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棚种植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35876发布日期:2020-08-14 15:59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棚种植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农用器械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棚种植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



背景技术:

大棚原是蔬菜生产的专用设备,随着生产的发展大棚的应用越加广泛,当前大棚已用于盆花及切花栽培,果树生产用于栽培葡萄、草莓、西瓜、甜瓜、桃及柑桔等,林业生产用于林木育苗、观赏树木的培养等,养殖业用于养蚕、养鸡、养牛、养猪、鱼及鱼苗等,大棚种植具有能满足城市消费人群的需求、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减轻种植业投资风险和种植反季蔬菜等优点,其突破了季节的限制,实现了果蔬、鱼羊等日常消耗品的周年供应,大棚种植的高产量、好品质和栽培、土肥水、植保这三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其中适时、适量、适地的合理水肥管理不仅可以节省水肥的用量,还是高产和优质的前提,但在大棚种植水肥浇灌过程中会出现以下问题:

1、常见大棚种植物水肥浇灌多采用从顶部开始自上而下的喷灌的方式,此方式对于一定种植密度或种类的植株而言,易造成植株根茎部以及种植土壤无法受到足够的水肥浇灌,即易出现多出植株漏浇现象,同时也易出现部分植株水肥浇灌过量的现象;

2、在浇灌过程中,混合程度一般的水肥混合液因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而易出现沉淀分层现象,进而浇灌的水肥混合液的功效大大降低,同时在浇灌中途需要人工花费较长时间重新配比水肥混合液以完成整体植株浇灌工作,且水、肥之间的搅拌混合程度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一)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大棚种植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包括框架、侧浇机构和顶浇机构,所述的框架的左右两下端对称安装有侧浇机构,框架的上端中部设置有顶浇机构。

所述的框架包括储液箱、顶板、卡销、立板、转轴、滚轮、履带、推把手和总控制器,储液箱的上端面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顶板,顶板的左、右两端与储液箱的上端之间均通过卡销连接,储液箱的下端面左右对称安装有立板,立板呈前后排布结构,左右正相对的立板之间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转轴,转轴上安装有滚轮,两滚轮之间通过履带相连,储液箱的前端面安装有推把手,推把手的前上端面安装有总控制器,储液箱内储存有水肥混合液,通过人工方式借助手扶推把手推动储液箱,储液箱在借助滚轮和履带的情况下田垄间移动,同时通过总控制器控制侧浇机构对庄稼的根茎部进行浇灌、顶浇机构对庄稼顶部进行自上而下的喷灌处。

所述的侧浇机构包括底座、立块、轴杆、空心转板、调节螺母、喷头和侧浇水管,底座的内侧端安装在储液箱的左右方向的外侧端面下端,底座的上端前后对称安装有立块,立块之间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轴杆,轴杆上安装有空心转板,轴杆的后端通过螺纹配合方式安装有调节螺母,调节螺母的前端与轴杆后端立块的后端之间为螺纹配合方式,空心转板的外侧端面通过螺纹配合方式前后对称安装有喷头,喷头上下排布,空心转板的内侧端前后通过螺纹配合方式安装有侧浇水管,侧浇水管内侧端通过滑动配合方式与管孔相连,管孔开设在储液箱的左端面下端,侧浇水管的右下端面位于储液箱的内底壁的左上方,且侧浇水管的左端为伸缩结构,通过人工方式松动调节螺母并转动转板使之调整一定角度,然后重新拧紧调节螺母以固定转板,转板转动过程中,其带动侧浇水管的伸缩段进行同步伸长或收缩运动,之后通过总控制器控制侧浇水管内的水肥混合液的注入,水肥混合液通过喷头喷射而出以对庄稼根茎部进行浇灌。

所述的顶浇机构包括外固硬管、顶浇水管和空心伸板,外固硬管的下端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左右对称安装在顶板的上端面,外固硬管呈倒l型结构,外固硬管内安装有顶浇水管,顶浇水管呈倒l型结构,顶浇水管的下端面位于储液箱内底壁的上方,顶浇水管位于侧浇水管的内侧端之间,外固硬管的外侧端面安装有空心伸板,顶浇水管的外侧端位于空心伸板内部,空心伸板的下端面从左往右等距离开设有出水孔,出水孔从前往后等距离排布,通过总控制器控制顶浇水管内的水肥混合液的注入,水肥混合液由顶浇水管向空心伸板内流动,并经由空心伸板下端的出水孔喷射而出以对庄稼进行自上而下喷灌处理。

