放到图8的上部位置。突出部25避开闩锁、撞击杆和相关元件,在这些结构的外部和/或下面,因此手指在那里是安全的。

挤压杆88限制了撞击杆的最上位置,并确保了接近于零的空间进行快速且可靠的捕杀,如图8所示。挤压杆还提供了坚固的止动结构,以避免在未击中(dryfire)的情况下,在图4的槽12的终端12a处损坏管道10。挤压杆向上延伸超过管道主体,还防止了撞击杆在撞击杆突然停止时变弯曲。在图8中,该延伸在边缘12a和拐角88b之间,这些结构之间的距离至少约为边缘12a和撞击杆拐角83之间的距离的1/4。因此,在撞击杆上,弯曲支点(在88b处而不是12a处)比管道10的壁高,使得撞击杆在其上部运动限制处被很好地支撑以防止弯曲。挤压杆通过在槽终端12a处的接触、抵靠管道10的面89和底部的突出部88a保持在适当位置,如图4所示。挤压杆是通过将下支腿远离管道10的边缘16一起挤压来安装的。松开支腿将突出部88a抵靠在管道的面上。将底部元件50与中心模块安装在一起会将挤压杆在边缘52a处锁定就位。

保持闩锁70提供了在运送或在捕捉器上做其他动作时安全或方便将撞击杆80固定在设置位置的手段。保持闩锁在基座中由共线部分75和75a引导,如图11所示。在闩锁突出部77如图10所示那样接合时,即使触发板20被推压,撞击杆也将保持在适当位置。图10a示出了保持闩锁的收起位置,其中突出部77远离撞击杆。图12中的止动部69选择性地将保持闩锁70稳定保持在收起位置,从而不会干扰捕捉器设置步骤。在使用中,该保持闩锁通过止动部69进入图10的稳定操作位置。杠杆76被推压或拉动以移动该保持闩锁。如同释放突出部25一样,杠杆76可在撞击杆80的旁边或下面操作,从而可以在没有与撞击杆接触或碰撞的风险的情况下操作。如图所示,杠杆76可在撞击杆旁边接近,与撞击杆80的侧杆85大致竖直对齐。例如,如果在捕捉器移动就位之前设置了捕捉器,这将非常有用。当捕捉器移动时,该保持闩锁可以被接合,然后当弹簧90保持激励时,该保持闩锁被收起。此外,当动物被捕获在捕捉器中且撞击杆处于其上部位置时,需要使撞击杆保持降低以处理动物。保持闩锁很容易被启用,以使撞击杆保持降低,从而安全地处理动物。

捕捉器以模块化方式组装。动力弹簧90和撞击杆80围绕基座60的铰接柱64伸展并装配,如图18所示。弹簧区段92被放置在上面讨论的基座结构中。闩锁40被放置在槽66中,如图5和图18所示。底部元件50被移动就位,并且闩锁保持器57被装配以相对于来自撞击杆80的向上的力来限制枢转边缘47,如图5所示。当捕捉器被设置时,肩部47a提供了抵抗向下的力的枢转表面。中心模块现在看起来如图12中那样。管道10具有大的开口17,以使图12的模块组件能够进入,在图1的视图中,这种进入相对于管道10在左侧。中心模块类似于筒盒(cartridge)一样安装到管道10的接收槽中。在该安装过程中,通常保持闩锁70被接合,以确保撞击杆保持安全降低。利用这里描述的结构,中心模块可以安装到各种长度或类型的管道中,其中该中心模块在不同版本之间保持基本通用。

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各种紧固设备可用于将管道10附接到该组件,包括焊接、点焊、铆钉、螺钉、粘合剂和其他已知的方式。如图17所示,管道10的部分13优选在槽端部12a处从后部悬臂伸出,以调节开口17。该部分13在孔14处附接到基座60,以支撑该部分13的自由端,并保持管道在所有区域的刚性和坚固性。

图20至图27示出了捕捉器的改进的实施例。在改进的实施例中,管道10a是相对连续的,没有悬臂元件。底部元件50被省略。弹簧90a安装到弹簧铰接杆160。在本实施例中,弹簧元件包括两个独立的扭力弹簧;右侧弹簧在图23中示出,而等同但相对的弹簧90b在图22中部分可见。