所述的空心转板的左右两下端对称安装有压缩弹簧,压缩弹簧前后排布,压缩弹簧的外侧端安装在底座的上端面,且压缩弹簧呈向上倾斜结构,压缩弹簧可对转板起到辅助固定和限位的作用,转板左右连接的压缩弹簧可给予转板相反的拉力以使得转板始终处于力平衡状态。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顶板的上端面中部开设有安装通孔,安装通孔内轴承安装有转动轴,转动轴的上端与电机的输出轴端相连,电机的下端面前后对称安装有支架,支架的下端安装在顶板的上端面,转动轴的前后两端对称安装有耳板对,耳板对从上往下等距离排布,耳板对均位于储液箱内,耳板对的外侧端安装有销轴,销轴上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搅叶,通过电机带动转动轴转动,搅叶随转动轴同步转动的同时向外展开,搅叶可对储液箱内的水肥混合液起到实时搅拌的作用以避免水肥混合液出现沉淀分层现象而使得其功效降低的现象,同时搅叶的搅拌运动也可提高水和肥料之间的混合程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电机的下方设置有u型板,u型板位于外固硬管之间,u型板左右两端的内侧端面对称安装有轮齿,轮齿从前往后等距离排布,u型板左右两端之间设置有不完全齿轮,不完全齿轮安装在电机的输出轴端,不完全齿轮与轮齿以及不完全齿轮的下端面与顶板的上端面之间均为滑动配合方式,u型板后端的左右两端对称安装有拉板,拉板呈前端向上倾斜结构,拉板的前端与圆环的后端相连,圆环安装有外固硬管的左端,在对庄稼实施根茎部浇灌和自上往下喷灌的同时,电机带动转动轴转动同时,不完全齿轮随之同步转动,不完全齿轮与轮齿之间配合使得u型板带动拉板同步做前后往复运动,拉板拉动外固硬管同步进行前后往复转动,外固硬管带动顶浇水管和空心伸板同步转动,自空心伸板携带水肥混合液呈圆弧形喷灌以提高喷灌范围,进而提高庄稼喷灌的效率,同时也避免出现水肥混合液局部喷灌过多的现象。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u型板的下方前后对称设置有圆弧轨板,圆弧轨板左右排布,圆弧轨板安装在储液箱上端内部的四各顶角处,圆弧轨板的内侧端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电动滑块,电动滑块的内侧端与搅棒的上端相连,搅棒呈下端向外倾斜结构,搅叶随转动轴转动的同时,通过电动滑块带动搅棒沿圆弧轨板做往复运动,搅棒可对储料箱下端内顶角附近进行搅动以避免水肥混合液在此处形成沉淀,搅棒和搅叶的配合运动可使储液箱内各处水肥混合液均处于流动状态,进而提高可水肥混合液的混合程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储液箱的前端面的上端中部开设有一号管孔,一号管孔内安装有进水管,进水管呈l型机构,进水管的前上端与储水桶的下端相连,储水桶的中下端安装有支板,支板的后端安装在储液箱的前端面,储水桶的上端面中部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水塞,一号管孔的正后方设置有二号管孔,二号管孔开设在储液箱的后端面,二号管孔内安装有倾斜管,倾斜管的上端与储料桶的下端相连,储料桶的中下端安装有连接板,连接板的前端安装在储液箱的后端面,通过储水桶向储液箱内注入清水后再通过储料桶向储液箱内倒入肥料,然后电机借助转动轴带动搅叶转动,并通过电动滑块带动搅棒运动,搅叶和搅棒配合对清水和肥料之间进行充分机械化混合处理,与传统人工手动搅动混合方式相比,机械化混可处理可增大水、肥之间混合速度且减小工人劳动强度,工人可借助储水桶和储料桶向储液箱内及时添加清水和肥料以保证在庄稼浇灌结束之前的储液箱内始终保持有水肥混合液,进而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又缩短了整体工作时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进水管左端面后端开设有孔槽,孔槽内安装有控制阀门,控制阀门位于储液箱前端面的前侧,进水管的正后方设置有转柱,转柱的下端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在储料桶的内底壁,转柱位于储料箱的内部中心,且转柱位于倾斜管的正后方,转柱上安装有隔板,隔板沿转柱周向均匀排布,隔板的外侧端与储料桶的内表面之间为滑动配合方式,倾斜管位于转柱前端的相邻隔板之间,进水管的上方设置有水位线,水位线刻制在储水桶的外表面,且储水桶为透明材质,通过人工方式使储水桶内装满清水,并使除倾斜管所在位置之外的隔板之间装满肥料,之后在需要向储液箱内添加清水和肥料时,通过人工方式对控制阀门的开关间隔时间进行控制清水的流量,并在借助储水桶上的刻度线的情况下,根据水肥混合液的配比率对清水的流量进行请准控制,通过人工放置转动隔板而使得隔板之间的肥料转至倾斜管所在位置,肥料沿着倾斜管滑进储液箱内,相邻隔板之间的肥料储量可根据水肥混合液的配比率进行放置以使得相邻隔板之间的肥料量正好为一次水肥混合液的配比量,控制阀门以及转柱和隔板的设置使得清水和肥料的用量可根据单次水肥混合液的配比率进行精确控制,进而保证水肥混合液的功效达到最佳状态,进而保证浇灌质量的基础上缩短了庄稼浇灌整体工作的工作时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轴杆后端立块的前端设置有角度盘,角度盘的下端安装在底座的上端面,角度盘与轴杆和空心转板的后端面之间均为滑动配合方式,工人可借助角度盘对转板转动的角度进行适应性调整,以使得转板携带喷头适应于不同高度尺寸类型庄稼根茎部的浇灌处理。

(二)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大棚种植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本发明采用侧浇和顶浇两种模式相结合结构的设计理念进行大棚种植水肥一体化灌溉,侧浇机构和顶浇机构相配合工作的方式相对传统简单对庄稼进行自上而下的喷灌方式相比,前者可提高庄稼颗株浇灌的均匀化程度以避免出现漏浇现象,同时也可提高庄稼和土壤对水肥混合液的吸收率、增大庄稼的浇灌面积,同时设置的水肥混合液量化配比结构和水肥混合液实时搅拌结构可提高整体浇灌工作的效率;

2、本发明所述的电机、转动轴、不完全齿轮、轮齿、u型板、拉板之间配合工作可使空心伸板做往复前后转动,从而使得水肥混合液自空心伸板向下喷射而出的同时又呈往复圆弧形喷灌,以此提高喷灌范围,进而提高庄稼喷灌的效率,同时也避免出现水肥混合液局部喷灌过多的现象;

3、本发明所述的控制阀门以及转柱和隔板的设置使得清水和肥料的用量可根据单次水肥混合液的配比率进行精确控制,进而保证水肥混合液的功效达到最佳状态,进而保证浇灌质量的基础上缩短了庄稼浇灌整体工作的工作时间;

4、本发明所述的搅叶、转动轴和电动机配合工作可对储液箱内的水肥混合液起到实时搅拌的作用以避免水肥混合液出现沉淀分层现象而使得其功效降低的现象,同时搅叶的搅拌运动也可提高水和肥料之间的混合程度;

5、本发明所述的圆弧轨板、电动滑块和搅棒之间配合可对储料箱下端内顶角附近进行搅动以避免水肥混合液在此处形成沉淀,同时搅棒和搅叶两者运动之间的配合可使储液箱内各处水肥混合液均处于流动状态,进而提高可水肥混合液的混合程度;

6、本发明所述的压缩弹簧可对转板起到辅助固定和限位的作用,转板左右连接的压缩弹簧可给予转板相反的拉力以使得转板始终处于力平衡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二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三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图2的x向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图3的y向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图3的z向局部放大图;

图8是本发明图4的m向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先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大棚种植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包括框架1、侧浇机构2和顶浇机构3,所述的框架1的左右两下端对称安装有侧浇机构2,框架1的上端中部设置有顶浇机构3。