在组装过程中,弹簧铰接件160远离管道的后部定位。撞击杆80a从前部穿过槽12a插入,并围绕柱164伸展。管道10a中的后部开口足够宽,以允许这种伸展动作。然后,弹簧90a和90b中的每一个都被放置在柱上并在91d处(在弹簧90a的情况下)钩到撞击杆。钩93a处的每个弹簧的另一端保持松弛和未加载。基座150安装到管道,且托盘120通过开口17a安装在管道内。突出部154a和154b与边缘154一起作为托盘的铰接件配合在相应开口126、128和凹口127中,如图28所示。

随着托盘在铰接件元件上就位,闩锁滑块123将托盘锁定在边缘154的铰接件处,如图20a所示。在图28中,滑块被示出为在托盘120上移动就位。图20a示出了操作位置。引导面122a与托盘枢轴位置同心,并在突出部158下方靠近但间隔开地移动,其中这种间隔能够将相应的铰接枢转元件127和154保持在操作位置而没有束缚。与例如使用单独的枢转轴相比,使用引导面122a节省了组装步骤和部件。

托盘延伸部129穿过管道10a中的孔洞,在图27中该孔洞具有位于17b处的顶部和位于17a处的底部。在组件中,突出部158向下延伸到孔洞中,以形成孔洞的功能性上部。在图20a中,弹簧91a沿d2方向偏压托盘或板120。这使得托盘在127处枢转,并且在延伸部129的端部处的触发托盘凸轮122被托盘弹簧偏压d1,以远离管道10a的外壳。随着托盘120上升,托盘/闩锁接合部的凸轮122远离管道10的外部。这种几何形状确保了对于托盘的推压和设置位置,突出部158保持在引导面122a的附近和上方。在图20b中,朝向管道10a的相反运动偏压d3是通过抵抗托盘偏压弹簧向下推压托盘120而引起的,如所示出的,处于预释放状态。

图22示出了弹簧未加载时的组件。为了加载,弹簧钩93a例如被抵靠桌面顶部推压。如图20a和图21所示,弹簧保持器12c被安装,并且钩被释放以推压该保持器。保持器优选为简单的直线材段。弹簧也可以通过管道壁中的开口或突出部直接钩住。由于每个弹簧都是单独预加载的,因此与双扭力弹簧相比,该每个弹簧只需要一半的力来预加载。此外,其他所需的所有组装步骤都可以在预加载弹簧对系统产生应力之前完成。

闩锁140克服边缘147处的向上的力和边缘147a和147b处的向下的力枢转地保持在基座中。释放搁板142与闩锁下部枢轴安装件和托盘释放边缘143大约等距。因此,如图20a所示,由撞击杆80a引起的对搁板142右侧的横向偏压力通过该杠杆机构在闩锁滑块123处减半。凸轮122主要抵靠释放边缘143向上移动。闩锁滑块处的较小的力减小了摩擦力,从而进一步确保托盘偏压弹簧91a主要确定托盘上的触发力,以便进行可重复动作。

图20和图20a中的横杆82a在撞击杆拐角83a下方与拐角83a间隔开,撞击杆拐角83a位于横杆的每一侧。如图所示,横杆82a在竖直方向上与靠近撞击杆远端85a的顶部相比更靠近闩锁枢轴147a。具体来说,竖直距离l1大于l2,如图所示,该比值约为2.0。如上所述,可以通过用脚在拐角83a处或附近推压来设置捕捉器。在这里示出的改进结构中,闩锁的搁板142也位于撞击杆拐角的下方,以确保施力区域85a完全远离闩锁动作。

改进的组件包括图26中的槽155,以为撞击杆提供可重复的横向位置(相对于图20a)。以这种方式,闩锁在紧邻槽的位置处枢转,并且来自中间部件(interveningcomponents)的尺寸公差极小。因此,闩锁的动作是可靠的,并且与其功能所需的最小枢转一致。