所述的框架1包括储液箱10、顶板11、卡销12、立板13、转轴14、滚轮16、履带17、推把手18和总控制器19,储液箱10的上端面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顶板11,顶板11的左、右两端与储液箱10的上端之间均通过卡销12连接,储液箱10的下端面左右对称安装有立板13,立板13呈前后排布结构,左右正相对的立板13之间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转轴14,转轴14上安装有滚轮16,两滚轮16之间通过履带17相连,储液箱10的前端面安装有推把手18,推把手18的前上端面安装有总控制器19,储液箱10内储存有水肥混合液,通过人工方式借助手扶推把手18推动储液箱10,储液箱10在借助滚轮16和履带17的情况下田垄间移动,同时通过总控制器19控制侧浇机构2对庄稼的根茎部进行浇灌、顶浇机构3对庄稼顶部进行自上而下的喷灌处理,履带17相比单独滚轮16传动而言,其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以使得设备整体可适应于凹凸不平且较松软地面的运动,进而提高设备整体的相对稳固程度,设备使用一端时间后,可通过人工方式拔出卡销12并取下顶板11,然后对储液箱10内进行清理,以避免储液箱10内形成杂质痂而对水肥混合液也的功效造成影响。

所述的储液箱10的前端面的上端中部开设有一号管孔,一号管孔内安装有进水管101,进水管101呈l型机构,进水管101的前上端与储水桶102的下端相连,储水桶102的中下端安装有支板103,支板103的后端安装在储液箱10的前端面,储水桶102的上端面中部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水塞104,一号管孔的正后方设置有二号管孔,二号管孔开设在储液箱10的后端面,二号管孔内安装有倾斜管105,倾斜管105的上端与储料桶106的下端相连,储料桶106的中下端安装有连接板107,连接板107的前端安装在储液箱10的后端面,通过储水桶102向储液箱10内注入清水后再通过储料桶106向储液箱10内倒入肥料,然后电机112借助转动轴111带动搅叶115转动,并通过电动滑块11h带动搅棒11g运动,搅叶115和搅棒11g配合对清水和肥料之间进行充分机械化混合处理,与传统人工手动搅动混合方式相比,机械化混可处理可增大水、肥之间混合速度且减小工人劳动强度,工人可借助储水桶102和储料桶106向储液箱10内及时添加清水和肥料以保证在庄稼浇灌结束之前的储液箱10内始终保持有水肥混合液,进而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又缩短了整体工作时间。

所述的进水管101左端面后端开设有孔槽,孔槽内安装有控制阀门10a,控制阀门10a位于储液箱10前端面的前侧,进水管101的正后方设置有转柱10b,转柱10b的下端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在储料桶106的内底壁,转柱10b位于储料箱的内部中心,且转柱10b位于倾斜管105的正后方,转柱10b上安装有隔板10c,隔板10c沿转柱10b周向均匀排布,隔板10c的外侧端与储料桶106的内表面之间为滑动配合方式,倾斜管105位于转柱10b前端的相邻隔板10c之间,进水管101的上方设置有水位线,水位线刻制在储水桶102的外表面,且储水桶102为透明材质,通过人工方式使储水桶102内装满清水,并使除倾斜管105所在位置之外的隔板10c之间装满肥料,之后在需要向储液箱10内添加清水和肥料时,通过人工方式对控制阀门10a的开关间隔时间进行控制清水的流量,并在借助储水桶102上的刻度线的情况下,根据水肥混合液的配比率对清水的流量进行请准控制,通过人工放置转动隔板10c而使得隔板10c之间的肥料转至倾斜管105所在位置,肥料沿着倾斜管105滑进储液箱10内,相邻隔板10c之间的肥料储量可根据水肥混合液的配比率进行放置以使得相邻隔板10c之间的肥料量正好为一次水肥混合液的配比量,控制阀门10a以及转柱10b和隔板10c的设置使得清水和肥料的用量可根据单次水肥混合液的配比率进行精确控制,进而保证水肥混合液的功效达到最佳状态,进而保证浇灌质量的基础上缩短了庄稼浇灌整体工作的工作时间。