图25中的弹簧铰接杆160可以包括凹口161。这些凹口161与管道主体中的相应槽配合,以将铰接件固定到管道主体。这种接合可以减少对点焊或其他紧固操作的需要。槽162可选地提供放置诱饵的位置。等效结构68在图8中可见。铰接杆还可选地包括支脚160b。加上图20中的弹簧尖端93a,一共有四只支脚,捕捉器可以立于该四只支脚上。

图26示出了基座150的预安装状态。突出部157向上弯曲,以便能够安装保持闩锁170。然后将其向下弯曲,比较图22和图20。类似地,突出部156可以提供可弯曲的紧固结构来保持闩锁保持器57,如图20a所示。如图所示,基座150包括带有可选定位突出部的管道安装位置150a和150b。

图29至图33示出了具有两级保持机构的弹簧撞击捕捉器的另一实施例。它可以如图所示单独操作,或者如上所述作为管道结构内的中心模块操作。该实施例非常适合由塑料材料制造。壳体110枢转地支撑触发板120、撞击杆180以及动力弹簧190。在图30a中,闩锁240在枢轴248处枢转地保持到壳体。凸轮246将枢轴保持就位。闩锁的搁板249在弹簧区段192处将动力弹簧190保持在设置状态。搁板249成一定角度,以提供轻微但可靠的偏压,从而使闩锁在视图中以顺时针旋转。闩锁240在突出部241处抵靠触发板120的凹槽121被阻止此旋转。在图31中,触发板被压下,例如被寻找位于诱饵保持器130中诱饵的动物的轻微体重压下。托盘围绕铰接件125旋转。凹槽121向下移动以脱离突出部241。闩锁240顺时针自由旋转到图32的预释放位置。搁板249远离弹簧区段192。接下来,在图33中,弹簧190迫使撞击杆180向上到达其在槽112顶部的触发位置。当触发板120向上移动时,突出部241可以部分地重新接合凹槽121。

在图34的重新设置循环中,弹簧区段192稍微推压引导凸轮124或等效结构,以使触发板从其图33的在先位置稍微向下移动,以使突出部241远离凹槽121。随着凹槽121向下移动远离图34中的突出部241,则当弹簧区段192沿着闩锁凸轮242滑动时,闩锁240可以在视图中顺时针旋转。当向下推压撞击杆180时,捕捉器恢复图29和图30a的设置状态,同时托盘弹簧195或等效的偏压弹簧将托盘向上移动到设置位置。

线材196加固壳体110,以在图示的壳体没有集成底部结构的情况下保持壳体刚性。壳体可以可选地包括水平连接器,而不是作为其模制或成形结构的一部分。特别地,连接器可以在外壳的外部,在图30中表示为“c”,由此连接器至少通过动力弹簧190的线圈与撞击杆180间隔开。这种间隔有利于在没有模具底切的情况下模制壳体。

诱饵保持器130绕基座132枢转,以允许在其中放置诱饵,如图29a所示。其结合了诱饵保持功能与用于撞击杆180和弹簧190的铰接件的功能。诱饵保持器130在图33中可看到是敞开的。该特征便于接近,例如如果捕捉器针对小鼠,则其中壳体侧开口可以是2英寸宽或更小,并且通向该装置的中心的通道是紧密的。在老鼠模式的情况下,开口可以是大约3又1/2英寸宽,其中诱饵保持器仍然是有用的。

如图29所示,撞击杆180是唯一暴露在壳体外部的移动元件。其他操作零件在壁113后的壳体内。这种设计提供了吸引人使用的整洁的外观。当本捕捉器结构是管道的中心模块时,整体外观特别干净和简单。这对于针对老鼠和小鼠的小捕捉器的家庭使用者来说具有重要的优势。

本实施例中的两级保持在操作时,闩锁240介于凹槽121处的低触发压力和动力弹簧190抵靠闩锁的搁板249的高作用力之间。闩锁240可以由缩醛树脂或其他低表面摩擦部件制成。其在所公开的两级保持系统中的低摩擦特性允许测量的几十克或更少的可靠且稳定的触发力,非常适合被小型啮齿动物触发。该系统已经在工作模型中进行了演示。

虽然已经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特定形式,但是很明显,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改进。预期来自一个实施例的元件可以与来自另一个实施例的元件组合或替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