所述的顶板11的上端面中部开设有安装通孔,安装通孔内轴承安装有转动轴111,转动轴111的上端与电机112的输出轴端相连,电机112的下端面前后对称安装有支架113,支架113的下端安装在顶板11的上端面,转动轴111的前后两端对称安装有耳板对114,耳板对114从上往下等距离排布,耳板对114均位于储液箱10内,耳板对114的外侧端安装有销轴,销轴上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搅叶115,通过电机112带动转动轴111转动,搅叶115随转动轴111同步转动的同时向外展开,搅叶115可对储液箱10内的水肥混合液起到实时搅拌的作用以避免水肥混合液出现沉淀分层现象而使得其功效降低的现象,同时搅叶115的搅拌运动也可提高水和肥料之间的混合程度。

所述的u型板11a的下方前后对称设置有圆弧轨板11f,圆弧轨板11f左右排布,圆弧轨板11f安装在储液箱10上端内部的四各顶角处,圆弧轨板11f的内侧端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电动滑块11h,电动滑块11h的内侧端与搅棒11g的上端相连,搅棒11g呈下端向外倾斜结构,搅叶115随转动轴111转动的同时,通过电动滑块11h带动搅棒11g沿圆弧轨板11f做往复运动,搅棒11g可对储料箱下端内顶角附近进行搅动以避免水肥混合液在此处形成沉淀,搅棒11g和搅叶115的配合运动可使储液箱10内各处水肥混合液均处于流动状态,进而提高可水肥混合液的混合程度。

所述的电机112的下方设置有u型板11a,u型板11a位于外固硬管31之间,u型板11a左右两端的内侧端面对称安装有轮齿11b,轮齿11b从前往后等距离排布,u型板11a左右两端之间设置有不完全齿轮11c,不完全齿轮11c安装在电机112的输出轴端,不完全齿轮11c与轮齿11b以及不完全齿轮11c的下端面与顶板11的上端面之间均为滑动配合方式,u型板11a后端的左右两端对称安装有拉板11d,拉板11d呈前端向上倾斜结构,拉板11d的前端与圆环11e的后端相连,圆环11e安装有外固硬管31的左端,在对庄稼实施根茎部浇灌和自上往下喷灌的同时,电机112带动转动轴111转动同时,不完全齿轮11c随之同步转动,不完全齿轮11c与轮齿11b之间配合使得u型板11a带动拉板11d同步做前后往复运动,拉板11d拉动外固硬管31同步进行前后往复转动,外固硬管31带动顶浇水管32和空心伸板33同步转动,自空心伸板33携带水肥混合液呈圆弧形喷灌以提高喷灌范围,进而提高庄稼喷灌的效率,同时也避免出现水肥混合液局部喷灌过多的现象。

所述的侧浇机构2包括底座20、立块21、轴杆22、空心转板23、调节螺母24、喷头25和侧浇水管26,底座20的内侧端安装在储液箱10的左右方向的外侧端面下端,底座20的上端前后对称安装有立块21,立块21之间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轴杆22,轴杆22上安装有空心转板23,轴杆22的后端通过螺纹配合方式安装有调节螺母24,调节螺母24的前端与轴杆22后端立块21的后端之间为螺纹配合方式,空心转板23的外侧端面通过螺纹配合方式前后对称安装有喷头25,喷头25上下排布,空心转板23的内侧端前后通过螺纹配合方式安装有侧浇水管26,侧浇水管26内侧端通过滑动配合方式与管孔相连,管孔开设在储液箱10的左端面下端,侧浇水管26的右下端面位于储液箱10的内底壁的左上方,且侧浇水管26的左端为伸缩结构,通过人工方式松动调节螺母24并转动转板使之调整一定角度,然后重新拧紧调节螺母24以固定转板,转板转动过程中,其带动侧浇水管26的伸缩段进行同步伸长或收缩运动,之后通过总控制器19控制侧浇水管26内的水肥混合液的注入,水肥混合液通过喷头25喷射而出以对庄稼根茎部进行浇灌,空心转板23、调节螺母24、喷头25和侧浇水管26之间配合形成的庄稼根茎部浇灌方式与传统简单对庄稼进行自上而下的喷灌方式相比,前者可提高庄稼颗株浇灌的均匀化程度以避免出现漏浇现象,同时也可提高庄稼和土壤对水肥混合液的吸收率。

所述的空心转板23的左右两下端对称安装有压缩弹簧231,压缩弹簧231前后排布,压缩弹簧231的外侧端安装在底座20的上端面,且压缩弹簧231呈向上倾斜结构,压缩弹簧231可对转板起到辅助固定和限位的作用,转板左右连接的压缩弹簧231可给予转板相反的拉力以使得转板始终处于力平衡状态。

所述的轴杆22后端立块21的前端设置有角度盘221,角度盘221的下端安装在底座20的上端面,角度盘221与轴杆22和空心转板23的后端面之间均为滑动配合方式,工人可借助角度盘221对转板转动的角度进行适应性调整,以使得转板携带喷头25适应于不同高度尺寸类型庄稼根茎部的浇灌处理。

所述的顶浇机构3包括外固硬管31、顶浇水管32和空心伸板33,外固硬管31的下端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左右对称安装在顶板11的上端面,外固硬管31呈倒l型结构,外固硬管31内安装有顶浇水管32,顶浇水管32呈倒l型结构,顶浇水管32的下端面位于储液箱10内底壁的上方,顶浇水管32位于侧浇水管26的内侧端之间,外固硬管31的外侧端面安装有空心伸板33,顶浇水管32的外侧端位于空心伸板33内部,空心伸板33的下端面从左往右等距离开设有出水孔,出水孔从前往后等距离排布,通过总控制器19控制顶浇水管32内的水肥混合液的注入,水肥混合液由顶浇水管32向空心伸板33内流动,并经由空心伸板33下端的出水孔喷射而出以对庄稼进行自上而下喷灌处理,顶浇机构3和侧浇机构2相配合可提高庄稼喷灌效率,同时也增大庄稼的浇灌面积。

工作时,通过人工方式使储水桶102内装满清水,并使除倾斜管105所在位置之外的隔板10c之间装满肥料,之后在需要向储液箱10内添加清水和肥料时,通过人工方式对控制阀门10a的开关间隔时间进行控制清水的流量,并在借助储水桶102上的刻度线的情况下,根据水肥混合液的配比率对清水的流量进行请准控制,通过人工放置转动隔板10c而使得隔板10c之间的肥料转至倾斜管105所在位置,肥料沿着倾斜管105滑进储液箱10内,相邻隔板10c之间的肥料储量可根据水肥混合液的配比率进行放置以使得相邻隔板10c之间的肥料量正好为一次水肥混合液的配比量,相应量的清水和肥料加入储液箱10内后,通过电机112带动转动轴111转动,搅叶115随转动轴111同步转动的同时向外展开,搅叶115可对储液箱10内的水肥混合液起到实时搅拌的作用,同时通过电动滑块11h带动搅棒11g沿圆弧轨板11f做往复运动,搅棒11g可对储料箱下端内顶角附近进行搅动以避免水肥混合液在此处形成沉淀,然后通过人工方式松动调节螺母24并转动转板使之根据庄稼根茎部尺寸调整至相应角度,然后重新拧紧调节螺母24以固定转板,转板转动过程中,其带动侧浇水管26的伸缩段进行同步伸长或收缩运动,之后通过人工方式借助手扶推把手18推动储液箱10,储液箱10在借助滚轮16和履带17的情况下田垄间移动,同时通过总控制器19通之后通过总控制器19控制侧浇水管26内的水肥混合液的注入,水肥混合液通过喷头25喷射而出以对庄稼根茎部进行浇灌,并控制顶浇水管32内的水肥混合液的注入,水肥混合液由顶浇水管32向空心伸板33内流动,并经由空心伸板33下端的出水孔喷射而出以对庄稼进行自上而下喷灌处理,在对庄稼实施根茎部浇灌和自上往下喷灌的同时,电机112带动转动轴111转动同时,不完全齿轮11c随之同步转动,不完全齿轮11c与轮齿11b之间配合使得u型板11a带动拉板11d同步做前后往复运动,拉板11d拉动外固硬管31同步进行前后往复转动,外固硬管31带动顶浇水管32和空心伸板33同步转动,自空心伸板33携带水肥混合液呈与圆弧形喷灌以提高喷灌范围,进而提高庄稼喷灌的效率。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